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亏损根本无法掩饰。
“我相信维旺迪能在福煦先生和萨伯先生的领导下走出困境。”徐良微笑道。
“多谢您的信任,为此我会竭尽全力。”
现在汉华旗下的伦敦朱雀基金持有维旺迪5.4%的股权,掌握了维旺迪内部一个董事局席位,所以卡合曼萨伯在徐良面前态度放得很低。
徐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后,“听说维旺迪在跟通用电气谈判,要卖掉维旺迪环球?”
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卡合曼萨伯点了点头,这件事瞒不住对方,而且他也没打算瞒。
“如果我说鸿蒙也想收购维旺迪环球呢?”
卡合曼萨伯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后,不由笑了起来。
“维旺迪之所以出售环球,为的是筹集更多的流动资金渡过难关,所以只要鸿蒙公司出的钱比通用电气公司多,我们很乐意把公司出售给鸿蒙。”
这个回答一点都没出乎徐良的预料,维旺迪现在的心思就是捞钱。
当初鸿蒙收购维旺迪游戏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不知道你们打算把维迪旺环球卖多少钱?”
“140亿美元。”
卡合曼萨伯微笑道。
徐良双眼微眯,他想到卡合曼萨伯肯定会狮子大开口,但没想到会这么大。
维迪旺环球的价值虽然很高,但撑死了也就八九十亿美元左右。
现在张口就要140亿美元,也实在太夸张了些。
关键是,通用电气(GE)面对这么高的价格,依然没有退出。
这就让他很头疼。
心里的购买欲望也在急速下降。
他想收购维旺迪环球,主要是为了环球影视,为了环球影视手里掌握的‘美国电影协会’仲裁资格。
其它像电视网络,以及环球影城都可有可无。
价格高,还要面临GE的竞争,徐良心里已经把收购环球的想法放弃了。
比起环球,他情愿收购正在走下坡路的米高梅。
反正米高梅手里也有‘美国电影协会’的仲裁资格,而且也没有乱七八糟的附属公司。
米高梅唯一比环球差的地方就是发行能力。
多年衰落下来,米高梅已经成了好莱坞七大中的垫底公司。
不过只要有钱,凭借米高梅半个多世纪积攒的名声,构建起全球发行体系,也不是很难。
“140亿美元的价格太高了,鸿蒙公司拿不出这么多钱。”
“徐先生,140亿美元包含了维旺迪环球的债务,并不需要鸿蒙拿出这么多现金。以鸿蒙的盈利能力,再加上B轮融资的钱,肯定可以收购维旺迪环球。”
卡合曼萨伯极力鼓动着,他很清楚,有竞争才能提高维旺迪环球的价格。
而维旺迪现在缺的就是钱。
单是今年,维旺迪就有7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明年是180亿美元,所以他们必须努力筹钱还债。
“萨伯先生,不知道环球音乐你们卖不卖?卖的话多少钱?”
对占据全球音乐市场30%,全球第一大音乐公司环球音乐,未来市值接近千亿美元的环球音乐,徐良还是很有兴趣的。
“70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合理的价格。”
卡合曼萨伯微笑道。
现在全球音乐市场都在衰落,维旺迪巴不得把环球音乐甩卖出去,可惜没人要。
当然,他们要价比较高也是主要原因。
徐良笑着摇了摇头,“太贵了。”
他是想捡便宜,不是想被别人捡便宜。
虽然70亿美元对比十年后的环球音乐已经算是便宜,但他要是以这个价格买下来,非被别人嘲笑死不可。
“如果我只要环球音乐的版权呢?”
“只要版权?”
“嗯。”
鸿蒙主打线上,如果不是国内音乐版权环境太差,为了避免亏损,鸿蒙音乐也不会进军线下。
现在好了。
国内有彩铃下载,国外有MP3下载,盈利模式很清晰。
关键是版权。
版权是未来二十年内最重要的资产。
所以自从鸿蒙泛娱乐业务开始,徐良一直强调的事情就是搜集影视、音乐、纪录片、短片的版权。
作为全球最大的音乐版权库,环球音乐也是鸿蒙的目标之一。
卡合曼萨伯沉吟片刻,“徐先生,这件事我需要跟公司高层,尤其是福煦先生商量后才能答复你。”
“没关系,我可以等。”
徐良微笑道。
“那关于鸿蒙收购维迪旺环球的事,什么时候可以有正式的收购函?”卡合曼萨伯面露期待。
140亿美元的大买卖才是他真正关心的东西。
“事关重大,我也需要跟鸿蒙的高层商量一下,等有了结果,我会第一时间告诉,并向维旺迪提交收购函。”徐良微笑道。
卡合曼萨伯微微皱了皱眉,这个回答更像是敷衍。
不过这么大的收购,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定下,所以他也没过分紧逼。
“徐总,菜已经上好了。”吕慧走过来道。
“萨伯先生请吧。品尝一下我们华夏的美食。”
“我非常期待。”
第516章倍净利润
徐良放下手里的文件,闭目思索起来。
经过近一个月的谈判后,鸿蒙跟各个投资机构差不多已经达成了妥协。
以56倍净利润为基准线,按照鸿蒙现有财务数据赋权后,2003年净利润为79亿华夏币。
鸿蒙公司全体估值535亿美元。
半响后,徐良睁开双目。
“就这样吧,再拖下去意义不大了。”
谢文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不管是净利润倍数,还是净利润的数额,再谈下去最多能增加一两个点,但募集到剩下的资金后投入鸿蒙,能让我们发展的更快。”
徐良颔首后,“现在还剩下几家机构?”
“11家。高盛、摩根da通、花旗、汇丰、德意志、软银、瀑布投资、李佳成基金会、阿布扎比投资局、三星投资、美林银行。”
参与鸿蒙B轮融资的当然不止这11家,但越往后,随着谈判条件越来越高,很多机构觉得风险太大就退出了。
仍然留下来的就这11家。
徐良看着名单,“虽然比预料中多了些,不过就这样吧。……老谢,你通知一下,明天的谈判由我亲自主持。”
谢文点头后也松了口气。
一个月了,他肩膀上这副担子终于要卸了。
第二天。
鸿蒙大会议室。
十一家机构的代表迈步走进会议室,自顾自的找座位坐下,那熟悉的样子,像自家后院一样。
也不怪他们如此,任谁天天来一个地方,待上一个月后,都是这熊样。
李泽巨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后,便恢复了安静。
这次鸿蒙B轮融资,他代表李家来到了这里。不过,尽管李家在香江是首富,但放在全球领域却算不上拔尖。
如果不是得到了徐良的允许,他们根本不会出现在名单上。
如果不是自家老父对徐良的能力很信任,也愿意押注鸿蒙的未来,他也不会坚持到现在。
“李生,在想什么?”
李泽巨转头看着身畔脸上显出老态的中年人。
“霍叔叔,谈判到现在也差不多接近尾声了,作为董事长兼CEO的徐良还未出面,不会是真打算把鸿蒙B轮融资完全交给谢文了吧?”
霍建柠笑了笑,“鸿蒙B轮融资这么大的事情,徐良作为公司创始人兼CEO,不可能不出面。之所以到现在还没露面,只说明他对现在的条件不满意罢了。”
“56倍,79亿净利润,他还不满足?”
“贪婪,是天性。尤其是对一个商人而言尤其如此。”霍建柠笑道。
李泽巨凝眉道:“我已经厌烦了这种天天斗嘴的日子,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看了他一眼,霍建柠道:“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谈判都是如此,不把彼此的精力和底牌耗尽,不会签合同。
甚至耗尽了精力,打出了全部的牌,都不一定成功。”
李泽巨点了点头,他知道对方这是看在父亲的份上教导自己,他也没有不服气,只是单纯的有些不耐罢了。
事实上不只是他不耐烦,在场的大部分人连轴转近一个月后都有些疲惫了。
“克里斯先生,这样索然无味而又没有任何效率的谈判还要持续多久?”
鲍勃克里斯看了眼这位临时助手,“坚持不住了?”
“只是觉得太浪费时间。”保罗卡尔摇头道。
“了解KKR收对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收购战吗?”
“当然,我看过布赖恩伯勒、约翰希利亚尔先生编写的畅销书《门口的野蛮人》。”保罗点头道。
“从1988年10月KKR加入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收购,到1989年2月9日,在超过200名的律师和银行家的见证下签约,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多月。
在这四个月里我平均每天睡眠不足五个小时,每天准备的各种文件可以填满一个三英尺的箱子。
一个月内我们准备的,需要向美国反垄断协会提交的文件,需要一架波音DC9飞机来运输。
那是我经历过的脑力、体力都达到极限,不,应该说突破极限的商业谈判。
合同签订后,我足足休息了近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