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67节

  第二天,杨文东带著郑志杰来到了港督府,与多位高管一番寒暄之后,便来到了一间会议室。

  此刻坐在这里面的一共有三方,分别是港府官员、英资代表以及华资代表,何善衡、包玉冈等人也来了,杨文东对其点头示意。

  戴麟趾港督首先发话说道:“各位,现在香港的最大问题,就是天星小轮加价而导致的混乱,很多人罢工、堵塞交通、甚至还有人趁机抢劫财物,这已经对香港的和平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所以今天邀请各位来,就是想询问一下大家的意见,我们该如何和平的平息这件事。”

  所有人听完后都是默不作声,没人愿意在这种时候先做出头鸟,杨文东也是一样,他才不愿意管这种事,纯粹是为了给自己“太平绅士”职位以及港督一个面子。

  不过,却有一人说道:“港督先生,这件事的起因就是因为天星小轮涨价,或许有部分人趁机捣乱,但大部分人的核心诉求就是小轮降价,只要价格降了,那一切自然会恢复平静,目前有涉及趁机违法的,再让警方抓捕就行了。”

  杨文东也看到了此人,他知道这位女士叫做叶锡恩,也是之前天星小轮听证会上唯一一位反对涨价的委员。

  怡和集团的代表约翰.凯瑟克则说道:“不行,天星小轮的价格已经5年没有涨价了,这5年香港的物价可是涨了很多的,很多人的平均工资也翻了倍,凭什么我们这种公共事业就不能涨价。”

  其他英资公司的代表也都逐个支持约翰凯瑟克的言论。

  天星小轮,隶属于九龙仓集团,自然也属于怡和集团,其实也不过是怡和集团旗下的一个小产业罢了,可到了今天这个情况,却绝对不能让步了。

  如果今天天星小轮涨价被华人示威就降价了,那以后整个英资掌握的那么多垄断民生的产业,如通信、电力、燃气、金融等,岂不是永远不能涨价了?

  叶锡恩带著笑意问道:“凯瑟克先生的意思是,天星小轮现在经营亏损了?”

  约翰凯瑟克眉头一皱,觉得这个女人的问话似乎有些问题,可也只能承认道:“对,天星小轮去年亏损了110万港元,港府这边也已经审计过了,各位如果不信的话,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审计一遍。”

  既然要求涨价,那财务审计的准备也是必须有的,纵然是英资,港府那边也只会在合适的时候帮一把,而不会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因此,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要有的,垄断企业要求涨价,那必须要“合理”。

  其他人则是没有在意,审计估计是真的,这方面不至于作假,但想要在合法的层面上将公司做成亏损,实在是太容易了反之也是一样,比如80年代的香港佳宁,2022年的某大集团,盈利可是杠杠的~

  叶锡恩则道:“港府既然已经审计过了,我自然相信,不过这样亏损的业务,我想怡和也没必要再经营了吧?不如放弃,我想其他企业,是有兴趣接手天星小轮的,而且也能保证在不涨价的前提下,实现盈利。”

  约翰凯瑟克听完后先是一愣,随即脸色难看的说道:“叶小姐,你这逻辑,不符合商业市场守则。”

  杨文东听完后也是愣了下,这叶锡恩可真是“莽”啊,但想想也正常,这位在前世去世之后,三位港督为其扶柩,内地某个知名中央媒体还称她为“真正的人民公仆”。

  就是因为她在很多事情上都是为了香港华人市民著想,不断揭露警察和官员贪污事件,甚至还跑去伦敦找英国政府与媒体曝光香港的黑暗,逼著港府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甚至未来廉政公署的推出,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叶锡恩道:“公共事业,是为了香港市民服务,不是财团赚钱的工具,如果你觉得不赚钱,那其他财团能够在不加价的情况下保证盈利,那就应该将这个公共事业交给其他人。

  港督先生,既然天星小轮已经让怡和发生了亏损,怡和也坚持要涨价,那还不如让港府收回,交给其他企业,或者跟自来水公司那样由港府专营,这也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

  戴麟趾眼见皮球被踢到了自己,连忙说道:“叶小姐,港府一直推崇自由原则,承接自来水是因为水影响市民的生命安全,其他涉及商业的,港府都不会接手的;

  至于其他企业是否接受天星小轮,也该由怡和以及其他财团自己内部协商,港府也不参与,只要双方同意,我这边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皮球再一次被踢了出去,戴麟趾也是缓了一口气,虽然身为港府,可是面对叶锡恩这个刺头,他还真没办法,这位华人女议员,太能折腾了,折腾到了英国官员与媒体都认识她,港督府的官员都怕她了.

  这时,永安郭氏家族的代表郭琳珊笑说道:“如果怡和集团觉得天星小轮亏损严重,不如卖给我永安,如何?我可以承诺不涨价。”

  杨文东听完后也看了郭琳珊一眼,其实他也有些心动,不过他的目标未来是九龙仓,所以现在反而不适合对天星小轮下手,但郭氏家族的表态,其实也印证了,到了60年代后期,华资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丝毫不敢对英资的资产有任何想法了.只要不挑衅港英的底线就行。

  约翰凯瑟克摇头说道:“不必了,天星小轮不考虑出售。”

  叶锡恩则道:“别人能够做到不涨价能盈利,为何怡和不行?难道是你们公司管理能力不行?”

  约翰凯瑟克被问的哑口无言,回答啥都不对,戴麟趾眼见这样下去不妙,看了一眼摸鱼的杨文东,便问道:“杨生,这件事,你怎么看?”

  PS:求月票

第468章 谋划红海底隧道

  看到皮球被踢给自己了,身为“太平绅士”,外加香港如今最出名的华人富商,那被询问似乎也是正常。

  于是便说道:“各位,大家还是从理性层面来考虑一下这件事吧,很多时候想像是美好的,比如这个世界没有战争、富人将自己用不完的钱给穷人,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整个社会,还是需要一定的守则的,

  就算是做慈善,哪怕能救十万人的性命,也得征得富人的同意,要不然社会也只会变得非常混乱,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戴麟趾听完后眼神一亮,笑说道:“杨生说的很对,那不知道你的建议是什么?”

  其他人听完后,也没有反驳,哪怕是叶锡恩也知道,自己的提议也不过是为了压迫怡和罢了,这个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同意自己的要求,去强迫一个亏损的企业出售,那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根基都会崩溃。

  杨文东接著说道:“这很简单,我们折中来看就行了,港府增加一个渡轮牌照就行了,如同当年丽的电视台一家独大,港府颁发了新的电视台牌照;早年香港的电力、中巴、码头都是如此。”

  约翰凯瑟克听完后顿时脸色又变了,立刻说道:“这绝对不行,现在一家渡轮公司都亏损了,那两家公司一起运营,只会亏损的更厉害。”

  叶锡恩立刻怼道:“凯瑟克先生,我觉得这样对怡和更好,你一家公司运营一年亏损120万,那多了一家公司替你平摊,岂不是能帮你们省去60万亏损?”

  “.”约翰凯瑟克又被怼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现在他明白了刚刚杨文东看起来是维护“资本家”这个群体,实际上还是要针对自己的。

  杨文东仍然温和说道:“凯瑟克先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既然你怡和亏损维持著天星小轮这种公共基建事业,那我想在香港,还是有很多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天星小轮的潜力其实非常有限,特别是等未来海底隧道开通之后,其作用就逐步从“交通工具”转化成“观光旅游工具”了。

  但与中巴九巴一样,核心基建业务不赚钱,但为了核心基建业务,在维多利亚海港两边有著大量的泊口、办公场所、货仓,这些位置在未来的价值无需多言,没有谁不动心,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强夺九龙仓后,也借助天星小轮的地皮开发了不少物业。

  这时,香港电话公司的代表也说道:“杨生,这种做法更不行,如果一个民生企业因为赚不到钱,就多开一家,那只会导致没人再投资民生行业,这对香港来说,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中华电力、港灯等公司的代表也深感赞同,天星小轮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家小公司,可如今却非常重要,因为它引起了华人激愤,今天港府怎么处理这件事,对他们这些垄断大财团来说非常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怡和不肯退步的原因,这一退,以后所有英资垄断财团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躺著赚钱了。

  戴麟趾也同意说道:“杨生,这牌照的增加也是需要很长时间流程的,且天星小轮已经有了足够的运力,再发放牌照,对于天星小轮公司来说的确不公平。”

  “那我还有一个方法。”杨文东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在九龙与港岛之间建隧道,这样一来缓解天星小轮的问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隧道一开,港岛与九龙的交通瞬间能够增长十倍以上,特别是各种汽车、货车,运行会非常的方便。”

  众人听完之后也都沉默了,建隧道这个事情其实已经争了十几年了,但始终没有动工,一个是资金投入非常大,二个就是涉及到的利益也非常大。

  约翰凯瑟克则是眉头紧皱,隧道一旦建成,对于天星小轮肯定是毁灭性的打击,可这种对香港有益的事业,他也不好在这种会议上明面反对,而其他英资则无所谓了。

  戴麟趾则说道:“杨生,海底隧道这个事,其实从上一任柏立基总督开始就开始讨论,但问题很多,按照我们的估计,这个投资至少要2亿港元以上。

  而且回收速度难以预计,以现在香港的车流量,可能一辈子也无法回本;还有就是工程难度非常高,这么多资金投入海底隧道,对于香港内部其他紧急项目来说,不划算。”

  “港督先生的考虑的确很对,但我觉得香港可以模仿一些欧美国家,将项目承包给私人企业,这样一来,风险不就转移了吗?”杨文东淡定说道。

  其实根本原因是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香港经济会发展成什么样,会有多少汽车,人均收入会有多高;所以投资这样的大型项目,自然非常谨慎。

  且60年代,香港其他地方各种基建问题很多,比如一边经常性的暴雨,导致很多地方水流成灾,港府又没钱,于是诞生了后世比较出名的“乙种权益换地书”;而香港土地留不住水,又会经常性的导致旱灾,港府又得花钱从内地买水外加投资建水库等等。

  其他基本设施如公路、教育、医疗、桥梁等等也都需要港府支持,建这些项目,对此刻的香港作用性更强。

  所有人也都听出杨文东的意思,戴麟趾询问:“杨生,你是想投资红海底隧道?”

  杨文东则笑道:“这个我不敢保证,不过如果条件可以的话,我会考虑一下。”

  现在香港屋价开始上涨,还不是与港府达成协议的最佳时间,不过这种大型项目,前期协商用个一年半载也很正常,所以现在提出,等到了地产血崩、港英准备跑路的时候,再谈价格与条件就最合适了。

  且这样的项目如果在67年宣布动工,那对于华人对香港的信心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而大概两三年后项目完成差不多就69-70年,那个时候香港经济开始腾飞,海底隧道还能再推动一把,就非常完美了。

  “行,那会后,我们再单独聊一下。”戴麟趾也有些心动。

  任何一个港督或者说地方执政人员,都是希望自己的任内有著一定业绩的,这样才有资格在未来与其他人竞争更高的职位,再差一点,也能成为自己的人生履历表上重要的里程碑。

  而业绩这个东西,是需要实物支撑的,就算让一个任期内让香港经济起飞数倍,可这太虚了,远不如一个实打实的大型项目,特别是地标性的公共建筑。

  “可以。”杨文东点点头答应道。

  这时,叶锡恩说道:“杨生如果能够投资海底隧道,那的确是香港民生之福,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并不能缓解现在的问题,所以还请各位重新考虑一下眼前的事情。”

  众人一听也对,眼前的乱局才是最重要的,再不控制,就只会损失越来越大,如同银行挤兑,甚至更严重,银行挤兑只要港府想管,基本上就能压住,但现在可完全不一样,港府也是束手无策除非暴力Z压,但那样后果就不可控了。

  杨文东则是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了,这种事,其实就算没有天星小轮,也会有其他理由导致发生,根本的原因就是华人力量越来越强,必然会反抗港英.

  一场3小时的会议,最终没扯出个所以然,怡和集团死活不肯让步,百万乃至千万港元对怡和来说算不了什么,可这却是香港英资的核心利益代表;

  叶锡恩自然也是一样不肯让步,戴麟趾则是两边调和,避免矛盾升级,最终啥也没谈成,看到时间也到下午了,最终散会。

  在港督府用了一顿便餐后,杨文东便接到了港督的邀请,来到了港督府办公室;

  “杨生,请坐。”戴麟趾笑著说道。

  杨文东礼貌回道:“多谢港督先生。”

  一名秘书上好咖啡之后立刻,戴麟趾直接问道:“杨生,这里只有我们二人,对于现在的局面,杨生有什么想法?”

  有的时候,人太多是不能说太多话的,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通用。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港督先生,这件事还真不好解决,天星小轮要涨价,普通市民不同意,这种事要么怡和让步要么几万市民让步,别无他法,其他人做不了什么。”

  他才不想趟这趟浑水,站在哪一边都会得罪另外一边,如果不是港督亲自邀请,他也不想参加上午的会议。

  “是啊,可任何一个国家的基建设施,总是得涨价的。”戴麟趾说道:“就说上午杨生所说的海底隧道,以后运营几十年,也必然会涨价,对吧?”

  “的确如此,民生产业在这方面的确很敏感。”杨文东点头同意说道。

  社会在发展,物价也会一直通货膨胀,那早期的基础设施投资平摊到未来必然也会成本增加,所以提价也是必然的。

  哪怕是前世的内地,国企掌控很多民生物资,可提高水价、电价也是非常难的事情,甚至国内电价几十年也就涨了不到100%,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要不是国家工业快速发展,电力市场急剧增加,平摊了成本,不然根本就做不到。

  戴麟趾也知道这种事情也不太可能有什么完美方法解决,于是又问道:“杨生,今天上午所说的海底隧道之事,可是当真?”

  “如果合适的话,我也是愿意投资的。”杨文东点点头:“甚至这个消息发布,或许能够缓解一下局面。”

  PS:求月票

第469章 图谋金门建筑

  “什么意思?”戴麟趾反问道。

  杨文东回道:“港府只要宣布海底隧道通车之后,中巴与九巴也会通过隧道做对面的生意,如此一来,很多人就不需要乘坐天星小轮了。”

  “中巴与九巴?”戴麟趾皱眉说道:“这两家公司,也是有区域独家经营权的,如果放开,港府就算违约了。”

  杨文东则道:“这也很简单,只容许两家巴士公司在对面设定一个或者几个站点就行了,到了对面还是需要乘坐对应的巴士。”

  港府的独家经营权,是不能随意破开的,因为这是香港几十年的运营模式,一旦破开,先不说自己会得罪很多人,就算对于自己也没好处,未来他可是要收购英资的,今天英资的权益未来可能是自己的,他自然不会自己打自己。

  不过适当的改进也是要有的,作为穿越者,他看中垄断带来的收益,但也不能盲目的利用垄断收割普通人,最佳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变化,或者学习汇丰,以香港为根基,向海外扩张,这样才意义更大。

  巴士其实赚不了多少钱,跟天星小轮一样,给予普通人方便意义更大,自己建隧道,赚钱是目的之一,让普通人有著更低的交通成本也是目的之一,另外就是香港经济整体更好,对他也有好处。

  戴麟趾点点头道:“这样倒是可以,两家巴士公司应该也会同意。”

  杨文东接著说道:“这样一来,香港的很多交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戴麟趾又问:“那杨生,这个海底隧道,怎么个投资法?”

  杨文东则道:“按照海外一些国家的案例,就是由私人企业投资建造,然后获得一定年限的收费权,或者周边的一些物业,再之后就返还给政府;

  政府这边则是可以节省自己的资金,普通人则是需要缴费过路,不过比起走原本的道路,必然可以省时间或者省钱,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

  前世内地邀请海内外资本建高速公路,也是这个套路,就是跟著西方国家学的。

  资本家投资获得几十年收费权然后还给政府,三方共赢。

  戴麟趾想了想,问:“杨生,我这边与香港市民,的确没问题,但你这边,有把握能够回本吗?”

  杨文东笑说道:“这种事情如果有把握,那怡和太古恐怕早就开挖这条隧道了,以香港的车流量,其实肯定是回不了本的,所以我的要求就是海底隧道两边周围的地皮,要给一些给我;

  这样我可以修建一些汽车配套设施,或者休息设施等等,靠著这些,也能让我回本一些。”

  其实以未来香港经济的发展速度,一个隧道本身也能轻松回本,只是这个时代谁也想不到68年之后,香港的经济会如同火箭一样起飞,特别是如今,还有著杨文东这个bug的存在,那未来经济必然会发展更快。

  而他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那更要利用这个机会获得更高收益了,在收费这一块不能定太高,不然港府与香港300多万人都会有意见,那就只能靠著基建获得一些周边地皮再开展一下相关业务了。

  “也可以商量。”戴麟趾点点头说道。

  对他来说,杨文东的要求并不过分,建一个海底隧道需要的资金太多了,港府早就算过了,完全就是血亏,因为现在香港的汽车保有量太低,人均收入也太低。

首节上一节367/39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