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96节

  二人回到办公室后,杨文东道:“目前我们的塑料原材料储备量是多少?”

  “塑料粒子吗?”魏泽涛想了想道:“我们的储备一般是半个月左右,不仅仅是我们这边需要的,还有香港其他公司的;

  储备的数量不算很多,因为湾湾那边就有着足够的产能,现在的台塑集团,在塑料生产这一块规模很大,在亚洲已经能够排的上号了。”

  早年因为香港英资贸易洋行垄断市场塑料进口市场,当长兴实业规模大了之后,这些贸易公司不想着扩大进口,反而寻思着进行一次大涨价,然后从长兴实业以及其他香港塑料生产工厂口中吸血;

  长兴实业当时已经小有规模,自然不会惯着他们,立刻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负责进口塑料粒子,这也是长兴贸易成立的初始;

  只不过当时亚洲附近没有什么大的产能,只能从欧美进口,而即使考虑有长兴航运在手,但也做不到完全依赖,从美国的进口成本还是太高了,于是老板选择性的扶持周围的塑料生产商,最终选择了湾湾的台塑集团;

  而杨文东的眼光之高,的确让所有人惊叹,在投资台塑集团后,台塑集团在短短十余年时间,便发展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塑料生产商之一,长兴实业、荣耀电子以及其他香港塑料生产商也都有了稳定的塑料原材料来源,长兴集团的投资更是获得了百倍以上的回报;

  这些年来,长兴实业虽然也涉足了一些塑料原材料制作,不过规模不大,主要还是从台塑进口,双方的关系也很不错,所以在原材料储备这一块并不是很多,因为有需求随时就可以买到,连湾湾到香港之间的运输,都有专门的船只与小码头。

  杨文东点点头道:“嗯,我理解,不过,我希望你后续能够多储备一些塑料粒子,数量越多越好。”

  再过半年就要石油危机了,石油或者其他产品油这种东西,是很难储存的,储存设备成本极高,且杨文东旗下的业务也没这个管理能力,风险比较高;

  但塑料也一样是石油衍生品,也是现代工业与民生产业的必需品,当石油价格暴涨后,它的需求量不变,那价格自然也要大涨,且本身自己集团就需要大量的塑料原材料,一旦没有塑料,所有的生产都得完蛋,甚至连荣耀电子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囤积塑料赚一笔,其实并不重要,想借助石油危机赚钱,也有其他办法,但优先得保证自己的产业不要出问题,甚至如果自己的供应正常,其他同行供应不上,那也会是一个巨大优势。

  “囤积?这是为什么?”魏泽涛不解问道。

  杨文东自然不能解释,便道:“我有一些小道消息,未来一段时间,石油价格可能会大涨,中东那边可能会与欧美进行价格谈判;

  一旦石油价格上涨,那塑料的价格必然也跟着上涨,我们在香港有不少货仓,如今也都空了,囤积塑料,成本也不高,所以可以多做一点。”

  其实,这个时代的确没人知道会爆发石油危机,但石油价格的博弈,一些人还是知道的;

  中东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占了全球总产能的36%,这个数字已经很可怕了,但还有一个数字更极端,那就是出口量占比;

  要知道,很多国家石油产能不低,比如美国,可本身内部也是有着大量需求的,且还不够,中东这边内部基本上没什么需求,加上这个时代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成品油也不需要多少,同时中东这边的石油质量好,开采成本低,因此中东的石油交易量,最巅峰的时候占了全球的70%;

  而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是没有石油加工能力的,所以中东的石油主要被几个发达国家旗下的石油公司买走,然后加工,这些巨头以石油七姐妹为首,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可留给中东的,也就是三瓜两枣,整个中东穷的惨不忍睹;

  早年老美军事牛逼,威慑中东,但随着老美几场硬仗打的不太好,中东这边自然也要争取自己的利益,不过不到不得已,他们也不愿意真的动手,毕竟这群人本身也是很菜;

  所以与石油七姐妹的价格谈判,一直在进行,从早年的1.5美元一桶,花了十几年时间才升到3美元一桶,而67年开始的冲突,也是让谈判一直在进行着,所以外界对于石油价格的适度上升,也是有部分心理准备的。

  “好,我明白,那我这就对台塑加大订单。”魏泽涛也知道中东那边的一些情况;

  只是他不理解,按照往年的经验,石油价格即使上涨,一般也是涨不了几毛钱的,虽然会让成本增加一点,可囤积太多塑料,也是一件麻烦事,同样也需要一定成本;

  不过老板既然决定了,他也不多问,反正塑料这玩意又不是食品,不会坏,淋雨也没事,只要不引发火灾,那人类灭亡,这些东西都还能坚持万年之久。

  “行,其他方面就照旧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认真经营好造纸、集装箱、塑料产业,这些做大后,规模都不小。”

  长兴实业如今的业务,可以说是稳定了,也就是很难再有新的进步点,毕竟他的先知金手指对于这种行业的帮助也是有限的,也没那么多小创新了;

  但早期资本积累已经成功,长兴实业已经成功在造纸、集装箱生产、塑料产业坐稳了,未来只需要借助各个市场,扩大规模,那这三个产业,足以让其成为一家世界500强了;

  特别是等内地改开之后,不仅仅多了一个大市场,也多了一个大型生产基地,也能借助内地的“人口红利”,再一次发展起来。

  离开长兴实业后,杨文东返回康乐大厦,自己的新办公室,要比之前的大不少,风景方面也不错,让他也很是喜欢;

  人生在世,钱足够了,自然也就是追求让自己舒服开心一点了。

  不一会功夫,助理带着方先名来到办公室,道:“杨生,方生来了。”

  “来,坐。”杨文东笑着招呼道。

  方先名连忙道:“多谢杨生。”

  杨文东直截了当的说道:“老方,我们在海外,还是有不少资金的吧?”

  “对,有一些,虽然美国那边的投资比较多,但主要用的还是不同银行的信贷额度,我们自己手中还是有不少资金的。”方先名解释道:“不过出于投资考虑,我也投资了一些低风险的长期稳定项目。”

  “嗯,好。”杨文东点点头道:“那我需要你筹集资金,购买一些油田类企业的股票。”

  中东是出口大户,但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只不过很多都是解决内需;

  可当石油危机爆发后,这些油田的价格自然也上涨;

  作为穿越者,没办法囤积石油,可买一些股票,还是很容易的。

  PS:求月票

第684章 九龙仓收购战的开始

  方先名听完后心中有些惊讶,便问道:“杨生,您是觉得石油价格会涨?”

  油田类的企业,主要营收就是石油,石油价格上涨了,那股票才能涨。

  “对,是这样的,我有一些小道消息.”杨文东也没有解释,本身也不需要,但他还是会稍微与手下说一下。

  方先名听完后也没有多想,道:“好的,那没问题,不过我们在海外的资金也是有限的,但如今香港这边倒是有很多,主要也是因为之前我们从股市之中大规模撤离,套现了很多资金,您看?”

  “香港的资金?”杨文东思考片刻后道:“暂时不动香港的资金,我们应该很快对九龙仓下手了,等九龙仓的事情结束了,如果还有多的资金,那可以考虑一下。”

  70年代,石油还是没有期货的,在金融资本还没有疯狂的时代,期货的核心目的还是针对类似农产品这样的有寿命周期性的货物;

  而正是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全球缺油,然后未必避免再一次发生类似情况,石油期货便因此而诞生,1978年,NYMEX推出2号取暖油期货合约,这是首个石油期货合约,不过这个也只是试水,总规模市场不是很大;

  直到1983年,NYMEX推出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期货之一。

  也就是说,前面两次石油危机,他纵然知道时间,也认为自己的蝴蝶效应不会对其造成什么影响,可没有期货的情况下,他所能做的也是有限的,只能少许获益;

  而九龙仓的收购,涉及在香港的重要布局,特别是海港城项目已经开始建设,只不过进度很慢,九龙仓坚决不用贷款,用自己的资金来完成这样的大型项目,使得整个项目速度之慢,让杨文东无语.

  明明贷款后快速建成再赚钱还贷即可,可怡和系就是不肯,也不知道他们脑袋里怎么想的;要说对香港未来没信心吧?置地还收购了牛奶国际,说有信心吧,却不肯贷款扩张;

  这也使得在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强抢九龙仓的时候,海港城还没有完全建成,一共花费了十年时间,这种项目给杨文东来操作,顶多两三年。

  当然,也是因为九龙仓这样的策略,使得它在前面几年多长稀释自己的股份,要不然,杨文东也根本做不到收购接近30%的股份而不被市场察觉,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唯独大规模融资的时候,才会有这个漏洞。

  方先名则道:“好的,杨生,我们手中的九龙仓股票,已经接近30%了,市场上的流动股票也不多了,再继续下去必然会引起九龙仓股票逆势上涨;

  按照目前的情况,要么我们停手,要么我们就只能联系九龙仓的一些股东了,虽然可以通过美方资本来出面,可我市面上的股价外加这些因素加起来,我估计也会瞒不住了。”

  自己集团之所以能够收购那么多九龙仓股票,除了九龙仓自己多次融资扩股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委托美方资本去收购;

  可无论怎么做,当市面上的股票大规模减少,数量太多了,那肯定会引起警惕的,毕竟无形的市场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上涨。

  杨文东笑了笑道:“恒生指数也跌到800以下了,相当于71年时候,也差不多该下手了,不过老郑那边还没有完成交易,你这边稍微暂停一会吧,等船只卖了再说。”

  石油危机以及未来的航运危机即将到来,船只价格即将暴跌甚至变成负值,也就是有了船反而是负资产,因为停泊、维护、清理等都得收费,价格还是很贵;

  如今怡和想进军航运,甚至部分放弃香港物业,自己怎么着也得满足他们;

  这群英资,吃屎都赶不上热的,地产开始赚钱的时候一个都不上,等到看到华资赚的盆满钵满,然后想入场,结果碰到地产危机,也还是他们根基厚、外加这一次危机主要针对的是股票,75年后房价仍然暴涨,这才让英资也赚了一些,不过对比那几位华资地产大亨就差远了;

  航运市场其实也是如此,早年华资在香港就没几个人能够做航运,需要的资本太大了,董、赵、包、曹等几位在67年之前与会德丰、太古等还是有差距的;

  但67-75年的机遇,他们都抓住了,成功将船队规模与资产翻倍式的增长,而其他几个英资,则是仍然稳住,稳到华资航运公司赚疯了,时间到了70年代初了,才想着下场

  原先历史上,怡和拍到康乐大厦地皮,建成之后还想将这栋大厦与包玉冈交换20万吨油轮,不过包玉冈也没同意,可能也是石油危机之前的预判错误,这件事也因此成为他人生最大的遗憾;

  而现在他自然要与怡和做这个交易了,一旦完成,自己能够获得香港的优质物业,怡和能够获得未来即将大贬值的油轮,双方都有美好的未来!

  3月6日,杨文东叫来了郑志杰与郑玉华,询问道:“油轮换大厦的谈判进行的怎么样了?”

  郑志杰道:“目前我们这边准备拿出2艘20万吨油轮,置地那边除了之前的星光行、皇室大厦,还准备拿出位于湾仔区的怡东酒店,其他就不肯拿大厦了,只肯用一些临街商铺、住宅地皮或者其他地方的货仓位置作为交易。”

  “只有2艘油轮,我们手中其他5万、十万吨级别的,怡和不想要?”杨文东笑问道。

  郑玉华则回道:“怡和只肯要两艘20万吨级别的,小型的他们自己也有,油轮越大,利润越高,凯瑟克估计就是看重这一点才要与我们交易的。”

  “嗯,行,看来怡和内部也并非想全部压入航运了。”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我们的计划,将其他油轮出售,未来我们不参与油轮生意。”

  以后的油轮不到80年代,的确还是有利润的,哪怕是石油危机之后,可利润率必然大降;

  那还不如趁着现在油轮价格较高,赶紧出售,获得的资金投资香港地产或者其他亚洲城市地产也能大赚,又或者专心于集装箱货运产业,总之肯定比油轮强。

  郑玉华道:“明白,杨生,其实在香港,董浩云与赵从衍,都有购买的打算,只不过海外也有资本在报价,所以我这边还在等,看看哪一家价格最高。”

  “董家?行,不用考虑太多,就按价格来就行了。”杨文东不在意的说道;

  这也不算坑其他华人,因为本质上,还是这些人对未来航运市场看好,才导致未来的家族危机;

  就算没有杨文东的船,他们也会购买其他船只,特别是董浩云,在原先历史上,包玉冈弃舟登陆的时候,他还收购了英国的第五大船运公司,并且在日本船厂没订单的时候下订了多艘超级油轮,其中还包括“海上巨人号”这艘总排水量超过40万吨的超级轮船。

  其实董浩云也知道航运市场不行了,但他认为这只是正常的市场波动,低谷个两三年就会恢复,所以更要趁机增加规模,如同在地产危机时候抄底便宜地皮一般,只是,他预估错了,当方向出问题的时候,越努力、越冒险,最后就是摔的越惨。

  郑玉华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道:“地产交易方面,尽快与怡和达成一致,他们已经拿出三栋大厦,外加一些位置还不错的地皮物业,我们也不需要全部都是优质物业,其他城镇的地皮,只要合适,那也是可以的。”

  “好,那我这就重新协商,尽快将协议定下来。”郑志杰答应道。

  随后的半个月,杨文东也是紧跟这次大规模的油轮换物业项目,最终在3月18日,双方达成协议,怡和集团以怡东酒店、皇室大厦、星光行,外加6处位于港岛的临街商铺、尖沙咀的三处货仓、油麻地的一块住宅地皮,与长兴航运集团交换两艘总计40万吨的油轮;

  消息一出,全港震惊,谁也不知道,这次交易会对如今香港的经济危机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生,很高兴与你合作。”亨利凯瑟克脸上笑容非常灿烂,显然获得两艘能够“印钞票”的巨型油轮,很是开心。

  杨文东也是握手笑道:“我也一样,希望能够在未来,能够与怡和集团多有合作了。”

  大厦油轮交易完成了,自己也就可以放心对九龙仓下手了;还真是要多谢怡和本身,因为他们想收购牛奶公司,使得自己意图收购九龙仓的行动延迟了接近一年,才有了今天的机会。

  这场签约是封闭式的,没有请媒体,签约之后,双方开始走法律程序,将各自的交易品分别过户,直到半个月后,才完成交易。

  而同时这半个月的时间,九龙仓的股价开始出现了异常的增长,大量资金公开收购,也立刻引起了大量人的注意。

  “这是,有大财团准备收购九龙仓?”一名股票评论家看到股市的交易数据后,不可置信的说道;

  身边一人也确认道:“对,是真的,而且看九龙仓股票的交易情况,这点资金入场,涨幅居然如此之大,说明市面上的股票已经不多了。”

  “不多?那到底是谁在收购?”股票评论家说完后,脑海中立刻出现一个人名,似乎除了那一位,其他资本应该不敢对怡和下手吧?

  3月23日,长兴金融集团发布公告,因为看好九龙仓集团未来的收益,公司最近在股市上收购了部分股票,并准备与董事会一起经营公司,为九龙仓股民提供更高的经济回报。

  PS:求月票

第685章 九龙仓收购战(1)

  这一份公告,明面上看起来就是想要投资,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内容与之前置地针对牛奶的公告内容不能说一模一样,但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显然,意图明显,长兴集团这是要准备强行收购九龙仓集团了;

  与之前和黄温和的收购港灯不一样,九龙仓属于怡和的两大核心资产之一,被称为怡和集团的左膀右臂,无论怎么样,怡和集团也不可能任由其他财团收购自己的心腹企业;

  而长兴集团在香港虽然很早之前规模就很大,但一直非常低调,之前也曾经入股过很多企业,但基本上都是善意收购,且收购之后还利用自身资源帮助这些公司发展,达成了互利共赢,可这一次,却似乎是准备实打实的硬干一仗了;

  香港最大的华资财团VS香港最大的英资财团,眼下还是在地产危机刚刚过去3个多月的时间点,出现了如此劲爆的收购战,这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眼中的希望;

  天下苦经济危机久已,长兴集团发布公告之后,九龙仓股价大涨,连同不少英资集团也是一样,因为市场传言,长兴集团意图在收购九龙仓之后,还会继续寻找其他英资下手;

  而这么多的利好消息,也终于让恒生指数转跌为涨,虽然涨的并不多;同样,地产市场似乎也有了一些变动,针对九龙仓的收购,必然是针对九龙仓的巨大地皮储备,那杨文东必然还是看好未来的地产市场的,只不过地价房价不同于股市,即使有波动,一般也不会如同股指那样很快就有反馈;

  但无论如何,长兴集团对九龙仓的收购,被无数财团、股民、经济学者判定为香港经济回升的有力希望,大量资金也开始蠢蠢欲动,涌入股市。

  康乐大厦,杨文东站在自己办公室的落地窗旁边,手握一个望远镜,就能直接看到香港交易所外部的情况,这也是身为香港最高大厦风景的优势,不过实在是太远了,还需要借助一个望远镜。

  “果然跟我们预料的一样,事情一曝光,九龙仓股价立马暴涨,看样子今天就能翻倍了。”杨文东放下望远镜道:“这些股民,的确是有点疯狂了,最近几个月,也就股灾爆发那会功夫,交易所外围在排队,今天居然又排上了。”

  没有网络的时代,虽然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股票,但那也是有钱人、中产阶级以上的投资者,有专门的股市代理人,普通股民,那就只能如同去银行一般,排队购买股票,所以在股市火爆或者开始下跌的时候,交易所周围的路就能全部堵死,马路上都是人,JC来了也只能封路,不让汽车通行。

  方先名笑道:“在经济危机的期间发动收购,虽然恒指以及市场趋势都不太好,可这个时候,其他资本也都不看好,那也有可能都涌入我们的收购战之中,可以说是很多股民回本的希望了。”

首节上一节496/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