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热度更大了……
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吃瓜群众越来越多。
甚至很多人都忽略了4月30号是那支封闭基金公布数据的日子。
“靠,这次有冤大头锁定名额了,足足一个亿啊!”
“什么玩意?一个亿,一个亿能排在前六?第一名不都报价三千亿了吗?”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直接锁定名额了,靠……真特么有这种冤大头啊?巴菲特午餐前年也才拍了三百多万美元吧?”
“这还用说吗?肯定是内幕,再这样下去,李扬跟姜半夏就成笑话了,哪怕他们自己砸钱,也得再锁定一个名额。只不过……他们弄的有些过头了,哪怕锁定个一千万的名额都没人说什么,现在直接锁定一个亿的,摆明了想要踩在巴菲特头上啊,人家多少年的股神了,一点尊重都不给人家,人品真的没话说。”
“说实话,老子要是有钱,也愿意跟姜半夏吃顿饭,可他李扬凭什么?吃软饭吃的还真以为自己是大佬了?”
“哥们,极影摇光两个多月订单突破三万五千台了……”
“除了证明世界上怨种多,还能说明什么?五十万以内最好的车是飞度,摇光算个屁,就一杂牌车,谁买谁傻逼!”
“确实,飞度是我见过最好的车,不仅性能稳定,开十年都不带坏的,而且极其省油,在我看来这就是全世界最完美的车,你不买还能指望我买啊?反正我开过最好的车是摇光,你们最好别买,我特么能早点提车,试驾之后老子都想把车库那几台垃圾玩意给砸了!”
“楼上水军无疑,鉴定完毕!李扬小号!”
“你特么吹的也太过离谱了,你家里几辆车都是自行车吧?”
“不是,是小孩的滑板车!跟你们这群傻逼没啥可说的!”
“急了急了……”
“我是真急了,谁有摇光的订单,七天之内能交付的,联系我一下,我加五万块钱转让给我,老子一天都不想等了!”
……
姜半夏开着摇光在路上,副驾驶坐的是李扬,后排坐的则是窦颖跟孩子。
这次李立坤跟王翠萍没过来,得等一段时间。
他们去京城主要是忙工作。
窦颖其实是不放心让姜半夏开车的,可是姜半夏途中非要去开。
窦颖一度都想好了,要是出现什么问题,第一时间给李陵游当肉垫子缓解冲击。
结果一两个小时过去,意外的发现姜半夏开的还不错。
甚至都没出现晕车的状况。
她能不了解姜半夏的技术?之前也不是没开过,开的还是油车。
晃晃悠悠的,开两公里能踩几十次刹车,把她都给晃悠晕了。
电车起步速度更快,要是频繁踩刹车跟电门,晕车现象会更加明显。
他们两家都是老顽固,哪怕车子是李扬公司出来的,他们也不怎么开,毕竟家里油车很多。
“夏夏,你私底下练车了?车技有长进啊。”
姜半夏没好气的说道:“妈,分明是车子性能好,跟我的技术没一点关系。等到了京城你也开试试,保证会刷新你的认知。”
“电车我又不是没开过,去年哪款车我也开了好几百公里……”
“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去年哪款车只能说勉强合格,今年的新车才算是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
“哦哦哦……”
当着李扬的面,窦颖没好意思说所谓的新能源车不就是四个轮的电瓶车吗?
每天看见李扬忙忙碌碌的,她对李扬的接受度也逐渐高了起来。
至少姜半夏工作态度就很一般,这段时间一直在家闲着没事干。
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她肯定希望自己女儿轻松自在,天天在家闲着还能过好生活才是幸福。
可姜半夏是一个几千亿上市集团老总啊……压根看不到她工作,都不知道她怎么赚的钱。
姜半夏一直开到京城,中途也没让李扬接手。
就是在最后的倒车入库阶段,哪怕有雷达影像提示,她还是没那个魄力,最终喊李扬弄进去的。
“李师父,什么时候能出一个自动泊车的功能啊?”
姜半夏问了一句。
这个功能不算什么新名词,很多车前两年就有了。
只不过嘛……实用性并不大,技术都很一般般。
比如奔驰的几款车去年就上了这个功能,如果有用,早就被吹爆了。
“有啊,明年更新就有了,正在优化相关算法。”
自动泊车算是比较简单的功能,只不过李扬不想推出那种过于简单的。
“那明年我就是无敌的!”
“今年你就是无敌的!”
“是吗是吗?怎么无敌?”
“你没看公司数据啊?”
“没看啊,不是你在负责吗?”
“……”
姜半夏早就放弃挣扎了,李扬的那些操盘理念,她理解不了。
索性就不理解了,只会徒增烦恼。
她甚至都怀疑李扬早就预判了A股的一切。
在她清盘之后,A股一直跌到现在。
大盘从三千三百点,跌到了现在的两千六百点。
这种熊市行情,谁来了都很难逆天改命,除非资金量小。
可万柳资本一旦有公募产品,资金量肯定是不会小的。
她这次回来,就是要结算一下那笔封闭基金,然后发年报。
证监会都已经催万柳资本好几次了,4月30号晚上八点是最后的期限,否则就要下问询函并且……
第264章 谁让姜半夏不务正业的!
关于万柳资本年报一直不发,很多人都有猜测。
毕竟万柳资本从去年五月份开始,两支三千多亿的基金就清理干净了,没有基金,靠什么赚钱?
甚至各种内部消息出现,说万柳资本的员工压根没活干的,去年增加了两个月假期。
在A股,万柳资本的股价频繁在2.8到2.9之间徘徊。
虽然在这个点位看起来有了很大的支撑,可很多人都知道,万柳资本只要年报一公布,绝对是支撑不了接近三千亿股价的。
有好事者甚至计算过,按照前四个月的业绩来算,万柳资本哪怕在五月初集体清仓,他们四个月的营收也就不到两个亿。
不到两个亿的营收,凭什么支撑起来三千亿的市值?
IPO的时候,可是按照一百多亿净利润来算的。
股价能维持在这个位置就离谱,本来早就该跌到几百亿才对。
至于万柳资本那个QDII基金,大家更是没有放在心上。
国内机构在外面的资本市场不给人送钱就不错了,有几个能赚到钱的?
哪怕美股在外人看来是长牛行情,可国内那些机构就是能分比不赚。
最主要的一点,美股去年行情还算可以,今年开年后,行情走势很差,几个顶梁柱股票都出现了20%左右的跌幅。
这才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
……
万柳资本的员工在疯狂加班,因为时间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4月29号凌晨,李扬才把整个基金全部清仓,而4月30号就要发布年报。
时间逐渐来到了4月30号晚上八点钟。
万柳资本公布了年报。
整个2017财年,万柳资本营收二十四亿,净利润达到二十二亿。
这个数据确实有些出乎预料,很多人都觉得他们能有几个亿营收就不错了。
随后看了一眼报表,主要收入来源于封闭基金管理费,达到了两亿六千万美元。
这个管理费,可够高的。
如果按照五十亿美元的规模来算,七个月的时间,管理费接近8%
这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数据。
“万柳资本割不到市场韭菜,开始割用户了?”
“老子就知道他们没这么好心,口口声声说什么为基民服务,搞了半天还不是为自己服务?”
“这特么是什么管理费啊?怎么能离谱到这种程度?不赚不赔的情况下是8个点管理费,要是稍微赔了点呢?岂不是要十个点以上的管理费?证监会就不能出来管管吗?”
“藏着掖着这么久,就拉了这么一坨大的?”
“等着跌停吧,就这业绩,别说维持三千亿市值,能维持五百亿市值都算他们运气好,他们今年可还没有任何新产品,今年的业绩只会更差!”
“至少十个跌停起步!”
……
本来万柳资本这家公司的情况,不需要江百川这个大佬关注。
可是谁让他主张投钱了呢。
投了150亿,拿了5%的股权,算是他对姜半夏这个年轻人的看好。
至于万柳资本的业务,平时还真没怎么关注,也轮不到他去关注这么点小事,总不能帮姜半夏经营公司吧?
看到这份年报,还是有些失望的。
二十二亿的净利润不低,但金融行业是利润比非常大的行业,绝大部分金融公司都能让自己的净利润比达到70%。
净利润比在30%以内的金融公司,狗都不看一眼。
但净利润比超过10%的实体企业,市场上能抢疯。
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公司二十倍三十倍的PE就已经顶天高了,而实业公司八十倍的PE大家还觉得低。
“大概是生孩子耽误了?好像确实没收到相关信息……”
江百川给姜半夏找了个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