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42节

  数千人失去了可以居住的地方,甚至可能连吃的都没有。”

  “所以这就变成了你们社会福利部门的责任了?”杨文东也算明白了过来。

  艾琳娜所在的港府部门,是处理基本社会福利的。

  虽然港英政府有这个部门的初始目的也是为了维稳,但还是有不少人是真心想为普通人谋福利的。

  “是的,我们部门已经在帮助这些失去家园的人。”艾琳娜说道:“我来这里,也是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

  “这没问题,我可以捐一笔钱,来帮助这些人。”杨文东承诺说道。

  身价到了一定程度,甭管是不是真心的,都需要投入一部分钱进入慈善领域的,这是为“名”所必需的。

  且能够帮助贫苦华人,那也是他作为华人做慈善捐款时,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了。

  “我替这些人多谢了。”艾琳娜笑说道:“不过我来这里,也并非只为了想让你捐款做慈善,而是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解决?”杨文东反问道。

  艾琳娜又说:“港府这些年一直在兴建徙置大厦,这件事你应该知道吧?”

  “知道。”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其实香港的寮屋,经常性的发生火灾,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毕竟是几十万人居住在一起,房子又是以木制为主,还需要生火烧菜,这种环境下,不发生火灾才奇怪。

  而早在1953年,香港就发生了灾情最大的“石硖尾大火”,也是发生在寮屋,死伤比上个月的观塘要严重太多了,超过5万人无家可归。

  这件事给了当时的港英政府极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外加灾民需要安置,港府便开始兴建徙置大厦,也就是第一代的公共屋。

  而后续,港府也在不同地方持续的修建新徙置大厦,将一些人安置进去。

  艾琳娜说道:“这次港府准备在观塘那边兴建大型的徙置大厦,准备容纳差不多一万人;

  只是港府能做的也就是提供住处,但这些人的生存,还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那里只会更乱。”

  “所以你是想让我在观塘投资,提供就业岗位?”杨文东总算明白了艾琳娜的目的。

  如今的长兴实业,可以说是香港最大的工厂,且塑料相关的产品,都是外包出去的,这又间接带动了更多的人就业。

  最保守来说,如今的香港,差不多有一万人在直接、间接为自己工作,这个“间接”还只算了自己供应商的工作岗位,单纯经济带动的服务业更是无法统计了。

  整个香港,能够带动地区性经济的企业可以说屈指可数,而长兴实业正是其中之一。

  艾琳娜点点头说道:“是的,这就是我来的目的,我调查过你们公司的产品,在海外非常受欢迎,而是显然还没有完全满足海外市场;

  既然你会在香港再建工厂,那何不投资去那些更需要被投资的地方,这跟经济没关系,我并不在乎这个,我在乎的是那里的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他们要么穷困,要么就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能够帮助那么多寮屋的华人,我自然很开心。”杨文东顿了顿,说道:“只是这件事很大,需要改动我曾经制定的发展计划,而且很多供应商,也并非完全听我的,所以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来筹划一下这件事。”

  理论上来说,他在尖沙咀或者九龙一些繁华地段建工厂,未来的效益是最高的,毕竟,观塘那边,在前世虽然也不算很差,可还是有点比不上尖沙咀。

  但真的涉及到万千普通人的基本生活,能顺带帮助的话,他也需要考虑一下。

  艾琳娜又笑说道:“我知道这件事很大,所以也没想著你今天就能给我回复;另外,这本身也是港府的责任,如果你能帮这个忙,那港府那边肯定会有回报的。”

  “什么样的回报?”杨文东问道。

  帮了港府这么大的忙,就算他个人是愿意帮助贫苦华人的,但也不能让本来应该承担责任的港府,白白的占了自己的便宜。

  艾琳娜摇头说道:“这个我就不知道,可能需要你们自己去谈了,这件事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而是很多香港的企业家;

  有帮助的,都会得到港府的谢意,我想,任何一个人真的想要在观塘投资,也会与港府那边协商的吧?”

  “那你这次来,是你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港府的?”杨文东问道。

  艾琳娜说道:“也不算完全是,这件事在我们部门内部商量过,我就想到了你,我的上司也赞同我来找你试试。”

  “好,我知道了,这件事我会尽快考虑的。”杨文东又说道:“如果涉及到很大的投资,我也需要与港府协商的。”

  “行,那我就告辞了。”艾琳娜站了起来,说道:“祝你们早生贵子。”

  “多谢。”杨文东与苏依依笑说道,随后将艾琳娜又送到了楼下,并安排了自己的司机将她送走。

  再次回到楼下,杨文东叫来了魏泽涛,将艾琳娜的事情告知了他。

  魏泽涛听完后说道:“杨生,其实这对我们来说,倒算是一件好事了。”

  “怎么说?”杨文东反问道。

  魏泽涛说道:“杨生也知道,我们工厂的便利贴的生产,是有规划的,都在一起,也就因为胶水工厂有点污染,所以放在了屯门。

  而后来开始生产几款塑料件,因为我们自己不参与生产,而是外包给了其他工厂,这就导致了这些工厂的位置是东一处西一处,甚至,我们自己购买了一些货仓,来当做组装工厂,也一样没办法聚集在一起。”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我知道,那时候扩张太快,必须要利用香港那么多塑料厂的现有资源,所以即使位置乱,也没办法。”

  “是的。”魏泽涛接著说道:“从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来说,所有工厂聚集在一起,效率是最高的。

  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如今的尖沙咀,基本上已经不存在这么大的空地面积了,除非往北部转移,但那里都是山,移平的成本太高了,高到很多地产公司都受不了。”

  杨文东也明白了过来,问道:“所以你是想在尖沙咀之外,选择一个地方,做我们的未来工业基地?”

  魏泽涛点头说道:“对,但正常情况下,想找到这样大面积的土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去新界北,但那边啥都没有,不适合工业。

  但如果港府那边肯帮忙的话,这件事就不难了。”

  “所以,你觉得这次在观塘,就是这个机会?”杨文东反问道:“但是很多供应商的工厂也算是有点技术含量的,那边的人不一定行吧?”

  魏泽涛回答道:“这不会是什么大问题,最多在那边建宿舍给技术工人住,或者安排巴士,对高技术的人来回接送就行了,香港才多大,巴士也就几十分钟就能到观塘了,这个时间不长。”

  “嗯,倒也可以。”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杨生,其实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魏泽涛又说道:“之前按照您的要求,我又在尖沙咀买了几个货仓,用于储备周转生产完、又待发货的行李箱。

  但一个货仓也才几十万港元,目前帐上的资金,越来越多了,多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用了,所以,不如我们就在观塘大投资一笔。”

  “怎么个投资法?”杨文东追问道。

  因为他不容许长兴实业单独投资地产或者其他非制造业行业,那以目前其的吸金能力,钱的确是用不掉了。

  且因为知晓66年会有地产危机,这个时候大规模囤地也没什么太大意义,可能折腾了几年还可能亏本。

  而那些不会有风险的黄金位置,没几个人会卖,很难碰到会出售的,至于影院的那点投资,规模太小了。

  现在的他,可能还真的需要为手中的钱还去哪投资较好。

  魏泽涛说道:“我们去找港府要一块大面积的土地,然后我们建好厂房,再租赁给我们的供应商,或者其他工厂,包括我们自己的组装工厂也在那里。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将所有散乱的工业集中生产,港府也能解决就业问题,当地大量人可以就业,一举三得啊。”

  “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杨文东顿了顿说道:“不过是一举四得,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将大量的未来产能搬到观塘去了,对那里的经济会有多大的影响?”

  大型工厂,是能够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长兴实业或许比不上那些世界500强,但想带动一个城镇还是很容易的。

  魏泽涛点点头说道:“必然是非常大,那地产这一块,我们也不能错过了。”

  “嗯,你打个电话叫郑志杰过来一趟,等他来了,我们再商量一下。”杨文东说道。

  “好。”魏泽涛答应后,立刻打了个电话。

  过了一个多小时后,郑志杰才赶过来,抱歉说道:“不好意思,来晚了。”

  “没事,渡口那边就是这样。”杨文东也没在意。

  随后,魏泽涛将上午说的事再告知了郑志杰。

  郑志杰听完后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了,估计消息传出去,观塘周围的地皮就能大涨一波了。”

  “对,所以我们不要错过。”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件事涉及重大,不会那么快定下来,我还需要借著这个项目,从港府那边要点好处,最差也要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拿到大面积的地皮。

  而长兴地产这边,就从明天开始,并购观塘的物业,特别是临街商铺、旧楼或者直接问当地的公司购买地皮也行。”

  “杨生,公司帐上的资金,乃至廖创兴银行的大量贷款,都投资在了两座新的小区里了。”郑志杰自然明白老板的意思,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杨文东说道:“这不用担心,我会从长兴实业调集资金给你,这个项目单独会有资金支持,与你现有的业务分开来,不容许互相挪用资金。”

  “好。”郑志杰答应后,又问道:“那在观塘购买的地皮,需要我们自己开发吗?”

  “不用。”杨文东否定说道:“那里的地皮,不适合我们开发高档小区,普通住宅开发还耽误现有团队的精力,这次单纯就是持有这些物业;

  收购后先正常收租,等到了合适时间,再高价出售出去就行了。”

  “明白了。”郑志杰点点头说道。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苏依依问道:“那这个项目叫什么?这么大的计划,总得有个名字吧?”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就叫长兴万人产业园吧,这个项目,我们的确获利,估计能差不多解决万人就业的问题,甚至可能还不只。”

  PS:求月票。

第200章 1960年的财富统计

  “万人产业园?”魏泽涛听完后,心中一阵感慨。

  两年前他入职长兴实业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当初那个只有几千尺的小厂房,居然能够有了今天可怕的规模。

  郑志杰则是说道:“好名字,听上去就有点震撼了。”

  杨文东笑说道:“那就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吧,记住,这件事要绝对保密,目前只有我们4个人知道,不要告诉第五个人。

  老郑,你回去后就快速动手,能多快就多快,收购到越多的观塘物业越好,这件事港府那边不会一直给我们这么多时间的。”

  “好,我今天回去就开始布置。”郑志杰答应说道。

  “嗯,那就这样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待魏泽涛与郑志杰离开后,苏依依问道:“观塘的经济,我记得好像是不如尖沙咀的吧?”

  “是不如。”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按照我对港府政策的理解,尖沙咀这边可能会成为香港未来在九龙半岛的商业中心。

  观塘那边的话,定位可能就是居民区或者工业区了。”

  “那倒不错。”苏依依点点头说道:“我们正好借机将工厂全部逐步迁移过去,也配合港府的计划,还能让我们的生产效率得到最大提高了。”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是的,按照目前这个趋势来说,是会这样。未来观塘,也会成为我们的重点投资的地方了。”

  虽然想著在尖沙咀囤积更多的土地,但这里目前也不太可能再找到大片土地做类似前世的工业园区了。

  且自己的制造业发展远超过了自己当初的预计,目前利润甚至远超过地产与航运,那现在的一切投资,就得围绕著实业工厂展开。

  至于囤地,这几年工厂好好赚钱,等到66年的时候,不知道能囤多少地皮或者物业了。

  苏依依笑说道:“东哥,我记得你说过一句话,我们以后投资的地方,就是经济中心,那说不定观塘,会超过尖沙咀呢?”

  “哈哈,还真有这个可能。”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以自己目前的发展趋势,加上知晓未来,如果真的以后重点在观塘投资,那观塘未来的经济绝对会有质的提高。

  能不能超过尖沙咀,都可能难说。

  不过这种事,顺势而为就行了,也没必要非要强力推动,那样反而不划算。

  地产生意,最重要的还是顺应市场,任何商业巨头,想著靠自己改变市场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会输的结局了。

  第二天,郑志杰便开始了在观塘收购物业的行动,消息放出后,很多地产中介闻风而动,倒是引起了不少地产公司的关注。

  可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长兴地产,突然开始对观塘感兴趣了。

  另外一边,杨文东也没有立刻给艾琳娜回复,他就是需要给郑志杰一点时间。

  不过考虑到很多失去家园的华人还在观塘没地方住,只能聚集在港府的收容所,于是杨文东又捐助了20万港元,购买了大量的基本生活物资送了过去。

  其中大部分都是食物,好在香港冬天不冷,倒也不担心会有人冻死。

首节上一节142/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