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赴美、定角、培训(求追读!求收藏!)
博纳来的是于栋,华艺来的是王忠军,几个人坐在桌子上一谈。
“我支持关导试试水,之前美国人能来我们这拍华语片,我们怎么就不能返过去试试?”说话的是于栋,剧本他看了,真觉得挺好。
要不是这个剧本是关凌写出来,他都以为是在哪里搞来的外国剧本。
不过也是奇怪,关凌也没出国留过学,怎么写出来的东西,看翻译还真是浓浓的美式味道,翻译腔。真是奇了怪了。
韩三爷在一旁点头附和,美国人来中国市场,已经十年了。
从1995年开始,哥伦比亚公司就进入了京城,成为最先进入国内市场的八大,而且还参与投资了一系列华语电影,比如《卧虎藏龙》、《大腕》、《功夫》等,对国内的电影市场,的确也做出了努力。但他也没少赚啊。
就《卧虎藏龙》、《功夫》的买断发行权,让索尼赚麻了。哥伦比亚毕竟被索尼收购了,他俩一家。
王忠军也是直挠头,他真有点服气,《卧虎藏龙》也就罢了,那毕竟是中国人拍中国电影,美国人出钱。
到关凌这儿,则变成了中国导演拍美国电影,用美国人,中国人出钱。
怎么想怎么诡异。
这种模式别人不想吗?但他们不敢。
无论是语言关,还是剧本关,还是执导外国电影能不能执导好的信心,那些大导演都没有。
但关凌就是敢,毕竟有挂牛逼。
可电影剧本就放在众人眼前,大家真挑不出来毛病,虽然大家不了解美国市场,但是从剧本里面的俚语啊,笑话啊,大家都能差不多看出来,这剧本的确非常美国化。跟他们看过的美国电影似的。
但只有一点,能不能赚钱?
中国人拍美国电影没事儿,即便是拍的好,对方发行赚取的票房收益,投资方是几乎不可能拿到的。
因为他们不会跟你走票房分账,做只拿你发行代理费的慈善家。
在这方面,他们比国内的电影集团资本多了。中影早知道他们的尿性,三爷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关凌告诉他们,这部电影在美国主要会得到的是发行买断的收益。但是在全球其他地方,他们可以获得发行权、改编权收益,能上映的地方还能拿到票房分成。但这些事情,得中影来负责做。
毕竟这电影看起来像是真李逵,谁定睛一瞧能以为他是个中国电影啊?
最重要的关凌没说,这部电影能获奖最好,但只要在奥斯卡得到提名,所有投资方全都能赚麻了。
几个人一琢磨,投资就投呗。
谁差这点钱似的,秘书找他们来的时候给通过气了,《嫌疑人X的献身》韩三爷很看好,觉得最少也得破亿。
首先大家都认为,这部电影拍出来大概率会有美国公司购买发行权,那回血一些总归没问题?最不济,国内上映,以先前关凌四千万票房的实绩就在那摆着,加上冲击好莱坞之作的宣传一出来,票房不就来了嘛,拿个二三百美元感觉不在话下。
最后最多也就是个不赚钱,不可能血本无归。借着这次的事儿,跟关导搭个线,博纳很愿意,华艺更愿意,上次份额太少了。
“韩董,王总,于总。”关凌跟三个人提前打好了前站,
“如果这部电影最后的收益,整体上没有超过两千万美元,我只要我投资份额能分的那部分,不要求导演费。如果处于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我导演费要100w美元。如果能破三千万美元,我加上我所占比的份额,一共要占20%。票房越高,我占得越多。”关凌给众人打强心剂,看起来像是给自己画大饼。
大家欣然接受了,关凌再牛逼,还能离了美国票房之外,在全球拿下三千万美元的收益吗?
梦里啥都有,大家也乐意顺水推舟。
最后大家敲定了细则,合同几乎算是一个阶梯性质的,关凌非要加,大家拗不过他,但是最后的那些阶梯,大家大部分都当个笑话。
而且,就算真的达到那个收益水平,他们也都已经赚到很多了。也还行。
……
万里高空上面。
关凌打开了头等舱边上的遮阳板,往外面看过去,是漫无边际看不到头的云朵,阳光泼洒下来,倒像是让那片白云上长出了麦浪。
今天天气不错,关凌拍了拍身边刘一菲的小手,“要不要看看外面?”
动刘一菲小手的行为正巧被刘母看见,那边有点怒容。
这次,来好莱坞的有关凌,刘一菲,刘母,以及中影派来的一个在美国有些经验的制片人,叫张松。
人生地不熟的,很容易出麻烦。得有经验的带着。
就比如说,《英雄》电影当初要在北美发行。
通过朋友间的介绍,李联杰介绍了米拉麦克斯来作为《英雄》制作商,“嘿,这是哈瑞,我在好莱坞的朋友,他是好莱坞的皇帝。”
结果该公司花大钱买了,直接将《英雄》雪藏了两年。前年才重获新生。
米拉迈克斯当时将《英雄》雪藏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想让该电影被别的公司拿到,从而确定上映时间,跟他制作的电影打擂台。后来则是因为剪辑的乱七八糟,上映版本几乎把张曼玉和梁超威给删减完了,整部电影就靠着李联杰的脸来得票房。张大导不同意。
直到2004年,后来还是迫于母公司迪斯尼的压力不得不提早上映,据说原因是因为迪斯尼在香港的项目遭到了来自中国官方的压力。
这可是英雄诶。华夏电影的里程碑符号,这种电影在美国都被这样对待,关凌不认为自己能在这瑟。
“Hi,guan”
来接机的是一个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员工,年纪轻轻,已然绝顶,看起来相当聪明。
“欢迎你来到好莱坞,关导演,这里是世界电影梦想家的摇篮。”哥伦比亚的哥们是中影和华艺共同推荐而来,为了就是帮着关凌和张松一起服务。
“我知道这里是摇篮。”关凌点点头,摇篮嘛,就是一个透风的小笼子,先把你圈起来,自然每一个导演都会在这得到历练。
“你让我先前联系的演员我已经联系好了,”哥伦比亚员工开口道,“听障协会那边,我会告诉你如何去申请。这演员,他们已经在等你了,你有时间可以召唤他们。”
关凌点了点头,这部电影的女主妈妈,关凌定的是玛丽玛特琳,这和原本一致,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听障女士,而且她还曾主演过《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
跟玛丽交流了剧本,对方接受了电影的角色。
同时,她还推荐了她认识的话剧演员,也是听障人士。来扮演露比的父亲和哥哥。
关凌跟他们都见了见,角色基本上定完了。敲定了档期。
接下来就是刘一菲的事儿了,关凌给她找了美式手语的老师,让她跟着学手势,别的先不用,至少先把剧本里面的手势全都学会。
“我给他们定的档期,是一个月之后。”关凌告诉刘一菲,“你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你要把手势学的熟练,还有,你的脸稍微有些小了,感觉是在日本累瘦的。我需要的露比,是一个圆圆的女孩,你最近多吃点。”
“我是吃不胖体质。”刘一菲小傲娇。
“我不管,你自己想办法。”关凌捏了捏刘一菲脸蛋儿,因为太瘦,的确捏着不圆润。
“你要不多吃点垃圾食品,一天吃八个汉堡包,肯定胖的起来。”
刘一菲看着关凌,大眼睛吓坏了。小脑袋瓜思绪乱转,八个汉堡包,那不跟怀孕一个样了?
张松去联系设备,申报剧本,敲定道具,开始忙碌了起来。
很快,时间到了三月份。
关凌需要回国了,《嫌疑人X的献身》终剪即将完成,要敲定上映时间了。
第35章 联动,定档,捆绑营销(求追读)
萌芽杂志编辑部,出版社的老总正在摁着主编的脑袋骂,朱娟娟也在,耷拉着头。
“《嫌疑人X的献身》,从在杂志上刊登以来,几乎每周都有读者过来打电话夸赞,询问后续剧情。
现在出版的小说单定本买不到,到处都是骂我们出版社的,更有甚者人肉到了我的家庭住址,给我闺女寄黄色影片!
这部小说已经比蔡骏更火了!甚至还带动萌芽杂志月销售过了一百五十万册。
就这么一个宝藏放在眼前,已经两个多月了,为什么只在偷偷摸摸的加印我们的杂志?为什么不敢大批量的加印这本小说,为什么不去给我联系媒体,报社,做铺天盖地的宣传?”
老总是个典型的中年男人,啤酒肚很大,说起话来,肚子和脸上的肉在一起吭哧吭哧乱颤。
一长串骂完,竟然是毫不气喘。
“游总,这怪不了我们两个啊,是作者不让加印啊!”
主编脸色难看,朱娟娟挖掘了一本好书,他同意并且送到了出版社桌案上面。
明明是很火的书籍,却因为作者不同意加印,搞的自己很是难堪。
第一次首次刊印五十万册,已经是他作为主编能够申请的最大额度了,可谁能想到呢,这本书会卖的这么火爆?
第一个月销售了十七万册,这是在每个月还在刊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单独卖出去的单定本。
也就是说,经过了几个月的连载,在第一周出版的时候,这部小说就已经有一百一十七万人看过。这妥妥的爆款!
而且,单月销售百万册的杂志都因为这本书,出现了返祖的现象。
你见过四个月前的杂志,每个月还能卖出去二十万册的吗?
他们没有得到作者授权,不敢加印单定本,但是却可以加印之前的杂志,读者们一边骂骂咧咧骂娘,一边有人去积累收藏。
“作者,作者,回回都跟我说作者。作者不同意你们不会去劝嘛?给他加版税,给他找蔡骏,韩寒,小四给他做推荐,写宣传语?你们不去,还等着我挺着个大肚子去嘛?”
名为游总的出版社副总编辑震怒不已,
“老子还真就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不想赚钱的作者?!”
“朱娟娟,你之前不是联系过作者吗?为什么不去找他?”游总的机关枪又对准了朱娟娟。
“游总,对方很坚决,说需要加印宣传的时候会联系我们,他那边会给出非常大力度的宣传,到时候只需要我们配合。”
朱娟娟也无可奈何,“我们无法违背原作者的著作权要求,得不到授权,我们只能等着。”
“他什么人?他说非常大力度的宣传就能宣传?”游总桌子拍的震天响。
“他以为他是谁?这么好的书籍就眼睁睁的让我们看着他吃灰,这作者就是想拿捏我们,到时候给他最高的版税。”
游总怒气四溢,“那就给他!现在就给我联系他,只要同意我们加印出售,我们给他最高价!”
叮铃铃,手机声音响了。
“谁让你开会的时候开着手机铃声?”看着朱娟娟掏手机,游总又找茬了。
朱娟娟拿出手机准备挂断,忽然举起手机,“游总,是《嫌疑人》作者。”
“接。”
游总刚才嗷嗷的声音,一下子就平复下来了。
“喂,请问是朱编辑吗?我是关凌。”电话被朱娟娟打开外放,“之前我一直不想让你们加印,就是因为你们出版社的宣传力度肯定不会很大,而且我也没时间给你们跑宣传,所以不如就先放一放。”
“现在我这边有个想法,《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小说呢,我已经拍摄成为了同名电影,而且,近期我就会跟中影集团那边商定,确定上映时间,到时候咱们这宣传两边呢,就配合着来,你这边给我用最大的宣传力度,我这边也会给做出相应的联动,咱们力争直接把这本书做成大爆款,你看可不可行呢?”
游总看了看主编,主编看了看朱娟娟,朱娟娟盯着手机愣愣出神。
会议室鸦雀无声!
三个人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
“喂喂,关先生您好,我是出版社的副总编辑游田,我刚才有点没听清楚,您说的是您这本小说,现在已经被拍成电影了吗?”
游总忙不迭去说话,因为朱娟娟没张嘴。
“我们正在开会,恰好聊得您的这本小说,外放了,您不介意吧?”游总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不介意,”关凌道,“游总你好,你说的是对的,而且这部电影,很快就要上映了,我目前想的是在月底或者下月初,但具体时间还没定。
跟你们聊完我就要去中影集团,定档后我再和你们细聊,不过加印这件事情,你们恐怕现在就得筹备着去做了,咱们当时定好了销售多少册给多少版税的事儿,到时候我直接让公司跟你们对接,你们那边没问题吧?”
游总愣住了,“关先生,您是导演?”
“去年拍了一部电影叫《不速来客》,今年这不是上新电影,便寻思着咱文体多渠道开花,一起来宣传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