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我的年代生活 第223节

  宁卫东应了一声,正好上午去跟黎援朝见面,下午再见一见这个郑桐。

  稍微拾掇一下,看了看时间,宁卫东起身往外,骑上自行车往西边去。

  昨天打电话,跟黎援朝约好的,在城郊的俱乐部见面。

  宁卫东之前跟赵如意来过,第一次跟黎家姐弟一起打枪就在那边。

  轻车熟路,大概四十多分钟,宁卫东抵达目的地,到里边直接报了黎援朝的名号。

  工作人员立即给里边打电话,黎援朝立即从二楼下来,远远看见宁卫东未言先笑:“卫东,好久不见了~”

  来到跟前热情的握了握手。

  两人寒暄一阵,黎援朝拉著宁卫东往里边去,一边走一边道:“卫东,你今天来的正好,前天刚从叙里亚弄来两匹纯种的阿拉白马……”说到这里却是稍微顿了一下,问道:“能骑马吧~”

  黎援朝也是惯性思维,在他的圈子里的几乎都是军人子弟,差不多都会骑马。

  包括赵如意在内,也是能骑马驰骋的。

  却忘了宁卫东的出身,此时想起来才反应过来有些唐突了。

  宁卫东笑呵呵道:“能骑~”

  原身当然不会骑马,别说骑马了,摸都没摸过。

  最多在大马路上看见那种拉车的驽马,闻著臭烘烘的,远远就避开了。

  但宁卫东穿越前会骑马,而且著实骑得还不错。

  黎援朝一笑,倒也没太意外,宁卫东下过乡,这算是一个buff,下乡真的能学许多技能。

  比如开拖拉机,骑马、赶车,种地都是基础的,还有知情干脆当了赤脚医生……

  黎援朝只当宁卫东去东北那几年有机会学了骑马。

  径直把宁卫东带到后边的马场去。

  在俱乐部的两层小楼后边,左边一条路是去靶场的,就是上次来打枪的地方,右边就是马场,一直连著西边的一大片空地。

  黎援朝明显是个爱马的人,一路上滔滔不绝。

  宁卫东对这方面也有知识涉猎,能跟他接上茬儿,不至于把话掉地上。

  直至来到马厩,里边放著十几匹马,其中大部分是蒙古马,虽然也有比较高大的,但比起两匹阿拉白马,一下子就矮了一头。

  是真的矮了一头。

  阿拉白马高大神骏,但从外观和冲刺能力上,的确远胜蒙古马。

  蒙古马更长于远程奔袭的耐力。

  两人过来,已经有人在这里装配马鞍缰绳。

  等了片刻后,马匹装配齐整,宁卫东和黎援朝各自接过缰绳,拉扯著马从马厩出去。

  等到外边,宁卫东从旁边工作人员手里拿了一些玉米粒,相当于是给马儿吃的零食。

  给马吃著,同时摸摸揉揉,算是熟悉熟悉,免得贸然骑上去惊了马匹。

  黎援朝不需要这些程序,他早跟这两匹马熟了,却也没有著急。

  本来今天宁卫东过来就是为了谈事,骑马或者打枪都是一种调剂,也是一种态度。

  咱们先是朋友,之后才是合作,所以跟宁卫东见面才没在办公室或者会议室。

  片刻后,觉著差不多了,宁卫东两手扳著马鞍,猛地往上一跃。

  他本来就高大,借著跳跃一翻身就上了马背。

  这匹马吸溜两声,在原地“踏踏”走了两步,都是驯化好的马,并没那么大野性。

  黎援朝眼睛一亮,哈哈笑道:“卫东,好身手!”

  宁卫东一笑。

  黎援朝此时也上了马,拿著缰绳一抖,催动马儿向前。

  宁卫东随即跟上去,落后一个马头。

  黎援朝瞅了一眼,知道宁卫东是真会骑马,而且水平不低,要不然想控制好速度,落后一个马头,可没这么简单。

  黎援朝侧头道:“卫东,马骑的不错啊~”

  “一般吧~”宁卫东笑了笑,转而往远处看去,直入主题道:“援朝哥,最近市面上出来不少东洋的电视机……”

  黎援朝微微诧异,没想到宁卫东会提起这件事。

  之前他们合作仅限于批文这一块,但黎援朝的公司可不只有这个业务。

  黎援朝道:“你也注意到了?最近南边有不少人在干这个,怎么……你有兴趣?”

  宁卫东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道:“这个我做不来,真出什么事,我可扛不住。”

  黎援朝明白言外之意,宁卫东跟他的情况不一样,宁卫东并没有多少试错的成本,他必须保障王家和赵家利益。

  但黎援朝知道,宁卫东刚才提起这个不会是随便说说,索性耐心等著宁卫东下文。

  果然,宁卫东的话锋一转道:“不过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援朝哥你有没有兴趣。”

  宁卫东从红星厂出来,到东意公司这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一步绑定与黎援朝的关系。

  所以,仅仅搞批文那点利益,根本钓不住黎援朝这条大鱼。

  更何况在黎援朝身后还有她姐黎抗美。

  宁卫东必须拿出更实际,也更能吸引人的东西,搞一条大船让黎援朝坐上来。。

  宁卫东道:“我们来生产电视机,怎么样?”

  黎援朝先是一愣,随即皱眉。

  宁卫东当然明白这件事的难度,又解释了一下:“其实也不算生产,就是在东洋采购一些主要部件,我们国内配套一些技术难度比较低的配件,再给组装起来……”

  黎援朝听明白宁卫东的意思,脑子里飞快盘算这样做的可行性。

  宁卫东继续道:“未来几年,电视机肯定要逐步在城市普及,我们城市人口大概有两亿,就算一家五口人,就是四千万户,一户一台电视机,是四千万台。我们只要吃掉10%的份额,就是四百万台,而且后续还有彩色电视机……”

  黎援朝的反应不慢,知道目前电视机的价格。

  抛开彩电不算,单黑白电视机都是四五百块一台,真要能做到四百万台!

  一台电视机赚一百块钱,四百万台就是整整四个亿!

  四个亿,在这个年代是什么概念。

  即使是黎援朝这种家世背景,也不由得呼吸变得沉重。

  但他很快也冷静下来,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帐也不是这么算的。

  不过无论如何,宁卫东的这个提议足以令他重视起来,真要把这件事做成了甚至能改变他在家里的地位。

  实际上黎援朝因为前些年的问题,早已经断绝了走士途的道路。

  手头这个公司,其实是对他的一种补偿。

  可一旦要能做成这件事,形成几亿的产值,情况又不一样了。

  现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跟欧美改善之后,手里握著蘑菇弹。

  对于华国来说,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存在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这是老一辈打下的基础,日后可以缓一一口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

  ……

  与黎援朝谈了将近两个小时,宁卫东从俱乐部出来。

  虽然黎援朝没有给准信儿,说要跟她姐商量商量,但宁卫东心里有数,他不会拒绝这个机会。

  至于说抛开宁卫东,自己吃独食。

  黎援朝也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

  而宁卫东,也只有找黎援朝才能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王家和赵家的资源都集中在部委,这些都是明帐,一是一,二是二。

  黎援朝却可以撬动一些j工资源。

  前几年搞三线建设,其中不少是从东北和华北直接把厂子一分两半,其中的精华部分直接拿到西南去,剩下的厂子虽然还是原先的名字,但生产和技术能力打了大折扣。

  这些厂子这几年的经营相当困难,好多是入不敷出,勉强维持。

  这种情况要一直等到明年下半年以后,爆发两伊战争,涌来大量订单,才会缓解一些,却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关停并转。

  如果能通过黎援朝,整合一些资源生产电视机,哪怕通过走s渠道,从外边拿主要部件,回来组装一下,先把摊子支起来。

  再等日后,山寨也好,仿制也罢,总归是要走过这一步的。

  当然这个事跟批文不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深耕。

  这也是宁卫东拿这件事找黎援朝合作的原因之一。

  一旦这事成了,至少未来二十年,他跟黎援朝都会坐在一条船上。

  ……

  宁卫东一边想著,一边骑自行车回公司的四合院。

  秋天正午的太阳照射下来格外燥热。

  宁卫东也不得不思忖,是时候再搞一辆车了,除了汽车还得搞几台摩托车,以后宁伟他们出去办事也方便。

  还有王凯旋和胡八一,既然顶著副经理的名号,出门骑自行车也不好看。

  不过通过正规渠道买车还是相当麻烦的。

  宁卫东合计,回头找安宁看能不能从香江那边弄几台过来。

  回到公司,宁卫东把自行车放在前院。

  正要往里边走,秦淮茹从小厨房出来道:“宁经理,您中午吃了吗?我这儿给您留了饭菜。”

  宁卫东笑著道:“谢您,在外头吃过了。”

  刚才去黎援朝那里,当然不能让他饿著肚子回来。

  秦淮茹点点头,忙有道:“宁经理,还有一个事儿……”

  “嗯,您说~”宁卫东驻足听著。

  秦淮茹下意识用围裙擦著手道:“是这样,一早上您也见著我们家那口子了。您别看他在食堂做大锅饭,其实是家传的手艺,您也尝过他的手艺……”

  宁卫东点头,当初秦淮茹刚来的时候,没像现在这样,一早就来上班,而是赶著下午来做一顿。

  有几次措手不及,直接从家做完了,装在盒饭里给送来,就有何雨柱做的。

  秦淮茹继续道:“宁经理,您看咱们公司人越来越多,这个食堂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想让他过来帮我掌勺,您看……”

  宁卫东当然知道何雨柱的厨艺不一般,他能过来做饭,只要不糊弄人,肯定比秦淮茹强多了。

  但把食堂直接交给他们两口子肯定不成。

首节上一节223/2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