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64节

  诺伊斯连忙道:“不行,我们再来一局。”

  杨文东同意道:“好,再来。”

  他也十几年没有玩电子游戏了,以前手机、电脑上的各种游戏他玩的很无聊,但如今,一款最简单的《乒乓》游戏,也让他觉得非常有趣;

  果然,时间可以洗礼一切,类似吃的,很多人不缺吃的可能天天懒得吃,但饿了几天立马啥都吃了。

  就这样,几人相继玩了会后,才意犹未尽的结束,杨文东问:“这个游戏机,成本多少钱?”

  诺伊斯回道:“如果不算软件开发成本与硬件研发成本,整个硬件的成本差不多在1200美元左右,显示器150美元,其他各种部件差不多100美元,最贵的就是芯片,差不多要八九百;

  不过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或许成本还能再降一点。”

  摩尔在旁边也跟着说道:“还要看4004的芯片价格,按照电子产业的规律,芯片的价格大概在一年半左右就会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这是由线程决定的,甚至卖的好的芯片价格降的更多。”

  早在1965年,摩尔就提出了全球最出名的“摩尔定律”,一般一年半左右,芯片线程就能提升一倍,那曾经芯片的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不过他的名气还不是很大,这件事知道的人也不多。

  “一年半以后的事情不考虑,眼下多少就是多少。”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芯片的迭代速度是很快,但游戏产业或者电子产业也是一样,一年半的时间,如果利用好了,说不定都能打开一大片市场了,不可能等芯片价格降低的。

  摩尔道:“那这就是你要的成本了,我们也已经想办法降了芯片的使用数量。”

  “行,多谢了。”杨文东点点头,又问道:“这个原型机生产了多少台?”

  摩尔回道:“一共三台。”

  “数量太少了,先做个30台吧,然后送到香港,我会安排人力进行测试,如果没问题,那我在香港这边就准备开始量产了。”杨文东笑说道。

  虽然研发需要在美国进行,但生产制作这一块,肯定是要在香港的;

  摩尔点点头道:“好,这没问题,另外,我与诺伊斯来香港,也需要考察一下这里的电子工业,这样也能尽快安排4004芯片在香港生产。”

  PS:求月票

第620章 香港华英之战的开始

  细节性、专业性的内容,杨文东就不参与了,关于在香港筹划生产4004芯片,自然由相关专家来负责;

  如同大地产商的老板不懂搬砖一样,杨文东也不懂电子产业,他也不需要懂,只需要掌控方向、产业即可。

  摩尔与诺伊斯很快离开了长兴大厦,荣耀电子的多名高层陪同前往了港岛北角,那里准备建一个最现代化的芯片工厂;

  也还好如今芯片产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美国政府也不是很在意,对比于老美如今在推动的全球化,这点产业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也就给了香港一定的机会;

  或许十几年后会遭到限制,不过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至少现在先方便目前的产业,只要掌控了游戏产业,前期的街机以及未来的家庭游戏机,就足以给荣耀电子带来丰厚的利润及品牌效应,甚至前面十年荣耀电子所做的传统产业加起来,也比不过游戏。

  新兴产业的强大,就是如此。

  1971年的8月,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一场堪比超级地震的大事,那就是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解钩,也就是尼克松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在二战结束之后,得益于完美的避免战争的地理位置,加上欧洲的同源文化,欧洲的大量人才、黄金、财富、工厂、科技等等都迁移到了美国,1945年的时候,老美几乎是一家独大的。

  因此,战后的世界规则,自然是老美说了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也就是货币,在这之前,称霸全球接近百年的是英镑,各国货币之中,英镑的认可度最高。

  即使二战之后英国衰败了,可长尾效应仍然还在,为了让美元取代英镑,于是美元就与黄金挂钩,任何有美元的人都可以从美国兑换黄金;

  黄金是天然的货币,任何人都信任它的价值,于是美元的地位便迅速崛起,全球开启了美元储备的时代。

  当时的美国黄金数量惊人,所以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这样几十年后,美国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越来越多,自然导致黄金储备不够,而其他国家或者金融机构也不是傻子,早就能看出这一点,于是这几年更是疯狂的挤兑美国的黄金;

  最终,美国扛不住了,于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从此变成国家信用货币。

  长兴大厦内,长兴金融公司的方先名很早就来到了老板的办公室,问道:“杨生,布雷顿森林体系没了,我们集团的很多美元或者其他外汇,要不要做一些避险措施?”

  “避险?怎么避险?”杨文东笑说道:“就算美元不兑换黄金了,可全球那么多人已经在使用美元,它的价值还是存在的,不可能有其他货币取代的;

  而且现代社会跟几十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黄金白银是主流,现在各国的纸币才是,黄金白银反而逐渐变成商品了。”

  虽然未来黄金价值一直很高,可国际贸易之中,除了极少数,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用黄金的;

  至于白银更不用说了,工业化技术发达后,白银价格跌成狗了。

  方先名道:“我看黄金价格涨了不少,我们或许也可以买一下黄金。”

  “不必,黄金价格的确会涨,但还是很有限的,与其投资这个还不如投资一些亚洲地产或者其他产业更划算。”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黄金在未来的确会一直上涨,到了80年代初甚至会涨到1000多美元/盎司,但跨越的时间太长了,且黄金真正大的涨幅是在最后一年,这一年是可以通过金融手段获取大利的,之前就没什么投资意义了。

  而香港的地产、股市或者亚洲其他地方,综合投资收益绝对在黄金之上;

  方先名道:“好,那我这边就先不做什么。”

  杨文东又道:“我估计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资本会进入香港,你这边也适当收集一些资料。”

  上个月美国与内地交好,这个月布林顿金融体系又宣布瓦解,海量的国际热钱自然会从美国撤离,其中部分也会来到香港;

  原先历史上,恒生指数从1971年的不到400,升到1700,只花了不到两年,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香港本土资本外加海外国际资本对香港的看好,也有着避难的想法。

  方先名点头道:“我明白,正好我们投资的几家公司,也要上市了,赶上这一波牛市,他们可真是幸运啊。”

  “哪几家?”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和合地产这三家公司会在下个月上市。”

  “和合地产?胡应相才成立公司三年吧,就达到上市条件了?”杨文东问道。

  其他几家都是未来的顶级家族,但和合是个例外,这家公司在原先历史上的80年代被称为地产五虎之首,只是大量资金投资国内,错过了香港的财富盛宴,因此杨文东也特别关注。

  方先名道:“是的,胡应相的能力很强,加上恒生银行的全力扶持,他的胆子也够大,经常十几个项目一起做,在地产一直走好的情况下,利润非常高,规模也做的非常大,或许还比不过长江实业与新鸿基这类企业,但也算得上华人企业中很不错的了。”

  “眼光好、胆子大,果然厉害。”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作为穿越者,他知晓未来,所以很多时候敢闭着眼睛上,但本地的豪商,每一步都是蕴含着风险的,什么时候该上、什么时候该退、用多少比例的杠杆,这些都是考验每个人的能力,也决定着未来的财富。

  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市场都是这样,成功的人也有很多,但有的人规模小有的人规模大,就是看胆量眼光的结合了。

  方先名笑道:“是的,和合的业绩我看过了,上市之后市值破亿应该不是问题,其他几家估计也差不多,顶多稍微强一点。”

  杨文东道:“上市不过是开始罢了,这些公司的未来,才是我重点投资的。”

  方先名问道:‘那杨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购他们的股份吗?’

  “暂时不必了,不急这一会,等以后再说。”杨文东摇摇头,问道:“九龙仓的股票,收购到了多少了?”

  未来的地产五虎、四大家族之类的,真正快速崛起的时间还不是现在,而是大约七八年后,也就是英资撤退华资抢夺的时间段;

  但如今自己的存在,虽然不至于要抢华资公司的生意,但一些好的英资公司,他断然不会主动放弃的。

  英资之中的几大巨头,怡和的资产是他最眼红的,不过怡和根基雄厚,想一次性吞下可能有点困难,而九龙仓就是其一个巨大的弱点。

  方先名回道:“杨生,九龙仓在今年上半年进行过一次融资,我这边借机获得了4.8%的股份,加上我们早期的收购以及花旗银行代表的收购,如今我们手中一共有21.6%的九龙仓股票。”

  “21.6?这个比率已经超过怡和所持有的股票了吧?”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是的,超过了怡和,只是九龙仓的董事会、管理层都在怡和手中,我们如果想顺利接手,那至少要收购到33.4%以上,最安全的还是49.9%。”

  “这个比例,很难通过隐匿手段成功。”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九龙仓的市值其实不算很高,还比不过和黄,但无论对方市值多少,不能直接收购的话,暗中所为就有着很多限制。

  方先名点头道:“是的,这是个问题,如今流通股不多了,再继续收购效率会低很多,联系股东的话,那就容易惊动怡和了。”

  “那就不必慢慢收购了。”杨文东直接说道:“趁着现在国际资金进入香港,你直接用海外皮包公司,大规模收购九龙仓股票,置地也可以收购一些,传媒方面,我会让他们宣传国际资本看好香港,怡和集团更是其中的最佳选择,这样也能麻痹一些怡和的管理层了。”

  方先名问道:‘杨生,这样的确可以,只是这样做的话,九龙仓的股价会长高不少的。’

  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到了这个收购阶段,不可能指望股价一直保持低位了,等价格差不多了,我们收购到了更多的股份,我会直接发起收购邀约的。”

  作为香港最顶级的华人财团,他自然不可能等到80年代跟随历史发起华英之战;

  他要的是现在就开始。

第621章 嚣张的祁德尊

  “收购邀约?杨生,您是准备最近就动手了?”方先名惊喜的问道;

  为了等这一天,他也等了很久了,甚至整个香港的很多华资、华人都在等,很多人都猜测杨文东迟早会对英资下手,只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者从哪里下手。

  早期也只能与英资竞争一些还没有主人的行业、项目,如隧道、港口等等;

  但会不会收购英资公司,就没人知道了。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如今内地与美国交好,英国也不敢怎么样,这个时候,正是我借机下手的好时机,再说,我与英国政府那边也有着不小的关系,也不怕怡和。”

  如果不考虑ZZ,那他早就可以对英资动手了,就算不是怡和,也可以是其他英资;

  但他也不可能如同原先历史上那样,等到内地改开之后,那个时间就太久了;

  内地与西方国家交好,英国也是其中之一,这种时候,英国也不会干涉香港的一个小商业收购。

  方先名想了想道:“英国那边或许不会做什么,但港府那边、或者汇丰那边,也可能会干预的,如同之前我们试图收购黄埔集团一样。”

  杨文东道:“对,不过汇丰那边不用担心,真闹翻了我也不怕他;至于港府那边,戴麟趾马上就要离开香港了,和我关系也不差,未必会铁了心帮怡和;

  就算新港督来了,会怎么处理也不好说,再说,这也只是争夺怡和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公司,这还是有区别的,就再当做一次试探吧。”

  “好的,杨生,我明白了,我这就开始批量性的收购九龙仓股票。”方先名答应说道:“但即使是大量收购,也不能太急,估计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样才能收购到足够的资金。”

  哪怕准备公开了,也不能第一天就砸下天量收购单,那不是有钱,那是傻。

  “行,也不差这几个月。”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原先历史上的1978年,李嘉成着手收购九龙仓股票,也是花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大量收购引起了股市关注,使得九龙仓股价暴涨,然后引出了汇丰银行的干预;

  自己这边,也应该会差不多,不过,未来什么情况,还是得到了那个时候再说。

  9月,香港市场上,关于北方事情的热度也逐渐下来了,外部的很多事情,偶尔也会引起几天的关注,但大概情况,大家也基本都知道了。

  所有人继续着过去的生活,不过大量海外资金的进入香港,也让股市、地市迎来了新一次的爆发;

  长江实业、新鸿基地产、和合实业三家公司在这个月接连上市,每一家的市值都突破一亿港元,最高的长江实业市值最巅峰达到了2.2亿。

  其他地产公司也有一些上市,甚至一些工业集团也趁机上市融资,但从市场对于不同公司的追捧程度来看,大家显然更喜欢地产行业,几家上市的工业集团,市值最多也就几千万,哪怕是跟着长兴集团混的几家都是如此。

  “开建工厂十几年,还不如几年的一家地产公司啊。”杨文东看着最近一个月的上市公司资料后说道。

  方先名笑道:“是的,股市其实就是看的未来,香港股民对于工厂一般也不是很了解,除非是像长兴集团这样的顶级企业;

  但地产方面,谁都知道香港400万人都需要买房子,很多曾经的老房子已经很旧了,都需要更换,买房子一般也是用家庭所有的财产,甚至未来几十年的贷款,这种情况,他们自然追捧一些厉害的地产公司。”

  “是啊,工厂做的再好,最终大量财富还是留到了地产市场。”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现在的香港、未来的湾湾、日本、内地等等,都将这一条路完完整整的走了一遍,大量工业、服务业赚来的财富,全部变成了混凝土

  方先名道:“金融与地产赚钱的速度的确快多了,一个小区开发的好,少则百万,多则几百万,只要胆子够大,起始资金只要几十万就够用了,实在是太适合空手套白狼了,金融方面也是一样,只要胆子大就能赚大钱。”

  “管不了了,香港金融市场这么赚钱,我们也不能错过。”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你这边手中应该还有不少资金,除了九龙仓与牛奶国际的目标外,其他资金你可以投资各个华资地产公司了。”

  “好,杨生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方先名答应说道。

  长兴金融公司,大部分的资金目的都是杨文东负责的,但还有少部分是方先名负责,这也是他的业绩,毕竟听老板的要求,不管是赚钱还是亏钱都跟他没什么关系,只有自己做主赚的钱,才是自己的能力体现。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助理得到老板授权后走了进来,道:“杨生,和黄的祁德尊约您见面喝茶,时间地点方面您来定。”

  “祁德尊?他找我?”杨文东想了会,回道:“行,跟他说我明天中午有空,地点就在四季酒店。”

  “好的。”助理答应后,便退了出去。

  方先名说道:“杨生,和黄现在市值突破20亿了,祁德尊如今在香港商界,可是威风凛凛了,据说有的时候,连汇丰银行的面子都不给啊。”

首节上一节464/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