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547节

  高斯的《算术探索》,是初等数论的集大成者,代数数论的源泉,18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学术价值的伟大专著。

  其发掘的曲面内蕴微分几何,启发了黎曼几何的出现,奠定了微分几何的体系。

  至于许青山在学术生涯早期所做过的概率论正态分布,那都是高斯比较细枝末节的研究了。

  要知道在1840年以前,高斯在数论几何代数分析数学的四大领域,都做到了当时最顶尖的成就没有之一。

  他是绝对的GOAT,统治时代的神。

  他的全面性和研究高度的综合性都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史第一人。

  同样被人视为数学最顶流的大师们,黎曼和庞加莱在代数领域稍逊一筹,格罗滕迪克、希尔伯特、诺特、阿贝尔、伽罗华在几何拓扑方面相对较弱,欧拉在整体严密性和抽象化、标准化的方面做得不够,柯西在成果的重要性上次了几等。

  而之后的后来者,也都只是在各个领域,“各自”超过了高斯。

  也可以说高斯就是人类数学史上最后一位拥有时代统治性的数学家。

  这也是为什么,德利涅他们那么渴求建立起能够容纳下他们名字的超级学派。

  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能够被历史记住,被人类记住。

  哥廷根学派,由高斯创建,黎曼发扬,坐拥两大人类顶级数学家的学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最高殿堂。

  只不过,高斯虽然是人类历史上历史地位最高的数学家。

  可他有一个最致命也是最大的黑点。

  那就是他不曾拥有过一项独立开创的,近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

  是的。

  历史第一人没有拥有独立开创的最顶级标志性成果。

  可以数一数近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黎曼几何、非欧几何、群论、复分析、椭圆函数论、复变函数论、分析基础严格化等等。

  都不是由高斯完全决定的。

  甚至就连高斯公认最强的数论领域,他所有涉及数论的著作加起来,重要性都不如黎曼搞出来的,只有八页纸的黎曼猜想。

  当然。

  现在数论NO.1的地位已经在等待被刷新了。

  许青山成功地解决了黎曼猜想,并且提出了新的数学工具,虽然他并不能仅仅靠着解决黎曼猜想就拥有和黎曼一样的历史地位。

  可只提数论这个领域和黎曼猜想这一专项命题。

  许青山已然成功持平那位千年奇才,只要他能根据黎曼猜想提出下一步数论的未来命题,那他就将成为毫无疑问的古今数论第一人。

  黎曼之所以伟大,并不只是因为他提出了黎曼猜想,更多的是他为整个数学界做出来的各种贡献,黎曼积分、黎曼几何、黎曼猜想、流形理论、黎曼ζ函数等等。

  但许青山在证明黎曼猜想的过程中也同样展现出了他在其他领域那扎实的学术功底。

  他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最具有研究直觉的青年数学家。

  因为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一样数学工具之后,就成功的找到这工具拓展的方向和深入开发的点。

  这也是为什么德利涅他们会那么看好许青山,甚至不惜把格罗滕迪克老爷子拉出来给许青山站台。

  因为他们真的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能够超越高斯的希望。

  这里的超越,指的是1840年之前的高斯,那个统一学界无敌手,四大领域唯我独尊的高斯。

  不只是学术水平,还有影响力。

  他们希望,未来的人们提起数学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名字,是许青山。

  当然,在历史地位上,排在NO.2的【欧拉】也和高斯一样,几乎是被视为数学的化身。

  NO.2【欧拉】

  如果单单论公众影响力,欧拉还能和高斯比一比,谁的影响力更大。

  只是由于时代问题,欧拉比高斯早了些许,而现在评判的标准则是根据现代数学的影响范围来判定的,所以从广度和深度而言,欧拉的学术影响力是要逊色高斯的。

  至于排在NO.3的【牛爵爷】之后的,则是两位靠着公众影响力一骑绝尘的远古老登。

  NO.4【欧几里得】和NO.5【阿基米德】。

  之所以把两位老登放在第四,第五是对于他们历史地位的尊重。

  他们俩算是远古时期的开山祖师爷奠定了数学这一完整体系的基础。

  欧几里德的研究过了2500多年,依旧渗透到如今的知识基础普及之中,其数学研究的公众影响力具有最强的持久性。在普及数学这一块,欧几里德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特别是公理体系的缔造,更是成为了数学理论化的基础,甚至是这一体系中,平行公理上的一点点缺陷,更是直接催生了非欧几何的诞生,成为现代数学爆发的突破口。

  至于阿基米德,能和高斯王子、牛爵爷一起并列世界三大数学家,总不能有人觉得他数学的影响力不好吧?微积分体系的源头、几何著作.

  有趣的是。

  基老师跟继承了他微积分伟大衣钵的牛爵爷恰恰相反。

  牛爵爷沉迷于物理与机械发明,认为那比数学更有意思。而基老师则认为机械发明比纯数学低级,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写机械发明的著作。

  可就是这么一位不爱搭理机械理论的基老师,搞出来了一堆能够快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机械发明来,其中最经典的就是杠杆原理。

  只能说人就是这样的。

  但天才就是天才,大师就是大师,不管是牛爵爷也好,还是姬老师也罢,他们都在物理和数学取得了旷古绝今的成就,后人难以超越。

  离开了前五位的评选之后,后五位才算得上是近现代数学的龙虎榜。

  如果只是以现在的时间点作为评估标准的话。

  那后五位才算是正式开启了学术性评估的阶段。

  因为这样的历史地位榜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越是接近于现代的数学家,在这种榜单上就越不具备优势。

  因为他们的研究需要有后人不断的推进发展,发扬光大,最后覆盖整个世界,整个学术圈。

  这样才能开拓出专业影响力。

  只不过相对于前人而言,许青山这一代人占据了另一方面的优势,那就是互联网的优势。

  像许青山这样的青年学者,在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之后,能够通过互联网和各种广域性媒体快速的推广他的学术成果和提升他的个人声望。

  同时也能在全世界范围里打造出实时的学术热点。

  曾经的数学家们想要推广自己的理论,再搞出一个超级学术成就之后,还需要给自己的朋友们写信,去给其他的各种科学院递交自己的论文,在得到漫长的审核验证之后,才有机会站到大型会议的舞台上,向世界上顶尖的数学家们推广自己的数学理论。

  一个重要学术成果的研究,到发展,到完全成型,短则四五年,慢则几十年都有可能。

  有很多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因为学术完成度不够,所以只能把自己的一些发现留作手稿,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完全解决自己遗留下来的学术问题。

  这里又要提到我们亲爱的高斯先生了。

  高斯在去世之后,他的学生和助手们找到了他的数学笔记。

  在他那写满了各种各样猜想和问题的笔记里,如果在当时就发表出来,至少能推动数学界提前发展半个世纪。

  高老师多少是有点强迫症和完美癖的。

  没有做到完美的完成度,他基本上不想发表出来。

  但这同样也说明了,高老师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高老师的精力太过于分散了,太多方面他没有办法完全兼顾。

  在他的笔记里,他研究了高次方程解问题,但在后来发现群论的功绩属于伽罗华和阿贝尔。

  在比较早的时候,高老师就发现了椭圆函数双周期性,但他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只是记了一些思路,后来,阿贝尔和雅可比在椭圆函数上的工作完成度极高,直接开拓出了一个新领域!

  高斯在自己的笔记里阐述了自己非欧几何的思路,但简单的阐述,在学术完成度远远不如罗巴切夫斯基和鲍耶。

  而高斯想到要秃头的几何基础问题,在他还没去世,笔记还没有被公布之前,就已经被自己的学生黎曼解决了。

  最小二乘法和二次互反率,勒让德也在同个时段发现了,正态分布发明权他还必须和人共享

  或许高老师命中多少沾点运途不稳。

  以致于,目前现代数学最为核心的发展方向,都和高老师的研究,以及高老师遗留下来的笔记关系不是很大。

  高老师就像是给大家打好了全方位的地基。

  但是真正在这些土壤上盖出了如今现代数学百花齐放高楼大厦的,另有其人。

  当然这对于数学家们来说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这代表着他们起码还拥有超越高老师的可能。

  谁呢?

  目前来说,还活着的,最接近这个目标的人就是格罗腾迪克。

  有一个很奇妙的数据。

  当代数学最重要的突破进展都来源于格老爷子的代数几何,其中包括了安德鲁怀尔斯先生解决的费马大定理,以及德利涅解决的韦伊猜想。

  而到目前位置,超过一半的菲尔兹奖,都与格老爷子的工作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未来如果没有更伟大的数学家创造出能够取代格老爷子的数学工具和新的数学思想,那百年以后,格老爷子就有往冲击NO.1。

  毕竟。

  这也是一位和黎曼一样,活着的时候就能够直接冲击数学史历史地位前十的存在。

  而且老爷子还没怎么吃到过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如果说高斯是把所有领域走到全面,走到同时代第一,那格老爷子就是把一个方向走到极致。

  代数几何、抽象化、结构化的极致。

  当一个方向被走到可知极限的时候,那它就会拥有超强的辐射能力,辐射到代数、几何、数论、分析、拓扑等等。

  而许青山,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可能性。

第431章 你不会比不过你徒孙吧?

  所以,说了一大通,许青山未来的前景会是怎样的?

  目前全球范围来说,普遍认为许青山很有希望成为新时代的数学第一人的。

  像许青山这样在单一领域登峰造极,其他领域的造诣又稳稳一流,还年轻得一批的,要是个人,都能一眼看得到他那璀璨的未来。

  只不过现在所有人唯一担心的就是许青山的学术贡献生涯能有多长。

  数千年来伟大的数学史里并不是没有出现过精彩艳艳的少年天才。

  但其中有不少人是让人为其扼腕叹息。

  例如群论的开创者之一,伽罗华。

  这也是一位人生极具有浪漫色彩的数学家,也就是后人们经常拿出来开玩笑说数学家也玩决斗的先例。

  1811年出生的伽罗华,在19岁的时候正好碰见了七月革命。

  充满热血的少年天才在校报上抨击当时把学生锁在高墙之中的高等师范学院校长,因此被学校退学。

  之后又因为强烈支持红色意志,从20岁的时候开始,就经常因为政治原因入狱。

  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便尝试过将自己研究出来的代数方程解的结果交给法国科学院,可和阿贝尔一样,他们俩都栽在了柯西的手里,连论文都找不到了。

首节上一节547/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