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283节

  苏小英刚做完交接,填完单子,准备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卸鸡。

  冷不丁瞧见一个年轻小伙子凑上来打招呼,她还愣了一下。

  随即,苏小英眼睛一亮!

  “哎呀!小同志,你不是省城的么?咋来我们这菜市场了!!”

  陈露阳惊奇:“苏大娘,你还认识我?”

  苏小英笑:“认识啊!去年我去省城,就是你开车拉的我,你们厂的小汽车特别好开,我现在运鸡运蛋都用你们的小车运。”

  陈露阳震惊:“大娘,你这1000只鸡产蛋可真不少啊!”

  旁边有人道:“她去年给国家交了1.1万斤的鲜鸡蛋,是我们全县2300多养鸡户和重点户的‘排头兵’,年底的时候还在公社县里戴大红花了呢!”

  陈露阳敬佩:“大娘,您这太能干了!”

  苏小英不好意思,粗糙的手擦了擦脸:“这有啥能干不能干的,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就会养鸡。”

  旁边有人笑道:“你还不能干?你都要建半机械化养鸡场了。”

  苏小英不好意思:“贷款还没批下来呢。对了小同志,你来这菜市场是要买点啥?这里我都熟,想去哪我领你去!”

  陈露阳:“大娘,我想买个鸡毛掸子。”

  苏小英、众人:????

  陈露阳面不改色的撒谎:“都说片儿城的鸡毛又轻又软,毛又厚实,我想买一个回去。”

  苏小英乐了:“这花啥钱!大娘家里有的是鸡毛,回头给你扎一个!!”

  陈露阳:“这咋好意思啊?”

  苏小英:“这有啥不好意思的!扎个鸡毛掸子就是随手的事儿,明天你过来,我给你扎一个!!”

  “对了小同志,就这个小汽车,我还有个问题想反映反映。”

  陈露阳:“大娘您说!”

  虽然陈露阳不是技术工人,但是这大半年在车间一套走下来。

  他对小汽车也算是大半个专家了。

  这车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能知道。

  苏小英:“就是这车有点太颠了,每次运鸡蛋的时候,都得多铺好几层褥子,就怕把鸡蛋给颠碎了。”

  陈露阳:“我看看。”

  陈露阳走到小汽车前后仔细检查了一圈。

  “大娘,你这车的减震使用的还是我们原始的减震装置,所以体验感就比较颠。”

  “我们厂年前针对小汽车的减震做了技术改进,大幅度改善了震动问题。”

  “我这边给您做个记录,”

  “等过几天让我们厂负责自销修理的工人给你瞧瞧,换几个零部件就好了。”

  苏小英:“花钱不?”

  陈露阳乐:“就花个换部件的钱,不贵!”

  苏小英这才放心了。

  虽然陈露阳不差钱,但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主。

  能省肯定是要省的!

  两个人约了第二天在这见面,交付鸡毛掸子。

  “这还不到10点……”

  陈露阳看了眼时间,琢磨下面去哪。

  要不然……去北大瞅瞅???

  陈露阳想到“北大”,眼珠子都要冒绿光了。

  这次来片儿城,他就想着进北大里面看看。

  再加上还有高红鸣的盛情邀请,陈露阳哪里还等得住,直接气势汹汹的杀了过去。

  坐上公交车,陈露阳看好了站点,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色。

  在经过一条街的时候,

  陈露阳突然瞳孔一缩,猛地趴着窗户往外看。

  只见街道上,两个女青年并肩行走。

  其中一个人……

  蒋晓华!???

  陈露阳将脸贴在窗户上往外看,可是还没等他看的更清楚,公交车拐了一个弯,啥也看不见了。

  

  她来片儿城了!?

  陈露阳眉头锁紧。

  一个下乡女知青,但是双手细嫩的仿佛没有干过任何活。

  档案被调走,

  国资部的女司长……

  陈露阳将所有的事串连起来,最后重重的拍了拍大腿!

  这个蒋晓华啊……真是不讲究!

  你特么背后这么大的本事,你倒是给厂里的小汽车做个宣传啊!

  这要早知道厂里有这么一尊大佛,何必他们又产销联谊,又记者招待的。

  直接一步到位,攻略核心多好!

  就在陈露阳把主意打在蒋晓华身上,寻思怎么才能透过她打开市场的时候。

  公交车缓缓停下。

  “北大,北大到了!”

  听到有人提醒,陈露阳跟随人群下车。

  到了收发室做了登记,不一会儿,高红鸣就从校园里走了出来。

  “陈同志!”

  高红鸣热情:“你来的正好!”

  “今天我们请来了星期日英语的播音员录音频,正好你这个原作者来看看!”

  陈露阳有些诧异:“这么快?”

  高红鸣笑:“老师和学生们反响高嘛~一得到你这个原作者的同意,我们就马上开工了。”

  其实,年前他们就已经着手准备这项工作了。

  包括名单上的姓名都是他们一早就已经沟通联系过的。

  所以陈露阳这边一同意,这边马上就着手开始了录制工作。

  不过,录制工作并不在北大,而是在百花胡同。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

  高红鸣领着陈露阳去食堂吃了顿饭,随后去了办公室。

  现在还是寒假,学校里的学生。

  校园里很安静。

  跟着高红鸣走进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正在看书。

  高红鸣:“韩老师,别看书了!看我把谁领来了!”

  韩玲疑惑的抬头。

  现在的陈露阳也就是19岁的年纪,跟学校里的学生年纪差不多。

  甚至比好多学生的岁数还小。

  高红鸣笑:“这位就是《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陈露阳!”

  “陈同志,这位是我们学院的韩玲韩老师。”

  陈露阳马上热情伸出手:“韩老师,您好!”

  “您好。”韩玲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这……这也太年轻了!

  当初他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作者最起码也是个留学归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至少40多岁的同志。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陈露阳岁数也太小了!

  高红鸣接着介绍:“陈同志可不仅仅是这本《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还是车间主任和工程师。”

  韩玲更震惊了。

  北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是再人才,也没有这么年轻就又出书又当车间主任又当工程师的啊?

  难道这人就是长的年轻,其实岁数不小??

  韩玲试探:“陈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陈露阳笑:“老师,我今年19岁了。”

  韩玲瞳孔地震!

  高红鸣:“小陈不仅会英语,还会日语和法语,意大利语也说的极为地道!”

  陈露阳的英语、日语和法语他没听到过,

  但是意大利语却是从头听到尾。

  说的是真不赖!

  韩玲:“19岁,这么好的年纪应该上大学啊!”

  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人才!

  陈露阳这么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果考上大学,深造几年。

  等毕业了之后,肯定会有更高更大的成就。

  这也是高红鸣遗憾的地方。

  高考好不容易才恢复几年,全国符合报考条件的同志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通过高考上大学读书。

首节上一节283/3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