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邓昌标也从允贵叔的手中接过了他的工钱,他从中抽出24块钱,然后走到师傅面前,把剩下的200块钱递过去,笑呵呵的说道:“师傅,你现在盖房子正是要用钱的时候,我有这些就够家用了,剩下的你先拿去用。”
邓允贵见状,一脸羡慕的说道:“九叔,真是收了个好徒弟啊!”
有前世记忆的邓世荣自然知道他这个徒弟人品不错,他伸手拍了拍徒弟的肩膀,笑道:“孝心可嘉,不过盖房子的钱师傅还是有办法解决的,你把这钱拿回去,好好提升一下生活质量,多买点肉回去给老婆孩子吃。”
邓昌标点头道:“行,那钱我留着,师傅你要用的时候随时跟我说,至于吃肉,一个月有24块钱足够了。”
两位大缸师傅领了工钱后,又轮到做小货的三位师傅,他们的工钱也都相差不大,都是一百三四这个幅度。
三位做小货的师傅过后,又轮到踩泥烧窑以及挑泥等工人,每人都有几十块钱一个月。
邓允泰的发小邓昌元,虽然已经在跟邓允泰学做大缸了,但大缸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所以他领的工钱还是踩泥工的工钱,每天2块,一个月60块钱。
这已经是令无数农村人羡慕的工钱了,毕竟现在很多端铁饭碗的,一个月也就二十多块钱而已。
一个月60块钱的工作,不知道多少人打破脑袋都抢不到,所以邓昌元还是非常满足的,拿到钱的时候笑得像个傻子。
经过统计,今天缸瓦厂一共发了1183.6元的工钱。
而缸瓦厂的第一窑货,除去运费一共卖了2203.8元。
减去发出去的工钱,还剩下1020.2元,这就是邓世荣与邓允贵这两位老板的利润了,一人可以分510.1元。
一个月出头的时间,赚了五百多块钱,这个收入搁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农村,那真的是牛逼大发了。
发完工钱,等工人们都出去做工了,邓允贵才意气风发的说道:“九叔,我回去搞点下酒菜,晚上来我家喝两杯,庆祝咱们缸瓦厂开门红。”
“别去你家了,来我家喝吧,正好我家新房子今天开始挖地基了,酒菜什么的管够。”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可是听说了,九叔你的厨艺堪比国营饭店的大厨,今天可得好好尝尝才得。”
“呵呵,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时间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你看着时间过来,我就不另行通知了。”
“知道了,我一定准时到。”
……
下午。
今天发工钱,缸瓦厂下班时间比平时要早一点,邓昌标怀揣224元的巨款,踩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回到了家里。
邓昌标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跟父母兄弟分家了,他现在住的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一共有两个间房,在分家后他又在房子旁边搭了个厨房,他回来一眼就看到老婆正在厨房做饭。
邓昌标摸了摸口袋里那厚厚的一迭钞票,大声喊道:“小兰,我回来了!”
正在烧火煮饭的卢小兰转过头来,看他满脸笑容的模样,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看你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这是遇到啥喜事了?”
邓昌标笑着点头道:“确实是遇到喜事了,今天缸瓦厂发工钱了!”
卢小兰闻言眼中登时一亮,把手中的烧火棍一丢,站起来问道:“标哥,你拿到了多少工钱?”
邓昌标嘿嘿笑道:“小兰,你猜猜看?”
卢小兰试探着问道:“发了三十?”
也难怪她这样问,邓昌标到缸瓦厂做工,大概能赚多少钱,他一直忍着没跟他老婆说,就想着等发工钱了,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所以卢小兰根本不知道他在缸瓦厂能赚到多少钱。
尽管邓昌标当大缸师傅也有好几年了,但以前的缸瓦窑是属于大队的,他在那里干活也就拿到最高工分而已,因此缸瓦厂被他师傅和允贵叔承包出来后,他老婆根本不指望他能赚多少钱。
一个月有个三十块,对于卢小兰来说已经是极高的收入了。
邓昌标摇头道:“这个数字不对,你再猜。”
卢小兰再次猜道:“二十八?”
邓昌标笑眯眯的说道:“少了,你往高了猜。”
卢小兰心中一喜,猜道:“三十六?”
这个数字,她已经猜得极为大胆了,因为就连她一个在信用社工作的亲戚,都拿不到这么高的工资,要是她老公的工钱有这么高,那她已经极为满足了。
邓昌标咧嘴笑道:“太保守了,你大胆的往上猜。”
卢小兰闻言心中怦怦直跳,有些口干舌燥的说道:“标哥,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吧,这样猜我心脏受不了。”
邓昌标伸手拍了拍他的口袋,意气风发的说道:“我拿到了224块的工钱。”
此话一出,哪怕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卢小兰,仍然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
“标……标哥,我没听错吧,你说你拿到了224块的工钱?”
看到自家老婆那惊呆了的表情,装逼成功的邓昌标心情极好,点头笑道:“不错,我拿到了224块的工钱,从现在开始,咱家有钱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了,不说天天吃肉,但隔三差五吃顿肉还是没有什么压力的。等我在缸瓦厂干上几个月,咱家就有钱起房子了。”
知道老公一个月能赚两百多块钱,卢小兰一颗心直接就飘上了云端,想到苦难的日子已经熬过去了,不由得喜极而泣,嘴里翻来覆去就念着一句话:“太好了!”
随即,卢小兰二话不说,直接就把家里的那只老母鸡宰了,炖了一锅鸡汤,给自家男人和孩子们补一补。
晚上,卢小兰更是热情似火,让邓昌标享受了一把地主老爷的快乐。
不管是什么年代,能赚钱的男人,总能享受到其他男人享受不到的快乐。
第44章 惊喜
自从缸瓦厂发了工钱之后,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就得到了显著提高,一个个都是往死里干,毕竟收入这么高的工作,真的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没有谁愿意失去这份可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工作。
邓世荣最近很忙,每天要负责二三十人的吃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有二十多青壮帮忙做工,他家盖房子的进度也是极为喜人,仅仅两天就把地基给挖好,因为要廿一才能行砖脚,众青壮也没有闲着,便上山砍松木树,这是用来做梁的。
在双旺境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家都是用松木做梁。
现在这个年代,农村盖房子很少用到油漆,为了防止房梁被虫子咬坏,大家就用祖上传下来的土办法,把砍回来的房梁放到河底下去浸泡,浸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早在两年前,大儿子满十八岁后,邓世荣就陆陆续续的砍了不少松木回来浸泡。
但是当时没想到一下子要盖这么多房子,所以准备的松木显然是少了点,就只能让青壮们现在上山去砍。
现在砍松木回来,浸泡时间是不够的,好在整个那耶村可不止邓世荣一个人提前浸泡房梁,有不少计划几年内盖新房子的人家也都提前把松木砍回来浸泡了。
如今其他人还没有盖房子的计划,那用新砍回来的松木跟别人提前浸泡的松木换一下,这点面子邓世荣还是有的。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七月二十一日,早上六点二十八分行砖脚并放了鞭炮后,邓世荣家的房子便开始动工建设。
而到了这个时候,暑假也不知不觉便过去了,明天几个儿子就要开学了。
晚上一家人洗完澡聚在厅堂聊天的时候,邓世荣从口袋里掏出一迭钱,从中数出二十五块钱,递给二儿子道:“允衡,这是你的学费和两个星期的生活费,你的高中生涯只剩下两个学期了,该说的我都已经跟你说过了,考不上大学就只能回来干苦力,只有考上大学了,你才能过上你想过的生活。”
邓允衡接过钱,神色坚定的说道:“爸,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努力,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邓世荣点了点头,又数出十块钱,递给三儿子道:“小嵩,这钱你拿去交学费,多出来的钱就当给你的零花钱了,你也要开始你的初中生活了,初中两年非常重要,决定了你以后要走的路,你也要好好努力。”
这个年代的学校并不是很规范,比如说那耶村的学校,不是只有小学,还设有初中,直到几年后才把初中撤消。
而那耶学校的学费也不是固定的,或许这个学期多一点,下个学期又少一点,这个取决于学校的经济收入情况,因为这个年代的学校是有副业的,为此学校还专门设了劳动课,让学生们帮学校做工,这样就可以减免一部分学费。
邓允嵩接过钱,点头应道:“知道了爸,我一定好好读书。”
邓世荣又分别数了两个八块钱,递给四儿子和小儿子,照顾叮嘱道:“你们两个也一样,现在跟你们说未来估计你们也听不懂,反正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奖励我已经说过了,你们想要钱买零食就努力读书。”
邓允华与邓允恒接过钱齐齐点头。
邓世荣想了想,又数出两个两块钱,分别递给两个女儿道:“阿珍,阿珠,这是给你们的零花钱,作为一个女孩子,身上还是要有点钱的。”
邓允珍与邓允珠都一脸惊喜的接过钱,显然没想到父亲竟然给了她们这么多零花钱。
邓允珠兴奋得小脸都通红了。
哪怕是已经十八岁的邓允珍,脸上的笑容也是藏都藏不住,哪怕是过年父亲以及其他亲戚们给的红包,加起来都没有超过两块钱的,如今父亲突然给了两块钱零花钱,对于她来说真是天大的惊喜。
看到两个女儿那高兴的模样,邓世荣感觉这四块钱给得真是值得,他笑着对大女儿说道:“阿珍,明天允衡去学校,走路的话太浪费时间了,你跟他一起骑单车去,把他送到学校了,你就在公社那里吃个粉什么的,再自己骑车回来。”
这话一出,邓允珍与邓允衡都忍不住高兴起来。
邓允珍高兴,是她长这么大了,还从来没去过松山公社呢,当然想要去见识一下。
而邓允衡高兴那是不用多说了,他在松山高中那里读了一年书了,最烦的就是背着行李和大米走路去学校,这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都快比得上人家干苦力的了。
现在,可以骑单车去学校,不仅速度快,还不用背那么多东西,他不高兴才怪呢!
接下来,父子几人又闲聊了一阵,便各自回房休息。
在躺回床上后,邓世荣又开始琢磨着要给其他人牵线搭桥。
现在系统空间里的猪肉扣肉啥的,因为每天吃饭的人太多,哪怕有各种鱼、虾、黄鳝、田螺、田鸡等东西帮忙撑着,但肉的消耗速度还是很快,房子才真正开始建设,猪肉扣肉就消耗了将近三分一了。
要是他再没有进项,等系统空间里的肉食全部消耗干净,那他就得拿出真金白银来购买,那样就有些不划算了。
村里适婚的青壮有不少,但邓世荣想了一圈,这些青壮们的婚姻,却没有一对是能够跟邓昌福与官永英这对夫妇比的,有一些争吵了半辈子,有一些到了四五十岁还离婚了,也有一些虽然不吵不闹,但却穷了几十年。
这样的婚姻,邓世荣自然不想帮忙撮合。
想了半响还是毫无头绪,邓世荣明白这是他手上的资源太少了,可供匹配的满打满算就那么几个人,资源这么少对于媒人来说是不行的,看来是时候往其他大队跑一跑,多收录一些适婚男女的信息了。
至于给工人们做饭的事,交给大女儿就可以了,经过他这么多天来的教导,大女儿的厨艺已经是今非昔比,虽说还远远不能跟他这个做父亲的相比,但在村里已经是少有人能与之比肩了。
大女儿掌厨,再找两三个人帮忙打下手,邓世荣每天只需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肉食,就可以从厨房中解放出来了。
第45章 卖猪
上午。
汉和大队多洞村。
戴春庆看着猪栏里那两头正欢快的吃着猪食的大肥猪,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对正在喂猪的大女儿说道:“阿兰,把猪喂饱一点,等会把那头稍微小一点的赶去食品站卖,大的那头就留着自家杀来卖。”
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戴方兰点头道:“知道了,爸。”
十分钟后,两头大肥猪都已经吃饱喝足。
戴春庆便拿起一条长棍,跟儿子女儿一起,把那头稍微小一点的肥猪朝双旺食品站赶去。
博白县从1970年开始,就一直实行“购一留一”的生猪产销政策,即无论是集体或个人,每向国家交售一头肉猪后,就可以自己宰杀一头上市场议价出售。
在1962年之后1970年之前,农民向国家交售生猪,每头猪按国家牌价奖售原粮25公斤,化肥10公斤,棉布2尺。
1970年之后,国家增加了交售肉猪的原粮奖励(其他奖励不变),以每头毛重60公斤为基数,奖售原粮20公斤,每递增毛重1.25公斤,即增加奖售原粮0.5公斤。
尽管奖励增加了,但把猪卖给国家,终究没有自己杀来卖划算,毕竟国家牌价猪肉跟市场价原本就有很大差距,国家给予的奖励显然没能把这个差距抹平。
所以,戴春庆才把那头稍微小一点的肥猪赶去食品站卖给国家,那头稍微大一点的就留着自己杀来卖。
多洞村距离双旺圩非常近,父女三人只用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就把那头猪赶到了食品站门口。
双旺食品站,离供销社非常近,在戴春庆父女赶着猪来到食品站门口的时候,邓世荣刚好从供销社出来,他一眼就看到了戴春庆的两个儿女。
最近这段时间,邓世荣没事就骑着单车在双旺境域四处溜达,四处打听各村那些适婚男女的详细信息,为牵线搭桥做准备。
这些天的奔波,倒是让他收获了不少资源,不过哪个后生配哪个阿妹,邓世荣还在斟酌当中。
婚姻大事,那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当事人受影响,还会影响到两个家庭以及他们以后的儿女。
因此邓世荣从决定当媒人的那一刻起,就在心里告诫自己,在替别人牵线搭桥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必须要再三调查,觉得真的般配才去撮合,不能为了赚媒人钱而胡乱牵线,那会毁了别人一辈子的幸福。
之前邓世荣撮合的那两对夫妻,那都是前世经过事实证明能够过得幸福的夫妻,所以他撮合起来没有一点心理压力,现在要他自己去判断了,他不可避免的就有了心理压力。
毕竟,前世他几个儿女的婚姻,他都没有一个看得准的,对于自己的眼光,邓世荣也不是百分百相信。
当然,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前世几个儿女的失败婚姻,也给邓世荣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晚年一直分析几个儿女的婚姻以及村里其他人的婚姻,总结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多多少少还是有收获的。
看到戴春庆那两个适婚的儿女,职业病发作的邓世荣便推着单车凑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