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是厂大学习月专题学习试验班,王轻舟脸上的凶气顿时消散了不少。
最近全省搞大学习月,他被董江潮和于岸山烦的不行,就把这个事儿全权交给工会办理。
贾志高也很上心,隔三差五就来找自己汇报。
这个厂大学习月专题学习试验班,就是贾志高提出的,也是经过自己同意的。
这下,王轻舟的火才算是灭了。
“这老贾弄的啥学习,大家学习热情咋高成这样?”
厂长秘书:“我打听说是请来了融合车间的陈高助教大家日语。”
王轻舟愣了一下:“陈大志儿子?”
厂长秘书点点头:“对,就是陈师傅的儿子。”
一听是陈露阳,王轻舟顿时没了兴致,直接转头走了。
厂长秘书赶紧跟在后面,没敢吱声。
只是心里替陈露阳暗暗可惜。
当初招工,王轻舟特意在名单里将陈露阳筛除在外。
可哪知道,人家不仅靠自己本事进了厂,还当了个高级技术员助理!
当初为了讨论陈露阳职称的事儿,于岸山在厂委会上可谓大作特作,差点把桌子拍碎,最后才把这人敲定。
这件事弄得王轻舟很没面子。
这么优秀的人才让他给筛除了,岂不是变相的说明自己没眼光吗?
当领导的,哪有不记仇的。
说不定什么事儿,你自己都不知道呢,
领导那边就在小本本上记了你一笔。
听着礼堂里传出来的日语朗读声,厂长秘书默默叹了一口气。
而此时的礼堂里,贾主席完全沉浸在热闹高昂的学习氛围之中。
“这次你们就是用心了,组织效果跟之前完全不一样!”
“这才叫大学习嘛!”
贾主席脸蛋红璞的,眼睛倍儿亮。
“都是主席想的周全,我们就是执行。”
办公室副主任长呼一口气,总算今天不用再挨骂了。
旁边的宣传科也不甘示弱,赶紧掏出相机,咔咔咔给陈露阳和会场拍了好几张照片。
“主席,明天我们就把图片资料和文字材料写成新闻稿,发给报社,争取让咱们机械厂大学习成为大学习运动的第一个版面!”
贾主席一听,登时点头.
“好!这事儿你提醒我了,小徐你把今天晚上的工作拟个稿,明天我去跟厂长汇报一下。”
一旁站着的小徐干事听到贾主席叫他,赶紧答应。
贾主席抬手看了看表。
“这个材料也不用着急,明天早上上班的时候给我就行。”
“好的主席。”小徐看看外面的天,欲哭无泪的点了点头。
工会和宣传科都在厂大楼3楼,两个部门走廊里面对面。
当天晚上,
小徐干事和宣传科干事两个难兄难弟,课都没有听完就纷纷跑回了办公室,咬着笔赶,皱着眉头,开始赶材料。
这一写就直接写到了后半夜。
眼见宣传科的干事困的双目发直,哈欠连天。
小徐干事抽出一根烟,递给对方来了一根提提神。
宣传科干事感谢的接过,问道:
“徐哥,你有没有空?有空的话帮我看看错别字。”
小徐干事也熬的双眼通红:“有!正好你也帮我教教稿。”
他们两个材料,一个要给省报社,一个要给主席作报告,都马虎不得。
互相校稿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当下两个人分别进屋拿出了自己的稿件,借着走廊的灯光就是看了起来。
第58章 看着一表人才
……
虽然王轻舟对于陈露阳,不是那么太过重视。
但好在也算是个厂长,该有的胸怀也是够的。
不仅对于贾主席办的大学习月活动大为赞赏,
甚至还从宣传科送上来的照片里,亲自挑选了一张陈露阳个人讲课的照片,随同新闻稿一起发给省报社。
晚上,陈今越哼着小曲儿推开了家门。
进入大厅,就被里面的情况弄的一愣。
这个时间点,本该是平和安静的家里,居然意外的热闹。
“小越回来了?!”
妈妈和李婶手里点心和水果,一前一后的从厨房里出来。
沙发上,邹秘书站在陈拓的身边,正在说着工作。
旁边还站着几个她没见过的同志。
陈今越客气地跟他们打了声招呼,随后进入厨房,小声问道:
“妈,来的人都是谁啊?我咋不认识”
陈妈妈道:“是省歌舞团和市话剧团的。”
“现在全省大学习活动,你爸组织了歌舞团和话剧团联合开展了一个文化艺术大学习,好像还登报了。”
“他们今天来,就是研究下一步工作怎么做呢!”
陈今越诧异:“这么着急吗?刚登报就要研究下一步工作?”
陈妈妈摊摊手:“你还不知道你爸嘛,那个急脾气,干起工作分秒必争的,处处都抢先。”
陈拓是省报社笔杆子记者出身,担任过社长。
两年前,被省领导亲自点将,从报社调到了省文化局当局长。
这时候,国家正逐步开展对外文化工作、发展艺术事业和群众文化事业。
陈拓也没有让领导失望,先是依托老本行,创办了《大众文学》、《诗刊》、《文艺日报》等一系列新刊,刊登了一批高质量的文艺文学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同时,还将歌舞团、话剧团、艺术团等单位的积极性也拉动起来,创造了不少艺术作品。
每周周末,组织艺术团体轮流在东方大街安排群众演出。
收到全省大学习的活动要求之后,
陈拓另辟蹊径,没有走传统的“书本教学”,而是组织歌舞团和话剧团联合开展了文化艺术大学习,将学的内容演出来、唱出来。
不仅自己学习,也带动群众学习。
作为省报的老社长,陈拓的新闻稿自然占据了大学习的头版头面。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文化局的新闻竟然不是独报!
机械厂搞的“大学习月专题学习试验班”也在报纸上面,而且他们教的东西竟然还是日语!
陈拓是个急先锋式的人物,凡事都要强。
见有了竞争对手,陈拓这才将人手都叫过来,商讨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工作计划。
等到谈完工作,陈妈妈和陈今越把客人送出家门。
关上门,就抱怨道:
“女儿一个月才能回来这么几次,你非挑她回来的时候谈工作!”
陈拓赶紧撇清关系:“这不是没办法嘛~现在省里对这个大学习活动非常重视,得好好搞。”
陈妈妈“呸”了一下:“什么重视不重视的,我看你就是个官迷!赶紧过来洗手吃饭!”
平时陈今越经常在饭店住,一个礼拜只能回家一天。
所以陈妈妈早早就买回来了鱼和排骨,给自己的好闺女补一补。
趁着陈妈妈端饭的功夫,陈今越抱着陈拓的胳膊撒娇:
“爸,我们饭店现在也搞大学习,准备往省报社投稿呢。”
“你要是有什么经验做法,可别藏私,多教教我。”
松亭饭店虽然比不上机械厂和其他部门,但是作为省属的外宾饭店,也是要认真开展学习工作的。
陈拓听到这事儿,顿时来了精神:“你们饭店是怎么弄的?”
“我还问你要办法呢,怎么就变成我告诉你了?”
陈今越看着陈拓锃亮的小眼神,笑道:
“我们邀请了工商局一起开展联学共建活动,领着他们在饭店里参观了一些外事活动和会议接待场所。”
“工商局的吉叔叔也来了,跟我们讲了不少行业知识。”
“你这个学习方法挺好!”陈拓点点头。
“饭店新成立不久,根基不够。自我学习很难出成绩,搞联学就可以很好的将劣势转为优势,实现双赢的作用。”
顿了顿,
陈拓拿起报纸,指着上面的版面道:“要论根基,还得是人家机械厂。”
“他们大学习谁也不靠,竟然自己找青年专家办了个日语试验班,不得不说还是人才多!”
“日语试验班?”
陈今越一下想起了陈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