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84节

  在后世,由于婚前同居是普遍现象,结婚只是走个流程而已,自然没有太多的伤感,因出嫁而哭的新娘可谓是少之又少。

  但现在这个年代,大姑娘出嫁,十个起码有九个会哭。

  因为这个年代别说是婚前同居了,就是去领了结婚证,在没有办结婚酒之前,男女双方都不用想着同居,所以新娘对新郎的了解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很多就只是见过几次面而已,比陌生人好不了多少。

  而出嫁,就代表着要跟原生家庭分割开来,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庭开始新的生活。

  就连丈夫都是陌生的,更别说是公公婆婆以及其他人了,要说心里一点都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原生家庭的不舍,以及对未来家庭的害怕与向往,还有其他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在与父母告别的那一刻,掉泪那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了。

  不过今天欧国芳出嫁,在跟父母告别的时候就罕见的没有掉泪。

  她的想法很简单,女人嘛总是要出嫁的,婆家那边有她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姐妹在等着她,她嫁过去后就可以天天跟小姐妹聚在一起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有什么好伤心掉泪的?

  不得不说,人在年轻的时候,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小伙伴对自己的影响力真的不要太大。

  很多时候,父母讲的话都不听,但小伙伴一句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没有二话。

  有架一起打,有钱一起花,有好吃的好玩的肯定少不了小伙伴的份。

  一起去广东打工,哪怕是进了黑厂,工作辛苦工资又低,但只要有小伙伴陪着,那就能一直坚持下去。可只要小伙伴辞工走人了,那剩下的那个人十有八九也坚持不下去了。

  总之,在没有结婚之前,大部分小伙伴的友情都不会变质。

  而结婚之后,就得看情况了……

  目前,欧国芳她们三个的姐妹情,显然是一点都没有因为嫁人而变质。

  在欧国芳被接亲的人接回到婆家的时候,她一眼就看到了挺着大肚子的萍姐与堂妹欧国花,两人都笑吟吟的看着她,她当即回了她们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

  时隔不到三个月,她们三姐妹再次聚首了。

  ……

  之前邓昌元跟欧国花结婚,邓世荣这个媒人送了一块卡其布,而邓允泰与张秀萍则送了一床棉被和一个二十块钱的大红包。

  如今邓昌东跟欧国芳结婚,三人送去的礼品与红包同样不变。

  毕竟都是张秀萍的小姐妹,肯定是不能厚此薄彼的。

  当然,邓昌东家也是会做人的,收到这么重的礼,给邓世荣的谢媒礼自然不会小气,现金红包30元,十几斤的猪臀一只,扣肉也有十七八斤,其余的花生豆子芝麻啥的都是两斤的,基本是样样不缺。

  这笔谢媒礼进账,再经过系统的十倍奖励,总价值超过了八百块钱,已经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收入了。

  而邓世荣的现金也再次增长,突破了七千大关。

  在大手大脚花钱的前提下,还能攒下这么多钱,邓世荣还是非常满意的。

  ……

  这一天。

  儿女们放学回来吃午饭的时候,邓允嵩一脸郁闷的说道:“爸,我们班主任说,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初中要读三年了,以后上高中了也一样要读三年,不像大哥二哥他们读两年就行了!”

  邓世荣前世就经历过,自然不觉得奇怪,说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我们松山公社这边的中学现在才改成这样已经算是很晚的了,有一些中学早在1978年就恢复三年制了。”

  博白县这边的中学,建国后一直都是实行“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后来在某个时期,主席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于是博白县便从1968年开始实行“二二分段制”,即初中、高中均改为两年。

  到了1978年以后,博白县有些中学便重新恢复“三三制”,也有些中学实行“三二制”,还有像松山公社这边的中学仍旧实行“二二制”。

  不过从今年开始,全县中学均实行“三三分段制”了。

  邓允嵩闻言苦着脸道:“我原以为明年就可以上高中,然后再读两年就有机会赶在二哥没毕业前也去京城读书,可现在这么一改,那就要再多读两年,等我上大学的时候,二哥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邓世荣笑道:“你二哥大学毕业不一定就不读书了啊,他或许会继续读研究生也不一定,你现在也不要好高骛远,等你有本事考上了京城那边的大学再说。”

  邓允嵩自信的说道:“爸也不要小瞧我,我承认二哥读书是厉害,但现在我初中比他多读一年,高中又比他多读一年,他只读两年都能考上北大,相信我多读两年也是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

  邓世荣鼓励的说道:“你有这个自信是好事,那你就好好努力吧,只要你能考上清华北大,那你有什么要求随便提,只要爸能做到的绝对不推辞。”

  邓允嵩闻言眼中一亮,说道:“爸,这可是你说的哈,到时我要是考上了,你别不认账。”

  “放心吧,只要是我能做到的,那肯定不会赖账。”

  邓世荣看向他寄予厚望的三儿子,说道:“不过现在说考大学还太早,你还是先考上博高再说吧!”

  邓允嵩点头道:“我知道,爸你看着就是,这个学期的期中考试,我就拿下全班第一给你看看。而我们班的全班第一,基本上也是全年级第一了。”

  邓世荣笑道:“我相信你有这个实力,那我就等着你回来向我报喜。”

  前世,只是中专毕业的三儿子,都能靠自己的政治智慧混到处级。

  如果这一世三儿子真能考上一所牛逼的大学,等毕业了还像前世一样选择从政的话,那他的起点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人脉关系也比前世强百倍不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儿子到底能走到哪一步,邓世荣心中还是非常期待的。

第181章 为了生儿子,什么风险都不怕

  这一天,邓世荣再次来到了县城。

  上次来县城,是为了忙二儿子的事,这一次邓世荣来县城就只有一个目的买房子。

  如今,距离大儿媳生孩子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经历过后世的邓世荣不像现在那些农村人那么无知,他非常清楚女人生孩子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古代为此而送命的可不在少数。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肯定不能让大儿媳在家里生孩子,至少第一胎和第二胎不能,到医院生才是最安全的。

  至于以后的话就再看情况,因为想多生几个的话,就得考虑计生的问题。

  说到计生,虽然政策是国家出台的,但落实到各地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同的思想观念而有所改变。

  比如说,很多省份在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基本上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生二胎的家庭都非常少见。

  但博白县不一样,在1985年之前,农村人生多少个都无所谓,因为政府那个时候并没有严抓,只是喊口号让妇女同志主动去放环结扎而已。

  到了1985年之后,政府才开始严抓计生。

  当时有规定,有工作单位的人,只能生一个,多一个都不行,除非不想要那份工作了。

  农村人可以生两个,如果还想生第三胎,那就属于超生了。

  因为博白县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没有儿子那是绝对不行的,不管生多少胎,都一定要生到儿子为止。甚至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只生一个儿子还不行,得生两个才勉强达到标准。

  所以政府在抓计生的时候,把这一点也考虑进去了,如果超生的那一户人家生的全部都是女儿,还没有儿子,那么抓到了就只是罚款,不会强行抓去结扎的。

  但是,如果你超生了,你家又有了儿子,那不用多说,被抓到了肯定是要结扎的。

  邓世荣回想起前世,村里那些妇女为了多生一个儿子,那真的是什么风险都敢去冒。

  比如说怀孕的时候躲到山上去住,那个时候的山可不是后世那种盖有房子的果园,而是真正的荒山野外,一个女同志独自在那种地方生活,说不害怕那绝对是假的。

  可以说,为了多生个儿子,村里的妇女是真的拼了。

  还有直接躲到亲戚家去住的,让邓世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后面的一个邻居,原本家里就穷,然后他家一个亲戚为了躲计生,就躲到他们家来了,结果在他们家没有地方住,一个孕妇就只能住到牛棚去。

  这还不算什么,由于双旺这边的风俗习惯,生孩子的时候是不能在亲戚家生的。

  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邻居家那个亲戚要生孩子的时候,村里就两个关系好的妇女帮忙接生,点着一盏煤油灯,洗干净一个肥料袋,就这样带着那个孕妇到某个偏僻的半山腰去生。

  好家伙,那个年代没有电,山上也比较荒凉,在那种地方接生,连最基本的开水都没有,条件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点。

  那一次的接生经历,真是把那两个接生的妇女都吓得半死,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难以想象那个时候要是出点什么意外的话,那她们可怎么办才好?

  在这种接生条件下,那孕妇都能安全把孩子生下,母女平安,只能说真是命大。

  把孩子生出来后,回到亲戚家,仍然继续住牛棚,直到满月之后,夫家那边才来人把她接回去,真是够可怜的。

  邓世荣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媳妇受这样的罪,能不超生就尽量不超生,就算要超生,那也不用躲到山上去,直接躲到城里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他打算在县城买房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在买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大儿媳生孩子。

  毕竟,那耶村到县城,有七十六个公里的路,坐车要两三个小时,总不能要生的时候,才匆匆忙忙的坐车赶到县城,要是提前来的话没有房子就只能住招待所。

  这个年代的招待所是人住的?

  住过几次招待所的邓世荣,对这个年代的招待所卫生,是真的一点都不抱希望。

  所以,提前买房,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住哪里都不如住自己家舒服。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大儿子和大儿媳,就要到县城来做生意了,肯定也要有个住的地方。

  这个年代的博白,最繁华的地方是大街、东圩街、文化路、狗儿巷、兴隆路一带,把房子买在这些地方,在生活上肯定要方便很多,所以被邓世荣列为主要目标。

  不过,这几个繁华之地,他第一时间就把狗儿巷给排除了。

  现在的狗儿巷确实繁华,是各种小商品的聚集地,但九十年代后,这里就会演变成游戏机和录像厅聚集地,他可不想在这个地方买房,然后让他未来的孙子孙女在这里学坏了。

  剩下的几条街,各有各的长处。

  大街,是博白县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目前政府很多重要部门都集中在这一条街上,还有县供销社、白州电影院以及几家银行等等。

  东圩街也是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同样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历代都是农贸市场,禽畜集散地,每到圩日的时候,这里都是人山人海,日流量高达数万人,其繁华不用多说。

  文化路,这应该是博白名气最大的一条路了,一头连着博白县最好的小学、初中与高中,一头连着大街与兴隆街,街道两旁商店林立,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客流量都非常高。

  最后是兴隆街,这里有新华书店、小学、饭店、粮店、百货店、东城市场等等,是全县最繁华的商业贸易中心。

  把这几个地方列为主要目标后,邓世荣第一时间就到文化路去打听,这里不仅繁华,还有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离人民医院也不算远,要是有合适的房子买下来,那是最为理想的。

第182章 买房

  第一目标是在文化路买房,可惜邓世荣打听了一圈,没有找到愿意卖房子的人。

  最后经过多番打听,终于在大街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房子。

  房子是砖木结构,一共有两层,占地面积大概有122平方,建筑面积大概有224平方,是五十年代建起来的老房子。

  位置也是非常不错,房子右边是公安局,右斜对面是法院,左斜对面是地税局,虽然这里是大街尽头,人气没有多高,用来做生意的话不太划算,但只是用来居住的话,那就非常合适了。

  毕竟,再也没有比住在公安局旁边更安全的地方了。

  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甚至是到了新世纪初期,那都是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有个安全的住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房子和土地一起,邓世荣花了3680块钱给买了下来。

  交易达成后,不管是邓世荣这个买家,还是原来的房主,都感到非常满意。

  对于邓世荣来说,这3680块钱花的是相当值得,不提这有些陈旧的房子,光是那块一百二十多平方的土地,就已经值了。

  对于原房主来说,这3680块钱那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能用自家多余的房子与土地卖出这个天价,是非常值得的事情,他自然是满意不已,还主动请邓世荣吃了顿饭呢!

  房子买下来了,要是钱足够的话,邓世荣都想把这老房子给拆了重新起新楼,但目前的经济还不允许他这么做,就只能花钱请人过来稍微翻新了一下。

  至于床、衣柜、桌子、椅子之类的家具,回去请木工打造的话肯定便宜不少,但需要很多时间,还要请货车拖到县城来,来回折腾麻烦不说,还暴露了他在县城买房的事。

  目前,邓世荣在县城买房,是不打算让村里人知道的,他们家现在已经够风光的了,没必要再去刺激村里人的神经。

  所以,哪怕在县城买现成的家具要贵不少,邓世荣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直接买了四张木架床、两个衣柜、一张吃饭桌以及七八张椅子。

  当然,还有床上用品以及锅碗瓢盆之类的,肯定也是要买的。

  等一切搞定,已经是十天后的事了。

  而邓世荣那七千多块钱的现金,又只剩下不到三千块钱了,让他不得不感慨,这钱是真的不禁花,想成为万元户,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已经是农历九月底了,不出意外的话大儿媳的预产期应该是下个月,现在房子已经修整得可以“拎包入住”了,邓世荣也不再耽搁时间,便坐车回老家准备把大儿媳给接上来待产。

  ……

首节上一节84/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