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35节

  眼下已经1975年,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一旦发生,那全球海运价格将会暴跌,全球最重要的美东航线与欧洲航线,路程都会缩短很多,再加上石油危机带来经济危机、油价上涨,以及之前几年大量新船下水,这些综合因素,便是未来全球船灾的根本原因;

  唯独集装箱货运算是个例外,因为全球自由贸易的背景下,加上亚洲经济崛起,对于各种生活物资的需求都很高,这些都是需要依赖集装箱的。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集装箱货运的利润不会再多么爆利,但维持企业运营还是没问题的,所以长兴航运前两年大量出售油轮,专心运营集装箱,还有少数大宗货轮;

  从今年开始,指望海运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能够继续下去就行,等以后航运危机出现,全球造船厂的生意更差,而每一艘船都是值得政府重视的大订单,可能可以解决上万人就业,这也会是杨文东增强自己的地方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会有求于自己。

  李察信心中有些半信半疑,但也不敢表露出来,再加上和黄现在也的确不可能扩张船队,于是答应道:‘好的,那我也出售油轮,这样还能回收一点资金。’

  “嗯,行,尽快出售,不要等的太久。”杨文东又道。

  他似乎记得苏伊士运河是在75年年中开启的,而相关消息可能还会提前,所以眼下留给和黄的时间就不多了,一旦运河开通的消息传出,那船价立刻就可能暴跌。

  李察信答应道:“是,杨生。”

  杨文东接着说道:“其他方面,你自己做主吧,方生这边会成为和黄的副总裁,协助你处理和黄的业务。”

  李察信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加上未来一段时间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重大收购,所以方先名可以先在和黄待一段时间,以他的专业知识,也正好可以帮助和黄出售手中乱七八糟的业务。

  “好,那就多谢方生的帮忙了。”李察信嘴角微笑道;

  他也知道这是杨文东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稍岗,不过问题也不大,至少这段时间,他也需要认真的将和黄给经营好,要不然时间长了,自己恐怕也得跟祁德尊一样走人了。

  商谈好之后,杨文东便跟随李察信来到了中环的和记大厦,也就是和黄的总部;

  “这里的位置不错啊,可惜楼层低了点。”杨文东看着眼前20层的和记大厦,说道。

  李察信解释道:“杨生,这栋大厦是祁德尊1968年买的地皮自己建的,当时的香港,20层大厦也是常态,不算矮了;

  不过祁德尊在前年也曾经抱怨过这栋大厦有点拥挤了,主要是68年那会,即使是祁德尊也没想到和黄会发展的速度如此之快。”

  “对,没人知道自己的未来啊,有的时候还会低估。”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前世的很多企业,比如企鹅、阿里、字节等,他们在创业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能够成为整个华国最尖端的企业,小李还曾经准备卖掉企鹅,但却没人接手

  甚至连国家层面也是一样,内地改开的时候,当时人均GDP全球倒数第四,比很多非洲国家还要差,改开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就是能够让老百姓吃饱饭,顿顿有肉,目标也就是一般发展中国家,但谁也想不到,40几年后,内地会成为全球最第二大GDP国家,各方面甚至可以吊打美国。

  也就他这个穿越者,可能会自信一点,毕竟他知晓未来,只要有了第一桶金,那后续就很容易成功了,且成就还特别高。

  李察信接着道:“现在拆了不划算,等以后和黄的业务正常了,那就在其他地方换个大厦吧。”

  “嗯,就怕没这么好的位置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等以后看情况,这块地皮还是不小的,也可以拆了。”

  和记大厦,其实就是前世李嘉成旗下的长江实业大厦,位置在中银大厦以及新汇丰大厦的旁边,这个地理位置绝对优越,整个香港港岛也找不到几个差不多的了。

  李察信笑道:“那杨生决定就行了。”

  “以后再说,进去看看。”杨文东也没有继续,反正要拆估计也要等到80年代了。

  很快,杨文东便来到了顶楼的办公室,李察信道:“杨生,这里风景最好以前是祁德尊的,要不,我重新装修一下,给您?”

  “不用,这个你自己留着吧,这和记大厦本身就很拥挤,我来的也不多,没必要。”杨文东摇摇头道。

  李察信连忙道:“好的。”

  杨文东也随意的看了一些桌上资料,随后道:“有三件事,你准备做一下,这是我非常看重的,方生也会协助你的。”

  “杨生请说。”李察信立刻回道;

  如今换了新老板,他也需要表现一下,最直接的就是被安排的事情了。

  杨文东道:“如今和黄旗下物业很多,但最值钱的其实也就三样,第一是港口,这一块,以后你们要与长兴基建、九龙仓旗下的港口一起合作,将外部业务服务好了;

  现在的局势,并非垄断,而是香港的港口已经面临很多亚洲港口的竞争,特别是新加坡的,对比起来我们反而没有地理优势,所以一定要完善好一切,让香港成为未来亚洲的货运中心。”

  之前长兴基建就有两处货柜码头,九龙仓有一处、和黄也有一处,也就是说,香港的五个码头,自己集团有其四;

  如果是一般的财团,那肯定想办法做成垄断,从香港内部吸血,毕竟工厂的出口、香港货物的进口需要通过货柜码头;

  但杨文东可看不上香港的这点利益,作为国际化码头,最大的利润是转口贸易,将这个做强,那才会没有上限。

  当然,再过几年内地改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依赖香港的码头进行出口,这也是可以躺着赚钱的,他不会放弃这个利益,可也不会守着这个利益不作为;

  要知道,前世的香港,如果不是内地中央刻意不在香港周围建大港口,留口饭给香港吃,那香港码头早就废了。

  李察信答应道:“没问题,杨生,码头这一块,我这边也会安排人绝对配合长兴集团的计划,本身也是和黄的重要业务之一。”

  “嗯,行。”杨文东点点头,随即又道:“第二件事,就是和黄所持有的港灯股票,应该是33%吧?”

  李察信摇头道:“没有了,年初和黄财务紧张的时候,祁德尊出售了10%的股份套现,不过没有在股市,而是直接卖给了美孚集团。”

  “什么?这种事,他怎么没告诉我?”杨文东脸色一变;

  如果只是在股市上卖了,那无所谓,自己总有办法将股票收回来,顶多花费的资金可能不一样;

  但这些股票到了美孚手中,那想再收购,可就难了。

  李察信道:“他是故意瞒着的,其实不仅仅是港灯股票,还有一些物业,他也在出售,就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避免债务崩盘;

  当时他其实也猜到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可能会弹劾他,所以他也是不管不顾了,反正解决不了债务危机,他也得走人。”

  “他这么想倒也没错。”杨文东无奈摇摇头;

  其实香港的公司法的确不太完善,很多时候,董事会还真的压不住一些管理层,比如汇丰、怡和,或者管理层也有机会偷偷的瞒住董事会,至少短期内还是没问题的。

  李察信接着道:“主要也是因为当初祁德尊想跟港灯借钱,被拒绝后,就想着出售手中股份;

  其实美孚是想全要的,但祁德尊可能考虑到了以后,所以只卖了十个点。”

  “那这样的话,我得提前动手了。”杨文东眉头微皱,看向方先名道:“老方,立刻组织资金,逐步从二级市场收购港灯股票,也联系一下港灯的一些股东,不要暴露身份。”

  历史改变太多,美孚这个全球顶级石油巨头如果对港灯感兴趣,那将会是他的最大威胁了;

  整个长兴集团加起来,恐怕也比不了美孚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石油与汽车是绝对的巨头,电子科技不崛起,那新生代财团是根本比不过这些老牌的。

  方先名立刻回道:“好的。”

  李察信震惊问道:“杨生,您还准备收购港灯?”

  杨文东点头道:“有这个打算,本来和黄也是港灯的大股东,但港灯总是不理会和黄,我总得改一下局面了。”

  港灯最大的财富有两个,一个是作为百年企业,还待在港岛,手中自然有大量优质物业,前世李嘉成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做出四大围村,其中两个围村地皮都是来自于港灯地皮;

  第二自然就发电业务,这个业务很稳定,供应港岛的用电,未来港岛大厦林立,对于电的需求更高,虽然只是半个城市,但未来一年几亿乃至几十亿的稳定收益,还是很不错的,且控制了电,那影响力也完全不一样了;

  还有一点,前世历史上的港灯没有对外扩张,只是如同废物一般的待在港岛,现在如果到了自己手中,那绝对是会对外扩张的,不说其他,就是前世的内地,改开之后对于发电需求量很高,也会容许外资投资电厂发电;

  虽然发电业务可能比不过优质高速公路,但优质高速公路其实也就那么几条,但发电厂的数量几乎是可以无限多的,纵然是大投资,可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

  而大量的电厂,对于煤炭的采购需求量巨大,这些综合起来,也一样是一种资源,石油行业还是卖家说的算,但煤炭行业,可是买家市场的。

  李察信问道:“那和黄手中的股份,需要转让给长兴集团吗?”

  “暂时不用,我们合作就行。”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你有23个点,我这边也20几个点,那也就够控股了,反正港灯是公共企业,没办法私有化。”

  让和黄以及港灯都作为上市企业,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去国内投资,那就不仅仅是自己一人的投资了;

  虽然大概率自己一人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80年代不确定性太多,这样也算是一个好处了。

  PS:求月票

第752章 红200万尺地皮的开发计划

  就潜力来说,港灯还是比不过和黄的,除非自己刻意将一些资源给它,如今只要先到手就行了,未来的事情未来再说,国内基建的投资,也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李察信笑道:“好,没问题,我这边绝对配合长兴集团。”

  他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看来杨文东并不打算通过一些手段来转移走和黄的优质资产,这也说明,杨文东也是真心想将和黄运营好的。

  杨文东接着说道:“这第三件事就是地产了,和黄目前有很多地产业务,无论是开发的还是没开发的,这些我都不过问,是你的事情;

  不过曾经黄埔公司在红的那块老旧港口地皮,总面积有200万尺,不比曾经的海港城地皮差,我准备开发这一块地皮,你觉得怎么样?”

  李察信听完后,立刻道:“杨生,其实在和黄获得货柜码头,红黄埔码头逐渐荒弃之后,祁德尊也曾经想过将这块地皮开发;

  可问题就在于港口土地的属性是工业用地,要改成商业用地,那就得出一大笔‘工转商’的费用,这么大的地皮,地产危机之前的费用就要4个亿以上,加上红的人口也没那么密集,所以最终评判风险太大,也就不了了之了。”

  “哈哈,那是以前,那个时候地价高,红经济一般,祁德尊在这件事上的决定并没有错,如果是我,也会一样选择。”杨文东笑了笑摇摇头道:“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经济危机虽然结束了,但地产价格还不高,远比不上巅峰时期的71、72年;

  而红现在的经济,比以前也强多了,一个是红海底隧道通车,红直连港岛,二个就是港岛拥挤,红以及九龙靠海的几个迟早会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第三就是红工业的发展也很强,有伯克希尔在,迟早会成为香港新的纺织业中心。”

  时间不一样,那同一件事的选择也不一样;

  早年的红经济很一般,除了是内地三趟快车的终点之外,其他基本上啥都没有;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美国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工会的闹事,加上杨文东的游说,巴菲特以及伯克希尔的高层已经放弃了在美国重振本土工厂计划,转而重点扶持在香港的工厂;

  虽然香港在几十年前就有纺织业,但都是低端的,伯克希尔带来的则是各种中高端材料工艺,这也给香港纺织业带来了转型的机会,很多纺织业工厂也都开到了红、靠近伯克希尔工厂,这自然给红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及经济,同样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红;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制鞋产业,只要美国耐克发展起来,那杨文东也会在红建制鞋工厂,以耐克的发展速度,绝对能够超过香港各个高端纺织业的总和。

  李察信点头道:“杨生说的很对,只是,这笔钱,和黄也拿不出来啊。”

  现在进行“工转商”,价格肯定比71年便宜,但再便宜,这么大的面积,金额也是以亿为单位的,现在的和黄,穷的员工工资都快发不起了。

  杨文东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这块地,你按照现在的工业用地价格,估一个合理价格,然后我会让长兴地产购买50%的股份;

  资金进入合资公司后,我会安排与港府进行协商谈判,进行工转商,等完成之后,合资公司便可以一起开发这块地皮了。”

  原先历史上,老李也是趁着经济危机刚刚结束的时候,与港府协商,将这块地皮进行“工转商”,因为当时地价低,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所以价格非常便宜,这使得和黄在这块地上净赚50亿港元外加一个17万尺的商业广场;

  而现在杨文东要做的,就是将这个计划提前十年,或许赚不到50亿,但根据通货膨胀,大概率也就差不多了,早点将这两块地现金化,那也可以拿着这么大一笔资金,去投资其他地方,要是抓住了一个黄金机遇,那最终获得的纸面数据,就会轻松超过50亿了。

  “好,我明白了,那合资公司的事情,我会与长兴地产协商的。”李察信答应说道。

  这也是很多公司的基本操作,自己有地皮但开发不了,于是便与其他有能力开发的公司进行合资,最终收益分配就看各方资源与实力了,不过一般是一人一半,因为两边谁也离开不了谁。

  杨文东点点头道:“那行,和黄的事情就这样,除了这三件事,其他你自己先做主,一些没用的小公司,赶紧处理掉,我会安排一个团队过来配合你的。”

  公司的资产,无论是采购还是出售,都会有非常强的灰色利益链,这一点,别说刚刚收购的和黄,就是其他子公司,有这种事情,都是被总部办公室的审核人员严格监察;

  甚至如同廉政公署的成立一般,杨文东也不是完全相信总部办公室,毕竟都是人,也可能联合起来,所以有的时候,他还会随机安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在事后进行重新调查,反向排查之前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还真的查出一些蛀虫,然后自然是送进局子了;

  一家几万人的大公司,规模如此之大,有些腐败也很正常,也不可能完全阻止得了,当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都做不到,但只要随时的进行监察,限制这些人无限膨胀的黑心,只敢稍微做一点,那就行了。

  回到自己车内后,杨文东带着笑意说道:“和黄的收购总算是结束了。”

  “是啊,接下来,我们搞定港灯就行了。”方先名也同样很开心;

  跟着自己老板,连续拿下多家英资巨头,这对自己来说也是巨大的成就,说不定未来有人著作香港商业史,自己的名字也会被提及了。

  杨文东不在意道:“港灯的事情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跟和黄一样,发电业务交给现任管理层就行了,地产业务,可以分别与和黄以及长兴地产合作;

  这件事你负责吧,我就不参与过多了,地产方面,你待会去找一下郑志杰,将和黄与未来港灯合作开发共有地皮的事情跟他说一下,我之前已经对他提过了,他知道该怎么做的。”

  港灯的规模虽然大,但业务结构简单,目前只有发电与相关配套,其他业务包括地产,自己都是不做的,之前是交给和黄,但和黄出问题外加地产危机,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于发电业务,他也没必要更换管理层,顶多以后安排一些华人进去学习,为以后进军国内做好准备。

  “好的杨生。”方先名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另外,我准备去见一次港督,这段时间,咱们在香港商界闹的越来越大,也得去和麦理浩聊聊,顺便也讨论一下红港口地皮的事情了。”

  “麦理浩会管这个事吗?”方先名有些不确定。

  杨文东道:“工转商可是港府的重要收入之一,麦理浩自然也在意,这么大的项目,可以给港府带来不小的进账,我也得跟做生意一样,跟他谈谈了。”

  香港早年有很多地皮都是工业的,其中不少还在港岛或者一些繁华区域,因为当年售出的时候,还真的是偏僻地方,但几十年过去,一些位置就变成寸土寸金了;

  很多地产开发商自然看中这些位置,但必须要进行“工转商”,也就是按照差价给一笔钱给港府,然后才能建住宅或者写字楼酒店等等;

首节上一节535/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