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我的年代华娱 第48节

  本来李艺书这边是要掏发行费的。

  不过当时邱福生说自掏腰包宣传,不用李艺书给钱,但要拿走百分之八的票房收益。

  对此李艺书也没拒绝,毕竟在宝岛那边发行,想要票房高,还真得交给邱福生来负责。

  事实上交给邱福生来发行,还真发行对了,他有关系有人脉,能请来退休老将,还能在自家的电视台打广告。

  分走百分之八的票房收益,反正李艺书觉得不亏。

  所以再跟宝岛电影院一分,李艺书能拿到六七百万左右。

  不过也不好讲,宝岛那边还有各种税。

  李艺书想要把这笔钱从宝岛带走,肯定是要被扣税的。

  “六七百万啊~”

  于飞鸿忍不住感叹道:“拍电影还真赚钱啊。”

  “不是拍电影赚钱,是拍拿奖的电影赚钱。”

  李艺书笑了笑,这次光《那山》的收益,加在一起汇总的话,最少得1500万美元了。

  看来接下来几年,得赶紧多拍几部优秀的文艺片,尽快在海外电影节跟片商对国产文艺片不感冒之前,尽可能的收割这一笔快钱了。

  于飞鸿突然问道:“艺书,你没想过拍商业电影?”

  “有,但不是现在。”

  李艺书摇了摇头,“真要拍的话,还是先等我手头上的《霸王别姬》拍完了再说。”

  商业电影是能赚钱,但是很难卖出版权的,香江电影那么多年,能卖出海外版权的地区,也就只在亚洲这一块。

  也就是70年代的李小龙,跟几年后的程龙,能卖出高价钱。

  其他人的电影很难高价卖出去,大部分都是海外电影公司批量购买,填充他们的片库,发行一些录像带,卖给世界各地的华人,跟一些功夫片爱好者。

  相比较现在国内的商业电影过高的依赖票房收益,李艺书宁愿去拍点文艺片,有他现在金狮奖大导演的名气在,卖出海外版权还是很简单的,只是赚多赚少而已。

  未来几年,港岛会进入双周一成的时代,但凡是他们的电影,不管好不好看,都能卖出高票房。

  而李艺书又不想花那个大价钱去请双周一成。

  真要拍商业片,李艺书还不如去好莱坞试试水。

  千禧年后,国内电影市场全面学习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模式。

  李艺书自然也是有学习过的,后来拍的很多网大电影,都是按照好莱坞模式去拍摄。

  更不要说他脑中有很多未来低成本高票房的影片,除了极少数不合时宜的片子外,大部分都是能在九十年代通用的。

  比如《电锯惊魂》。

  美国恐怖片市场是很大的,1973年《驱魔人》就拿到了4.41亿美元的超高票房。

  后来1999年低成本的《第六感》,也在全球拿到了6.72亿美元票房。

  这些恐怖片,是不太受时代背景所限制。

  只要质量足够好,票房哪怕不如原片,但达到七八成,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求追读,求收藏,求月票!

第71章 071【重点宣传,沾上光了】求追读

  住台的家办。

  “什么?”

  “宝岛那边形成了老兵观影浪潮?”

  某领导诧异的看向秘书。

  “是的领导,我们内地的青年导演李艺书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说到这,怕领导不知道是谁,秘书连忙道:“就是之前在欧洲威尼斯电影节拿到金狮大奖的那位青年导演。”

  “我知道,我在报纸上看到过相关新闻,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首部电影就拿到了欧洲电影大奖,算是给我们国内青年导演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工作。”

  领导点点头,示意秘书继续说下去。

  “他的这部电影11月中在宝岛上映,一开始票房并不是很理想,但据说电影发行方邀请了那位川蜀的果子老将,看完后感触良多,还说自己这辈子一定要再回一趟川蜀老家……”

  “就这样,宝岛那边掀起了老兵观影浪潮,他们很多老兵都是拖家带口的去看,我们那边的同志说,虽然电影发生地是在川蜀,可给那些不同省份的老兵,感觉就好像是自己的老家一样。”

  秘书将事情的原委,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

  这让领导很是高兴:“好啊,最近在跟宝岛那边洽谈,那边这次也很有诚意,如今又有家乡的电影触动了那些人的心房!”

  “八七年,那边虽然放开了老兵回大陆探亲,但还是不够的,这次谈判,他们给的诚意还是可以的。”

  “如今九二年了,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近五年的时间,借着这次老兵观影浪潮,我认为完全可以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老兵回大陆探亲。”

  “这样也能更好的释放我们的善意,也能让对面感受到我们的迫切。”

  秘书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好的领导,我这就去安排。”

  “等等!”

  领导想了想,开口道:“让央视那边去宝岛拍摄一下老兵观影热潮。”

  “那…要不要也去采访一下李艺书?”

  秘书说道:“他是这部电影的导演,而且他是川蜀人,当年去宝岛的老兵有相当一部分是川蜀人…”

  “可以,让央视那边的同志去负责就好。”

  “是!”

  1月15号。

  北电开始放假了。

  距离新年也只剩下二十来天。

  于飞鸿本来是想陪着李艺书多待几天的,但是于妈妈联系她,说是外婆身体有点不太好,让于飞鸿早点回老家。

  老人身体不好,于飞鸿又从小是在外婆那待着的,感情很深,还没正式放假,就提前回去了。

  李艺书还特意买了点老人用的礼品,让于飞鸿给带回去。

  开始放假后,李艺书也是在燕京这边待了几天,先是去京剧院找剧组的京剧指导张曼菱问了问,确定张国容跟张丰弈现在学的也是有模有样后,他也是跟二人说好了,等过完年,就正式开拍。

  徐砜那边自然是一口答应,这部电影筹拍她等了好几年了,如今眼看年后就要开机了,自然是兴奋不已,还重新跟剧组所有主创人员联系了一番,约好了年后找个时间开机。

  筹备的工作基本大致完成,就等着年后开机了,李艺书便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坐飞机回川蜀。

  但是还没等他走人,就接到了司徒主任打来的电话,说是央视要对他进行专访。

  一开始李艺书还很惊讶,可后来等到了地方,才知道对方是为这次宝岛掀起的老兵观影潮而来。

  胡同口。

  央视摄影组的人从车内陆续走了下来。

  看到为首之人,李艺书也没想到是她,愣了一秒后,便露出微笑上前:“杨兰小姐,没想到是你来做专访,我很喜欢你主持的《正大综艺》,特别是今年改版以后,我感觉比去年更好看了。”

  “谢谢。”

  杨兰的笑容很灿烂,“没想到李导演也是我们节目的忠实观众。”

  “是啊!”

  李艺书看着如今还很稚嫩,浑然没有多年后女强人形象的杨兰,也是点点头道:

  “正大综艺拍的很好,无论是游戏问答环节,还是互动环节都十分的有趣,为广大的电视机的观众科普了很多生活小妙招,我妈妈她也是你们正大综艺的忠实观众。”

  跟十几年后的正大综艺不同。

  如今正大综艺主要由旅游文化体验和现场猜谜两部分构成,旨在向国内观众展示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习俗。

  在旅游还未兴起的国内,大部分人连自己所在城市都没出去过的情况之下,一个能够让看到世界各地景色的电视节目,可想而知得有多吸引人。

  套用正大综艺那句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寒暄了一番,李艺书也是带着摄影组的人返回了他那套小院。

  后来买的那套二进四合院,如今还在装修,而且还不用李艺书花钱,只因为那个院子挺不错的,被剧组的选景看上了,带着人赶在年前进行修缮与维护。

  “李导你这小院挺不错的,是你自己设计的?”

  看了一眼院内的环境,杨兰为了接下来能够更好的采访,也是借着这个话题,跟李艺书展开了交流。

  “不是,是前住户设计的,不过后来我自己有找人改了改。”

  “……”

  相互聊了一会儿,李艺书大致的说了一下个人情况,包括他首部电影还有目前手头上的几个项目,也探讨了接下来专访的一些话题。

  摄影组这边也已经准备好了,本来是想要在小院内拍摄的,但今天有点冷,在外面待久了,鼻涕都能冻出来,索性还是回了屋。

  在摄影师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后,杨兰面带微笑的对着镜头说道:

  “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对象,是优秀青年导演李艺书……”

  采访的内容其实挺简单的,杨兰先跟李艺书交流了一下电影的事,又聊了聊在日本那边取得的优异成绩,然后才提到了这次宝岛那边掀起的老兵观影浪潮。

  这次的专访,央视那边是很重视的,李艺书是次要的,主要还是住家台办的那边。

  尽管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跟宝岛谈的事情,但很多人却都清楚,而央台作为国家咽喉,自然是对这件事颇为了解。

  《那山》在宝岛热映,也算是间接的说明了,宝岛对大陆的认可,与重回祖国怀抱的渴望之情。

  这自然是要大书特书,值得宣传的事。

  李艺书也算是沾上光了。

  这次李艺书的专访+宝北专访,是要剪辑二合一,作为今年宣传口的重点宣传,不仅联播会提前预告,连各大官媒都要早早地在报纸上打打广告。

  好等到播出之际,引得万人空巷!

  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第72章 072【探班秋菊,巩丽发烧】求追读

  18号。

  陕X陇县。

  《秋菊打官司》剧组。

  还在大家准备拍摄一场戏的时候,场务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张导,巩丽又晕了!”

  “又晕了?”

  张一谋眉头紧锁,“医生那边怎么说!”

  场务道:“说是巩丽身子虚,加上连续感冒多日,恐怕今天是没法子拍了。”

  “行吧,让医生看着,实在不行就送去医院。”

首节上一节48/31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