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 第553节

  至于四十岁之后,她管不着了。

  到时候能有多少就多少了。

  当然,他的锻炼比较温和,按照柳如懿的说法,就是过犹不及。

  第二天,就有人给李扬扣帽子,说他扰乱消费市场,居心不良。

  毕竟婴儿产品每年在国内有一千二百亿的市场,这个市场丢了,对经济影响很大。

  可同样,李扬的话,也让一部分人清醒过来,只是不敢相信市面上的产品,决定抄作业,去买一些绿水天地认证的东西。

  而在互联网上唯一能买到绿水天地认证的地方,就是某鱼的橱窗。

  ……

  宋小礼回到京城一个月了。

  气色恢复了不少,跟宋愉站在一块,不熟悉的很难分辨出来。

  尤其是宋小礼最近衣着打扮都在学习宋愉的风格,更是难以分辨了。

  宋愉正在房间的梳妆台面前整理妆容准备出门,宋小礼突然进来,趴在她肩膀上说道:“姐,怎么样?”

  一开始宋愉没反应过来,等她看向镜子才发现,宋小礼不知道什么时候,弄了一个跟她一样的发型。

  她一直以来都是自然的大卷发型,而宋小礼则是偏向成熟一些的直发。

  宋小礼直接把脸贴在宋愉脸上,笑盈盈的说道:“姐,是不是一模一样?”

第361章 李扬不是小气的人

  极速打车的资金,运营费是李扬出的,购车费用则是姜半夏出的。

  所以,两人各自持有50%的股分。

  经过一年的发展,目前注册用户已经有九百多万,每日服务人员在八十万上下。

  典型的入不敷出,赔本经营。

  好在天天跑三百公里,并且足足十四万辆车,每天都能获取到天量数据,为极影集团的智驾算法提供助力。

  极影汽车的城区NOC虽然目前只开通了十三座城市,但下一次更新,覆盖全国都有希望。

  毕竟极速打车已经发展到了各大地级市,要不是产能不足,都有扩散到县级的实力。

  极速品牌的车子,就两条产线,每个月一万两千辆的产能。

  像是京城这种地方,反而少一些,总共只有几百辆车在跑。

  主要还是在一二三线城市,像是一线城市,大概在两千辆上下,二线城市也有一千二三,三线城市跟京城差不多,四五百辆的样子。

  这些肯定是满足不了打车需求的,市场主流还是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集团。

  极速打车再过五年,都不一定有滴滴打车现在的规模,达到上百万司机。

  目前十几万司机,一年支出成本就在一百亿上下,网约车行业的门槛还是不低的。

  六月初,滴滴如约在纳斯达克上市。

  没有任何宣传,甚至上市第一天,国内媒体都没有报道。

  第二天,各方面的新闻才出现,但也仅限于很小的规模。

  李扬知道这件事之后,皱着眉头。

  给江百川打了个电话过去,问道:“滴滴上市了,您应该知道美股那边出台的新规则,想要在那边上市,需要做什么事。”

  江百川说道:“知道,可我这不也是没忙过来嘛,谁知道他们动作这么快。”

  “呵,我几个月前就告诉您了吧?几个月还忙不过来?”

  “这……”

  江百川无话可说。

  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件事不归他管。

  他能做的,就是找人说一下,让他们留意一下,关注一下。

  虽然以江百川的身份,亲自说一件事,肯定会被重视,但滴滴好歹也是一个超级大集团,上百万司机,营收几百亿,哪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去查?

  于是,事情就这么给忽视了。

  国内的营商环境,绝对是全球最宽松的,尤其是稍微沾点外资的企业,绿灯很多。

  当然,这个环境宽松,仅仅是相对于一些大企业,运作起来难度很低。

  比如在一些小城市开店还是比较坑的,只不过那样的地方以后会越来越少,毕竟互联网已经进入所有家庭了。

  “行行行,就当我没说过这事,挂了!”

  李扬知道这件事跟江百川没关系,但就是很不爽。

  信息还是泄露了出去。

  滴滴注册用户足足有一亿两千万,每天通过这个打车软件出行的用户有六百多万,很多厉害的人,平日生活很低调,打车也是常有的事情,他们的数据铁定被记录了。

  挂断江百川的电话后,李扬就给极速打车的总经理打了个电话过去。

  “京城这边增派三千辆车,尽快招够司机,三个月内要完成。”

  极速打车的用户粘性还是很高的,不到一千万注册,每日就有八十多万订单,如果按照滴滴那个规模来算,订单量可能要翻倍。

  李扬准备把京城的市场给抢下来!

  ……

  江百川这边被李扬嘲讽了一通之后,直接给互联网部门打了个电话过去。

  “老弟,我之前跟你说滴滴的事情,你是真没放在心上啊?”

  “啊?江老哥这话怎么说的?”

  “人家都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你们是一点动静没收到?你知道他们能在纳斯达克上市代表什么吗?代表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数据打包给美国了。”

  “什么!”

  ……

  就在滴滴上市的第三天,事情才彻底发酵起来。

  主要还是一则新闻,就是互联网办公室直接入驻滴滴总部,调查滴滴公司的相关问题。

  以前没证据,现在有证据了,上市就是最大的证据。

  而且快拍这边主动引导了这件事,直接给弄了个热搜。

  快拍现在的流量是国内第一,甚至已经超越了微信。

  至于斗音筷手这两家平台,完全没有可比性。

  虽然依旧是顶级平台,但日活只有八千万到一亿两千万,快拍的日活足足有两亿多。

  快拍优质的内容,是吸引用户的利器。

  层出不穷的短剧,对中老年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消遣平台。

  在一众科普博主的带领下,很多人都明白了滴滴上市的意义,一瞬间,滴滴的口碑崩了。

  网上甚至流行起来一股风气,叫做卸载滴滴。

  这一次,互联网办公室的效率很快很快,毕竟江百川几个月前就说了,他们没能真正注意到,结果出了这档子事。

  一旦效率再慢点,相关责任人就得扛锅。

  滴滴上市的第四天,全平台下架滴滴相关app进行整改,禁止新用户注册。

  商业战场,一鲸落万物生。

  之前滴滴市占率超过80%,别的网约车没有活路。

  在滴滴受挫的情况下,别的网约车立马就蹦了出来,代表的就有花小猪。

  而极速打车属于不温不火的局面。

  极速打车的用户在增加,注册量也在增加。

  只不过相较于另外几家平台,增量比较低。

  可是订单量暴涨了一大截。

  从之前的每日八十万订单,短短几天时间,就暴涨到一百四十万订单。

  李扬这边不着急快速扩大规模,反正现在市场上有别的网约车平台在冲刺,整个网约车行业影响不大,用户反而能享受到更多优惠。

  盲目扩大规模,服务就跟不上,会把极速打车的招牌给毁了。

  滴滴遭遇这种黑天鹅,过几年又缓过来了,不就是别的竞争对手太垃圾了?

  一个个就跟草台班子一样,前期拿流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扩大规模,怎么抢占流量。

  也没有魄力砸上百亿,大多数就是亏了几个亿就跑路。

  最终只能被迫整合,在市场上掀不起什么浪花。

  从极速打车反馈的数据来看,整个公司是没问题的,之前订单少的原因,主要就是习惯。

  用户习惯是很难更改的,习惯用滴滴,就很难改到另一个软件上去。

  现在给了他们一个换软件的理由,一切顺理成章。

  本质上,全世界都是一个草台班子,就比谁能做的更好。

  至于犯错什么的,谁都有,但也不能到处都是错。

  李扬所有的企业,都允许犯错,但该做好的一定得做好。

  绝对不会出现一家品牌去辱骂顾客,玩弄顾客的情况出现。

  工作效率可以低一些,请假只要理由正当都可以答应,无非就是多请几个人,多增加一些运营成本。

  但是作为司机,绝对不能不专业,绝对不能带着脾气,绝对不能对顾客有怨气。

  很不幸的是,这些缺点,新涌现的那些网约车企业,都有!

  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

  从公司到司机,全部都不对劲。

  这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李扬做了一下预案,明年这个时候,极速打车的规模就能翻倍。

  极速打车背后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建设充电站。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六百多个大型充电站,每个充电站都能同时为五十台新能源汽车充电。

  按照极影汽车当前的慢充,八个小时就能充四十度电。

  快充则是能够在三个小时内充六十五度电。

首节上一节553/64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