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到要迎接的工作,朱星火咬牙忍了!
“知道礼堂咋走不?”
“知道!”
陈露阳不露声色的将巨痛的手塞回裤兜,紧接着提醒朱星火。
“有个地方,你回头注意一下。”
说着,
陈露阳指着员工走廊:“那里的储物间和会场就隔了一道墙,你盯紧点。”
“什么!?”
朱星火瞬间面色一正,转身走向储物间。
过两三分钟之后,朱星火严肃的走出来。
“锁上了。幸亏有你提醒!这回头要出事了可就不好办了!”
听到门被锁上了,陈露阳也放心了。
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都是各行各业本年度有过重要出版书籍的学者和专家。
当陈露阳领着邀请函走进会场的时候,其中大半的座位上已经坐人了。
按照名单上的座位号,陈露阳在会场的中间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刚坐下,陈露阳就听见身后两排有人议论:
“你快看,居然还有小朋友来参会!”
声音听着像是见到了西洋景。
陈露阳也有些好奇。
他以为自己不到二十的年纪,就能来这个大会就很年轻了。
哪想到这里还有小朋友?!
陈露阳左顾右盼,蹦高了想看看小朋友长啥样。
可是看来看去,在场的全是成年人,哪有小朋友啊!
就在他疑惑的时候,身后两个声音再次响起:
“你孙子是不是也这么大了?”
“感觉比我孙子大点,不过好像也差不多……”
陈露阳越听越狐疑。
他回头一看,正见到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坐在后排,头挨着头的望着自己。
瞧见陈露阳回头,
一名老人家善良的咧嘴一笑,露出了嘴里空着的一颗牙。
接着,老人家不好意思的伸手挡着嘴,冲着陈露阳点点头。
另一个老人家也乐呵呵的冲着陈露阳挥挥手。
陈露阳:……
得,孙子就是我自己!
陈露阳咧开嘴,热情的冲着两位老人家打了打招呼。
这岁数,当自己爷爷轻轻松松!!!
不过,陈露阳的注意力还远远不在此。
“也不知道这两位爷爷是咋保养的,头发竟然这么多!”
陈露阳下意识的揉了揉自己的头发。
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最近压力太大。
自从当上这个车间主任之后,他就开始掉头发。
起先他还以为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可是看着老陈那没有几根头发的脑袋,陈露阳着实有点担心了。
随着参会代表进入会场,陈露阳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参会代表无论年纪如何,每一个人的精气神都非常充沛!
无论是肢体动作还是谈吐交流,都透着这个年代特有的革命朝气。
别看他们大多数的年纪和陈父、陈母差不多,但精神状态比宋廖莎还强又稳定!
这些代表们有很多,是经常参会的老朋友,已经是熟面孔了,大家彼此都亲切的打着招呼。
就连陈露阳这个最年轻的,也不断被人上前搭话。
没办法。
陈露阳真的是太年轻了!
众人闲聊了一会儿,快九点的时候,陆续有省里的领导入场。
九点半的时候,文化出版交流和学术交流大会正式开幕。
今天到场的领导中,职务最高的是主管省生产与文化的郭高官。
他代表省里,向与会代表致开幕词。
陈露阳还是第一次跟这么多学历高的专家学者们开会,又是省领导开幕,他的心里还挺激动的。
“亲爱的各位文库作者、专家学者和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出席这个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城,对到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
“文字只有紧跟时代,才能有自己的未来!”
“让我们深入研讨,为国家文化教育体系的建构、为国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做出我们的贡献!”
会场里顿时传来了热烈的掌声。
陈露阳在台下疯狂记录着郭高官的讲话。
自从上次那篇工作经验之后,陈露阳的文笔就进入了于副厂长的视线。
他现在得抓紧一切学习的机会,多记点好词儿和好句子,回去留着当素材。
省的到时候让自己写材料的时候,再胡乱抓瞎。
郭高官发言之后,是两个会议代表发言,
这两个人都挺有代表性的。
一个是位文学创造的昆仑大匠,另一个是通信领域的泰山专家。
陈露阳真心是听的颇有收获。
这两个代表一上台,瞬间就把整个出版交流会的气氛给带动起来,听的陈露阳是热血澎湃的。
都到了松亭饭店的就餐礼堂,陈露阳还在一边打饭一边回味礼堂里的那种激情奋斗的氛围。
光明正大的拿了一瓶新酿的克瓦斯,陈露阳听见一个声音响起:
“同志,麻烦问一下有没有热水?”
“有!您稍等。”
饭店里的一个小服务员赶紧跑到后厨,抱着一个暖水瓶跑了出来。
拔开暖瓶塞,
小服务员将热水灌倒了玻璃杯里。
“谢谢你小同志。”
一个年纪跟王轻舟岁数差不多大的老人家披着饭店的毯子,捧着热水坐到了餐桌的最里面。
第185章 当亲爹供着
这个老人家肤色有点黑,皮肤中透着一股被阳光和海风浸透的铜色光泽。
看他衣着也是个很讲究的,但可惜外套实在是太薄了。
虽然松亭饭店已经自行供热,但毕竟不是大冬天,烧煤烧的少。
会场又是一楼,一些南方来的代表根本就受不了。
陈露阳打量了一下这位老人家的穿着和举止,端着餐盘走了过去。
“叔儿,您是打哪来的啊?”
老人家的普通话不太好,说了好几次陈露阳才听明白是“热南”。
一听跟自己猜的不差,陈露阳心思一动!
“叔儿,那我跟您打听打听,你们热南有一个橡胶栽培研究所,您知道吗?”
“我知道,您有事吗?”
老人家双手捧着装着热水的玻璃杯取暖,好奇的看着陈露阳。
陈露阳诚实道:“叔儿,我是省机械厂的。”
“我们车间生产的橡胶喷霜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听说热南的橡胶栽培研究所是橡胶工业生产制造领域的专家,我想找他们请教请教。”
老人家纳闷:“我记着,机械厂也不是造橡胶的啊?”
陈露阳回答:“我们厂现在造小汽车,其中一个零部件橡胶阻尼减震器。”
“噢噢噢。”老人家点点头。
陈露阳见这老专家给自己问了个底朝天,却不回答问题,再次礼貌问了句:
“叔儿,您认识这个研究所的人吗?”
“小同志……他要不认识,就没人认识了!”
坐在陈露阳邻座的一个专家听了他们的话,乐呵呵道:
“这位是橡胶栽培研究所的黎研究员,《天然橡胶加工工艺学》就是他写的!”
《天然橡胶加工工艺学》???
这本书他咋没印象?
市面上基本跟橡胶生产有关的书,他就算内容看不完,但是书名也都了解个七七八八。
难不成这书也是今年新出版的?
心里这么想,面上陈露阳却惊喜又期盼:“这不是巧了吗!”
“黎专家,您可一定要帮帮我们。”
黎技术员喝下两口热水,整个人缓回来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