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61节

  “杨文东看来是势在必得了,这块地快被拉高1000万了。”

  “1000万,太恐怖了,香港中环的地价又要破纪录了。”

  “杨文东有这么多钱吗?”

  “怎么没有?上次人家还花了5000万美元买油轮呢?”

  “那不一样啊,油轮主要靠贷款。”

  “地产不也一样?”

  现场又开始热闹起来。

  “3750万。”拍卖员很是兴奋,又看向了置地方向:“还有没有其他竞拍者?”

  置地的鬼佬再一次聚头,不知道说著什么。

  此刻,现场的数百人都在等待这三人,所有人都希望,这个价格还能再往上涨,中环的屋价破纪录的越高,那整个香港的屋价最终也会涨的越多,最终,这里的大部分地产商都能从中获利。

  过了会,三人分开,没再继续举牌。

  “3750万,第一次。”拍卖员大声说道,虽然还想等等,可他也不能真的不把守则当回事。

  同时,他的眼神再次看向刚刚参与竞拍的数人,但没有得到回复。

  “3750万,第二次。”拍卖员再次说道。

  现场又是恢复了安静。

  “3750万,第三次,成交。”拍卖员最终一锤定音。

  “啪啪啪啪啪啪~~~~”

  现场的所有人,都站起身来,热烈的鼓起掌。

  或许这些人,大部分只是过来凑热闹的,只是参与了竞拍,但却没拍到任何地皮,可能够来这里的,再差的也是一方地产大佬。

  地王破了记录,就代表未来香港的地价还会继续涨,资本也看好香港地产市场,如此一来,大家的财富都会上涨。

  “恭喜了,杨生。”

  拍卖会结束后,霍营东上前来到杨文东身边后,笑著招呼道:“杨生,在何东之后,也只有极少数人与英资争夺中环的优质地皮,这次,你又要再出名了。”

  “哈哈,我也希望像我这样的华人越来越多。”杨文东笑了笑,又道:“霍生也拍到了两块住宅地皮,恭喜了。”

  “我这加起来,也不到杨生的一半,小打小闹罢了。”霍英东摇摇头说道。

  杨文东道:“以后,霍生肯定也有机会,与怡和太古争锋的。”

  “希望如此。”霍营东又道:“我先告辞了。”

  “好,慢走。”杨文东目送对方离去后,身后又传来了声音:“恭喜杨生了。”

  杨文东回头,道:“何生,我们之间,倒也没发生什么竞争了。”

  刚刚最后的竞拍,是他与置地的。

  “是啊,还是比不过杨生与怡和的财力啊。”何善衡笑说道。

  杨文东则道:“何生说笑了,论资金,谁能比的过银行啊。”

  “银行钱多,但又不是自己的。”何善衡摇头说道:“廖创兴可是前车之鉴啊,我虽然也看好地产,但却不敢逾越半步,最多就是建物业自用。”

  “这样也是好的,其实银行本身也就能赚到地产市场的红利了,真的要想什么都吃下去,恐怕会吃撑到。”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做生意的一个道理,就是不能吃独食,哪怕长兴实业意图掌握全产业链,但这也只是“掌握”,不是什么都自己做,一些非核心的,还是会给其他人的。

  何善衡笑道:“这样也好,省去了不少资金,我就再主攻一下银行业务了。”

  “这样自然更好。”杨文东笑了笑。

  如果历史不变,这恒生银行在何家的手中也就两年寿元了,1965年初,恒生银行就会被严重挤兑。

  可悲惨的却是,恒生银行纵然这些年来发展迅速,但却没有什么违规,其风险控制一直也是比较合理的;可遭遇挤兑,任何银行都输扛不住的,恒生也是一样,最终被汇丰吞并了。

  每一次地王的拍卖,都会成为新闻的头条。

  第二天,多家报纸便刊登了此事,不少报纸还将杨文东最后竞拍的照片,当成了封面头条。

  【地王成交价每尺1425元,便利贴大王杨文东成为本次拍卖最大赢家】

  这是星岛日报的首页标题。

  地王、便利贴大王、赢家,每个字,都吸引了不少报纸用户的关注。

  长兴大厦内,杨文东看完报纸后,笑著说道:“这星岛日报可真会吹,我看著都有些觉得脸红了。”

  这份报纸,差一点就把杨文东当做未来的华人之光了,也不知道是真的吹捧还是捧杀了。

  “只是他们胆子比较大,胡小姐在业内也是这种作风。”郑志杰则笑道:“其实东方日报也可以这样写,只是他们有些顾及您的看法了。”

  “太夸张了也不好。”杨文东顿了顿说道:“发一封信给他们,收敛一点。”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杨文东又问:“汇丰的第一笔贷款1000万到帐了吗?”

  数千万的资金,就算是长兴集团或者怡和,也不能说随便就能拿出来,因此,这种地王级别的拍卖,都是分批给资金的。

  银行那边也是一样,按照计划给钱,等房子建到一定程度,再有下一批。

  一切,都是为了控制金融风险。

  郑志杰回道:“还没有,他们承诺明天会到帐,待资金到了地政署的帐户后,港府就会正式与我们过户。”

  “好。”杨文东点点头,随后道:“立刻通知贝津铭那边,让他帮我在这块地上,按照港府给的容积率,设计一栋写字楼出来;

  另外,可以让营销部门出去找潜在租户了,最好在房子建好前,就全部租出去,先签五年期的;

  这样一来,汇丰那边可能也会安心一点,我们以后至少有租金还贷的。”

  一栋写字楼,正常建设速度也是需要一年多的,所以基本上要在64年中旬,这栋楼才能建好。

  而原先历史上,到了1965年,自恒生银行挤兑之后,香港的地产就开始萎靡了,虽然没有跌的很厉害,可各种数据都不好,包括租赁。

  真到了那个时候,屋价下跌,银行那边肯定会给自己这边压力。

  屋价自己没办法干涉,但能够有著稳定的租金收入,那也是好的。

  “好的。”郑志杰立刻答应道:“现在香港中环物业的租赁,还是很容易的,大批公司想著来中环。”

  “行。”杨文东笑了笑,又问:“家乐福最近的物业收购,怎么样了?”

  郑志杰回道:“过年期间,我在九龙那边谈好了2块地皮,港岛这边,我也在金钟与铜锣湾有两块地在谈,还没有定下来,但也只剩下价格问题了。”

  杨文东心中算了下,说道:“也就是这几块地拿下来后再开业,我们家乐福的分店数量就有41家了?”

  郑志杰说道:“对,目前已经开业的有31家,在建的有6家,还有就是这4家还没有完成交易。”

  “还不错,物业这边就辛苦你继续收购了。”杨文东又问:“置地那边,有没有像狗皮膏药那样阻碍我们?”

  郑志杰回道:“这倒没有,哪怕是港岛,也是有很多旧楼的或者没有大开发的地皮,我这边同一时间与很多地方在谈,他们管不著的,而中环、金钟、铜锣湾的核心商业区,我们早就有了分店,他们也奈何不了。

  至于九龙半岛那边,那就更不可能了,况且那边还是我们的地盘。”

  “好,那就以这种方法,继续扩张。”杨文东说道:“之前刘华宇那边做过调查,怡丰超市最近的管理非常混乱,犯了很明显的激进错误;我们更是要趁机扩张。”

  郑志杰答应说道:“好的,我这边除了住宅业务,其他置业投资都停了,全力帮助家乐福购置自有物业。”

  “行。”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长兴置业的租赁,一般是几年期的?”

  郑志杰回答:“3-5年为主,但租金价格会根据市场波动,一年调整一次,杨生您也知道,这几年屋价涨了几倍,租金也差不多。”

  杨文东接著问道:“那违约金呢?如果屋价下跌租金下跌,他们不租了,要赔偿多少?”

  郑志杰回道:“一般是半年的房租,有押金的,他们违约押金自然就没收了,我们违约,那也是要同样赔偿的,不过可能性不大,一年调一次,我们也不至于做这种伤害商业名誉的事情。”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那这样,从今年开始,所有到期的物业,再租出去,可以适当便宜点,但要加大违约金,租约也要5年时间。”

  郑志杰听完后就明白了意思:“杨生是担心屋价会出问题?”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有这个可能,我也是以防万一,这个世界上哪有屋价会一直涨的?或许今年屋价还没有到顶,但再过两年就难说了。”

  虽然地产危机是在66及67年爆发,直接原因也是外在因素;可实际上就算没有外在因素,香港的屋价也必然会出现危机,因为早在65年屋价就不行了。

  当然,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导致屋价跌的非常离谱。

  郑志杰道:“好,我明白了。”

  杨文东又道:“这件事也不需要覆盖所有物业,主要在港岛这边实行,九龙那边除非是非常大面积的物业,或者城镇中心的物业,其他的不用管。”

  等明年,很多不是很重要的物业,就该出售套现了。

  PS:求月票

第322章 长兴实业的纵向扩张

  郑志杰也听明白了意思,随后说道:“好的,如果屋价真的下跌,那我们是必须出售很多物业套现现金的。”

  “对。”杨文东点点头:“不然银行那边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再个我们资金多了,等屋价跌了,再收购回来几倍多的物业也不是问题。”

  在知道地产危机即将出现的时候,那是必须要减少资产的。

  因为自己所有的物业都是有抵押的,一旦屋价地价暴跌,抵押物价值下跌,银行必然会要求增加抵押,这就会给很多地产公司非常大的压力。

  前世七八十年代的华资地产巨头,在65年之前的出名的就很少,也是因为之前出名的大部分地产公司都没熬过66年的危机。

  他也是准备在64年出售自己手中大部分非核心物业,筹集资金,等危机到来,就能轻松护住自己在港岛核心位置的物业,或者还能趁著危机严重的时候,再在中环收购物业。

  郑志杰笑道:“好的,我明白了。”

  “嗯,行。”杨文东又道:“眼下还是优先建好皇后大道的这栋大厦。”

  郑志杰问道:“那这栋大厦叫什么?”

  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以后我们的大厦,数量估计不会少,所以我想的是,定个简单的起名守则。”

  “什么样的守则。”郑志杰好奇问道。

  杨文东道:“所有的大厦,以【华】字开头,然后后面一个汉字,比如第一栋大厦,我想叫做华锦大厦,金字旁的锦。”

  “华字开头、华锦大厦?”郑志杰道:“这样的起名方式倒是不错。”

  杨文东笑道:“那就这样定下来,华锦大厦也需要以最快速度修建,一定要在明年年中之前建好。”

  “明白。”郑志杰答应说道。

  在香港最繁华的商业区,又将有一栋自己的大厦,特别是这还是会是一栋新的大厦,让杨文东也是心情大好。

  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回报之一,莫过于香港的房地产了,从50年代一直到前世21世纪20年代,中间出了几次小规模的下跌,其他都是一直上涨的。

  甚至不算住屋涨幅,光是租金,哪怕扣除通货膨胀,都能算得上是非常丰盛的回报了。

  而中环更是香港房地产行业的明珠,放眼全球,都是能够排名靠前的高回报资产。

  当天下午,杨文东回到家中后,发现来了一个客人。

  “你怎么来了?”杨文东看向小姨子,笑问道。

  白玉洁一边吃著橘子,一边回道:“来看看姐姐啊,她最近不舒服,我来陪陪她。”

  “也好,多谢了。”杨文东又说道:“不过预产期快到了,她也准备去医院了。”

首节上一节261/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