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728节

  这样算下来。

  徐良在‘大豆战争’后期获得了486.47亿华夏币的净收益。

  扣去一些手续费、存储和人员开支。

  也有480亿华夏币。

  当然,有收入就有支出。

  为了整合国内的大豆榨油行业,投入了14.1亿华夏币。

  为什么这么少?

  盖因国内的榨油企业都被高价大豆折磨的亏损严重,红岩选择承担贷款的情况下,根本不需要支付太多现金。

  但却负担了67.65亿华夏币的债务。

  看着账单,徐良盘点了一下红岩基金目前的财务,也好为下一步的投资早做打算。

  红岩的盈利主要分三个阶段。

  2001年、2003年和2004年。

  01年分为两部分。

  第一,投资安然赚了16.47亿美元。

  第二,投资了美国的军工股赚了7.8亿美元。

  02年,没什么大额的收入,主要是支出。

  03的收入分为五部分。

  第一,石油投机赚了160亿美元。

  第二,卖出新梦想地产项目赚了2.6亿美元。

  第三,卖出京城广渠门泰华城【富力城】地块,赚了4.24亿美元。

  虽然这块地卖给了新世纪地产。

  但新世纪地产属于汉华,虽然他持有汉华绝对的控股权,但却不是他的私人资产。

  公和私到底不同。

  第四,卖掉雅虎东瀛10%的股份,赚了44亿美元。

  第五,红岩持有的大豆头寸。

  从2003年3月份入场,到2003年11月份清空。

  五倍杠杆,撬动90亿美元,持有3237万吨全球大豆多头头寸。

  入手价格是2500华夏币/吨,平均平仓价为4890华夏币/吨。

  也就是说,红岩一吨大豆赚了2390元,总计赚了84.04亿美元。

  但不管是雅虎的股市盈利,还是大豆的期货盈利,都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

  雅虎这边交的不多,毕竟红岩持股已经超过3年,属于长期资本投资,只有15%左右。

  大豆这边投资不到一年,按照美国的税法,属于短期盈利所得。

第646章 巨款

  按照老美之前的规定,他至少要缴纳接近40%的短期资本利得税。

  不过感谢小布什,他上台后把资本家们该交的税下调了。

  以减税上台的小布什,在2001-2003年,接连出台减税案,合计减税高达1.35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之一。

  短期资本利得税的最高纳税额也降到了35%。

  徐良赚得太多,肯定要按照最高额纳税。

  不过红岩基金属于海外资本,华夏又跟美国签订了双边税务合作,所以可以得到一定的减免。

  所以,综合这些因素。

  东瀛雅虎的44亿美元扣除各种税费后还能剩下35.7亿美元。

  大豆上的收获,扣除各种税费后,还能剩下54.6亿美元。

  2003年红岩基金总计获得257.14亿美元的税后收入。

  2004年大额的收入暂时只有第二阶段的大豆。

  480亿华夏币,约58亿美元。

  截止现在,红岩总计获得了339.41亿美元的净收益。

  支出方面。

  02年收购了苹果14.9%、亚马逊15.2%、渣打银行16.7%、网易17.5%、搜狐18.3%、企鹅51%、阿里42.3%、茅台14.7%、五粮液11.3%的股权。

  企鹅和阿里,分别还有10%和7.69%的股权放在了汉华。

  为的是将来提升汉华在风投行业的影响力。

  虽然投资的公司不少,但真正花钱的也就是苹果、亚马逊和渣打。

  其它的华夏公司加起来都没花1亿美元。

  不过苹果、亚马逊虽然当时受纳斯达克危机影响,股价损失惨重。

  但这部分股权的价值,还是有28亿美元。

  再加上13.36亿美元的渣打股权。

  这部分资产在02年的时候价值42.36亿美元。

  不过得益于当时美联储大放水,贷款利率极低。

  除了国内资产外,国外的苹果、亚马逊、渣打都做了三倍杠杆,实际支出13.8亿美元。

  泰华地产拿地19块,建筑面积447万平米,平均单价2860元/平米,拿地成本127.8亿华夏币。

  03年:增持渣打股份至36.7%,因为赚得多,所以没用杠杆,消耗了18亿美元现金。

  泰华地产34个项目(因为德隆帮忙,所以比较多),建筑面积847万平米,平均单价3014元/平方米。

  单价比02年并没有增加太多的原因是,02年拿地的地方主要是一线城市核心地块,土地出让价较高。

  等到03年,泰华拿地的范围已经扩张到了所有二线城市。

  京城和泉城的土地出让价肯定差很多。

  综合起来就把价格拉了下来。

  总计土地出让金255.3亿华夏币。

  2004年,得益于海力士的项目,再加上之前谈好的,目前又拿了14块地。

  因为大多数都在二线城市,甚至几个经济不错的三线城市。

  拿地价格不高,出让价2150元/平米。

  支付土地收购款75.25亿华夏币。

  连续三年下来,泰华地产总计支付土地收购款458.35亿华夏币,约等于55.49亿美元。

  至于后续的建设,用贷款就能解决,不需要徐良担心。

  再接下来比较大的支出就是丰收农业。

  14.1亿华夏币现金,加67.65亿华夏币债务,整合了国内1129万吨的榨油能力。

  除了这些比较大的支出,还有徐良从德隆集团收购三维矿业、嘉华娱乐的支出,购买波音公务机,以及十几处房产的支出,再加上红岩基金的薪水支出等等。

  这些所有加在一起,大约花了他不到6亿美元。

  最后是收购的一些股份,比如万代公司4.9%,康师傅55%,两大股份花了他将近15亿美元。

  扣除所有的花销后,徐良手里还能动用的流动资金为247.42亿美元,这是纯现金流。

  另外,海力士的收购没花钱,因为拥有6%的股权,理论上要承担了12.36亿美元的债务。

  但这些债务是属于海力士的债务,除非海力士经营不善破产了,否则不需要红岩负责。

  综合算下来。

  红岩基金拥有总资产550亿美元左右,其中股权资产160亿美元左右,固定资产150亿美元左右,流动资金247.42亿美元。

  总负债101.5亿美元左右。

  名下有五家全资持股的子公司。

  九龙峪旅游公司、泰华地产集团、三维矿业公司、恒远信托和丰收农业。

  投资最多的就是泰华地产集团,56亿美元的投资,60亿美元负债,总资产140亿美元左右。

  丰收农业就差了不少,总资产10亿美元左右。

  三维矿业第三,徐良投资后,引进了不少设备,以及化肥生产线,才只有4亿美元的资产。

  九龙峪最少。

  这家徐良为了开发老家青州旅游资源成立的公司。

  一期投资5000万,开发九龙峪度假区。

  二期投资3亿,开发原本十年后才会出现的‘宋城’,以及青州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衡王府。第一任衡王是明宪宗的儿子朱。

  衡王朱佑在1499年就藩青州府,大兴土木,在青州府城中建造了辉煌的衡王府。

  这座衡王府第,在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以及人员配备上,与京城里的皇宫极其相似,只是规模小些,定员少些罢了。

  王府内有长史司、审理所等机构,配备大小官员,还有伴读、教授、宫女、内监等各种人员,一应俱全,俨然是国中之国。

  朱佑去世后谥号恭王,长子朱厚袭封衡王,成为第二代衡王。

  朱厚之后,又先后有朱载圭、朱载封、朱翊镬和朱常在这座王府里居住。

  明崇祯五年,朱常三子朱由承袭衡王。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日暮西山。

  在朱由袭封衡王十二年后,满清入关,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被满清王朝取代。

  清兵攻陷青州城后,末代衡王朱由选择了逃亡,自知无处藏身的他在不久之后降清。

  顺治三年五月被清廷处死。

  曾经仿照京城皇宫建造的富丽堂皇的王府,被付之一炬。

  四百年沧海桑田,除了几座石牌坊、石狮子,以及改名‘偶园’的王府东花园残存外,衡王府已彻底成了历史。

  不过没关系。

  徐良对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直接投资重建。

首节上一节728/17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