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夏晓禾已经将炉子打着了火,袅袅炊烟升腾而起,烧烤的香气随之飘了过来,混合着河边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看着这一幕,夏晓苗忽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冬去春来。
对于李旭来说,在拿到保送资格以后,高中剩下的时光待下去便显得有些无聊了。
第一学期,他还会回到教室里去上课。
然而,随着同班同学不少人要么去参加各式各样的竞赛,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一个班上随时都有一大片位置是空着的。
又或者一些借读生插进来。
总而言之,到了高三,大家都不再关注旁边的人是谁。
安朵朵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也报名了一个培训班。
到了第二学期,索性李旭也不怎么去学校了。
当然,眼下还不是彻底松懈的时候。
毕竟自己接下来要进入的大学是国内最好的大学,而这所大学的管理学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旭并没有十足的底气,笃定自己一定能跟得上里面的教学进度。
他有时候会忍不住想,里面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天才和厉害人物啊,而他自己并不是天才。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李旭提前到清北学院做旁听生去了。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甚至不必动用老爸的关系,只需跟管理学院的齐院长报告一声即可。
毕竟李旭的那份破格录取通知书都是齐院长给他的,请求提前去接触一下所学课程,自然不是坏事。
齐院长给了他一份大一到大四的课程表,建议他先学习大一的课程,直接进去旁听就行。
上一世,李旭连高中都没有读完,自然不知道大学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真正进入这所国内顶尖的名校后,亲身感受其中的氛围,聆听那些最顶尖的老师授课,短短几个月时间,李旭的认知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了进步。
那种由内而外提升的感觉很难形容。
虽然还没有正式与这所学校里那些优秀的学生有太多的交流和互动,但是这所学校里那种自由创新、大胆探索的氛围,已经让他收获颇丰。
他也渐渐明白了,名校里的学生和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在能力上的区别。
说句不好听的,能在这种学校里面崭露头角的,不管被放到哪个领域,都能作出优异的成绩。
李旭不由得想到,上一世那些新生代好看的电影,全都是非科班出身的学霸拍出来的。
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往往就进入了工程管理的范畴,没有五六百分的高考水平,根本做不下来。
一方面,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另一方面,更是对将来执掌老爹的企业充满了信心。
如今的自己,一个萌芽的团队已经有了,自己也进入了最好学府的管理学院,个人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在这个基础上,上一世的经历,如今已经可以逐渐看透其中的本质,体现出来的就是无人可比的预判能力和眼光。
虽然现在还是没怎么弄明白,上一世自己是怎样输得一败涂地的。
但是如今的自己在大学里面继续沉淀几年,进一步从里面找到值得信赖的团队成员,他想不出来,这一世怎么才能输!
当然,李旭所做的准备还远不止于此。
虽然他不缺钱,但还是做了另外几手准备,其中就有比特币。
他是一个重生者,自然明白要充分利用自己能够利用的所有条件。
对他来说,买房子和购买一些知道将来会大幅上涨的股票,其实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毕竟,就他目前能够动用的资金而言,投资房产的杠杆率,仅仅只能让那笔钱翻个几倍。
买股票的情况更是如此,以散户的身份进入股市,如果投入的金额较少,或许并不会对大盘产生影响。
但倘若他真的想要获取足以撬动将来命运的那种体量的资金,势必会破坏既定的游戏规则,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连锁反应,如此一来,未来的走向便不再是他所知晓的未来了。
相比之下,只有比特币还算稳妥一些。
不过,李旭也并没有在比特币投资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
他的想法仅仅是将比特币视为将来出其不意打出的一张底牌,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高三最后的一段时间过得有些潦草。
六月份再度回到学校的时候,他甚至都变得有些不太适应自己身为高三学生的身份了。
好在这样的体验并不会持续太久。
虽然他可以不用参加高考,但是在这关键的几天里,李旭还是选择待在学校里面,陪伴着几个知心的朋友,一同度过了他们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段难忘时光。
几天以后,高考结束。
李旭重生以后的第一个阶段生活,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第127章 你们学校大不大呢?
九月,又到了九月,这是正式开学的时间。
李旭自然已经不是初次到这所学校来了。
在参加高考前,他就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个月,甚至跟不少老师都已经混了个脸熟。
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同,今天是他父亲亲自送他过来的。
准确地说,是唐瑞和李御乾一起送他过来。
三人站在清北大学的门口,两个中年人时不时发出一两声感慨。
唐瑞说:“老李啊,这下子你算是功德圆满了,你儿子真的争气啊,以后你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毕竟跟那种考不上国内的名校,就想办法去国外混个留学生文凭不同,能够进入这里,那就是妥妥的人中龙凤。”
李御乾虽然内心爽得不行,但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说:“主要还是靠他自己。”
唐瑞是真的非常感慨,又有一些羡慕。
他缓缓开口:“说实话,我们这一代人,机遇很重要。
在时代的浪潮里,靠着胆大抓住了机遇,乘势而起,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但如果真把现在这些名校毕业的学生拎出来比一比,很多地方我们不如他们。”
唐瑞这番话是发自肺腑的,他觉得一个企业一定要与时俱进,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一刻不等人,稍有不慎就跟不上时代了。
这些年来,职业经理人提出很多概念,他们这些老板越发地觉得很难跟得上这些思路。
时代总是需要年轻人的。
李旭在一旁好笑地看着两个中年人对着学校大门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感慨,笑了笑说:“你们不是要看看清北大学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进去吧。”
这一次,李御乾特意送他过来。
上次,自己到这边来做旁听生,老爸也没有这么上心。
很显然,老爸是想借着开学的这个时间节点,过来出出风头。
而唐瑞叔叔呢,他则是因为唐悄凝的大学也在首都,就顺便过来一下。
毕竟国内最好的大学,谁都愿意去亲眼目睹一下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
他们三人先送了唐悄凝,唐悄凝的大学距离这里并不远,骑自行车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
唐悄凝读的是首都外国语大学,英语原本就极好的她,这一次主修的是一门小语种。
刚刚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大二大三的志愿者学长学姐们热情地迎接新生。
绝大部分新生都是家长送来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新生,哪些是老生。
李旭刚刚走进学校大门,就已经有好几个学姐凑过来热情地问好了。
平日里会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工作里的学姐往往性格都比较外向,她们旁若无人地跟李旭开口要联系方式,说:“同学,能加个QQ吗?”
这个时代,主流的社交工具还是qq,微信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推出扫码功能。
后来比较流行的移动支付,此时也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
学校里有那种固定点位的租赁式单车,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打开单车锁。
学校里分布着很多这样的点位,骑到下一个点位,进行上锁。
这种在李旭看来极为落后的租赁单车,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共享单车所取代,但眼下却是不少人喜欢的出行方式。
还有美团外卖也好,饿了么也好,什么都没有。
有学长给他送来了几张传单,是几家餐馆的菜单,下面有一行“点餐配送入寝室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点外卖。
李旭感受着这个时代的一切,觉得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哪里都是机会,处处都是商机。
两个中年人自然对这些事物没有太多的感触,看到李旭在发呆,唐瑞笑着说:“小旭,你不是在这学校里面已经待了挺长时间嘛。”
李旭摇了摇头说:“不一样的。”
三人慢悠悠地朝着报名的地方走去,一路上,唐瑞和李御乾东张西望,四处打量。
三人转了一圈,走进一家校园里的小茶馆小坐下来。
片刻以后,唐瑞问道:“小旭,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你打算怎么安排?有没有什么目标?”
说到这个问题,李旭还真是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首先进入这所大学,最终的目标是明确的清晰的,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下一步接手老爸的公司打好基础。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达成目标,又得细分来看。
能力上的提高,首先是专业能力。
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复杂的,按部就班的上课,尤其是那些专业课,学了自然就能取得对应的进步。
与此同时,这个学校里管理学院的老师大都有自己的公司,还会时不时的开展一些先进的学术交流。
总而言之可以听到非常先进的理念,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就能获得这部分的专业能力。
但光有专业能力还不够。
李旭的愿望是在这所大学里面好好利用它的资源,让自己真正拥有掌舵一个企业的领导能力。
之前在这所大学里旁听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学校里会有很多的创业比赛,有一些比赛的规格极高,评委不是名动一方的大老板就是央视或者体制里的大佬。
有了上一次独立带领团队参加科研竞赛的经验,李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能力,但他知道这还不够。
而大学里面的这种创业大赛,可以进一步的锻炼这方面的能力,让自己真正感受到白手起家甚至到独立掌舵一个企业完整的流程。
所以,接下来的目标便逐渐清晰起来了。
李旭的想法是大一的时候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专业知识,经过一年左右的沉淀,到了大二的时候,夏晓禾也进入大学了,而自己的其他小伙伴,比如雷饮冰、叶睿达他们也经过了学校一年左右的沉淀。
到时候,就报名参加由央视主导的创业大赛。
届时除了白手起家组建团队,将项目一点一点地弄出来,还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接近于现实的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