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几天电台里忽然出现的那首麦当劳广告歌吗?”
“是一个小朋友唱的吧?”
“当然记得,我们当时还在一起聊过这首歌呢,奶奶嘻嘻的还蛮好听的啦。”
“刚听见的那几天,我天天脑子里都是那个调调。”
“这么看的话,”
雀巢的推广部主管想了想:“黄与林dq广告还真是蛮厉害的。”
“看来我们这次是找对广告公司了。”
“嗯,”主管笑了:“一会就知道了。”
……
“黄与林”广告公司的贵宾接待室里,在女秘书端进来几杯咖啡后,林燕妮笑着将修改完成的策划案递了过去。
“你们在哪一处动过手了?”
雀巢推广部的主管笑着翻了起来:“改得多吗?”
“其实,也没怎么改,”
坐在一旁的黄沾笑道:“不过是在剧本里加了两段音乐。”
“什么?”
男主管啪的一声合上了文件夹,沉着脸看着对方:“那就没什么看的必要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配乐,”另一位雀巢的高层,道:“我们何必来麻烦你们?自己就能加了。”
黄沾笑着请对方先用咖啡:“其实你们的确没有看的必要,只需要听就好了。”
说完,还没等对方多问一句,贵宾室的电视就亮了起来。
“虽然时间仓促,但我们还是为贵公司拍了一段小样,”
林燕妮可不敢笑的像黄沾那么嚣张,轻声解释道:
“广告的剧情基本没变,只不过把在各自门口相遇,改成了两户人家的阳台……”
原本冷了脸准备起身走人的三位雀巢高层,这会已经不说话了。
此时的电视机里,真的就像对方介绍的一样,仍是原先正在搬家的剧情。
见到这一幕,雀巢主管的脸色又冷了几度。
但下了秒,忽然蹦出屏幕的萨克斯音乐,给了他一激灵。
只觉得,一曲音乐腾空而起的时候,还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酣畅。
还没等彻底回神,又一串灵动的竹笛声,悠然而起。
下一秒,当萨克斯与竹笛的合奏声飘出时,三位雀巢高层只觉得整个贵宾室都有微微清风、与潺潺山泉在环绕。
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真是一种说不出的潇洒自在。
“味道好正!”
就在电视中传出这句话的时候,贵宾室里的所有人都微笑着端起了咖啡。
此时的黄沾,非常满意的看着对方的表情:“感觉怎么样?”
“正点,”主管对着黄沾举了举咖啡杯:“太正点了。”
说完,雀巢的一行人心花怒放的看了看彼此。
这一会他们就一种感觉,一直改也不是、求也不得的广告策划,不但改编成功了,还给脱胎换骨了。
直到此时,林燕妮才介绍了起来:
“如果说麦氏传达的是一种温馨团聚的气氛,那我们这次给雀巢设计的就是一种潇洒洋气的广告主题……”
1984年,雀巢咖啡在跟随麦氏登陆内地后,同样也选择了竞争对手的落脚点:北大清华。
在他们眼里,这些进步青年应是最早接受喝咖啡的一批人。
没错,他们的预测非常准确。
大学生的确很快接受了咖啡。
可惜的是,他们没钱。
所以喜欢归喜欢、生意归生意,根本就是两码事。
到了1995年,转变营销方针的雀巢咖啡把主攻对象对准了魔都。
于是,一则颇对魔都胃口的二重奏广告便诞生了。
和现在的林燕妮讲的一样,就是这种潇洒洋气的广告风格。
“另外,我们还有个小小的建议,”
就在双方准备握手成交的时候,黄沾想起了江山的提醒: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贵公司可以邀请周润发和赵雅芝,来担任这部广告的主角。”
雀巢的主管笑容一顿:“周润发?”
另一位:“赵雅芝?《上海滩》的两位主演。”
“没错,就是时下收视率最热的《上海摊》,”
一想到这二位站在阳台对吹的场景,黄沾当即就感觉好极了:
“如此浪漫的广告剧情,如果再加上这两位的热度,别说是麦氏咖啡,全香江的饮品怕是也无人能敌了。”
林燕妮:“如果邀请成功的话,你们可以把广告放在《上海摊》的时段一块播出。”
“你们别说了,让我先缓一缓,”雀巢主管的眼都听红了:“真要是这样的话……”
他看了身旁的同事一眼。
然后,对方当即就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可以加大产量了。”
自1920年成立至今,香江雀巢公司第一次看见了与麦氏一争高下的希望。
这一次,准备了多年的子弹,总算是找对枪了……
第372章 纽约广告节的隐藏任务
自打电视剧《上海滩》在TVB播出后,原本和郑少秋组cp的赵雅芝,又意外的与周润发组队成功了。
而跑了多年龙套的发哥,也将凭借此剧一跃而起。
不过这些对于目前刚播了一半的《上海滩》来说,还都是后话。
“黄总啊,你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好。”
畅想结束后的雀巢主管,当即就接受了黄沾的建议:
“贵公司的改编方案,我们肯定是要了,不过接下来的制作环节……?”
几位雀巢的高层小声嘀咕了几句:“具体给你们还是头一家广告公司来做,我们还需要回去商量一下。”
“这还有什么好商量的,”黄沾是哪份钱都想赚:
“《上海滩》的主题歌就是我替无线写的,只要你们这部广告委托‘黄与林’来制作,保管什么事都不用操心的啦。”
“那首主题歌是黄生你写得?”
“浪奔……浪流?”
“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黄沾还现演了一句:“我何止替他们写一首歌,《狮子山下》的主题歌也是我黄某人的作品。”
相比即将启动的鎏金岁月,这一会的港岛居民只在意歌是谁唱的,不在意它是谁写得?
“嗨呀呀,”雀巢一行听到这,才知道黄沾不是一般人:“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就坐下来好好谈谈吧。”
……
浦江城,轻工局会议室。
相比香江“黄与林”公司的双向奔赴,这一会被请过来的许沐春一直都在紧皱着眉头。
“你们懂广告吗?”
在局里这帮领导干部中,如今的许沐春绝对算的上是广告界的课代表了:
“我们先不说要花多少经费,”许沐春看着眼前的老同事:
“那可是米国,他们那可不比国内,知道全世界有多少国家的商品想在他们的报纸上露脸吗?哪家能保证自己一见报就出名?”
“我们也知道不容易,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再打不开国外市场的话,就只能赔本赚吆喝了。”
此时和许沐春坐在一个会议室里的,除了分管自行车厂的轻工局陆副局。
还分别坐着凤凰、永久自行车厂的几位领导。
“自打我接手了对外贸易这一块后,”许沐春看着自己的老战友:
“就对底下的同志说过,宁愿不出门,也别干赔本的买卖。”
“老许,”陆副局道:“赔本的买卖谁都不想做,但现在的问题是单子已经开出去了,新闻也已经报导过了。
最要命的是上面早在去年就发过话:再难,也要踏出第一步……”
1980年,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首次把10000辆自行车远销到了意大利。
早在这前,还有5000辆的自行车早已经踏上了美帝的领土。
这对曾经最远的成绩只到达马、泰地区的中国自行车来说,无疑是个突破。
但可惜的是,出去倒是出去了,就是当地人不大欢迎。
这样一来,别说是创汇,到现在连保本都变得举步艰难了。
依照国外的资本商场准则,哪个商品受欢迎,哪个就往前站。
那种半个月都不出一样的,自然就只能靠边站了。
长此以往,必将沦为吃灰蒙尘的物件。
一想到在国内宠的跟什么似的国民商品,在国外却如此不招人待见。
连许沐春都听不下去了:“你们就不能留着卖给自己人?非得拉国外去?”
“老许啊,”陆副局苦笑了一下:
“先不说这都是局里在出国访问时签下的合约,你知道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多少家自行车厂上马吗?”
“多少?”
陆副局:“上百家。”
许沐春:“这么多?”
“我们国家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厂一直都很多,当然,淘汰的也不少,”凤凰自行车厂的厂长说道:
“就这么跟您说吧,我们厂在刚成立的那几年,政府陆续将浦江的200多家自行车厂并入了我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