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968节

  人都没有。

  谁会?

  还会使用世界上的所有EDA软件……

  反正他们清华绝不敢说这样的话。

  “怎么,不信?”

  丁伦随意取出一张软盘交给八一,让他去跑跑看。

  然而,大家现在的关注点不在这里,更想搞明白这个谜题。

  丁伦抬手向门口:

  “既然这样,请大家移步到隔壁的休息室,见见我们的EDA设计师。”

  学生堆里又是一番窃窃私语:

  “他们还真有员工哩。”

  “能有三个半人不?”

  “我倒想看看谁这么牛,会使用EDA的所有软件。”

  “这样的人绝对是行业大触了,怎么可能跑到这里做事?”

  …

  众人一起来到隔壁。

  隔壁也是一个厅屋,比这间只大不小。

  咔!

  房门推开。

  一瞬间,清华的师生们还以为来到一家西餐厅。

  但是,与西餐厅又不同。

  耳畔环绕着优雅的钢琴曲。

  地上铺就灰色地毯。

  空间被各种高档摆设,分割为几个区域,有茶歇区、阅读区、桌球区、影音区……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空间,华电研究院每层都有。

  自然是李建昆的主意,从后世借鉴而来。

  与隔壁不同,此时休息室里有十几个人。

  港城华电IC设计中心的技术骨干,悉数到场。

  这时,一名老师眼神捕捉到什么,猛地定住,仔细打量一番,确认没认错人后,大吃一惊:

  “史密斯博士?”

  丁伦含笑答话:“没错。”

  这名老师的眼神仍在那张沙发上,没挪开,瞠目结舌地说:

  “莱文博士。

  “凯恩博士。”

  旁边的同仁们,忙向他打听什么情况:

  “哪个史密斯?

  “莱文和凯恩博士,这不是EDA领域的顶级专家吗?”

  EDA的圈子只有那么大。

  这三位的学术论文他们都看过。

  但未见其人。

  最先认出三人的这名老师不同。

  他望向领队的老教授说:

  “岑主任,您还记得吗,八二年,我代表学校和系里,去港城参加EDA学术论坛。在会上,与这三位有过一面之缘……”

  李建昆在旁边听着,一下乐了。

  竟然还有这种事?

  省了他们介绍……

  岑教授猛地望向李建昆:“李经理,他们三位,都是你们华电的员工?”

  您要这么问……

  一点毛病没有。

  “是的。”

  咝!

  清华的一众师生,皆是倒吸一口凉气。

  全世界连一百个这样的EDA专家都没有。

  华电这里,居然有三个!!

  ps:明天可能要请假,女儿生日。

第954章 这还用去国外洗盘子?

  休息室里。

  清华的几位老师,结伴上前与史密斯、莱文和凯恩三人打招呼。

  学生们乖巧跟在他们身后,望向这三个EDA领域的技术大拿,眼里全是小星星。

  丁伦笑嘿嘿道:“应该是妥了,这些学生们即使去国外,也很难接触到这种专家,更别提一起共事。”

  理是这个理儿。

  局是李建昆设的。

  但现在他却不太得劲

  眼前的景象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一众师生,对三个老外近乎点头哈腰。

  当然,他也明白,学术圈子里讲究达者为师。

  这番行为也无可厚非。

  然而,他仍不爽。

  李建昆故意咳嗽一声,向人堆里招招手。

  今时不比以往,不是刚拿下宝通IC设计中心的时候。

  那时这些国外专家一脑门问号:华电是个什么鬼?

  不是没生出等合同期到,立马闪人的心思。

  现在,不是李建昆吹牛皮,赶他们走,他们都舍不得。

  首先,李建昆给了他们超高的福利待遇,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在港城过的是富豪般的生活。

  其次,EDA的圈子本身是很小的,跳出这圈子,谁认识他们?随着李建昆的身份在港城逐渐公开后,情况变得完全不同。

  打着“华电集团特聘专家”的头衔。

  他们在港城出入任何场所、混迹任何圈子,都不会显得身份不够,即便是上流社会的圈子。

  三名EDA专家中为首的史密斯,便格外喜欢领着自家媳妇儿,以及刚满十八岁的女儿,参加上流聚会。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媳妇儿和女儿喜欢。

  如果不是因为他老板是李建昆。

  港城上流社会圈子,能鸟他一个小众技术猿?

  抱上港城首富的大腿,不仅仅他们的人生层级,直线上拔,连带他们的家庭、家人,都实现了社会地位的跃迁。

  不同于这个年代的国人。

  西方人,多半是精致利己和现实主义者。

  史密斯、莱文和凯恩三人,看见大老板似乎在召唤他们,立马撂下清华一众师生,快步迎上去。

  来到李建昆身前。

  尽管被提前告知过一些事,没有喊BOSS。

  但那副点头哈腰的模样,与清华一众师生对他们,是一样一样的。

  以岑教授为首的几名清华老师,怔怔望着这一幕。

  “李经理权利很大呀。”

  “肯定的,人家是特区华电公司的一把手,史密斯三位专家只要在这边工作,当然要受他管。”

  “不可思议,他们三位竟然在我国工作,完全没听说。”

  “应该不是这样,他们三位好像定居在港城。特区华电公司背后,不是在港城有家集团吗,他们应该隶属于华电集团,只是有时候调派过来工作而已。”

  “这个华电集团,很厉害呀。”

  “老姜你这等于是废话,看看这个产业园就知道。”

  李建昆这边,也不知道他对史密斯三人说过什么,三人频频点头。

  完事后,当他们再和清华一众师生聚到一起时。

  态度要热情得多。

  半点架子不敢拿捏。

  有问必答。

  “三位博士,你们一起共事在一家公司,那华电的EDA事业,应该很强大了。”

  “集团的EDA事业,一直是港城第一,韩国的技术与我们相当,亚洲范围内能稳压我们一筹的,只有日苯,世界范围内,也就日美了,嗯,那几家半导体老牌强企的EDA事业部。”

  “三位博士的工作,主要是技术指导吧?”

  “集团想要大力发展EDA事业,这是我们行业老人乐意看见的,替集团培养新鲜血液,是我们的份内事……”

  清华的几名老师,和史密斯三人交流着。

  旁边清华的学生们,个个眼神明亮,窃窃私语:

  “要是这种情况,进入华电的EDA部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啊,能得到这三位专家的亲自指导,咱们去国外留学,有这种机会吗?”

  “不光是指导的问题,人家华电集团在做这个业务,进入华电的EDA部门,我们能学到从产品立项到下线的全流程,这种宝贵的实践经验,课堂上可学不来。”

首节上一节968/13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