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诚尝了一口,一杯就没了。
都是一口杯。
他这刚一口喝完,唐新民就又是倒上了一杯。
“差不多吧,这几年电瓶车市场越来越大,总得赚点钱的。”
唐新民熟练的把弄着茶具,言谈之间,淡然自若,十个亿八个亿的,似乎根本就没放在眼里。
所谓的“北阳十三太保”到了今天,其实早就成了一个笑话。
因为唐新民的体量,和其他十几家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可以说,现在的北阳工业区,都是以唐新民的新民电动车为中心,包括林家的工厂在内,都成了他的零配件供应商。
“考虑做汽车?”
林诚突然问了一句。
唰!
瞬间,唐新民的脸色就变了。
“从哪听来的消息?”
他停下了泡茶的动作,而是第一次认真打量起了眼前的“小屁孩”。
“一辆电瓶车才多少钱?两千,还是三千?”
“可一辆汽车,便宜的五万八万,贵点的十万二十万,顶上几十辆电瓶车。这都还没到豪华车的价位,如果能做出豪华品牌的话,一辆车就是几十万了。”
林诚侃侃而谈。
“不愧是高材生啊,你这想法都跟老唐想到一块去了。”
方彩华打着圆场,亲自动手泡起了茶。
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泡茶手艺比唐新民都强多了,而且赏心悦目,真有那么几分茶艺的味道。
“你接着说!”
唐新民的脸色舒展开来,泛起一抹笑意,“唐叔想听听你的意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爸妈结婚那时候,都叫‘三大件’,或者‘三转一响’。反正不管怎么说,结婚总得有一辆车,那时候,那辆车还是自行车。”
“后来嘛,到了九十年代,有些家庭条件好了,开上了摩托车。当然也有更好的,像唐叔都开上四五十万的皇冠了。”
林诚提起了往事。
“是啊,你爸妈结婚那会儿,还是找我借的车。”
对面的唐新民脸上,流露出几分怀念。
他不是北阳最早办厂创业的人,却是最早一批发财的人。
那时候靠着到处倒腾,尤其是到北边跟毛子做生意,没少赚钱。说白了就是投机倒把,多半还有些走私的勾当。
资本的原始积累,没几个是干净的!
那时候的北阳县,红绿灯都没几个,而唐新民却已经开上了进口的丰田皇冠,四十多万一辆的豪车。
那场面,那气派,别说是在北阳县,就算是去省城,去天海,那都是倍儿有面的大老板。
回头率比现在的法拉利都要高多了!
“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也在不断提升,不可能一直骑两个轮子的车,总得换上四个轮子的。”
“就像美国,遍地都是汽车,人人都开汽车。18岁成年了,第一件事就是去考驾照,考出来就去买车了。”
“到时候,我们国内的汽车市场得有多大?一年得卖出多少辆车?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辆!一辆车按十万算,一年就是几万亿的市场!”
林诚一番话,说得连方彩华都有点心动了。
之前,她是一直反对唐新民进军汽车业的。
投资太大,风险太大。
别说是唐新民现在十几个亿的资产了,就是再加个0,一百多个亿砸进去,在汽车业里也就是起了个头而已。
造车,等于梭哈!
相比之下,林正龙赌球输掉的2000万,那就是毛毛雨,不值一提。
“去年全国汽车的产销,就达到1300万辆了。”
唐新民一挑眉毛,笑着问道,“还能涨多少啊?”
“十年翻倍,二十年后再翻一倍!”
“美国三亿人一年卖出一千多万辆车,我们十三亿人,一年少说也得四五千万辆吧!”
对于国内的汽车市场,林诚一直是信心十足的。
人口体量摆着,经济增速摆着。
等到一年产销五千万辆的时候,这个市场一年就是5万亿的规模。
电影?电视剧?音乐?网文?出版?综艺?
这都什么小鱼小虾?
差远了!
连人家的一根腿毛都比不上。
“可是,造车哪有这么简单啊?那得多少零部件,多少配套的工厂,咱北阳哪有这条件?”
“再说了,我们也没造车的技术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汽车三大件我们会造哪个?就是想造个车壳出来,都挺难的。”
方彩华是动心了。
可一想到造车的难度之高,投资之大,她的心又凉了半截。
这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她都和唐新民前前后后的争吵了快一年。
只不过都是私底下商量,从来没有公开化,更没有在外人面前提起。
就连他那位法律上的妻子,至今都不知道唐新民想造车的意思。
“是啊,这也是我一直没下定决心的原因。”
唐新民扶着额头,颇为头疼的模样,“就是投资都不算大问题,我可以找政府商量,免地免税,银行贷款这些都没问题。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技术,我们没这经验啊!”
“何止是经验,真要造车的话,我们什么都得找人家买,特别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这样买下来,一辆车能赚几个钱啊?”方彩华瞪了他一眼。
“要不,造电动车?”
林诚微笑道。
第126章 电动汽车?
电动车?
唐新民愣了一下,随即笑出了声,“我现在造的不就是电动车吗?”
“对啊,老唐造的就是电动车。要是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争的了。”
方彩华也笑了,丝毫没有意识到哪里不对劲。
在2010年的时代,连特斯拉都才刚刚上市,距离量产车型还早得很。
别说是国内了,就算放眼全世界,都没有电动汽车的概念。
一提起电动车,他们想到的自然是是电瓶车。
是所谓的电动自行车,或者说是电动摩托车!
“不,我说的是电动汽车,四个轮子的那种!”
林诚摇了摇头,解释道。
嗯?
一瞬间,气氛突然安静。
唐新民和方彩华,同时愣住了,眼神呆滞的看着林诚。
电动汽车?
这……
怎么说呢,听着很简单,但又特别离谱。
汽车不就得烧油吗?
搞个电动汽车,那发动机怎么办?排气管怎么办?油箱怎么办?
仿佛把整个汽车的定义,那些汽车里最基本的配置,最基础的构成,一下子全都排除了。
人不吃饭怎么活?
“电、电动汽车?那怎么搞啊?你这个电瓶能带得动这么大的汽车,四个轮子跑几百公里,怎么带得动啊?”
“这车上还得坐人呢,后备箱塞东西,怎么带啊?”
唐新民是开车的。
他不仅是开车的,而且是北阳县最早买车的寥寥几人之一。
他家里的车,从土老板顶配的丰田陆巡,到企业家最爱的奔驰S级,再到养小三给方彩华买的奥迪TT,还有他老婆买的,用来接送孩子的保时捷卡宴。
这车太多了!
什么车他没买过,什么车他没开过?
对于车的理解,他在北阳算是头一号的人物了。
毕竟,人家真买过,真开过。
你懂得再多,他一句“你有这车吗?”
得!
凉了,没话说了。
电动汽车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困难。
你等于是要颠覆整个传统汽车行业,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制定的所有逻辑,所有规则,从另一个跑道,重新起跑,重新开始。
“发动机少了,油箱也没了,多出来的空间,多装几块电池。”
“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可以先做小车。”
“两门两座,续航几十公里那种小车,方便父母接送小孩,方便市区上下班,商场购物,菜市场买菜。”
唐新民想到的问题,林诚当然知道。
所以,他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特斯拉那种正儿八经的轿车,而是五菱宏光MINI那种超小车、微型车。
不是续航七八百公里上千公里,让你跨省市的长途行驶,而是局限在一个市区内,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就是一种带车顶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四轮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