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04节

  方便面与火腿肠,可以说是绝配,虽然营养差了点,但饱腹就轻轻松松了,在任何一个经济体水平达到足够高之前,这两样的市场都是巨大的。

  甚至不怎么吃方便面的欧美国家,对于火腿肠也是非常喜欢的,一个是口味本身就很好,另外就是他们传统的香肠太硬、太油,并非所有人都喜欢。

  周浩然说道:“东盛那边已经做出了将淀粉与肉类混合挤压的设备,可以做出类似香肠的形状,

  外包装也已经做出来了,但快速包装的设备以及对应流水线,还没有研发出来。”

  “嗯行,只能再等等了。”杨文东回道。

  前世火腿肠的包装方式他自然知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设计,但既然主流都是如此,肯定有它的道理。

  这种外包装杨文东也已经注册了专利并告知东盛,可想要在流水在线快速包装好做出来的火腿肠,就复杂多了。

  周浩然又道:“东盛这两年在设备研制领域成长的非常快,还从海外招聘了不少高级设计工程师,我想他们很快就能研究出来了。”

  “东盛这个投资还是划算的,不说经济效益,就是能替我设计这么多设备,可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啊。”杨文东也笑了笑说道。

  穿越者有很多创意,但这也只是产品也只是终端产品,在没有对应设备的情况下,就只能需要专业的设备公司了。

  如果香港没有这样的企业,那就得去日本,先不说费用,就这沟通时间,还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就能耽误太多事情了,因此早期长兴集团还特意以资金扶持这类企业,就是想要保证自己需要的一些新非标设备能够香港生产。

  当然,再扶持,香港这边也只能生产普通的生产线,一些复杂的还是得购买,但长兴实业的产品本身也简单,大部分能本土提供设备,这对于效率的提高就太重要了。

  至于以后,那就具体再说了,未来涉及电子产业的很多设备,的确没办法在香港或者湾湾生产,那也只能从欧美进口,这也是发展电子基础工业的难点,不过在芯片或者液晶最开始的时代,还不存在全球封锁技术,只要早日布局,也是有能力追赶上的。

  周浩然笑说道:‘是的,东盛这边,已经能够自产各类注塑、纺织设备,也在研究饮料生产线了,对我们集团来说,的确是很有益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行,今天就这样,不过超市这边也不会一直这样,后面你要推广到全港所有的销售点,可以去找赵成光;

  另外,如果产能足够,就可以送到湾湾去,在那边,我们也有了渠道了,然后再逐步发往东南亚地区、或者日本。”

  当集团规模够大的时候,前面商品打造的渠道,也能被用于后面,甚至品牌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后期的成本越来越低。

  “好的,没问题。”周浩然答应说道。

  1964年1月10日,星期五:

  杨文东受到邀约,来到了香港中环渣打银行的总部。

  “杨生你好,欢迎来到渣打银行。”渣打银行的负责人艾伯特,带著不少银行高层,在门口迎接,

  面对这位香港如今最风光的华人财团创始人,渣打银行显然非常重视。

  “艾伯特先生,你好。”杨文东也是礼貌说道。

  艾伯特笑道:“杨生,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渣打银行的”

  随著艾伯特的介绍,杨文东也算跟诸人混了一个脸熟,然后自己这边也是如此。

  介绍完毕后,众人便来到了渣打银行的顶楼,第八层的一间会议室。

  “艾伯特先生。”杨文东看了眼周围以及窗外,说道:“以渣打银行如今的名气,这样的总部,似乎有点匹配不上了?”

  香港如今的华资银行,几个巨头可是在努力盖总部高楼的,比如恒生在中环就有一栋22层大厦,东亚也有一栋18层的,其他小银行,稍微差一点,但一般也是十几层的。

  一方面可能也是因为攀比、办公需求等等,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了一个好的总部大厦,才是自己银行的最佳GG,也才能让民众放心来存钱。

  前几年的廖创兴银行也是如此。

  而渣打银行,作为香港的第二大英资银行,现在总部所在的建筑实在太差了点,才6层,不过面积不小。

  艾伯特无奈说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办法,我们这属于分行,大投资是需要英国总部同意的,他们就是不同意,认为这样的总部也足够了。”

  “这样的话,的确会影响正常的发展。”杨文东又问道:“那不知道,上次我们谈的合作,渣打银行英国总部怎么说?”

  其实原先历史上,渣打银行的没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分部没有决策权,导致很多根据本土市场制定的政策被英国那边否定。

  甚至渣打这边在香港市场赚取的利润,还被总部调走了,这种情况,不没落才怪。

  艾伯特说道:“总部那边,也是非常乐意能够与杨生合作的,只是这一次涉及到的金额数字太大了,所以就希望杨生能够考虑联合其他银行,一起合作。”

  “行,我明白了。”杨文东点点头道:“那我后面会联系汇丰,问一下他们的意见。”

  正常企业的投资,对于没有把握的项目、或者牵扯较多的项目,都会寻找其他财团一起参与,这样以来可以平摊风险;

  银行也是一样,除非非常有把握,不然大型项目,一般也都是组成银行团的。

  “好的,那我这边,也会与汇丰协商一下。”艾伯特笑说道。

  杨文东又问道:“你们与汇丰的关系,我听说也不算很好吧?很久没听过你们之间有合作了?”

  艾伯特摇摇头说道:“谈不上不好,只是多年来的竞争关系罢了,而且杨生也知道,我们渣打的规模也逐步比不上汇丰了,所以合作的也比较少了。”

  “那就行。”杨文东点点头。

  在香港英资银行的竞争之中,渣打还是输给了汇丰,以至于60年代后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变的不如恒生甚至海信等华资银行。

  当然,这是指渣打驻香港银行的规模,渣打总部还是不小的。

  从渣打银行出来后,杨文东就直接来到了汇丰,也被邀请到了桑的士的办公室内。

  “杨生,听说你刚刚去了渣打银行?”桑的士一边泡著茶一边笑说道。

  杨文东则丝毫没在意,反问道:“桑的士先生,这香港发生的什么事情,也瞒不过您啊。”

  “哈哈,那不至于。”桑的士则笑说道:“我与渣打银行的关系还算不错,杨生拜访渣打银行,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

  “原来如此。”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桑的士先生,这商业之间的合作,自然也是有所挑选的。”

  在对手公司安排人,很正常,甚至都不违法,因为这不算间谍;

  只要不涉及出售核心公司信息,那将自己在公司所见所闻告知其他人,在法律上是很难认定违法的。

  “当然。”桑的士点点头道:“不过我汇丰与杨生也是合作多年了,杨生的需求,我汇丰基本上一家就能满足了。”

  “但之前,桑的士先生可不是这么说的。”杨文东淡笑说道。

  桑的士道:“对,考虑风险,也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过我行的董事会已经审批通过了与杨生的合作,金额方面,我们可以全面满足你的需求,只不过有一些小条件。”

  “什么条件?”杨文东跟著问道。

  桑的士回道:“利息以及抵押,杨生也知道这次投资的风险偏大,所以我作为银行,自然也需要高利息作为回报;

  而抵押的话,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获得稳定的抵押物,比如杨生你在香港的部分地产,或者长兴实业。”

  “如果有了稳定的抵押物,那你们的利息,凭什么要更高呢?”杨文东反问道。

  桑的士笑说道:“所以这就是二选一的问题了,就看杨生怎么做了。”

  “好一个二选一。”杨文东点点头,又道:“那行,我会派人来贵行进行合作细节方面的沟通;

  不过我也会与渣打银行那边进行合作,所以你们两方哪一边有优惠,我就选择哪一方。”

  “很合理。”桑的士笑说道:“那我这边,也必然会提供最完美的方案。”

  与桑的士会面完后,杨文东便返回了长兴大厦,叫来了郑玉华,询问道:“日本那边的银行,怎么样了?”

  郑玉华回答说道:“目前来说,还很顺利,主要也是因为我们的船只会抵押给日本银行,所以他们的风险相比香港银行要低很多;

  如今日本三井银行承诺只要我们继续在三井造船厂下单,那就还可以维持之前的合作模式,一共给我们船只65%的贷款,不过在利息方面,它们要增加1%。”

  “1%?”杨文东想了想说道:“利息适当高一点我能接受,但1%太多了,再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压到0.5-0.75%。

  又或者他们能给我更高的额度,那1%也能接受。”

  只要给的额度够高,那利息高一点也没事,相比于中东爆发之后船只能够带来的巨富,这点利息也算不了什么。

  “好的,我再跟他们谈谈。”郑玉华又问道:“日本那边银行问题应该不是很大,现在香港这边,该怎么做?”

  日本的银行受限于政策,是不会提供太多比例的贷款的,因此哪怕日本提供大部分贷款,剩下一小部分就需要香港银行提供,而这一小部分就非常重要,它事关著船东要投入多少钱,本地银行多给一点,那杠杆就非常大,这也是做航运生意的核心。

  “我已经与汇丰渣打协商好了,是这样的。”杨文东也就将前因后果告知了她,并道:“这次汇丰前期拒绝我们,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信号,不能完全将海外的合作,交给他们;

  所以这次合作,尽量与渣打达成协议,如果他们不愿意出全部的资金,那部分也行,我们也需要在香港本地,有第二家可以支持我们的英资银行,这样才符合我们未来的最大利益。”

  早期杨文东跟汇丰合作多次后,也没有放弃与华资银行的合作,就是想著地产业务需要左右逢源,不能只依赖一家;

  倒是海运市场,因为本身与银行合作的次数少,加上之前一次汇丰全包下来了,也就没想太多。

  如今他后面几年还会在海运上大投入,那自然也需要与另外一家渣打银行打好关系了。

  “好的,我明白。”郑玉华答应说道。

  PS:求月票

第380章 众人皆知

  购买船只最大的问题就是金融,如同地产一样,只要日本与香港的银行能够有意向合作,那最终也就是利息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船运公司来说,利息是非常重要的,也要控制风险,不然以后经营的利润还不起贷款,那也必死无疑;但对于穿越者来说,知晓未来,就使得他敢下重注。

  当然,穿越者也不是傻子,给银行高利润,那银行自然要给自己“高风险”的更多额度的贷款、或者其他对等条件。

  一切都是公平的,商业方面有自己的平衡,杨文东则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快速发展自己.

  长兴航运很快兵分两路,郑玉华率领部分人前往日本,与日本的船厂、银行协商合作,香港这边,则是另外一名公司副总与两家英资银行协商。

  而不管是哪一边,长兴集团的总部办公室也都参与了进来,同时,因为涉及的资金较大,杨文东也时刻关注著,每隔几天就要了解一下所有的情况。

  时间很快就到了月中,一股冷空气来了,给香港带来了降温,还带来了一点雨,旱灾基本上也缓解很多了。

  淅淅沥沥的声音,让坐在游泳池旁边伞下的杨文东,有些发呆著看著池里面的阵阵水纹。

  “在想什么呢?”白玉姗走了过来,还顺便以桌上纸巾擦了下额头。

  杨文东转过头来问道:“你怎么不带把伞?”

  “这点小雨,淋一点还挺舒服的。”白玉姗笑著说道:“比洗脸的水还要少,就当洗一下皮肤了。”

  杨文东则道:“嗯,这点短距离就算了,以后长距离出去还是要注意的。”

  “好,在想什么呢?”白玉姗问道。

  杨文东指著前方的游泳池说道:“就是看到这么多的水,心里有所安慰了,香港的旱灾,总算快要结束了。”

  白玉姗道:“冬天的确不怎么缺水了,但今年夏天,就怕还要再干旱一次啊?”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应该不至于,今年冬天,华南下的雨比去年同期强多了,那夏天,大概率不会再像去年那么极端了。”

  虽然目前气象卫星还没在亚洲普及,不过中华文明有著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大概还是能猜测推断一下的当然,也不能说绝对准确。

  “希望如此吧。”白玉姗点点头,又问道:“那你手下几十艘旧轮船该怎么办?”

  杨文东笑说道:“继续运营呗,这几年亚洲经济越来越好,对于海洋贸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的旧船,专门走东南亚就行了。”

  到了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就出现了,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必然伴随著贸易量的长期逐步升高。

  自己要做的,就是在60年代开始抓住这个机会,因为整个亚洲,基本上也就香港这边有著稳定、数量足够的海洋航运的公司、船队、人才、补给配套等等,这些东西形成规模化后,其他国家想竞争也是很难的。

  而东南亚的岛特别多,很多国家还是很多岛组成的,加上人口众多,对于海运的需求量就非常的高,同时因为经济原因,旧船的低成本对他们来说更划算,真碰到极端情况海中停车,也容易救,因为离海岸较近。

  白玉姗笑道:“那这倒不错了,二手船也因为风险以及法律原因,不太适合做欧美生意,在东南亚这边倒是很合适,也方便返港自己维修。”

  “你知道的倒是挺多的啊?”杨文东惊讶问道。

  在这个时代,没有因特网,那普通人想要了解其他行业、领域的事情,是非常难的,要么得问人,要么得查相关资料等等,特别是涉及到非常专业或者跟法律医学等等相关的问题。

  白玉姗道:“也不算多,我让我在大学的一个朋友,专门给了我一些关于全球航运方面的书籍,另外也跟郑玉华那边了解了一些。”

  “你看这些做什么?也对航运感兴趣?”杨文东又问道。

  白玉姗摇摇头道:“算不上感兴趣吧,只是你的事业,我也想多了解一点你的事业。”

首节上一节304/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