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17节

第722章 九龙仓的私有化

  内地的事情,长兴集团这边也插不了手,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就行了,按照市场需求来看,他们其实也挺需要尽快建造新的生产基地的。

  时间很快到了4月,石油危机结束快半个月了,但全球的经济市场,仍然没有什么起色。

  美国、欧洲、日本乃至于很多非发达国家的股市与经济消费情况都不是很好,除非是石油或其他能源出口国。

  香港这边很多股民的期望也破碎了,他们希望全球经济在石油危机之后会有所好转,从而带动香港经济复苏,最差一点,可以让香港的工业复苏一点,但现实就是一巴掌扇醒了他们,全球性的经济衰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恒生指数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终于从最巅峰的1950,跌到了如今236点,跌幅接近90%,这已经不是腰斩,而是脚踝斩了。

  不过地产市场方面,倒是没有跌的那么狠,全港平均大概跌了50%,有些地方跌了60-70%,有些则是30-40%。

  这一点,与1967年正好相反,那一年是房价跌了八九成,股市倒没有那么狠。

  康乐大厦顶层,杨文东叫来了负责金融的方先名以及负责地产业务的郑志杰。

  “九龙仓最近半年的最高股价是多少?”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回道:“最近半年,九龙仓最高股价是今年一月份的时候,价格为9.1港元一股。

  这估计也是因为我们长兴集团在海港城方面的投资,没有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所以市面上才稍微看好一点。”

  “嗯,9.1也不算很多,日常也有6-8了,眼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准备全面私有化,你们觉得怎么样?”杨文东反问道。

  当初收购九龙仓的时候,之前九龙仓的最高股价差不多是30港元,加上当时股市之中很多人还是对长兴集团充满期待,一旦那个时候发起私有化,那花费的成本就非常高了。

  而如今的时间也差不多了,为期半年的石油危机,对香港经济也造成了巨大影响,恒生指数一直在下跌,各家股票也是一样,按照香港法律,私有化的价格,只要不低于半年前最高价就行,也就是说,如今只要自己出价不低于9.1就行了。

  只看账面数据,这就能节省接近10几个亿了,这么一大笔资金,当年他多年布局和黄,也就稍微多赚了一点罢了,如今半年就能够省这么多,一样是赚。

  而时间方面也不能再拖了,因为受他这个蝴蝶效应的影响,他也不知道香港这次经济危机什么时间会结束。

  原先历史上是跌到了150点才开始止跌上升,但现在可不一定了,如果这一天提前到来,使得香港股民、投资者乃至国际投资者对香港股市重新有了信心,那自己再发起私有化,即使股价不高,恐怕也得多付出代价。

  毕竟,不是你出价,别人就得卖的,按照法律规定,只有到了90%的比例,那才能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剩下10%的价格。

  如果太多人不卖,那私有化一样会失败。

  方先明与郑志杰对视一眼,道:“杨生,九龙仓的海港城,花费资金非常多,如果我们再私有化,那对我们内部来说,资金压力太大了。”

  “这没关系,我会联系多家银行金融借贷的,担保方面,如果你们本身不够,那我会亲自参与。”杨文东笑着摆手说道。

  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猜到未来海港城的成绩,也不知道未来香港的经济情况,所以面对总投资差不多有20亿的海港城项目,谁心里都有点犯怵。

  即使是银行也是如此,这种大型项目,如果亏损了,那即使是汇丰,也吃不兜着走。

  不得不说,当年怡和敢上这样的项目,不知道是怎么推动的,但既然推动了,却又慢慢建,简直就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最终不管是现在还是上一世,都被其他华资公司摘了桃子。

  郑志杰点点头道:“如果这样的话,那地产业务方面就没什么问题了。”

  方先名道:“那我这边也没什么问题,之前咱们香港的资金,也去投资了一些海外油田企业,虽然不是很多,但收益率也是不低的。”

  在香港经济出现崩溃之前,长兴金融就开始大规模套现很多股市股票,特别是和黄,光这一家就给了他们超过10亿港元的利润。

  而后续经济危机爆发,在杨文东的授权下,这些资金便分散部分出去,投资各类油田企业股票,平均收益率大约在50%左右,扣掉税收等,也赚了四点几个亿了。

  加上本身的本金,私有化九龙仓应该不难,再说,这种事情,也是可以从银行贷款的。

  杨文东接着问道:“我记得我们手中差不多有60%的股票了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收购剩下的40%就行了?”

  当初为了有十足把握从怡和手中抢走九龙仓,他可是刻意藏了一手,多收了接近10个点股票,这也要多谢九龙仓当时的管理层,多次融资,不然也根本做不到。

  方先明回道:“对,准确的来说是30%,剩下最后的10%,也就是资金问题,不存在意愿问题了。”

  杨文东又问:“怡和手中还有十几个点的股票,他们出手了没?要不然,他们手中股票还会有点麻烦了。”

  方先民道:“他们已经卖掉了,但不知道卖给了谁,成交价格多少我也不清楚。

  不过只要不在他们手中了,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了。”

  “那行,这件事兵贵神速,立刻公开收购一部分股票,然后告知港交所,我们准备以9.1港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九龙仓。”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方先民笑道:“好的,不过,最终的成交价格,肯定是不止9.1的。”

  “我知道,先试探一下市场,后面提价多少,我们再逐步来。”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私有化一家企业,其实也是一个博弈过程,只不过不是与其他大股东博弈,而是与其他无数股民博弈。

  有些股民可能见好就收,价格合适也就出手了,有些可能会等,等到价格再高一点,但如果最终价格被拉的太高,把私有化一方一旦放弃,股价必然暴跌,甚至还会跌到比私有化之前还要低的价格。

  因为按照法律,私有化失败,那之前多收购的股票就得出手卖掉,不能超过港交所49.9%的最大股东份额。

  所以想拿到高价也得承担风险,股市之中虽然有很多坑人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完全永恒的,那就是风险与收益,总是成反比的。

  方先民答应道:“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

  第二天,在没人在意的时候,九龙仓的股票,突然被挂出了适当的买单,而这次的挂方,直接也是公开了自己的名字:长兴集团。

  “长兴集团怎么还收购九龙仓股票,不怕触发收购邀约吗?”

  一众股民非常不解,要知道,九龙仓被长兴集团收购之后,便通过董事会许可,进行了定点增股融资,从而使得长兴集团控制了49.99%的九龙仓股票,从而彻底稳住了九龙仓的控制权。

  而获得的资金,也用于建设海港城,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了。

  但这个时候,再公开收购九龙仓股票,那不就摆明了要超过50%?按照香港法律,股票一旦控制超过50%,那就必须要触发收购邀约。

  “会不会人家就是故意的,想要私有化九龙仓?”

  立刻就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长兴集团这样的大公司,都是有专业法务的,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肯定是的,不然没必要再多收购股票,本身就已经完全控股了。”

  “大家赶紧趁着现在多买一点,这样价格高了,大家都能多获利啊!”

  不少人兴奋的说道。

  与其他行业不一样,股市的特殊就在于进入购买一家股票的人越多,那股价也就越高,最终所有人能够获益最高,这完全就是一荣俱荣。

  特别是这种大集团的私有化,不到最后关头一般也不会放弃,那有了兜底的,他们胆子就更大了。

  敢在股市上混的,很多人都是胆子非常大的,看准时机就上,不然犹犹豫豫还不如去打螺丝……

  于是,大量的股民,立刻排队去买九龙仓的股票,这件事很快也就传播出去,其他远在外地的投资者,也开始通过电话遥控,来通知自己的股票经纪人,来购买九龙仓股票。

  九龙仓的股票,也逐步从早上的7.2元,升到了中午的8港元,大量资金准备入场,似乎下午还会有继续涨下去的时候趋势。

  这样大的事情自然也惊动了媒体,而他们也很快收到消息,九龙仓将于下午3点举行重要事务发布会。

  下午三点,不少记者来到尖沙咀九龙仓总部大厦,进入了会议室。

  会议开始后,方先民也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说道:“各位记者朋友,我长兴集团,已经正式决定,对九龙仓公司进行全面的私有化。”

  ……

  PS:求月票

第723章 商讨与胁迫

  “哇~”

  虽然大家也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方先名说出口后,众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这可是香港股市以来,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公司都是想着将自己公司送上市,然后捞钱,即使是如今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公司仍然可以在股市中适当割韭菜,只不过没牛市期间那么方便罢了。

  “方生,长兴集团私有化九龙仓的考虑是什么?”一名记者问道。

  方先名回道:“这是我们公司内部决议,请恕无可奉告!”

  其实也就是杨文东这个大老板非常看好海港城,所以才准备私有化,这一点,长兴地产内部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样做不太妥。

  不过,杨文东的创始人光环在公司太大,加上又是他的自己资金,其他人也没说话的权利,身为职业经理人,他们会适当告知风险,但老板如果决定好了,那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再说杨文东之前的成绩,没有谁敢自信人家的决定是有问题的。

  “那9.1港元一股的价格,是不是太低了?”又有人问道。

  虽然私有化这个操作有点奇怪,但考虑到如今股价普遍很低,那就也有可能是趁着地价下手,以后未来股价回升,再上市,估计又能赚到一大笔了。

  方先名笑道:“九龙仓的股价价值多少,自然是由市场来决定,之前半年或者之前怡和控制九龙仓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今9.1这个价格,将九龙仓定价8亿港元市值,我认为很正常,各位也都知道,九龙仓如今的负债很重,这个估价不算低了。”

  身为上市公司,现在的九龙仓很多财务数据都是公开的,按照港股市场要求,每一个季度就得公布一次,包括营业额、利润、债务等各种信息。

  有了海港城那么大的基建项目,加上额外还有三四栋小型写字楼大厦在新建,完全就是逆市场而为,纵然汇丰银行给予了不少帮助,利息方面不算很高,但总体负债还是极重的。

  下方不少记者以及传媒人士,也都相互讨论起来,私有化这种操作,港股市场之前也有几家小型公司玩过,后续在价格方面,还是会有博弈的。

  但像九龙仓这样的巨头,还是第一次,加上石油危机结束,恒生指数似乎也要触底了,各方资本都在等待香港经济的复苏,这个时候九龙仓被私有化,也说明长兴集团这个巨型资本看好未来的香港市场。

  这里面后续会引发多少事情,完全不可预测,说不定,香港经济也会从此开始复苏了。

  接下来,不同的记者,相继问了一些问题,方先名也是礼貌的回答每一位,不过都是一些不太相关的回答,长兴集团未来对香港经济的看法,这个时候是不可能对外透露的,要不然,真的引起各方资本参与进来,那自己的私有化就得多砸钱了。

  ……

  第二天一大早,各家报纸都将“九龙仓私有化”作为首页的封面,但因为没有最近杨文东的照片,也就只能将康乐大厦这栋摩天大厦或者正在建设的海港城作为画面,也显得颇有逼格。

  “九龙仓真的要被私有化了,赶紧买!”

  虽然昨天各种谣言满天飞,但今天正式证实了,还是让无数股民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要知道,之前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股市上,可是一直在亏钱的,特别是石油危机那半年,每个人都舍不得割血止损,最终就是损失更多。

  如今又有大财团对旗下大型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操作,这就是摆明了不会亏的,这个时候不入场,那就太傻了。

  九龙仓的股价,很快就超过了9.1港元,逐步上涨,毕竟这是长兴集团能够提供的最低价,那傻子才会将出价低于这个值。

  香港怡和总部:

  约翰凯瑟克看着前方办公桌上的几张英文报纸,有些叹气的说道:“想不到杨文东居然会对九龙仓进行私有化,早知道这样,当初那些股份我就不出手了,这样的话,至少还能够从中赚上一笔。”

  当初九龙仓被长兴集团抢走后,怡和手中还有差不多20个点的股票,也是大股东之一,还可以成为董事。

  只不过,对于怡和集团来说,没有控制权的公司,将资金放在上面那就是纯粹浪费,还不如将资金套现,然后用于投资其他物业或者公司,至少这些收益是属于自己的,且因为有控制权,那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资金从合资公司转移到自己家族的私募资金内。

  所以,在失去九龙仓控制权后,怡和集团便逐步在股票市场出售了手中股票,基本上清零了。

  “谁也想不到,九龙仓居然还会被私有化,也不知道杨文东是怎么想的。”纽壁坚也是很奇怪的说道。

  约翰凯瑟克道:“要么他非常看好九龙仓的未来,所以准备单独持有这家公司。

  要么就是准备以后股市转好之后,再上市融资,赚个差价。”

  纽壁坚点点头道:“的确只有这两种可能性了,不过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了。”

  如果之前他们手中股票没卖,那杨文东想要私有化九龙仓,就必须要寻求他们的股份了,自己这边也就可以狮子大开口了,可惜……

  约翰凯瑟克道:“要不我们趁机吸纳一些?”

  纽壁坚摇头道:“我觉得没什么意义,就算能赚钱,也就赚个百万,对于我们怡和来说,没什么战略价值。”

  “行,那就先看着吧。”约翰凯瑟克同意说道。

  ……

  汇丰集团总部:

  沈弼笑了笑,说道:“想不到杨文东居然这样看好九龙仓,看来他对香港的未来,比我想象的还要看好了。”

  “主席,您是说,他是看好海港城?”一名女性助理小心询问道。

首节上一节517/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