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第346节

  “李谷二?李谷二是谁?李谷壹老师的妹妹?”

  古健芬哈哈一笑:“李谷二就是你的李老师。”

  “哈,”江山也笑了,他还是第一次听人这样叫李谷壹:“其实不止是燕京和浦江,只要是有《蔷薇处处开》销售的城市,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是嘛,”朱逢博的脸上立马笑开了花:“这么说的话,太平洋的80万盒磁带,还是有希望销售掉的了。”

  “当然,”江山很肯定的点点头:“我昨天刚和廖经理通的电话,现在找他拿货的商家都已经是五千盒起步了。”

  “太好了,”朱逢博差点就念出了一声阿弥陀佛:“你们不知道我这这阵子有多担心,生怕自己的歌影响了一家新公司的发展。”

  之前,听说没有实现销售计划的“太平洋”影音,将于四月份关门歇业时,朱逢博就一直在埋怨自己。

  “这日后群众要是问起来,“太平洋‘是怎么倒闭的?”朱逢博自问自答道:“是因为朱逢博的磁带太难卖才倒闭的,那我可就真没法活了。”

  哈哈哈……

  江山和谷健芬一块笑出了声。

  “听着还真有点道理啊!”

  “幸亏小江帮出手了,不然你这个包袱算是背定了。”

  “是吧,”朱逢博越想越觉得后怕:“小江,这次果真多亏了你,我还没有好好谢谢你呢!”

  “您说什么呢,”江山客气道:“要谢也是他太平洋呀,再说了,这原本就是我的工作。”

  “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是有关我的磁带嘛。”

  “是啊,”谷健芬也表示:“之前我还想着在团里帮你推销一下,幸亏现在不用了,不然的话……”

  见对方没再说下去,江山便开门见山的问道:“谷老师,您那首歌如今怎么样了?还在到处教大家唱吗?”

  “你问的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吧》?”朱逢博替好友答道:“我在团里也唱过几次,可受欢迎了。”

  谷健芬笑了笑,从小皮包里拿出了一个小本子:“你们看,这是我在燕京去过的工厂和学校……”

  江山一行行看了起来。

  随着日期的一天天推进,他感觉谷健芬这半年都在为这首歌四处奔波。

  “每教过一个地方,我都会问他们喜不喜欢这首歌,”谷健芬的一双笑眼里,忍不住泛起了泪花:“得到的回答都是一片响亮的肯定,可是……”

  情绪激动的谷健芬,终于”可是“不下去了。

  “可是在前两天的音协大会上,”朱逢博的脸上,这会也没了笑容:“部分领导再次点名批评了这首歌,还扬言要让电台停播所有健芬的歌曲。”

  “他们有这么大的权利?”江山就奇了怪了:“广播电台还得听他们的指挥?”

  “那倒不是,”朱逢博道:“可一旦他们的建议成了气候,之后的事就说不准了。”

  “就是说,广播电台有可能会接受他们的建议。”

  “肯定的呀,你现在能在广播里听见《乡恋》了吗?”

  “哎,好像还真没听见了。”

  江山总是想不通一件事,为什么音协的部分领导会如此抗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一番思考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谷老师,我感觉那几位领导反对的不是您的新歌,而是您。”

  “咦?”谷健芬奇怪道:“我之前没跟你说过吗?他们的确特反感我这个人啊。”

  “你知道吗小江,”朱逢博详细介绍道:

  “在音协批评我和谷一的时候,健芬站出来和他们吵了好几次,每次吵的时候还会大声宣布说,她不但觉得我们的歌没问题,还要为我们写歌。”

  “我就说嘛,”江山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这首歌曲调好、寓意也好,反对它的人肯定是别有用心。”

  “你真的觉得它的曲调和寓意都好?”

  朱逢博紧紧抓住了江山的这句话:“那……小江,你能想个办法让更多的群众都听见这首歌吗?”

  “……”

  江山抿嘴笑了起来,正想着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忽然,一位40多岁的男同志走了过来。

  一见到这位的身影,朱逢博赶紧笑着站了起来:“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国唱片社销售部的陈主任……”

  当江山的手和对方握住的那一刻,中国唱片社的一篇篇亏损新闻,也跟着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这家公司的来头,可比“太平洋”影音牛多了。

第296章 年的第一份畅销歌单

  第296章 1980年的第一份畅销歌单

  头戴一顶鸭舌帽的陈主任,看起来个头不高,一件浅灰色的猎装毛呢大衣,搁在这个年代还是挺显眼的。

  “江记者比传说中的还要年轻啊。”陈主任自打落座之后,一双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江山。

  今天的江山特意饬了一下,翻出了去年去日-本时电视台给集体订做的藏青色呢大衣。

  这玩意一穿上身,足足被江妈夸了一个早上。

  “传说?”江山听乐了:“我如今也有传说了。”

  “什么传说,”朱逢博将点单递回给服务员:“他那是听我传的话,今天这顿咖啡呀,其实就是陈主任拜托我约的。”

  “对,”陈主任点了点头:“说来也是巧了,前阵子我们厂的几个领导,还在纳闷《蔷薇处处开》的磁带怎么说火就火成了这样,刚好昨天就听见朱老师提到你了。”

  江山一听,只觉得:“那还真是巧了。”

  “说起来啊,最初廖明祖把磁带运到浦江的时候,就是联系的我们厂,才将磁带摆进了新华书店的唱片柜台。”

  在那个时候,陈主任还同情过廖明祖。

  只觉得对方和自己一样,都在为产品的销路犯愁。

  “你看看这才过了多久,太平洋的磁带居然就畅销成这样了,”从业这么多年,陈主任还是第一次见到排队购买音像制品的奇观:

  “我那天就在南京路上的新华书店里看着,同样是朱逢博的歌曲,群众们愣是放着两、三块钱一张的唱片不要,宁愿排队也要去买7块钱一盒的磁带。”

  陈主任的一席话,说得朱逢博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了。

  打进入这一行开始,自己的每一首歌几乎都在中唱厂灌过唱片。

  但论销售数量,还从没有哪张能卖得过自己的这盘磁带呢!

  “其实也不光是朱老师的唱片,”陈主任叹气道:“这几年无论是谁的歌都不大好卖,但是吧,我们这么大的厂子,不开机不生产新产品也是行不通的。”

  WG期间,每一首饱含时代特色的歌曲面世后,中唱社立马就得生产出规定数量的唱片。

  至于能不能卖掉倒不用操心,反正一切费用都由国家拨款承担。

  但改开之后,面对一家家国企的改革,中唱的领导班子也开始坐不住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陈主任说道:“厂里也在考虑引进磁带灌装线的事,但一套机器的价格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听说太平洋从香江回撤的消息,厂里就更不敢动了。”

  江山明白,其他人或许不会知道《蔷薇处处开》在香江的真实经历,但中唱社的领导肯定是了解的。

  “那您今天来找我是为了……?”直觉告诉江山,中唱社的库房里,一定早已堆满了历年的滞销唱片。

  与此同时,谷健芬和朱逢博也互相对视了一眼。

  好嘛,刚办完磁带的事,唱片的活又来了。

  看来著名女高音的歌曲,也不见的就畅销啊!

  “江记者不瞒你说,”陈主任的确不想瞒:“去年厂里录制了一批《朱逢博演唱会》的小薄膜唱片,虽然音色差点,但价格经济实惠。”

  (薄膜唱片,一种聚乙烯材料压制而成的简易唱片)

  江山好奇道:“多少钱一张?”

  “小盘5毛,大盘8毛。”

  “这么便宜?”

  “就这么便宜还没人买呢!”

  “嗯,”江山点点头:“那您有没有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

  中唱厂自然也分析过这个问题,陈主任虽然不敢确定,但还是试着说道:“难道……是因为歌曲的选择出了问题。”

  “可不就是这个问题嘛,”

  江山毫不客气的指明:

  “我当初之所以敢力劝廖经理把磁带撤出香江,就是因为仔细分析了《蔷薇处处开》里的歌。”

  它要也是像朱逢博演唱会上的那些歌,江山根本就不会接下这活。

  一张专辑的问世之初,为什么要大肆炒作其中的主打歌?

  还不是因为歌能带人,而不是人能带歌。

  别说一首歌能带动一盒磁带了,很多人靠一首歌都能富一辈子。

  “您想啊,”江山必须要让对方重视这个问题:

  “如今内地到处都在流行邓丽君的歌,一盒走私磁带20块都有人收。

  《乡恋》为什么火,李谷壹又为什么会被唤做李丽君,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歌的类型。

  但相比《乡恋》,《蔷薇处处开》的整盘系列都和邓丽君的歌撞型。

  特别是这首主打歌,邓丽君的磁带里还录过。

  这盘磁带搁香江的确不怎么显眼,可要拿回内地还不受欢迎,那才奇了怪了呢。”

  “听你这意思,还真是选歌的问题了?”

  “任何一家唱片公司都不能保证每一张专辑都能畅销,”江山如实说道:“但只要是一家成功的音像公司,他都会遵循一个法则。”

  陈主任:“什么法则?”

  “为人民服务。”

  “嗯?”

  “说得再详细点,也就是人民爱听什么歌,就录制什么歌。”

  “可……我怎么知道群众们爱听什么歌呢?在《蔷薇处处开》进入市场之前,“太平洋”自己也不知道这盒磁带会受人民欢迎啊!”

  中唱社在这方面是真的没经验。

  不然,也不至于年年都实现业绩亏损了。

  哪怕在之后富得流油,那也是托了时代的福。

  和它的前身相比,如今的中唱社是真的没有赚钱的本事。

  1904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这张京剧《举鼎观画》的唱片,由国内录制、国外灌制合作完成。

  到了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在浦江的徐家汇成立了首家唱片公司。

  经营的项目包括唱片、留声机、电影机械、影片……

首节上一节346/4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