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176节

  只是目前日本造船技术还是比不过欧美的,特别是大型油轮与大型货轮,或者一些特殊的轮船,日本造船厂的经验与技术还是不太行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

  倒也正常,这种重工业的技术发展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前世内地成为全球第一也花了很多年,小日本目前还在处于发展期。

  郑玉华又问道:“杨生,您是考虑去欧美看船?”

  “不是,只是问问。”杨文东摇摇头。

  或许欧美现在的高技术造船能力对以后有用,但现在的他是肯定不可能去欧美造船的。

  “我们香港一般用的货轮,日本那边的是最划算的,除非您想买什么特殊轮船。”郑玉华笑说道。

  “正常货轮就行了。”杨文东没再多说什么,而是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郑玉华又说道:“杨生,我来跟您介绍一下吧,这些资料也不是介绍的很详细,因为纸张大小有限。”

  “好。”杨文东自然同意,看资料了解一些专业词汇,太头疼了。

  随后,花费了十几分钟,郑玉华将几家船厂的不同船型介绍了过来。

  结束后,郑玉华说道:“杨生,我们内部比较看好的是这一款1.5万吨的dc267散装货轮,这是日本三菱造船厂最新技术的产品,上一代就质量很稳定,也很省油;

  最重要的是,内部空间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放下很多商品,甲板之上也比较平整,以后如果需要,改装成货柜货轮,也很容易。”

  “很省油吗?”杨文东问道。

  “比上一代要节省5%。”郑玉华说道:“杨生,别看这5%,如果跑的多了,一年下来是能多省几十万港元的。

  而且由耗降低最大的意义不在于那点油钱,而是能够让续航更高,负载更轻。”

  “嗯,看起来是不错。”杨文东看了下价格,说道:“就是价格贵了点,一艘要180万美元啊。”

  郑玉华说道:“这个价格的确不便宜,可货轮的价格就是如此,这样配置、性能的货船如果在欧美的话,恐怕要200-250万美元之间了。

  而且三菱船厂的销售经理也告诉我,如果买的多的话,还是有折扣的。”

  “买的多?”杨文东笑了笑,又问道:“如果我买的多,能租出去吗?”

  虽然自己旗下的工厂也有很多运力需求,但东西比较轻,路线也是固定的,用旧船就行了,投入新船反而浪费。

  新船的最大作用就是灵活性与稳定性,这种更适合那些国家大公司之间的运输要求,租赁出去是最划算的。

  郑玉华回答说道:“海运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我根据目前的趋势来分析,未来三年,货轮还是会供不应求的;

  全球贸易也会越来越高,特别是美国一直在推动全球贸易化,连大英都不得不逐渐让步,一旦全球贸易更多了,对船的需求只会成倍的增加。”

  “行,那可以考虑多买点。”杨文东点点头。

  67年之前,自己手中的船自然越多越好,但也要考虑67年之前的经营,买多艘船,也需要都利用起来,最好前面几年就能回本,这也是船运公司的常态。

  郑玉华又说道:“三菱那边也说了,他们的合作银行也会给我们贷款,就是最多只能提供五成的抵押,还需要签署一份协议:

  一旦我们违约,他们有权在全球任何地方扣押我们的轮船,其他银行都是第二顺位债权人。”

  “5成倒是没问题,汇丰那边也答应会支持我。”杨文东笑说道:“难怪香港的银行不参与航运,日本银行有这种强制协议,这边银行可就没什么抵押物了。”

  郑玉华同意说道:“是的,而且就算船抵押给了香港银行,可就算是汇丰,也做不到跟日本银行那样,扣押海外的轮船。

  香港虽然背靠英国,可怎么著也只是一个城市,在国际地位上是远比不过日本的。”

  “其他人签了这种协议没?”杨文东又问。

  郑玉华道:“基本上都签了,除非不在日本银行贷款。”

  “那我们也一样就行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就算没这一条,他旗下的一个业务对银行违约了,也不可能不救,更不可能赖帐,这样商业信誉可就全没了。

  “好的,这样就可以直接讨论买船的问题了。”郑玉华又说道。

  杨文东说道:“先安排去日本一趟吧,我肯定要看船的。”

  “好的,我来安排。”郑玉华答应说道。

  数天后,杨家别墅:

  杨文东来到卧室,看到了还在配同孩子的苏依依,此刻她正在用两根手指,逗著还在孩子抓住,然后自己坐起来,玩的不亦乐乎。

  “舍不得孩子啊。”杨文东笑说道,也靠近将手凑了过去,让孩子自己选择手指。

  苏依依点头说道:“是啊,有点舍不得。”

  “也就几天而已,家里还有这么多人看著,没事的。”杨文东说道:“其实也就我们有的选择,很多普通人,哪可能天天陪著孩子啊。”

  这次去日本看船,苏依依也会前往,可商量了下,还是不准备带孩子去,主要就是太小了点,虽说一路上会有很多人照顾,但防不住换个环境可能生病。

  “嗯。”苏依依点点头说道。

  10月20日,杨文东、苏依依、郑玉华以及长兴航运的十几名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承包了一架飞机,前往了位于大阪市的三菱造船工厂。

  日本与香港很近,下了飞机后,所有人直接杀向了造船厂,直接去看了一艘差不多快要建完的DC267型货船,也是郑玉华当初看好的那一艘。

  杨文东与苏依依只是看个外观,与一堆纸上的记录,而技术人员,则是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这可能需要几天时间。

  因此,杨文东又带著苏依依,在与三菱造船厂的人商谈一番后,就来到了大阪市区。

  “东哥,这里汉字是真多,赶紧我不懂日文,也能大概知道这些店是什么。”苏依依问道。

  杨文东笑说道:“正常,日本的文化,在古时候就是来自中国,韩国也一样。”

  在杨文东穿越的前世,日文朝鲜文都开始去汉字几十年了,而在这个时代,日韩的文字中包含大量中文,虽说发音不一样,但文字意思很多都是可以猜出来的。

  “那边是个大的服装店,我们去看看。”苏依依指著一个方向说道。

  “好。”杨文东点点头,他与苏依依来市区,可不仅仅是为了游玩。

  更重要的是亲自了解一下日本的服装店与大型商场是怎么运营的,香港未来的经济,会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现在的日本。

  虽说他们都会是老板,手下也有专业的人,可自己也是要熟悉了解一点的,特别是杨文东,他知晓未来几十年后商场运营模式,未必就能够适合这个时代。

  还是要取长补短的。

  在大阪待了数天,郑玉华等人也参观了数家造船厂,对不同的创新有著更进一步的了解。

  10月26日,大阪的一间酒店内,郑玉华对著杨、苏二人说道:“杨生,我们内部还是看好三菱的DC267型货船,从价格、油耗、质量上来说,是最划算的。”

  “嗯,那就展开下一轮价格与周期谈判吧,周期的话要越快越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其他几家也不能不问了,适当吊著,用来压价。”

  “明白,其他几家也都不会不沟通的。”郑玉华又道:“不过小日本之间,其实也是有默契的,估计如果不是想要抢欧美船厂的市场,那都一起抬价了。”

  “这就是正常的生意,能垄断谁不垄断。”杨文东笑了笑:“生意的最高境界不就是垄断吗?”

  就在此时,酒店之外的门铃响了起来,郑玉华说道:“应该是三菱造船厂的副总经理深田重信。”

  “开门吧。”杨文东点点头,他也见过这人,是三菱造船厂负责对外销售业务的负责人。

  郑玉华起身开门后,一名约50岁男子走了进来,对著杨文东鞠躬说道:“杨先生,您好。”

  “请坐。”杨文东示意说道。

  香港是小日本造船厂的大客户群体,他们的销售自然也会中文,本身日本人学中文也不难,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去汉字。

  “多谢。”深田重信再次鞠躬,随后坐了下来。

  “杨先生,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公司的信任。”深田重信说道:“今天来这里,我方也是希望对顾客的需求,有著进一步的了解。”

  “好,我们也有一些问题,想跟你们探讨一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随后,几人就技术、价格、日本本土银行借贷(跟船公司同一家或者非常密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半小时后,深田重信问道:“杨先生,不知道您这次准备购买几艘货轮。”

  杨文东伸出右手,说道:“5艘。”

  PS:求月票

  这两天家中有事,一天一更,下个月初会有几天三更补回来。

第235章 长兴商场开业与非官守议员

  “5艘?”深田重信很是惊讶,但还是说道:“杨先生,我们三菱造船厂,绝对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您造出来。”

  通过之前的沟通,深田重信已经知道,这一次的华人客户,比较看重的是交船周期。

  原本以为,作为第一次购买新船的客户,买个一两艘也就差不多了,想不到居然一次就是5艘船,这种采购量,一般只有大型航运公司才有这个实力下单。

  “多长时间?”杨文东反问道,他的确比较看重交货周期,毕竟现在离67年也就5年时间了。

  哪怕付的钱多一点,但67年之后,可能一年就能赚回船的成本,这种情况,时间比金钱更重要了。

  深田重信说道:“1年半的时间,我们会多船坞同时建设,第一艘会在第十个月,后面一个半月左右交付一艘。”

  “那技术要求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就由郑女士这边跟你们进行沟通吧。”杨文东也没发话是不是满意这个时间。

  现在他可不能表态,如果表态太多,对方就可能根据自己的态度,来调整后面的各种谈判要求了。

  大型交易,其实就如同国家之间的外交一样,谈话之间其实都是在试探,可能一句话,就会让自己一方损失几十万美元。

  深田重信再次轻微鞠躬,道:“好的,以后还请郑女士多多关照。”

  郑玉华点点头,说道:“好。”

  寒暄一会后,深田重信离开,郑玉华也去自己房间,整理资料了。

  苏依依看著有些悠闲的杨文东,问道:“一次性买5艘新船,这个资金压力不小吧?”

  “压力是肯定大,不过航运行业跟地产一样,都是依赖银行的,甚至更依赖。”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只要最大程度,利用银行的资金,压力其实也还行。

  后面只要生意一切正常,再慢慢利用经营的利润还贷就行了,香港的船王,也都是这么操作的。”

  不管什么行业,想要快速发展都是要利用银行资金的,不然包玉冈能力再逆天,也不可能20几年时间,成为拥有2000万吨吨位运量的船王。

  地产与航运,将会是自己未来的主打产业之二,自然也会利用银行的资金。

  在来日本之前,杨文东特意去见了桑的士,口头上协商好了这次贷款的合作。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这边人力团队还不是很足,那多买几艘或许都不是问题。

  “嗯。”苏依依也没有再多问,而是说道:“在日本这几天,我也看了好多服装店,才发现你之前说的真的没错,数量最多的服装店,就是卖普通衣服的。”

  “对,这才是常态。”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包括以后我的超级市场,也是给普通民众服务的,高端消费群体,终归也只是少数。”

  苏依依又说道:“嗯,我也在这边,感觉学到了一些有用知识了。”

  杨文东笑说道:“以后有的是机会再过来,反正也就几小时飞机而已。”

  “好,那明天回去后,我再多思考思考。”苏依依道。

  “嗯,想做好生意,的确需要想很多东西。”杨文东说道。

  自己初期做的是专利产品,虽然有盗版,但加上与经销商的合作,怎么著自己也能轻松吃下一定份额的市场的,加上初期规模小,所以没什么太大市场压力。

  但正常的行业,就是靠著各种经营手段来竞争的,这就是要看个人能力了。

  类似沃尔玛、优衣库这种服务产业,都是在血海竞争之中杀出来的。

  10月27日,杨文东、苏依依以及数人回到了香港,郑玉华则与其他几人,留在日本,商讨著这笔接近千万美元的船舶交易。

  这样的交易,就算再快也不至于几天就能定下来,甚至在这次来日本之前,长兴航运的人就已经走访各家造船厂了。

  等郑玉华的团队,将各种交易细节谈妥之后,会再由杨文东这个老板来负责最后的定夺。

  回到家后,苏依依自然是第一时间去看孩子,杨文东也是一样,陪著孩子玩了一天。

首节上一节176/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