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10节

  秦组长双眸微颤,忍不住问道,:“小同志对这画究竟有多熟悉,竟可以信手拈来!”

  “无他,唯手熟尔,”

  当最后一笔完成时,江山说了句看似玩笑,却通俗易懂的原因:

  “《八十七神仙卷》我将近临摹了一年,所以可以手到擒来。”

  身后一位同学奇怪道:“为什么要临摹一年,多接触一些其它风格的作品不更好!”

  “因为它可以提高我的白描画技!”

  江山在那位同学话音刚落的同时,拿出了自己带来的画本,依然是昨天李若诚给他的那本软面抄。

  昨晚,他边上班边在纸上排兵布阵一宿,就为了打赢今天这场仗。

  指望那几张《海的女儿》,就想得到美术组编辑的认可?

  开玩笑,人家可是吃这碗饭的!

  江山可不天真,他来自哪里?他的世界早已卷的不可开交。

  为了能够一举拿下甲方,江总早练就了,如何打响有准备的战役!

  现在桌上这本软面抄,就是他的PPT。

  “十五岁初中毕业后的我,响应国家号召前往了美丽的苏北农村,”

  江山缓缓说道:

  “当时除了衣服就只带了一小箱小人书,一开始只是喜欢看,然后又喜欢画,”

  “知青点里一位大哥看我天天画不离手,就送了一本画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副《八十七神仙卷》。”

  秦组长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那些年的知青队伍里不凡藏龙卧虎:“所以你就画了它一年?”

  “是的!”

  潘主编重重点头,果然我没看错,这孩子虽然学历不高,但很能吃苦!

  身后又有同学传来疑问:“不是说画红楼梦吗?”

  “对啊,这画也没什么嘛,给我一年我也行!”

  “估计我半年就能达到这效果!”

  ……

  这时,江山将原先反扣在桌面的一张稿纸翻了个面。

  秦组长在见到的第一时间就伸出了手。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眨眼的功夫,这张稿纸就被主编潘桦擒在手中:

  “我就说嘛,李翻译推荐的人怎么可能不靠谱?”

  几个年轻人一起伸长了脖子。

  发现潘主编手里的巴掌大的稿纸上,居然集聚了几十位红楼梦的知名人物。

  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刘姥姥进大观园!”

  大观园里的各色人物在稿纸上活灵活现。

  有说的持扇遮面,有笑的前倒后仰,有走的衣袂飘飘……

  左一簇,右一丛,眼波流转,眉色纷飞。

  隔着纸都能感受到,她们这会笑的有多欢!

  “大家以后记住了,”

  潘主编指着江山的画稿现场教学:

  “越是优秀的连环画,越讲究动静结合,这样才能让读者代入剧情,这位小江同志选择的场景,就很能展现连环画的妙处。”

  这一会,几位年轻人终于意识到,连环画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心中暗想,难怪连环画的稿费那么高!

  “小江同志,”秦组长盯着江山手中的软面抄:“你带作品来了?”

  虽看着不像是画本,但却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嘴。

  “对,”江山如实回答:“我不知道今天会现场做画,就提前画了几副!”

  “快给我们看看!”

  江山直接略过《海的女儿》,翻到了新的页面。

  每页纸上画作的占用尺寸,都和小人书稿纸的尺寸分毫不差。

  “连环画创作者一定要了解所画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衣饰地貌。”

  随着页面的翻动,江山的解读好似PPT旁的画外音:

  “古代的宫廷、官府、战场、营盘细节精妙,注意看这里……”

  “同样马镫也是,单侧马镫,追溯至汉末三国,布、绳、皮都有,方便上下马就成,骑兵的双侧马镫,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

  当江山合上笔记本时才发现,包括秦组长在内的几个人都在纸上刷刷记着什么。

  主编潘桦拍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小江同志,随我过来一下……”

  江山立刻明白,他终于有机会创作小人书了。

  潘桦也明白,他终于找到了合格的画师!

  岂止如此,这小江同志可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第12章 《加里森敢死队》

  最后,胖乎乎的潘主编坚持把江山送到了出版社的大门口。

  “小江啊,”他握着江山的手,不放心的嘱咐道:

  “按说你的水平绝对符合5元一张的标准,但出版社的规定你也看见了,新手一律3元起步。”

  刚刚,潘主编一直在为江山争取稿费,却无奈被规定压的死死的。

  这一会,他非常担心失去江山这样的画手:“但老哥我可以拍着胸/脯向你保证,只要这部作品按时完成,下一本书绝对给提到5块。”

  “成,有您这话我肯定放心。”

  江山倒一点都不担心稿费的事。

  从1978年开始,小人书的发行量将一路走高,稿费跟着也水涨船高,难的是超长的创作周期。

  但江山却丝毫不担心自己的手速,“穷”会逼着他一路快跑。

  畅想了一路的江山,刚踏进大杂院就看见李若诚正隔着窗户对自己招手。

  江山乐呵呵的凑了过去:“李大爷,潘主编托我向你问好!”

  “这么说,你的事成了?”

  “必须成啊!”江山伸出三根手指:“三块钱一页。”

  “一本书多少张?”

  江山拿出了《三打白骨精》的分页脚本:“这是个单本,35页,70张画。”

  “小人书?”

  李若诚有点意外,他一直以为是插图:“他们居然一上来就让你画小人书?潘桦还真是敢!”

  “又小瞧人了不是,”江山大手一挥:“您是没看见我今天在编辑部大杀四方的样子。”

  “一分钱还没拿到手,就开始兴奋了,”李若诚提醒道:“赶紧进来帮我校稿!”

  “我?……我为您校稿?我哪有那实力!”

  江山给孩子讲故事那天,李若诚就有这想法:“你不是让我不要小瞧你嘛,赶紧的!”

  说是校稿,但在江山眼中根本无可挑剔,校稿结束的同时,江山只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又提高了不少。

  临出门时特意转身交代道:“李大爷,以后忙不过来时就叫我一声!”

  “我就怕忙不过来的是你,”李若诚头也不抬的挥了挥手:“别大爷大爷的,不是跟你说了嘛,以后叫叔。”

  “回见李叔!”

  此时已经是下午一点,江山真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一路啃着烧饼就赶向了浦江译制片厂。

  恍惚间,江山仿佛回到了上一世初涉职场时意气风发的时刻。

  年轻真好啊,看这大长腿迈的,步步升风。

  就在距离译制片厂还有十米远的时候,江山就看见传达室的鲁大爷在向他招手。

  “怎么样鲁大爷,”江山小跑了几步:“早上帮我说了没?”

  “妥妥的,”鲁大爷笑的老亲切了:“甭担心,我把包子递给他的时候,没人瞧见。”

  就在今天早上,江山刚从印刷厂下班出来。

  就马不停蹄的买了12只大肉包,送到了译制片厂的传达室。

  硬塞给传达室鲁大爷两只肉包后。

  拜托他一定要帮自己向翻译组的吕组长请个假,顺便把包子捎给他。

  他可没忘了答应胡厂长的早饭。

  谢过鲁大爷后,江山立刻进组,却看见胡厂长亲自坐在《追捕》的录音棚里。

  “领导,”江山一脸诧异:“你不会是亲自来抓我的吧!”

  带着耳机的胡啸没顾的上搭理他,正聚精会神的听着录音棚里配音演员的一字一句。

  这时江山才发现,今天的《追捕》配音组里,安安静静站了不少其他组的同事。

  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机里的剧情。

  各个眼里掩饰不住的惊奇。

  1978年,之所以群众会对译制片如此着迷,多半是因为译制片,向国人打开了看向世界的窗口。

  在《追捕》短短100分钟的片长里,让大家看到了闻所未闻的现代化生活。

  镜头里,霓虹灯闪亮的大城市五光十色,汽车、冰箱、电视、洗衣机随处可见。

  甚至还有不少骑马、骑摩托的镜头。

  时不时还能见到私人飞机,乡村别墅、和时髦的服饰穿戴……

  江山看着身边这些习惯于灰蓝绿三色服装的同事,对他们来说这些的确是太震撼了。

  他知道,用不了几年,这些现在只能在电影里出现的电子表、彩电、洗衣机、冰箱、摩托车…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冰箱、电视、洗衣机、录音机也将成为‘新四大件”,用来取代原来三转一响的“老四大件”。

首节上一节10/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