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550节

  李嘉成回道:“香港的回报率肯定比加拿大高,可这里竞争太激烈了,去加拿大反而没有竞争,且虽然项目在加拿大,但实际上也是给香港人服务的,算半个香港项目也不是问题;

  而且加拿大帝国银行已经答应给我充足的贷款预算,所以我去加拿大的投资,并不算很大,大部分用的银行的钱,并不是很影响我本身在香港的投资。”

  “这样看的话倒还行。”杨文东点点头,问道:“那你告诉我是为了什么?”

  李嘉成笑道:“一方面杨生您也是长江实业的股东,另外一方面,我也是希望我们一起合资,如何?这样的话把握会大一点。”

  “合资?行,我会告知郑志杰的,他后续会联系你。”杨文东也爽快答应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李嘉成笑道:“那就多谢杨生,具体合作内容,我再与郑生合作。”

  “嗯.”杨文东点点头;

  回到公司后,杨文东便将李嘉成的合作告知了郑志杰,郑志杰回道:‘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也挺适合我们的,眼下我们集团已经不适合在香港大规模扩张,那适当的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可以考虑的。’

  “那你就去与他谈谈吧,先试一试水。”杨文东又道:“不过,这个项目还是给香港顾客服务,所以规模还是大不了,你这边想要进军海外,主要还是要靠基建,而不是房地产,各个国家基本上对本国房地产管的非常严的,除非你是只去买楼。”

  地产项目,是一种外汇平衡器,一些有外汇保护的国家,是不会容许外资进入地产市场的,这样很容易抽走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前世的内地也就管控的非常严,这也是必须的;

  郑志杰道:“我明白,我这边也在与和黄一起参与东南亚的部分货柜码头项目运营或者建设,不过目前只有建设权,现在的东南亚国家还是自己要掌控码头的。”

  “这正常,刚开始的码头必然是核心重要位置,不太可能给外人的。”杨文东笑了笑道:“我们就先做好建设就行,等以后一些二线位置再建码头,那就可能有机会了。”

  这就如同前世内地改开后建高速或者码头,最开始建的,必然是最核心城市、经济区域的,这种项目,一般都是自己持有的,只有少数港资,能参与一把.再说,港资其实也不算严格意义上外资,还是在自己手中的

  郑志杰答应道:“好的。”

  杨文东又问:“后面紧跟港铁地铁站项目,看看有什么进展。”

  “是,杨生。”郑志杰回道;

  港铁公司内部:

  一群鬼佬正围着多份文件,其中一人道:“各位,你们觉得哪一家最好?”

  “这还用问,当然是长兴地产,人家是直接给现金给我们,这样我们就能立刻建地铁了。”一名金发鬼佬道。

  “那长兴地产之外呢?”为首之人缓缓说道。

  “为什么?”

  “这你不用问了,是一位港府大人物的意思,这个项目,最好还是别给长兴集团,他们在香港的影响力太强了。”

  其他多人相继对视,也明白能够左右港铁公司老大的,也就港督府里面那几人了。

  “如果去掉长兴集团,那最合适的就是这长江实业了,李嘉成的意思是我们分享整个项目55%的利润,且还会抵押项目提前贷款给我们一点资金,可以用于地铁项目初期的开工。”

  “这个方法看起来的确不错。”不少人心中欢喜,要知道,香港行业的规矩一般就是合资后一人50%,这李嘉成还真舍得,主动打破规矩,让利给自己。

  “置地的提案怎么样?”

  “一般般,50%,而且初期还不给钱,傲气十足。”

  “那算了。”

  为首之人想了想道:“听起来长江实业的可以,不过我们虽然不能选择长兴集团,但他的提议就是一个筹码,这样,麦克,你再去与长江实业沟通一下,争取获得一个更好的提案。”

  “是,先生。”

  两天后,杨文东正在看着最近的香港与国际新闻,郑志杰走了进来道:“杨生,港铁那边已经在与李嘉成联系了,不过他们之间讨论了什么,我们不清楚。”

  “看来麦理浩那边,也是在暗中针对我们了。”杨文东放下报纸后说道。

  郑志杰也道:“对,我们给出的方案,绝对是最符合港铁利益的,没理由他们选择其他人。”

  任何人去竞拍港铁项目,都是为了赚钱,但长兴集团不是,长兴集团这边直接愿意出钱买下地皮然后开发自己持有,港铁是可以直接获得一笔资金的;

  而其他企业,不管怎么利益分配,都是需要等项目完成后,再分成,早期顶多抵押一下从银行套点钱出来给港铁;

  “其实也正常,毕竟我们不是英国人,也不可能真的指望港府实行绝对公平原则,能够相对公平就可以了。”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很多政府都说绝对公平对待自己国内的不同种族,但实际上就没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老美也不行;

  港英偏袒英国企业也是正常,只要不对华资进行公开打压即可,其实他们也不敢。

  郑志杰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执行B方案,等李嘉成拿到项目后,开发完成,我们一次性买入?”

  “就怕那群英国佬也会想到这一招,可能会有什么限制,比如需要公开售卖,那我们就不可能全部收购到手了。”杨文东道。

  郑志杰道:“如果真这样,那我们大概能够拿到一半左右,其他的,其实也可以后续慢慢收购,但眼下房价一直在涨,如果我们这样做,那就需要多花一点成本了。”

  “这个成本无所谓,就这样吧,后面拿到一部分再说。”杨文东又道:“这其实是小事,如果香港经济恢复,港府也有钱了,现在他们对我们不是以前那么友好,所以以后得适当注意了。”

  之前经济危机刚刚结束,港府还有所求,所以自然乐意与杨文东合作,包括黄埔花园的工转商;

  但现在不一样了,香港地产经济起飞,港府不差钱,社会不缺工作,港府也就硬起来了。

  郑志杰道:“的确会有这种可能性,所以看来,我们还是得适当的对外投资。”

  PS:求月票

第774章 沉痛历史的再现

  “嗯,本身我们在香港的地产规模就够大了。”杨文东点点头,道:“这样,将资本适当的转向湾湾与新加坡,湾湾那边如今也已经适度放开外资限制了,那就多投资一点写字楼吧。”

  70年代后期,湾湾经济发展起来后,对外资的限制也就降低了很多,地产方面,住宅是不让外资碰的,但写字楼、酒店等商业地产,是可以的。

  郑志杰道:“好的,我过几天去湾湾考察一下。”

  杨文东又道:“嗯,再拜访一下王永庆,看看他愿不愿意与我们一起投资地产。”

  如历史一样,王永庆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塑料生产商之一,也是湾湾的超级富豪,在政商两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自己早期的投资,如今也是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如今自己需要大规模投资湾湾,考虑到未来自己也可能会大规模投资内地,所以在湾湾的投资,还是拉拢一些本土势力较好,那王永庆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了。

  “明白,只不过王永庆似乎并不喜欢地产,他曾经公开表达过这个观点。”郑志杰提醒道。

  杨文东笑道:“随他,他要是实在不愿意,就算了,不过你跟他说清楚,我看好湾湾地产,未来投资回报绝对高于他的工厂,你让他自己考虑吧。”

  台塑已经有一定规模,想再高倍数增长自然不可能,但湾湾的地产其实就是十几年前的香港,未来的潜力还是巨大的;

  “好。”郑志杰答应道。

  杨文东又问:“黄埔花园的一期,什么时候能够预售?”

  黄埔花园早就在开建了,不过因为土地有点污染,为了治理污染就多花了一点时间;

  而香港的预售与前世内地不一样,并非地皮拿到手,土地还长着草就能预售的,而是有着严格的限制,必须要在封顶之前八个月才能预售,这个时候,基本上房子也有一定形状了,预售购买的客户,是可以看到部分建筑的;

  这个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连锁性的风险,不然很多人拿了一块地就立刻预售,拿到钱再去买其他地,将杠杆做到极致;

  当然,能够这样做,也是因为银行监管问题,在香港这方面就好多了,银行是严格限制资金使用方向的,虽然可能也有违规的,但至少法理上不容许这样,做这种事就是违法,那真这样做的人就很少了,且规模也很难做大,避免类似前世某大那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郑志杰回道:“大概在八九月份,就可以预售了。”

  “八九月份。”杨文东点点头,没在意的道:“那行,也很快了。”

  想到7月份即将发生的一件大事,杨文东也有些忧愁,这件事,他似乎也很难做点什么。

  最终,李嘉成的长兴实业拿到了中环与上环地铁站项目,消息一出,全港震惊;

  要知道,参与这次竞拍的可是有置地与长兴集团,市场评估必然是这两家其中之一获胜,想不到居然被一匹黑马抢走了。

  受此影响,长江实业的股价大涨,李嘉成的图片,也再一次成为很多香港报纸的封面;

  对此,杨文东也乐意在后面继续推动,反正老李喜欢出名出风头,那就让他出名好了,其实原先历史上,他成为了香港地产、内地地产、内地公摊面积的罪魁祸首,也有这方面因素;

  所有的事情,都是很多资本一起联手推动的,可就你最出名,最喜欢借助名气赚大钱,那最后这个锅,也就只能你背了只能说,出名是有代价的,有好也有坏。

  对于杨文东来说,只要自己知晓未来,那必然还是会准备长期持有一些优质物业的,丢了开发权,以后再买就行了,有的是机会,即使是地铁站,未来也是有很多的。

  这些不过是金额上的差异,对于杨家来说,多一点少一点也无关紧要,如何稳住家族的未来,那才是重中之重,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与ZF打好关系,特别是未来的强力政府;

  5月中旬,杨文东乘坐私人飞机,来到了马来西亚,郭贺年也是亲自陪同,二人以及相关一些助理保镖,一起前往了附近的一个大型甘蔗园;

  此刻,甘蔗也正好在丰收,从楼台高处一眼望去,大批的人在甘蔗园里,冒着太阳的暴晒,在收着甘蔗。

  郭贺年道:“杨生,这里面一共有3500人,主要是马来本土人,也有部分华裔,他们现在就是在抢收甘蔗,不然太晚的话,就会影响甘蔗的甜度。”

  “老美那边我记得都是用机械设备了,你考虑过没有。”杨文东反问;

  郭贺年笑道:“考虑过,但行不通,成本太高,比用人成本高多了,且一旦坏了或者日常维护,都需要从美国找人,太麻烦了;

  马来如今的人工成本很低,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我这边一天只需要花费几港元外加一顿饱饭,就能招募一大堆人,何必再去买几十万美元的设备?

  再说,马来政府也是希望我们能够提供这些工作岗位的,这样一来,我在马来的地位也才能稳固,我们也才能安心的大规模种植甘蔗。”

  “嗯,行,这是你地盘,你决定。”杨文东笑了笑;

  现代社会,任何政府都是在意就业的,就业不好,那社会绝对一团乱,刑事案件不绝,甚至还可能有更暴动的事情发生;

  郭贺年又道:“去年,我们的白糖产能已经超过20万吨了,今年我又开垦了几块地,等明年,产能估计就能高达30万吨了。

  目前一半左右是给华润,国内对于糖还是挺缺的,另外一半就是给全球市场了。”

  “国内市场未来潜力巨大,以后估计规模还能继续扩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前世的内地,一年白糖的消耗超过1500万吨,而因为土地红线政策,很少种植,基本上全是进口;

  未来改开之后,或许因为经济因素比不了前世几十年后,但需求量绝对也是以百万吨为单位的,在贫穷的时代,人们其实也更需要白糖,这玩意体积小热量高;

  而经济发展之后,各种粮食、饮料、餐饮对于糖的需求就更高了,总之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市场。

  郭贺年笑道:“我知道。”

  杨文东突然说道:“郭生,你这边能不能最近给我1万吨白糖。”

  “一万吨?你要这么多,是有其他市场?”郭贺年惊讶问道。

  杨文东摇头道:“不是,是运到香港,我有其他用途,跟中东那边有关系,你也知道我在中东那边有很多投资关系。”

  “哦,行,那我最近一个月就会筹集一万吨给你。”郭贺年也没有多问,杨文东在中东地区的确投资了不少,这他也知道。

  杨文东笑道:“多谢了。”

  中东自然只是一个幌子,这也是为了那一件事,白糖,是最佳的救灾物资,希望这些白糖能够发挥它的用处;

  而如果实在用不了,那也没关系,屈臣氏在香港的工厂顶多多花半年将这些糖消化掉即可,糖类保存好了,也不可能坏。

  时间很快到了7月,那一件大灾难还是发生了;

  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太多了,自然灾害自然就是其中之一,杨文东在香港折腾了十几年,也不可能影响到地球本身;

  第二天,这件事也很快被香港媒体所知,并登上了封面,杨文东也立刻约见了华润的张光斗以及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梁伟林,直接在四季酒店的一间套房内见面;

  二人一番寒暄之后,杨文东直接从口袋中取出一张支票,递给了梁伟林:“梁社长,北方发生的事情,如今整个香港都知道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梁伟林本能的拒绝,但还是顺眼看了下支票上的数据,那是好多0,认真一数,1亿港元,他的心中一颤,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旁边的的张光斗也看到了,心中同样震撼,华润一年在香港的营业额的确超过了这个数字,但随着东南亚方面的竞争,净利润已经达不到了;

  气氛尴尬了片刻,梁伟林道:“杨生,多谢您的好意,但这件事,中央的态度是拒绝外部援助。”

  “这个我知道,但香港不算外部吧?”杨文东丢出了一个文字炸弹;

  TS的地理位置太特殊,加上别看一些海外机构说是免费支援,但有些暗地里还提出了很多条件,甚至大概率会有JD深入,包括未来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所以这次为了更大的局面考虑,放弃了国际援助;

  “这杨生,香港当然算自己人,只是我们还是需要向上汇报。”梁伟林被吓的一身汗;

  香港未来的归属问题,已经成为中Y的一个重要议题,谁也不敢说错话的。

首节上一节550/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