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44节

  一手打造出全国销量第一的杂志,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班也不白加。

  他们的待遇都不好对外讲,否则容易招人妒。

  唯有李建昆和沈红衣,既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儿,又有这份闲情雅致。

  沈红衣礼拜天休息。

  李建昆在等863计划统筹部的通知。

  左右周围没人,两人牵着小手,漫步在池塘的岸边,有说有笑。

  这座府邸沈红衣是常客,一来她的好闺蜜周岚任《创业家》杂志社的社长,二来,某人说,这地方是送给她的,包括杂志社。

  所以沈红衣每次过来,都会感到浓浓的浪漫,以至于心情极好。

  “现在我们报,也有点模仿《创业家》的意思,专门弄出一块版面,发布创业致富的信息。”

  李建昆打趣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沈红衣拍了他一下,被这俏皮话逗得咯咯笑,遂想起手头有篇稿子:

  “嘿,你知道联营吗?”

  “我可太知道了。”

  “什么呀,明明才刚出来。”

  “你上大栅栏那边问问,五十年代就玩过的,当时叫公私联营,和现在搞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当时是顺应时代,大家一起搞;如今想搞没那么简单。”

  李建昆顿了顿,收敛笑容,正色道:“不过,对于有创业志向的人,或者想把乡镇企业做大的人来说,这至少是个机会。

  “你要是做这方面的报道,得从正面引导宣传。”

  沈姑娘鼓鼓腮帮子,嘀咕了一句“你的消息可真灵通”。

  一九八六年,我国正式出现“与国企联营”这种商业形式。

  在此之前,即使是有路子有胆量的人,想干企业,往往也只能找个集体挂靠。

  搞乡镇和私人企业,难度非常大。

  设备都是国企淘汰下来的,技术是周末请城里师傅偷偷教的,市场是国企不屑于要的。

  比如苏泊尔,就是乘这波东风、搞联营的典型。

  苏泊尔起先利用沈阳双喜的技术和品牌,后来由于品牌使用费太高,甩开双喜自己干,倒是干得风生水起。

  沈姑娘在想稿子的时候。

  李建昆戳在池塘边,深嗅一口迎面扑来的春风,惬意地眯起眼睛。

  他嗅到一股躁动、蓬勃,和烈火烹油的气息。

  “啊却!”

  似乎,有人在惦记他。

  ……

  ……

  东城,某条胡同,某座四合院里。

  赖中民握着黑色话筒,双眼瞪得滚圆:

  “你说什么?

  “李建昆是港城首富?!”

  电话那头传来确定的声音。

  赖中民喃喃自语:“会不会是同名同姓?”

  然后,又握紧话筒,对电话那头问:

  “那个港城首富李建昆,多大年纪?”

  电话那头传来声音:“很年轻,此人十分神秘,关于他的信息即使是媒体上都披露不多,不过我曾在报纸上见过一次他的照片,大概……还不到三十岁。”

  赖中民:“!!!”

  他呆滞半晌后,不知是对电话那头说,还是对自己讲:

  “可是我让你查的李建昆,他是内地人啊,怎么能做港城首富?”

  电话那头解释道:

  “赖叔,您有所不知,港城这边鱼龙混杂,很多大富豪都未必是本地人,东南亚的一抓一大把,查户口查的只是普通民众,富豪圈里可没人在乎这个。

  “在这里,财富几乎是衡量社会地位的唯一标准。

  “有钱,就能拥有一切。”

  啪!

  赖中民一拳砸在五屉桌上:

  “如果这两个李建昆真是一个人。

  “事情可就大了!”

  ps:还有。

第940章 闹心 偶遇

  科委的一间会议室里。

  李建昆望着门口陆续走进来的人。

  心想,成了?

  任命项目负责人这么隆重吗?

  863计划统筹部的人,似乎到齐了。

  然而,这些人多半表情云里雾里的。

  有人望向赖中民:“老赖,到底怎么回事啊,把我们都喊过来?”

  老赖……

  李建昆差点没笑出来。

  当然,这年头,这两个字还没有那重含义。

  赖中民走在最后,顺手带上红漆实木门,遂扫视过统筹部的其他人:

  “有天大的事!”

  大伙儿怔了怔。

  有人面露诧异。

  也有人被吊起胃口。

  李建昆微微蹙眉,心里明白,没成。

  今天把他喊过来,是有更大的绊子。

  等到大家纷纷落座后,赖中民仍然站着,把持着话题节奏,他突然手指李建昆,眼睛挨个从统筹部其他人身上看过去:

  “你们有些人不是同意,让他来负责大规模集成电路那两个项目么。

  “我告诉你们,万万不可!

  “此人大有问题!”

  现场气氛古怪。

  有人略显无语:“老赖啊,别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事儿。”

  有人附和道:“对啊,开门见山讲。”

  “我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

  赖中民扭头望向李建昆,眸子里充斥着不加掩饰的敌意:“我要让他自己承认!”

  李建昆大概率猜到是什么情况了。

  心里有些无奈,又带着一种坦然。

  怎么说呢……这是迟早会发生的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况且大陆和港城山水相隔。

  他只是没想到发生在现在,一点征兆没有地被人拿来攻讦他。

  赖中民一副审讯官的架势,正欲开口。

  李建昆可没有接受他审讯的兴趣和义务,拍拍屁股起身:

  “我以为是通知我过来,告知申请结果的。

  “如果扯些其他的,不好意思,我没时间。”

  在场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想说点什么,又不知怎么开口。

  人家没有公职,他们也管不着。

  赖中民却一下冲过来,拦住他的去路:“你不准走!”

  李建昆深深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

  “别总以为自己是对的,现在全国都在讲开放,有些老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

  赖中民冷哼一声:“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

  “那么就轮得到你来教训我?”

  “……”

  赖中民气急,一时没说出完整的话,调整一下才道:“我当然有资格教训你,全国人民都有资格教训你!”

  会议室里议论声一片。

  这话真把大家搞迷糊了。

  弄得眼前这个高大青年像是人民公敌似的。

  赖中民拦在李建昆身前不动,扭头看向其他人:

  “他申请成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两项目的负责人,这事儿你们都知道。

  “他的几个承诺,甚至让我们有些同志无法拒绝。

  “我当时就十分好奇,以他的身份,怎么敢做出这些承诺。

  “现在我才知道,他当然敢。”

首节上一节944/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