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422节

  “如果我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在罪犯行为假设与模型组成的要因之间能够建立起明确联系的话,那我就能把严谨推理路线代入,有足够的精度和可操作性来完成各个地区特征和犯罪点的影响权重,做出来区域型的地理侧写。”

  江浣溪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的第一个想法。

  “具体操作的话,应该是取犯罪地点和锚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将地理特征G、衰减函数D和归一化因子n结合起来,用概率密度计算的方式来得到犯罪地理剖面不过这样的话,似乎太过于理想化了,还需要考虑一下实际的地理因素吧?”

  江浣溪觉得自己的思路可行,但还是先继续整理其余的想法,就像是写作的时候先把大纲和要点罗列出来,到时候再执行的话,效率要高很多。

  也不会出现,做着做着忘了自己思路的情况。

  特别是这种几乎没有多少休息时间的竞赛,不可能时时刻刻都以最佳状态来思考问题的。

  佟童在进步,江浣溪小有成效。

  而许青山则是绝对专注。

  这种只有他们三个人在的状态让他很享受,也很放松。

  人的工作状态是会有惯性的。

  当人适应了工作环境之后会进入一个舒适区,有些人在舒适区里会变得懒散放松下来,做工作会没有什么干劲,而有些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则会变得无所不能,自信十足。

  许青山明显是后者。

  他完全感受不到佟童的眼神,听不到江浣溪的呢喃。

  对于他来说,他现在就像是一个绝对造物主。

  他肆意地调动着他的手指,轻轻拨弄着科学的奥妙,撩动着数字字符的裙摆。

  没有什么感觉比自己能够掌控一个世界更加美妙。

  哪怕这个世界是抽象化的算法规律和具象化的字符串。

  许青山也感受到了应用科学的魅力。

  如果说他之前在做的所有关于纯数理论的科学研究更像是在解密宇宙的最终答案的话。

  那应用科学就像是在女娲造人的时候,不断地捏着一点一点的细节,把自己的造物调整成理想的状态。

  不管调整的结果是好事坏,那种因为自己的一个念头就出现了巨大变化的过程,简直太过于惊艳。

  “如果只是预测分子发光效率和高效发光光谱计算的话,那功能性未免有些太局限了,而且这些杂项数据应该还能用在其他部分,看看.”

  “把光伏器件模拟器和热点转换效率也加进来吧。”

  许青山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想法。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是错的,而是他想往自己的造物里增加更多的东西。

  既然都在做这种东西了。

  掏出来个半成品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能做得越完善、越完整,那就想办法做。

  而且比起单一领域产品,许青山更喜欢做成复合产品。

  他简单地参考了一下市面上比较成熟的科学计算软件,只不过不管是电子结构,还是量子动力学,还是经典动力学,比较成熟的科学计算软件基本上都是国外研发的。

  这其中会涉及一些实验流程和数据的差距。

  许青山是越参考越觉得不舒服。

  “还是优化一下各种基础功能,集成进来吧,按照版本迭代,做成一个完整的计算路线。”

  为了让自己舒坦一点,许青山并不介意加大自己的工作量,一时间,他都忘了建模比赛的事。

  三个年轻人就这么蹲在顶楼没怎么下去过,就连吃饭都是林月华做完了给他们送上来。

  期间林清莹有过来看过一眼。

  她一方面感慨自家女儿的努力和那种与平时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的专注与坚定,一方面又操心这些孩子这么拼命会不会伤身体。

  好在这样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

  许青山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江浣溪和佟童两个人就把美赛建模解决了,也就只有在程序变现的过程,江浣溪请许青山顺手解决了一下。

  而他自己也把第一个完整版软件基本做成了。

  之前在梁溪就已经整备好了基础,最近这段时间的完善则是让软件更加完整。

  只是,目前来说是软件流程、功能上的完整,并不代表着数据的精度和各种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尽管许青山已经在软件内内置了可视化模块,但在数据都不保证准确和精度的前提下,这些也都得不到很好的检验。

  但是想要检验软件的可靠性,就许青山家里的这台个人工作站,够用是够用,可只有这么一台,那么多数据,他一个人不知道要跑多久。

  而且这种明显基本上更多的是重复工作内容的繁杂工作量,明显就不是许青山会做的。

  没有丝毫犹豫。

  许青山直接联系了曲进牟。

  他清楚现在邱涌在忙更重要的事情,这种事情去找他们实验室的大总管曲教授更方便一些。

  曲进牟对于许青山会给自己打电话这件事十分意外,接起电话的时候,言语中的那种惊喜,都能从扬声器里溢出来。

  “曲教授,新年快乐啊。”

  许青山当然不会情商低到上来就提事情,应有的礼节还是有的。

  老曲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一如既往的热情。

  寒暄许久,老曲的话停不下来。

  “咳咳,是挺好的,好啊,那等过完年到时候去华清找老曲你吃饭,到时候可不要嫌弃我吃得多哈。”

  许青山回头看了眼屋里正在伸懒腰的佟童和仰躺在沙发上看起来萎靡不振的江浣溪,想快点把话题绕回正事。

  “那怎么会呢?你相信我,咱们华清的食堂可要比京大好吃多了,我到时候在我们实验室给你收拾一个大工位出来,规格跟我一样的”

  “老曲啊,那啥,工位好说,就是我这边还真有点事得找你们实验室帮忙。”

  许青山说道。

  “啊,有正事啊,那当然没问题,你尽管说,哎呀,我这一高兴话就”

  “没事,老曲,是这样的,上次我在梁溪不是在做那个软件吗?”

  “嗯对,我记得,当时我们实验室里的学生还每个人都给你收集准备数据来着,怎么样,是有哪个地方需要我们再多做点实验测试一下拟真度或者鲁棒性?”

  曲进牟说道。

  “做实验没什么问题,实验额度可以从我这边算,不过我得跟老邱说一声,可以和他说吧?”

  “那倒是不用做实验。”

  许青山对于曲进牟的态度很认可,这种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的,那是真的和别人不一样。

  要是实验出现问题了,担责人可就是曲进牟自己。

  而且,如果实验耗材和额度超标了,到时候也得曲进牟自掏腰包来先行垫付。

  另外一方面,这种帮别人做实验的事,定位太过于暧昧了。

  “就是我等会把软件打包给你,你分发给你们实验室比较可靠的年轻人,等开学了让他们帮忙用之前的那些数据测试一下精度和可靠性,看看软件O不OK。”

  许青山明确了自己的需求。

  “这么快就弄好了?打算叫什么名字?”

  曲进牟更加意外,另一方面又悄悄庆幸自己的态度坚定。

  “唔随便吧,叫QSKS吧。”

  “QSKS?”

  曲进牟思索了一下,愣是没能想出来这四个字母代表什么?

  “青山科算嘛,多好记。”

  许青山随口说道。

  “啊?你这是拼音首字母啊?”

  “对啊!我们华夏研发的,当然要用拼音,我们看得懂就行。”

  许青山满不在乎,随意得像是随便用白纸折了个小青蛙。

  “好像有道理”

  曲进牟一时间觉得有点奇怪,但并不排斥,还有点莫名的爽感。

  这种感觉。

  就像是一直处于追逐阶段的存在,突然拥有了可以傲视群雄的资本,并且把规则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定。

  颇有一种强者、上位者的傲慢。

  “这算啥,我们这几代人努努力,指不定以后科学教材的标准文字都是汉字了呢。”

  “让那帮老外来琢磨我们的书写语法。”

  许青山的言语中满是自信。

第325章 它姓许!

  “如果是你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我就算了。”

  曲进牟苦笑了一下,说道。

  许青山的这种畅想,也就许青山敢想了,而且就他现在表现出来的实力,曲进牟还真的觉得有可能。

  如果是国内其他的科研人员,普通的科研人也就想着能发一篇SCI就喜大普奔,有实力一些的则是想要把自己在专营领域里的地位提升到一流队列,至于所谓的大牛,则是会想着冲击世界顶尖行列。

  可无论是哪一类人,他们的成就哪怕在各自领域做到登峰造极,也不可能让这个领域的其他人跑来研究汉语。

  科学界依旧是西方拥有话语权。

  而许青山如果真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也不能只是他一个人。

  不过曲进牟已经在许青山身上看到了一些可能性。

  一是许青山的涉猎之广,研究之深,堪称绝世无双的科研嗅觉和执行力,这让他有机会染指大部分主流科研领域。

  二是许青山的带动能力,曲进牟是有认真观察和了解过许青山身边的人,不管是江浣溪也好,还是叶新城也罢,亦或者是许青山在学校里面带着那些阿猫阿狗,都表现出了有别于之前的执行力和科研嗅觉。

  要知道,科研嗅觉这种东西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毕竟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灵感启发方式,很难通过后天锻炼出来。

  科研之所以是天才的特权游戏,就是因为科研很多时候虽然能够通过学识和经验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属于基本问题。

  真正能够对整个领域、整个体系有决定性改变能力的人,年龄完全就不是限制,天赋才是。

  要不然怎么说近现代数学的大爹之一?

  高斯在12岁的时候就能够怀疑元素几何学里的基础证明,14岁就能在没有计算器的帮助下,手算完成了高斯复合平均解析式的推导,16岁就能预测欧氏几何之外一定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几何学,也就是后来的非欧几何。

  这种夸张的天赋并不是只出现在高斯一个人身上的。

  曾经有些人折腾出来一些谬传的冷知识,比如什么高等数学是高斯一个下午玩出来东西,高等数学的高姓的是高斯的高。

  虽然有点搞,但也能看出含金量来。

首节上一节422/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