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心烦不心烦,反正人已经在去上京的飞机上了。
其实集训班那边的安排是火车。
但是李颜对此非常有意见。
临江省安排去参赛都能坐飞机,你国赛就这么四个人叫我坐火车?
虽然邓宇迪作为“成熟的前辈”进行了一番解释:
“你去上京算是华彩集团赞助,咱们去参加国赛也是有临江易力集团赞助的,现在国赛真就只有计算机学会了,他们要考虑到资金使用规范的,跟私企赞助不一样。”
李颜认真地点了点头,然后买了四张机票,“那么就让李颜集团提供一点赞助吧。”
“临江人都这么乐于助人吗?”贺子翔感慨。
由于陈凡天天在群里客观描述李颜的成就,这三位队友基本也知道李颜是个全能战神了。
陈凡当然不是大嘴巴的人,说这些东西看似自己上头,其实也算是经过李颜默许。
不过他们也只是模糊知道李颜能靠画画写作赚钱,还不知道赚钱的数量级是“万”。
所以他们对于被请了机票一事颇有压力,担心李颜破费。
李颜无奈地透露了一张画拍卖能有十万以上收入,然后大家就闭嘴了,并且开始考虑如何让颜总带他们吃顿好的。
“大家争点气拿下国际赛团队第一名,回去震撼一下创族,有的是好吃好喝的招待。”
上京的青信奥国际赛国家队培训,在华夏计算机学会的办公楼里进行。
计算机学会不是一个很厉害的组织,能在位于核心圈的风格比较古早的“科技大厦”拥有三层办公场地,已经算是很有排面了。
三楼有四个房间就用于每年的计算机培训课程。
一间东西齐备的休息室,就是专门给每年国际赛选手准备的,一间资料室用于学习讨论,一间机房用于训练,还有一间活动室摆了乒乓球桌。
楼下自然会有篮球场什么的不过跟这四个孩子也没啥关系。
午饭跟学会的人一起吃大厦食堂,晚饭有送餐,也可以选择自己出门吃。
培训老师是华大计算机系的教授助理跟华大附中的计算机老师,还有学会自己聘用的“金牌竞赛导师”。
四个学生五个老师,师资力量充足到溢出。
不过站在房间里的李颜看起来有些不满意。
“们说这床有没有换过?”
“肯定有啦,总不能一床咏流传吧?”邓宇迪笑道。
“临江的确实不一样哈,”赖一宁感慨,“这又不是酒店,不好说,不过能感受一下历届前辈的力量,也不错的。”
“你江南省经济也很强好吧……”贺子翔说道。
“要不出去住酒店?”李颜看了看窗户对面,是一家五星级。
大家吞了一口唾沫,“颜总,不至于,低调点。”
“那也行吧,我去问问这些东西是不是都全新的。”说着李颜就走出了房门。
这华夏组织的竞赛培训,怎么感觉真还不如临江呢?
原本李颜还指望过一个月领奖那样的日子呢。
自助餐还没吃够呢。
诶,自助餐的券……他突然心念一动。
当晚,准备动用私人小金库请四位天骄吃个饭的领队老师,敲了半天宿舍门没人开,于是致电队长贺子翔队长不是李颜的原因非常能服众:李颜年龄太小了需要照顾。
结果贺子翔砸吧着嘴回复道:
“李颜请我们吃自助餐来着。”
第303章 学生培训老师来了
带队老师姓刘,四十岁左右,带过四届国际赛选手,算是经验丰富了。
他一直担忧这届选手的年龄问题。
“高三的毕竟算是最后一次机会,都会拼尽全力争取一个国际赛的好成绩。高二的可能没有这种紧迫感,遑论今年还有个初二的……”
他曾经跟华夏计算机学会的管理层表达过这个意见。
“这个初二的可是拿了历史最高分。”
计算机学会基本就是这么态度。
那刘老师也没啥好讲的了。
其实过去几届,华夏代表队团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非常稳,不管从难度还是强度上说,华夏国赛是与国际赛最为接近的比赛,能在国赛拿下前几名的选手,到了国际赛也是最强的一批。
其实这跟教育理念有关。
国内外教育曲线不太一样,制度也不同。
不过两者并无优劣之分。
聪明人会自己集成资源,取长补短,把大环境的差异在个体层面上抹除。
基础打得比国外学生硬,长处发展得比国内学生长。
年龄越小的竞赛,国内参赛选手相对越有优势。
卷得早卷得狠,该利用这个优势就得利用。
至于国外学生深耕某一方面能力的优势,其实更多是教育实力的差异。
华夏选择了保证大部分人的教育权利,自然在高精尖这事儿上的投入就没有国外那么足。
李颜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转瞬即逝。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华夏又不是不搞高精尖培养,就例如华大少年班或者各种顶级高校的卓越班。
他是聪明人,把抱怨制度差异的精力用在自我提高上,也就用不着去抱怨什么了。
所以优化教育制度这种宏愿,还是留给做得到的人去做吧。
李某人就算带着挂,那毕竟也是一人之力。
这个挂能让他在个人层面做到很多事,但确实有一些事情是它给不了的。
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忽略自己做不到的。
这才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李颜在国赛上砍下接近满分的历史第一高分,加上答辩时现场手搓代码的优异表现,只要能在国际赛上正常发挥,他拿下金牌可以说是毫无悬念。
甚至拿下第一,应该都不是什么夸张的事情。
刘老师曾经比较担心李颜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心态失衡,但这小子自己买机票,来到第一晚带大家吃自助餐……
跟紧张看来不沾边。
刘老师的担忧转为“这四个孩子会不会太过轻敌”,结果在第一次培训课上,四个人就提出了让老师也为难的问题。
此时的老师们还很开心,这群孩子学得认真主动,善于发现问题,还有很强的总结能力与发散思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
问吧,多问,多讨论,老师们乐见其成。
然而,培训的这五位老师没想到,这一个多月的培训会是地狱难度副本。
这群孩子思维太发散也特么太能提问了!
尤其是这个叫李颜的家伙!
按刘老师以往的经验,每天上课也就是给一些题目训练,讲讲解题思路,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解题细节往往四个人里总有那么一个答不出来,加上一个回答不完整的,这很正常,题目难度摆在那,有时候一时没想到嘛。
这也就是培训的意义,了解自己的短板,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要是大家能给出一些不一样的思路,并且就如何优化这个思路展开讨论。
那就已经是让培训组老师欣慰不已的情况了。
然而这次的四个人,研究多思路解题还不算,非要发散思维把具体的问题再抽象化,给出难度更高的新问题反问老师。
邓宇迪是最省心的,他就负责默默解题。
贺子翔喜欢想尽办法给出一个古怪的解答,并寻求优化可能。
赖一宁热衷于把简单题目复杂化,加上更难的限定条件供大家训练。
最麻烦的就是李颜,他总是要把具体题目结合现实情境,抽象总结出泛用性的问题,并不断优化问题本身……
“套路其实是一种工业化成熟化的体现,如果能将某一类型的题目总结出套路与公式来,乃至给出泛用性的通解,意义更为深远。”
这位初二学生如是说。
老师们非常无奈,合着是学生培训老师来了?
李颜提出来的问题,都特么能当一些论文的研究课题了,哪里是在课堂上能解决得了的?
但这群孩子还就能讨论出来个一二三四,甚至真有一种研究课题的感觉了……
李颜很热衷于跟老师们交流手机系统、智能手机软件之类的问题,但这群负责竞赛培训的老师也给不了令他眼前一亮的建议。
华大计算机系的那位年轻的教授助理对此很感兴趣,表示或许可以通过华大教授的人脉,给李颜拉一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认识认识。
李颜表示非常开心,并询问是否提供实验室。
一下把这位助理给问懵逼了。
“这里不缺人才,你虽然非常非常优秀,但想要在上京获得优待,还需要拿出更亮眼的成绩。”
“行。”
李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创族毕竟是新北本地企业,恰逢老板又愿意扶持本地人才临江有不少企业家都有这种情怀。
加上新北市官方也给了不小的支持,创族才能给出实验台这种条件。
“本地”也算是李颜该攥在手里的强大竞争力。
他越发觉得自己选择留在新北中学上华大少年班的决定是正确的。
就看这个少年班是怎么一个规格了,还有继续讨价还价的空间。
赖一宁跟贺子翔把题目升级为plus版本又丢回给老师,按理说倒也不是什么头大的事情。
解答得了就费点脑细胞,解答不了就“这种题目竞赛不会出的”。
尴尬的点就在于,四个孩子会绞尽脑汁想出答案,然后再给刚刚选择了逃避的老师看看。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啊。
答案都摆在你面前了,是对是错总得有点指导意见吧。
于是老师们每天的备课就成了一件颇有压力的事情。
当然,往好了说这叫学生与老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就是这么培训了一个多月,老师们竟然逐渐被李颜带歪了,九个人天天讨论得热火朝天,压根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也算是一种难忘的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