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八零机械厂 第58节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也不懂我们的车床制造?”

  看着一屋子不解的目光,陈大志开口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

  “你们既然是画图纸的,那就好好画图纸。”

  “我和老金是负责制造的,那造东西的任务就应该交给我们。”

  “咱厂这么多年都没有个什么三坐标测量机,那飞机不也飞上天了吗!”

  陈大志的话里,隐隐带了一丝火气。

  开玩笑,

  这年头,一个好师傅能顶得上100个好汉。

  搞理论的人虽然厉害,

  但要是没有他们这些技术工人,

  你理论就算吹上天,那他么也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他和金大奎两个八级工站在这,都没说造不出来,

  反倒是一群技术员在这叽叽歪歪,说造不了这,造不了那的,

  谁给他们的勇气?

  当八级工的奖章是白拿的啊!

  陈大志的话一出,车间里的人顿时眼睛亮了!

  对啊!

  他们从组建车间以来,一直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扛在自己的身上。

  只想着自己先在前面扫清一切障碍,然后再将完整好弄的图纸交给车间,让工人去制造。

  但是却忘了,车间不止只有他们这些技术员。

  还有陈大志和金大奎这样的八级工人!

  “老陈说得好,啥人干啥事儿!”

  金大奎慢悠悠开口。

  “你们搞技术的,就专心搞技术。”

  “我们造设备的,就去想法造设备。”

  “咱们合理分工,谁也别抢谁的活!”

  幽暗的车间里,金大奎的眼珠子亮的发贼。

  难点好啊!!

  不难的东西他还不乐意干呢!

  一点挑战都没有!

  瞧着陈大志和金大奎意气风发,训儿子一样训车间技术员的模样,

  陈露阳眼睛瞪大,内心高呼:

  我爸牛逼!!!!

  

  金叔牛逼!!!!

  ……

  有了两个八级工人的保证,车间刚刚还压抑绝望的气息瞬间消散不少。

  一脸苦闷的曹青杭和小吴等人,似乎都寻到了希望,连带着眼睛都再次有了光。

  曹青杭握住陈大志的手,严肃道:

  “陈师傅、金师傅,三坐标测量的问题,我们就交给你们了!”

  陈大志微~微~一笑!

  “等我们胜利的消息。”

  ……

  走出车间,

  陈露阳狗腿子一样的护送陈大志和金大奎。

  牛逼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谁敢相信那个怕老婆、一把破扇子都舍不得丢的陈大志,竟然还有这么威风的时刻啊!

  还有金大奎!!!!

  谁能想到那个跟陈父互怼、掀棋盘的老无赖,在谈到造设备的时候,竟然能这么潇洒自信!

  在曹青杭、江边渡一郎看来绝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菜儿一碟儿,轻松拿捏!

  从小到大,

  陈露阳虽然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厂里八级工,锻造车间的车间主任。

  但是由于平常一家人在一起,陈露阳根本就没有机会感受陈大志在厂里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而今天,他感受到了!

  他爸牛逼!

  他金叔牛逼!

  这边陈露阳正无比憧憬的表达着对陈父和金叔的崇拜之心,

  可陈大志和金大奎压根一句都没听进去,

  陈大志说了句“今晚晚回家”,随后就跟着老金走进车间,研究三坐标测量的事儿了。

第70章 我爸天下第一了不起

  这一研究,就是整整好几天。

  虽然陈大志技术高超,但是面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颇费脑筋。

  几天里,除了偶尔白天回来一趟,换个衣服,

  其余的时间全都呆在车间,跟老金商量如何能解决三坐标测量的问题。

  融合车间里,

  有了陈大志和金大奎做保证,曹青杭等人也甩开了膀子,马不停蹄的研究下一项工作。

  终于,这一天的下午,

  “我们有办法了!”

  安静的融合车间,响起了一连串的脚步声。

  车间里所有的人,包括陈露阳都从办公桌上抬起头,看着陈大志和金大奎兴奋的走进来,高声喊道:

  “问题解决了!”

  “我们可以用供加工飞机零件用的大型机床,采用手工记数的方法取得测量数据,然后经过精确计算,将所有在不同基准下测得的零件转换到同一测量基准下,进行零件的细节设计和边界条件匹配。”

  “通过这种办法,从测量的角度讲具有较高的精度,完全可以应用在小汽车的建造上。”

  这些话,陈露阳听不懂。

  可是车间里的其他技术员却是一点就透,马上就悟出了其中的关键之处。

  一个个脸上瞬间激动起来。

  江边渡一郎听不懂陈父在说什么,缠着让陈露阳翻译给他听。

  听完陈父的话,江边渡一郎露出惊诧的表情,随即无比崇拜的冲着陈父竖起了大拇指。

  陈父说的办法虽然看上去笨拙,却恰恰是逆向工程中所经常使用的方法。

  区别仅在于目前各种先进设备和软件的使用,使上述过程变得高度自动化。

  有了这个法子,三坐标测量机就不再是个问题,研发工作可以宣告继续顺利进行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

  随着可翻译的资料越来越少,曹工和江边的技术沟通也不断完善。

  一切的工作担子全都压在了陈大志和金大奎等一干工人的身上。

  曹青杭、江边渡一郎他们也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建造车间,天天跟在车间里测量数据和模型。

  陈露阳天天陪在江边渡一郎和曹青杭左右,充当技术翻译,做好技术与实践之间的沟通。

  随着陈露阳第一次真正走进车间,一副钢铁与烈火的画卷在他眼中如镰刀撕裂长空般张开。

  机油、金属味和劳动的气息,糅合成了一股独有的味道扑鼻而来。

  虽然这个时候的生产技术仍然相对落后,

  但是车间里的大型生产线、机床设备都应有尽有。

  高大的机器在运转中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嗡鸣声,机器轰鸣声与金属撞击声在耳边交织,整个车间充满了机械的律动。

  工人们穿着工服,行走在机器的轰鸣声与铁器交互的声音之中,给陈露阳的心中涌动而来一股无法抑制的震撼。

  陈露阳的眼睛几乎看不够眼前的画面,

  在这个简陋的车间里,蓬勃的力量仿佛穿越时空在无声的拨动着一股激情洋溢的工业力量,恨不得让人扔下纸笔,满怀激情的投身踊跃到这个时代之中。

  而在众多工人之中,

  陈大志站在油泥模型的旁边,胖胖的身躯不时地爬上爬下,

  粗糙布满硬茧的手指拿着工具和铁锤扳子,不断的测量和放置各种零件与数据,

  明明看起来是个笨拙粗糙的汉子,

  可是陈大志手上的工具却仿佛长了眼睛一般,精准的敲击在任何一处角度刁钻的位置上。

  在看见机器的时候,陈大志眼睛里的光芒,比锅炉里的烈火还要炽烈。

  这是与陈家小院,全然不同的陈大志!

  更是与陈露阳记忆中,完全不一样的父亲!

  

  这是我的爸爸……

  陈露阳被深深震撼了。

首节上一节58/36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