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26节

  “没事,比起我以前住的地方,要强多了。”杨文东没在意,随口问道:“寮屋的内部结构,你见过吗?”

  周浩然摇摇头说道:“没亲眼见过,但在报纸上看到过,环境很差。”

  杨文东则道:“是的,环境很差,我小时候就那样居住的,习惯了,也是能过的;

  不过最近什么情况,你也应该清楚,各地缺水严重,对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顶多就是日子难过一点,但对于寮屋的人来说,那就是毁灭系的打击了。”

  “我也知道。”周浩然点点头说道:“杨生您最近在九龙半岛的投入,就是为了解决寮屋片区旱灾的问题。

  只是这件事上,我们屈臣氏似乎没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

  杨文东则说道:“不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更应该做的是将企业生意做好,最好能够大规模出口,带动就业。

  那就算哪一天,香港再次出现旱灾,但只要经济强,底层百姓也就不至于过的这么惨了。”

  一切问题的本质,还是经济,不然如果21世纪的香港碰到旱灾,就算没有东江水,那也有无数商人会想办法运水去香港,因为香港人有钱,买的起贵的水.

  “杨生说的对。”周浩然点点头,随后说道:“这饮料行业,如果想出口,目前的最佳模式就是采用易拉罐了;

  欧美的很多饮料都开始用易拉罐了,然后出口,太古也是一样,他们最近已经与德国饮料包装公司克朗斯签署了一份易拉罐生产线,包括前段的板材冲压、成型,以后中期的灌装、还有后期的密封与灭菌杀毒。”

  “这一套生产线产能多大?多少钱?”杨文东问道。

  周浩然回道:“这条生产线,一个小时能生产1000灌饮料,售价在40万美元左右。”

  “一小时一千,总价格40万美元?”杨文东心算了下,说道:“如果按照5年折旧,那一罐饮料的设备折旧成本,就要5分钱了?”

  周浩然又道:“是的,而且一个易拉罐需要差不多100克的马口铁,这个成本大概在2毛钱左右。”

  “这恐怕比饮料的成本还要贵不少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周浩然则说道:“对,不过在饮料行业,包装比饮料本身贵也是正常的,而运输费用比包装+饮料还要贵;

  用易拉罐的好处就是运输成本低很多,一个是不容易碎,第二就是也比玻璃轻多了,所以成本这一块,在欧美日这些地方,反而更低。”

  杨文东问道:“在欧美日的成本比较低,那你的意思在香港就比较高了?”

  周浩然点头说道:“是的,饮料行业,其实也都有回收包装的惯例,玻璃瓶也是如此,易拉罐也会如此。

  玻璃瓶的重量大、易碎这些问题,在回收的时候一样影响运输成本,易拉罐就好多了,还是踩扁了运输,节省空间。

  但问题就在于,易拉罐的回收是需要直接送到钢炉里去的,香港没有这个条件,小钢厂虽然有,但造不出薄的马口铁,这就是问题。”

  “所以原材料都是需要进口,这是劣势了。”杨文东也算明白了过来:“不过我觉得还是比玻璃瓶要方便一点,成本高的话,那就适当抬高一点价格,我们的品牌定位,也可以高一点。”

  从饮料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来看,玻璃瓶肯定是会被淘汰的,这个时代的易拉罐就有了很大优势,特别是运输成本上。

  自己想做饮料,靠著玻璃瓶是肯定不行的,那顶多在香港混混,运输出去的成本,那就算货柜来了也扛不住。

  周浩然道:‘这样的话问题就不大了,我们凉茶本身也是没什么竞争对手的。’

  “嗯,行,那你这边就联系德国或者其他国家的饮料设备公司。”杨文东顿了顿说道:“我要尽快买下一条易拉罐饮料生产线。

  然后你在香港这边,也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来建这个新厂,不过最好在海边,如果水源紧张的话,我会安排船来直接送水,工厂内也建一个大型蓄水池就行了。”

  虽然旱灾即将来临,可经济也不能不发展,如果能够靠著饮料赚到钱,就可以买到百倍消耗的水了。

  再说,饮料也耗不了多少水,一百万灌易拉罐,其实也就几百吨水而已,在旱灾结束之前,自己的凉茶饮料要是能卖出去几百万,就已经算很成功了。

  周浩然连忙答应道:“好的,杨生。”

  杨文东又问:“化妆品店与药店都分开了吗?”

  “分开了,现在都是独立经营。”周浩然回道:“我也已经与郑志杰郑生联系,他那边,会给我们寻找合适的位置,开新店。”

  “行。”杨文东也没有多问。

  眼下还不是重点发展化妆品连锁店与药店的时机,保持正常运营就行了。

  PS:求月票

第285章 购置油轮及荣耀电子的成果

  屈臣氏的未来,主要之一就是饮料,这个行业的市场,足够大。

  只是在短期内,其也没有能力走出海外,顶多在香港与附近做做生意,主要也是因为,目前的杨文东还没有巨大的财力,在国际上宣传饮料。

  没有宣传,那饮料就不可能成功,就算是可口可乐能够成为全球第一,也是因为GG投入的足够大,加上背后的霸权国家。

  而且自己首选的凉茶类饮料,其实也就是适合亚洲人群,到了欧美大概率会行不通,放眼亚洲饮料,似乎也只有红牛才算是真正成功,变成国际品牌了。

  不过杨文东也没有急著去找红牛,因为这没什么意义。

  饮料的成功,其本身口味并不是很重要,差不多就行了,重要的还是宣传,哪怕是红牛,也不过是曾经泰国本土多种提神饮料的其中之一罢了。

  第二天,周浩然便带著几人,前往了德国,涉及到几十万美元的设备投入,他自然需要亲自去德国一趟。

  杨文东这边,也安排了三名总部办公室的人一起参与,双方相互配合及监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实时反馈自己。

  对于饮料产业的布局,初期也就是如此了,只有等易拉罐生产成熟、且成本降低了,再就是自己资金更雄厚了,那再考虑出海的事情,在这之前,能先搞定香港内部市场就可以了。

  下午,郑玉华来到了长兴大厦:

  “杨生,这里是5艘旧油轮的资料信息,总吨位在25.4万吨。”郑玉华交上来了一份资料,说道:“分别是美国和芬兰的两家公司所持有的,他们的总报价为110万美元。”

  “都超过20年寿命了,一艘价格还能值20多万美元?”杨文东反问道。

  郑玉华回道:“如果拿去卖废铁,估计能卖给六七十万美元,大型轮船上面有很多高强度合金钢、铜、或者一些能够贩卖的二手物品,特别是油轮,所以其本身还是很有价值的。

  很多地方是会收购废船,然后再去拆掉卖钱,早年香港也做过这样的生意,后来因为污染太大就放弃了。

  现在这些船也不算完全的废船,多多少少还是能用几年的,只是用来远洋运油不太安全了,所以价格就贵了点。”

  杨文东又问:“这些船还能够近海运油?”

  郑玉华道:“是的,近海的风浪很小,安全性也高,所以这种旧船也是可以用的,不过发达国家附近也是不容许的;

  但也有很多地方,直接买这种油轮,放在近海当做油库使用,没有风浪什么的,一般也不会出事。”

  “还有当仓库的用途,倒也不错,难怪贵了点。”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如果价格合理差不多的话,就直接交易吧;

  资金还是老规矩,小部分我们自己出,大部分找汇丰就行了。”

  郑玉华尴尬说道:“杨生,桑的士已经知道我们买的这几艘旧船了,他问我们是不是疯了?”

  “哈哈,这鬼佬看来也急了。”杨文东笑了笑,问道:“他不同意贷款?”

  “同意是同意的,这个资金也不多。”郑玉华解释道:‘再说这些船当废船卖也能卖一些钱,风险不会很高,可能只是桑的士不理解我们的行为吧?’

  其实不仅仅是汇丰,就是很多航运大佬都不是很理解杨文东的意思。

  明明有钱,还这样大批量收购二手轮船,就算是为了运水,这投入的也太多了,等几年或者十年后,这么一大批轮船统一报废,会对当时的现有业务造成极强的冲击。

  杨文东则道:“他同意贷款就行了,不用管他的看法,只要风险能够控制好就行了。”

  没人不知道后面1~2年香港的旱灾会有多么的严重,缺水会多么严重,整个华南地区9个月不下雨,大地干涸。

  内地那边尚还有水库与地下水,虽然不多了,但也能撑住一段时间,香港这边可是啥都没有的。

  而旱灾之后,航海行业将会迎来大爆发,那哪怕是二手货轮,也是能血赚的。

  当然,这次买的几艘油轮,纯粹是为了运水,不考虑以后的生意,也是因为油轮的运水效率远高于货轮。

  “好的。”郑玉华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要将船体清洗干净,我们是要运淡水回来的,不能里面有油。”

  罐体运输,最大的麻烦之一就是清洗,从食物切换到石油或者其他油类,每次都需要大清洗。

  有些资本家,就是太想省钱,结果就是经常玩混装了,装了食用油之后不清洗装化工油,那倒无所谓,但反过来,就是丧心病狂了

  郑玉华道:“放心,在交船之前,他们自己会清洗,等到了香港后,我会再安排清洗一次。”

  “嗯,行。”杨文东点点头:“我也会安排第三方检测的,这些是人喝的淡水,不能出问题。”

  “好的。”郑玉华也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道:“有了这5艘大型油轮,再运水的话,效率就高多了,后面,你再继续收购普通二手货轮就行了。”

  这个时代香港的用水还是远比不过前世的,一年差不多一亿吨,而杨文东辅助运水,也不可能想办法覆盖全港工商业的需求。

  能够满足人群的基本生存需求以及自己的一些需求就够了。

  5艘5万吨级别的油轮,一个月运个接近百万吨水没问题,再加上其他货轮,对他来说也就足够了,他也不可能有能力替香港解决所有问题。

  那后面的继续收购,就需要考虑未来的中东危机了,这种只需要买货轮就行了,至于油轮,那是需要买新的。

  当天晚上,杨文东回到了家里。

  “爹爹~~~”小志文再一次蹒跚的走向自己老豆,杨文东一把将他抱了起来。

  轻轻抱抱举高高一番后,逗得很开心。

  过了会,到了吃饭时间,菜上齐后,杨文东也是亲自将蛋羹喂给了自己儿子。

  “东哥,运水储水的事情怎么样了?”苏依依有些关心的问道。

  杨文东说道:“差不多了,我准备在全港很多地方与自来水公司一起合建储水站点,包含一个大型的蓄水池,这样也能避免紧急时候一点水都没有。

  运水方面,我刚刚签署购买了5艘大型油轮,后面会专门运水,这个效率是很高的,一个月百万吨不是问题。

  另外还有”

  这段时间的安排,也不算很多,只是事情做起来麻烦,对于杨文东这个决策人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些命令罢了;

  不到两分钟,便将事情说完了。

  苏依依点点头说道:“要是这样的话,就算旱灾持续,那普通人基本上也都有活路了。”

  “对,这也是我的目的了。”杨文东又道:“先保证人活著,或者不至于渴到难受就行了,其他的,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旱灾带来的影响,对经济打击也是很强的。

  越贫穷的家庭,碰到这种情况,日子就越难过,哪怕是自己摘寮屋附近免费发水,可因为人太多,就只能排队,这就会严重耽误他们正常的工作,导致家里没有收入。

  而工商业没水,工厂或者地产都容易停工,那一般的资本家也不可能多给生活费,又会雪上加霜。

  虽说看起来似乎可以工厂停工的时候让工人去找水,但这种事,不可能安排妥当的,只会出现时间发明的冲突,导致损失更大。

  白玉姗也道:“很不错了,经济损失,那是没办法帮的,只能看个人了。”

  苏依依又道:“港府之前在电台已经开始呼吁节约用水了,我们要不要也一样?”

  “我们正常生活就行了。”杨文东想了想道:“洗澡、洗衣服这些正常事情继续,但游泳池什么的就不必开了,一次上百吨水,没必要,等以后旱灾缓解了再说,也不是非要游的。”

  杨家的别墅,是有一个中型游泳池的,一次性能够蓄水百吨;

  正常情况下都是几天一换水的,虽说哪怕旱灾期间水的价格,杨家也能轻松支付,但没必要;运动的方式很多,不是非要这个时候游泳。

  “好。”苏依依点点头答应道。

  餐后,几人一起看著电视,新闻之中,也在播放部分地区缺水的情况,已经长兴慈善基金的储水站点。

  “东哥,这件事之后,你绝对会成为香港的圣人了。”白玉姗笑说道。

  杨文东道:“没那么夸张,很多人都会忘记的,能有部分人记住就不错了。”

  “那也好。”白玉姗又道:‘而且你还有博物馆,这些事情也是可以记录进去的。’

  “会记录一部分的。”杨文东点点头:“这也算是香港的一次大历史事件了。”

  香港博物馆以后会展览部分国内历史,但香港本地的自然也不会放过。

首节上一节226/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