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275节

  如果算上本金,就是24.2亿美元。

  留下两千万美元的零头,剩下的24亿美元,又以五倍杠杆,撬动120亿美元,全部买入美国军工股股票。

  可惜这世界上聪明人不是只有徐良,军工股虽然在下降,但比起其他公司下跌曲线平滑得多。

  市场上卖出的股票,往往在不到一两个小时内被人拿下。

  “徐总,我们的资金量太大了,市场上抢筹的人越来越多,恐怕很难全部投出去。”孙振平道。

  “那就购买跟军工股关联性极高的钢铁、造船。”

  “是。”

  挂断电话后,徐良叹了口气。

  这次可能不会如他原本想象中赚的多。

  好在有前面安然做空的收入,也不差了。

  不能太贪心。

  不过,这么大额的资金进出,作为平台方的投行肯定不会没有察觉。

  “徐总?”

  吕慧走了过来。

  “什么事?”

  “摩根士dan利亚洲区总裁谢伦沃特金斯希望亲自拜访您。”

  徐良了然,红岩基金的操作很显然落在了一些有心人眼里。

  如果不是自己来到美国后,一直住在酒店,从来没再外面露面的话,就该是大摩总部的人来拜访自己了。

  “现在航空开放了吗?”

  吕慧点了点头,“已经开放了。”

  “立即买票回香江。”

  “我马上去安排。”

  吕慧连忙去打电话。

  九月二十二号,徐良回到了香江。

  落地后第一时间便来到了红岩基金香江公司。

  一进门徐良便感受到了异样。

  从每个人身上他都能看到兴奋,工作积极性也更高了。

  “徐总。”

  分公司总裁赵寻急匆匆迎了上来。

第247章 青龙基金

  徐良微微点头后,“大家都知道了?”

  赵寻连忙摇头,“我一直严格遵守您的规定,对整个公司下了封口令,对冲基金部门更是严防死守。但赚了那么多钱,对冲基金部门的人分的钱不少,有些过于高兴了。

  被其他人看到难免问东问西,即便不说大家也能猜到一些。”

  徐良点了点头,他更怀疑有人私底下说漏了嘴。

  毕竟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这里又不是对外隔绝,下班后大家凑在一起,喝点酒吹牛逼,暴露也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你去忙吧。”

  赵寻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徐良来到对冲基金部门。

  刚进去,正在忙碌的众人看到他,连忙站了起来。

  “徐总。”

  “徐总,好。”

  “徐总您更倩了。”……

  比起第一次见面时众人眼神中的好奇和审视;这一次他们在看到徐良,脸上是浓烈的敬佩和兴奋。

  一次投资赚到二十多亿美元。

  即便放到全球,也是顶尖的投资案例。

  “徐总,您来了?”

  孙振平连忙迎了上来。

  “军工股买入的情况怎么样?”

  孙振平振奋道:“得益于纽交所现在的行情,做多很容易,目前120亿美元的资金已经投出去了三分之二,剩下的最多一周就可以全部投出去。”

  说着把手里的文件递了过去。

  “徐总,这是我们的持股清单。”

  徐良接过来一看,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美国军工股,以及主要钢铁和造船巨头都在上面。

  认真的看了一遍后,还了回去。

  “记住,任何一家的公司持股都不允许超过5%。”

  按照美股的规矩,持股不超过5%,就不必出现在公司财报上。

  徐良只是做短线,没打算让红岩跟美国军工股扯上太深的关系。

  “明白。”

  孙振平显然也明白徐良的打算。

  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徐良高声道:“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等做完这一单,公司将按照每个人的贡献发放奖金,我保证数额远超你们的期待。”

  “哇哦,李总万岁。”

  “李总我爱你。”……

  欢呼声响彻整个房间。

  拍了拍孙振平的肩膀,“这里就交给了。”

  “您放心,一定不辜负您的期待。”

  徐良笑了笑后转身离开了。

  本想离开,但又转身来到了赵寻的办公室。

  敲门进去。

  “徐总?”

  徐良招了招手,在旁边的会客区坐了下来。

  “这段时间感觉怎么样,看着对冲基金部门赚钱,有压力吗?”

  赵寻苦笑道:“怎么可能没有。好歹我也是公司香江部门的负责人,结果到现在都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而下面的部门却日进斗金。

  不瞒您,我现在是天天如坐针毡。”

  徐良看着他,“知道当初为什么让你担任香江公司总裁吗?”

  赵寻略作思索后,“公司老人,执行力强。”

  徐良点了点头,“所以,我不需要你有多优秀的业绩,你的任务就是维持公司的平稳发展。孙振平他们对冲基金部门赚钱了,也有你一份功劳。”

  “是。”

  看着赵寻眼神中闪过的一丝不甘,徐良想了想。

  “看过美国NBA吗?”

  “看过,但了解并不多。”

  徐良点了点头,“既然你想做出点成绩,我就给你个机会。”

  赵寻心中一震,他也是红岩成立便加入其中的老人,见证了大老板非凡的商业才华,凡是被他看重的项目,到现在无一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连忙坐直身体。

  “请您吩咐。”

  “NBA休斯顿火箭队,你先做一下调查,然后接触一下他们的老板亚历山大,把火箭队收购下来。”

  火箭队对华夏哪怕不看篮球的人也了解一二。

  自从姚鸣加盟后,它就成了国内3.7亿篮球迷的主队。

  蜂拥而至的华夏广告商,让火箭队的营收迅速攀升。

  从姚鸣加盟到2006年,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公开表示,大姚的加盟让他的财富增加了12亿美元。

  后续只会赚的更多。

  而2017年,他把火箭队转手的时候,这个买下时8500万美元的球队,市值已经增加到了22亿美元,翻了25倍。

  当然2002年之前,火箭队市值增加并不明显,之后才是大头。

  这还只是市值,广告收入、门票、周边等等,收入远超市值。

  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极为优质的投资项目。

  而且收购火箭队难度也不大。

  毕竟大卫斯特恩想开拓华夏市场都想疯了,他绝对赞成NBA中出现一个华夏老板。

  关键是亚历山大。

  要说服他的话,就要舍得花钱。

  正好今年火箭队的成绩烂的跟一坨屎一样,莫布里和弗朗西斯组成的黄金双枪全部哑火,成绩不行,报价不会太夸张。

  至于状元签,那要等到明年五月份‘抽签大会’以后,徐良肯定不可能等到这个时候才收购。

  “徐总,我马上组织团队去休斯顿。”

  徐良挥了挥手,“别着急。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你先了解一下NBA,以及现在的火箭队再找上门去,这样才能准确判断火箭队的价值,谈起来才有底气。

  否则你怎么知道人家给出的价码多还是少?”

  赵寻吸了口气,神色平静下来。

  他这段时间憋得不轻,显然也感受到了对冲基金部门的巨大压力,有些急躁了。

  “明白了,徐总。”

  “这是你第一个亲手主导的项目,一定要认真对待,做好调查,不要急于接触火箭队。”

  “是。”

首节上一节275/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