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竟然又开始了大范围的骚乱,而且出现的毫无征兆。
不就是报纸上的一些骂战吗?
不就是日本扣押了港岛公司的商品吗?
怎么港人就像一点就着的火星,直接燃爆了整个港岛啊!
而且,更让麦理浩这位港督难办的是。
这群人,不是反对他们港英政府。
也不是要造反,抢劫。
只是高举“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帜。
作为二战胜利国之一,这毫无疑问是政治正确的行径。
更别说,日货不光倾销到了港岛,就连他们本土英国也是如此。
他根本就找不到理由去制止。
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骚乱竟然越来越大。
不光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还从尖沙咀蔓延到了整个九龙。
而人数一多,一些事情就控制不住。
麦理浩终于慌了,不但让警察下场,维持秩序,并且亲自站出来,表示一定会向日本方面进行抗议。
这场闹剧,足足延续了一天。
不光是轰动了整个港岛,更是在整个华人地区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有些华人聚集地,甚至还自发的掀起了同样的活动。
反日,在短短几天,甚至成为了统一口径。
内地,新华社。
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中山装的眼镜男,步履匆匆的将手中的传真送到了社长的办公桌前,焦急道:
“社长,这是港岛那边发来的新闻,出大事了。”
此时,房间内,不光有社长付卫兵,副社长朱岩,总编辑方孝凯也全都在。
听见他这话,三人同时站了起来,社长付卫兵立刻接过传真。
另外两人纷纷朝着眼镜男问道:“出什么事了?”
眼镜男道:“日本海关无故扣押了港岛入关的商品,传言说是精工在背后恶意竞争使得手段,还有什么日本威胁论,一大堆的事情,弄得港岛市民上街来闹了,现在整个东亚东南亚都传遍了。”
“什么?”两人大惊失色。
社长付付卫兵此时也看完了传真,将手头上的内容传给了副社长和总编。
“老刘那边有什么意见?”付红兵问道。
他口中的老刘名叫刘建华,是港岛新华社分社的社长。
“老刘说港英政府为了平息骚乱,已经向日本进行了施压,国际上的舆论也普遍是批评日本,倾向于港岛这边,想问问我们这边到底该拿出什么态度。”
“这还用问吗?”总编辑方孝凯放下手中的传真,厉声道:“这件事情上,日方很不占理,甚至都违反了贸易法,而且港英都说了话了,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发声,支持港岛同胞。”
“可是现在港岛还没回归,我们要是发声,是不是有些敏感?”副社长朱岩有些持反对态度。
他担心新华社一旦发声,会上升到政治高度。
而且前不久,国内有大人物前往日本进行访问,推进了中日关系。
并且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就定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
日本的资金和技术,都是国内所需要的。
这些才是他担心的原因。
方孝凯摇摇头道:“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72年的时候我们就与英国洽谈了港岛的问题,79年的时候,那位总督麦理浩来华访问,上面更是肯定了收回港岛的决心。现如今港岛的土地虽然还没有回归,但是那里的人民还是我们中国人。”
“而且,我们需要日本资金,但是日本又何尝不需要我们中国市场,你当他们是在施舍我们吗?”
方孝凯义愤填膺道:“这个时候不为港岛企业发声,只会让日本人看轻,在原则上我们决不能有所让步。”
朱岩知道说服不了方孝凯,只能将目光看向付卫兵:“社长,我觉得我们还得以大局为重,而且这件事也无关原则问题。”
付卫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起了一个题外话。
“前阵子,日本的老宋给我寄了一个包裹回来,说是送给我的五十岁生日礼物。你们猜他送了什么?”
“什么?”眼镜男十分配合的当起了捧哏。
付卫兵撸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腕上的一块表。
“老付,你这表......样式好特别啊!”
朱岩看着眼前这枚奢华大气的腕表,想了一会儿才找到了形容词。
付卫兵笑着道:“这表叫做斯沃琪,是瑞仕雅典表的联名款。”
“斯沃琪?”方孝凯听见这个名字一惊,好像在哪看到过,随即他就想了起来。
“就是被日本扣押了商品的公司?”
听见他这话,朱岩也惊了。
目光再次投向了眼前的这枚手表,有着异色。
付卫兵笑道:“是啊,我也很意外,老宋给我送来的这个礼物,来头竟然这么大。”
“港岛的手表,竟然能做的这么好了!”方孝凯上前几步,仔细观摩了一遍说:“我看,这表好像比精工的都要精致啊!”
朱岩也道:“怪不得精工会这么如临大敌,不择手段。”
付卫兵取下了手上的腕表,放在了桌子上,缓缓道:“所以说啊,日本是我们需要的资金方和技术方,但是港澳台地区,又何曾不是呢?”
“上面之前说要引进精工,在广东建立一座精工代工厂,提升咱们国家的钟表技术水平。”
“我觉得,斯沃琪也是可以的嘛。”
“港岛人,无论如何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同胞能有这么好的技术,而且发展的这么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支持。”
“所以,在海外华人团结一致的时候,我们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这种时候,作为人民的媒体,我们一定要站出来,对他们进行声援。”
他说的斩钉截铁,慷慨激昂,也震动到了在场的三人。
朱岩也转变了态度,不过还是谨慎道:“这件事是不是要向上面请示一下?”
付卫兵点头道:“这是当然的,但是我们的意见也要提交上去,上面也会明白我们的想法的。”
几人议闭,纷纷在提交书上签上了名字。
很快,新华社就发出了一则通告,旗帜鲜明的支持斯沃琪,抗议日本毫无理由的扣押港岛商品,对其进行谴责。
甚至连外交部都进行了发声,与日方进行了积极沟通,表示要维护正常的商业往来。
国际震动。
第148章 举国哗然
日本人都惊了。
他们没有想到,事情竟然闹得这么大。
正如方孝凯所说。
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
但是日本在海外扩张已经到了极限,市场已经饱和了。
要继续维持高速的经济增长。
要么在产业上进行技术突破,要么就是开辟新的市场。
而中国这个拥有十亿人口的国家,毫无疑问在日本看来是一块极具价值的蓝海。
所以,对于中国市场的开拓,绝对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有所影响。
在了解到,斯沃琪与精工的竞争,以及海关的无故扣押之后。
日本方面立刻做出了回应,并且第一时间发表了声明:最近发生了一系列海关扣押程序失误的事件,给国际贸易和友好关系造成了困扰和不便,对此我们深感遗憾,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诚意,积极改进我们海关扣押上程序的不足,确保公正、透明、高效。
随着声明发布,港口货物也得到了解禁。
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
【这是海外贸易史上的一次转折】
【正义的呼声得到了回应,我们取得了胜利】
【港岛,已经拥有了世界性的手表品牌】
【这就是背后有着大国作为靠山的感受吗?】
《明报》《南洋商报》《海峡时报》《大公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
整个华人圈都在沸腾,仿佛再次抗日成功了一般。
所有看到报纸的华人,甚至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真没想到啊,日本就这么痛快的承认错误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新华社和外交部竟然也发声了,为港岛企业发声。”
“是啊,如果没有内地突然站了出来,日本不可能这么快承认改正的。”
说话间,众人沉默不语。
第一次有种大国站在背后,然后心安的感觉。
这是多少年来都没有过的感受啊!
他们生活在港岛,生活在海外。
从来就是受人压迫的对象。
为了一片容身之地,和洋人和当地土著斗智斗勇。
金钱,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可是钱多了,又会遭到各种势力的觊觎。
可现在,好像有些不同了。
“听说内地改革开放了,我想去内地看看。”
“当年我叔叔就去了内地抗日,我家也捐了好多钱,到现在我叔叔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我想去找找我叔叔。”
“内地有着十亿人的市场,日本企业可以进去,我们更可以进去,我家是做服装生意的,我打算去内地建一个服装厂。”
“斯沃琪,邵维鼎给我们华人立了一个榜样啊,只要有品牌,有技术,我们也是可以在国际上和日本企业竞争市场的。”
更有冲劲的往往是年轻人,在星加坡的一处俱乐部内,这群年轻人从此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相似的讨论,不仅发生在星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