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124节

  两间房的过户手续,已经在房管所办得了。

  粉刷的任务,交给了二哥。

  这一会坐在汽车上的江山,像遭了霜的茄子般哈气连天!

  盖了件高仓健的风衣,晕晕乎乎瞌上了双眼。

  “江科长,”丁铃铃的手里,有一包话梅:“要不要来一颗,吃了就不晕。”

  “我这不是晕车,”江山在纸包了捏起一颗:“就是犯困。”

  “昨晚没早睡?”

  “睡了,但我一坐车就困。”

  “你说,万一刘小庆她们不在黄山怎么办?”

  “他们剧组现在就剩两个地方的戏了,一个是荆州,一个就是黄山。”

  眯着眼的江山,这一会像个算命先生:“准错不了!”

  错不了就好。

  距离黄山越近,就越兴奋的丁铃铃,挑了颗大的话梅仍进嘴里。

  终于,

  “到了到了,”丁铃铃拍醒了江河:“江科长,快醒醒。”

  1979年的黄山,还不是日后交通便利的旅游胜地。

  戴副局一听他们要去黄山采访,专门帮在当地联系了一辆公车。

  看着漫漫来路,江山这会再想想。

  还真多亏了戴局帮把手,不然他都不知道该怎么上山。

  黄山上的招待所房间,设施非常简陋。

  仅一套桌椅,两张床、一盏吊灯、两只茶杯。

  刚刚路过208房间时,江山请服务员打开让他看了一眼。

  居然和他这件房是同样简单的布局。

  三个月后,总设计师不但会入住这里,香江《白发魔女传》的剧组,还将有幸与老人留念合影。

  一想到这,江山立刻就不困了,拿出相机把房间里的一桌一椅都仔细拍了下来。

  “江科长,”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端着相机的江山,一把拉开了房门。

  满面红晕的丁铃铃,吓了江山一哆嗦:“你这是……怎么了?”

  “你跟我过来,”丁铃铃鬼鬼祟祟的压低了嗓音:“小点声。”

  江山眼一亮:“发现什么情况了?”

  丁铃铃白牙一亮,笑得难以形容:“跟我来。”

  姑娘小手一招,江山立刻紧跟其后。

  一前一后的两位,顺着走廊一溜走。

  快到楼梯口时,前面的丁铃铃忽然停了下来。

  江山也赶紧跟着收脚。

  “你看那边,”两只手扒着墙的丁铃铃,鬼鬼祟祟的指了指楼梯的方向。

  江山立刻皱眉,向前迈了一小步,稍稍探头一看。

  这一看不得了,搁后世绝对算得上一款爆料。

  他回头看了眼小丁,悄咪咪的说:“没想到你还有当狗仔队的潜质。”

  丁铃铃没听懂对方说了个啥,只知道赶紧虚指让他闭嘴。

  江山笑了一下,继续看向楼梯。

  楼梯之上,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正在艰难的攀着台阶。

  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

  齐颈的短发,此时因为浸透了汗水,而贴在了饱满的额头上。

  白底小圆点的衬衫,瞧着要多朴素就多朴素。

  “是刘小庆吧?”丁铃铃悄悄问道。

  江山点点头:“就是她。”

  “她这是在干嘛?”

  丁铃铃表示自己没看懂。

  江山没说话,只默默瞧着。

  台阶上的刘晓庆,此时已明显体力不足。

  但,她仍跪着一级一级攀着台阶。

  手腿齐上,毫无形象可言。

  原来在招待所就练上了。

  之前江山只知道,刘小庆为了拍好《小花》中一段跪抬担架的戏。

  人一到黄山,就开始在百步云梯上练习跪着爬台阶。

  年轻时的刘小庆可是真的虎。

  影片里磨破的单裤和血糊糊的双膝,就是她平日里练习的实景。

  先是一片青肿,再是一片血糊。

  江山扪心自问,只要没拿枪指着自己,他是一天都干不了。

  “回去吧,”江山后退了两步:“她这是在练戏呢!”

  “这是什么戏?”丁铃铃忍不住又看了一眼。

  这一会的刘小庆,正坐在台阶上大喘气。

  “你不看见了嘛,跪着爬台阶。”

  “江科长,你不拍一张?”

  “你以为我不想。”

  江山手里这台佳能,一转一咔嚓的声音非常带感。

  可也正是因为这,注定干不了偷拍的勾当。

  第二天,赶在剧组还没动身前,《小花》的导演张铮接受了《东方都市报》的采访。

  刚开始时,张导还挺奇怪:“你们是浦江的报社记者?怎么会来采访我们这部电影?”

  “我们报社一直很看好您指导的这部电影,”捧着小本的江山,笑得诚意满满。

  曾经指导过《铁道游击队》的导演张铮,有着丰富的战争片经验。

  一开始她也准备按照剧本,拍一部《桐柏英雄》。

  但,当时有不少战争片都在同期拍摄制作中。

  本就经费不足的张铮,就想另寻新路。

  “我当时就想,拍的再好也好不过《南征北战》,何苦呢?”

  招待所房间里,张导与江山面对面坐着:“还不如换个角度走感情戏路线……”

  江山笑问:“于是,您就干脆把剧本给改了?”

  “对,”60多岁张导,笑声依然爽朗:“说改就改,也就一晚上的时间,大框架就定下了。”

  “您这部戏的女演员都是群众们较熟悉的,”江山继续问道:“这也是您安排的?”

  张导点点头:“如果按厂里的意思,小花的角色就是刘小庆同志的,但我觉得18岁的陈冲更合适,就把刘小庆骗来演翠姑。”

  江山在本子上记下了两个字:“骗来的?”

  “对,哈哈,”张导自己想想都好笑:

  “其实翠姑的剧本只有一场戏,就是跪着抬担架,当初我一直不把剧本寄给小庆,等她来到黄山后,才发现自己上当了。”

  “小庆同志没生气?”

  “怎么会不生气,她当时把剧本都扔了。”

  “然后怎么又留下了?”

  “她就这脾气,扔过剧本就跑去跪石阶了,”说到这,张导的双眼流露出了赞赏的目光:“我都没想到她会真跪……”

  “我们报社的同志昨天也看见了,”江山也跟着赞赏:“真是位敬业的好演员。”

  “就因为这样,我正琢磨给她加两场戏呢。”

  其实,一场百步云梯上跪抬担架的剧情拍摄完成后。

  刘小庆出色的演绎,令张铮一连给翠姑加了3、4、5场戏。

  到最后,还把《妹妹找哥泪花流》的主题歌也安排给了她。

  “我们这部戏还有一个特色,”张导苦笑道:“厂里对这部小制作,一直不大重视,当初分给剧组的也全是黑白胶片。

  组里的摄影师不甘心,就跑到片库找。

  没想到还真给他找到了3大盒比利时彩色胶片,和14盒富士彩色胶片……”

  将三个品牌的胶片,凑在一块拍摄出一部电影的摄影师,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位了。

第140章 文化部保驾护航的电影

  “三个品牌的胶片搁在一块拍?”江山听到这,颇有些意外。

  之前,只知道《小花》是一部彩色黑白穿插显示的电影。

  还以为是哪位导演脑洞大开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想到这艺术是给现实生活逼出来的。

  张铮导演苦笑道:“没听过吧?到现在我们都想象不出拍出来的影片,会是怎么一种效果。”

  当时,几位主创看着摄影师搜刮来的各种胶片,琢磨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当影片进入回忆和悲壮的战争剧情时,全部使用黑白胶片。

  其余的剧情,就安排宝贵的彩色胶片上。

  尤其是在进入黄山风景区后,基本上每段剧情都要消耗掉大量的彩色胶片。

  电影《小花》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

首节上一节124/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