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很快有人递过来刚刚做过消毒的压舌板。
王援朝一手轻托娃娃下巴,一手将压舌板迅速探进了娃娃嘴里,轻轻一压,一探,又快速抽出。
“呕……”小娃娃呕了一下。
王援朝瞬间看清楚:舌质淡,苔灰白。
舌质淡,主寒证或虚证,苔灰白,为外感后传经邪热。
王援朝诊断了这么久,小娃娃都没乱动,他决定再诊个脉。
小孩的脉象不是不能诊,主要是小孩子没耐心,会乱动。
而这个小娃娃可能确实精疲力尽了,所以刚刚的医生们,也诊脉了。
小孩手腕太小,三根手指肯定没法诊,只能一根手指上了。
一根手指要完成三根手指的活(对应寸关尺三部),这也是绝对的高水平操作。
王援朝平心静气,珍断了双手脉。
脉浮滑,浮脉主表证,浮中见滑,主风痰在肺。
王援朝是把所有能诊的,都诊完了,深呼一口气,道:
“开方!”
众人一震,出结果了这是!
主任连忙问:
“王医生,这到底是怎么了?”
王援朝道:
“患儿为太阳中风,营卫不和,肺气不宣。虽然高热,手脚却凉,舌质淡,所以不是热证。
脉象浮滑,浮脉为表证,风寒束表,阳气外浮,此时体内营卫失调,有浮脉和发热的表现。
此病属于感受风寒,当辛温解表。但之前用了辛凉之药,以至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所以咳而满喘。
而且孩子有风痰和惊风。
开方吧!”
王援朝气定神闲道:
“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桂枝五分、白芍六分、炙甘草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厚朴五分、杏仁十粒、僵蚕一钱、前胡五分。”
黄云拿着药方就去抓药。
这待遇,副主任医师亲自抓药啊!
众人就在那干等,也不说话,刚刚大国手弟子的话,有的年轻医生,复述一遍,都做不到。所以大家实在不知道说什么。
任谁都看得出来,这个大国手的弟子,很年轻。
很快,黄云端着煎好的药过来了。
小娃娃服了药。
年轻的父母也很紧张,这次的大国手、的弟子,会不一样么?至少刚刚看病,诊断,开药,说的一套一套的,让人十分信服。
众围观的各级医生,也很紧张,毕竟,连他们主任副主任都束手无策的病情。
过了一会,小娃娃出汗了。
主任一直盯着进展:
“身出微汗!”
黄云惊喜道:
“解表了!”
中医的逻辑,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而表证就需要解表,也就是汗解法。
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风寒就是寒则温之,要辛温法,风热就是辛凉法,之前这些医生就是用反了,药不对证,反而加重。
众人松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小娃娃自己睁开了眼睛,能这瞅瞅,那看看了。
年轻的父母瞬间觉得,有好转了。
主任立马叫了护士来测体温。
“38.4!”
众人皆是振奋,高热退了!
之前可是40度了啊!
年轻的父亲开始流泪,太激动了,这些天,他的煎熬,揪心,这会终于看到了曙光。
王胜则直接惊呆了,这特么的是他三弟???
不会是这小子把他的医书,自个都翻遍了吧?
上次回家,他看的就很入迷!
进入状态了都!
肯定是的,不然没法解释!
如果三弟自学,那么跟他一样,读了好几年的医书,然后悟性奇高,再有名师指点,就说得通了。
自读成良医的,中医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的。
这样的怪胎居然是自己亲弟弟!
关键是他的主业是文工团工作,还不是医生,这真没地儿说理去。
几个主任、副主任,是既开心,又失落,他们一把年纪,都活到……
护士过来提醒,该吃饭了,都12点半了!
王援朝扭头一看,不是大嫂还是谁?
本来准备去大哥大嫂家蹭饭的呢!
黄云道:
“要不先吃饭吧,吃完了再过来观察,也不影响。”
孩子母亲欲言又止,其实她是想让医生守在这的,但不让医生吃饭,不合适,人家刚刚把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孩子父亲连忙挠着刺发,道:
“先吃饭,先吃饭,都这个点了,我请,我请,我们去下馆子吧!”
王援朝摆摆手,人家父母都这样了,哪能让人家请客?道:
“医院有馒头吧?我啃几个馒头就行!”
“有,有!”
堂堂大医院,食堂还能没馒头么?
不一会,大嫂就端来了馒头和咸菜,众医生也就轮流在走廊狼吞虎咽。
黄玲这才发现,小叔子混在其间。
“你怎么在这?”
王援朝道:
“嘿,不是想给你们送收音机的么?结果我大哥和你爸,都在这,我就……”
黄玲惊诧的站不稳了:
“刚刚发号施令的是?”
王援朝不好意思的笑笑,道:
“我在奉天得到了师公的指点,醍醐灌顶,顿悟了,顿悟了!”
黄云过来道:
“别一惊一乍的,援朝天赋异禀,药到病除,你该怎么忙,忙你的去。”
黄玲不敢跟父亲争辩,灰溜溜的缩到了一边,跟丈夫王胜打听去了。
第123章 都文艺六了
啃完了干粮,王援朝又去诊断:
小娃娃体温渐退,精神好转,喉间有水鸡声,腹仍满,膈动微减,口周围青色稍退,脉滑不微,指纹青色亦稍退,舌淡苔秽白。
营卫虽和,但肺气仍闭,湿痰阻滞,宜温宣降逆化痰为治,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开方!
射干五分、麻黄五分、细辛三分、半夏一钱、紫菀五分、五味子七粒、炙甘草五分、炒苏子一钱、前胡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一剂。”
很快,第二剂药下去了。
这时候,大家都已经下班了。
一群医生,不论级别高低,没一个走的。都待在这等结果,太神奇了。谁敢说中医不行的?
人家大国手弟子,药到病除啊!
就这么半天,温度就降下来了啊!
刚刚啃馒头的时候,都看出来了,那个大国手的弟子,真特么年轻的可怕啊!
年轻到走大街上,都当人家是中学生的那种。
可能还真是学生!
人和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年轻医生们还能这么想,年长的医生们就觉得,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差距都要大!哎!
众人胡思乱想中,就看到小娃娃精神明显好转,开始咿咿呀呀要往母亲怀里拱,要吃奶了。
好家伙,这是大家能看的么?
于是众人默默的准备离开病房。
但在娃娃喝奶前,护士又被主任叫来测温。
大嫂已经下班走人了,她得回家做饭,小叔子说晚上要来吃饭了。
“36.4!”
烧退了!!!
众人惊喜中又五味陈杂。
娃娃父亲激动的紧紧的握住了王援朝的手,到底是大国手的弟子,搁古代,就是御医苗子啊!果然不一样,果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