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金门大厦的事情早就尘埃落定了,证监处根本就不会查。
詹培忠自然知道其中的隐秘,不过如果记者继续深问下去,万一陈颂倾漏了口风,佳宁集团真的要万劫不复了。
他连忙站到陈颂倾前面,大声道:“上个月我们佳宁集团盈利2.7亿,已经在筹划给股民派息,我们集团的资金没有存在任何问题,而且我们背后还有海外资金渠道,完全不存在债务风险。”
“请大家相信佳宁集团,请股民继续信任我们。”
他这番话立刻吸引住了在场所有记者的目光。
也不等这些记者深入思考下去,他立刻和陈颂倾快步离开。
上了车之后,一行人片刻不停往佳宁集团赶去。
“阿忠,刚刚你做的很好,我还是冲动了。”
在车上,陈颂倾总算是缓过劲来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老板。”詹培忠没有任何的放松:“现在邵维鼎明显要对我们动手了,我担心他后面还会有什么招数没使出来。”
“不用急!”陈颂倾眉头紧皱,故作轻松道:“邵维鼎做空宝成实业的时候,搞来搞去也就那么几招,不过就是舆论先行,然后买进卖出,搞崩股民心态。”
“但佳宁集团不会是宝成实业,我陈颂倾更不会是黄子澄黄闯保。”
他压抑着情绪,抖动的双腿,却无一不透露着他心中的不安。
詹培忠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车突然停住了。
詹培忠刚要询问,就看到一枚臭鸡蛋迎面飞来。
啪!
鸡蛋和前窗来了一个亲密接触,蛋黄蛋液顺势流了下来。
而这只是开始。
臭烂菜叶子,更多的鸡蛋直接扔了过来。
“陈颂倾来了,这是陈颂倾的车。”
“港岛第一大老千,赔我血汗钱。”
“满口谎言烂口陈,左手倒右手进,骗的全是股民钱。”
陈颂倾看着外面的一切,脸都快气炸了。
此时窗外站着一堆人,拉着横幅,向他的车扔烂叶子,还统一喊着口号,旁边甚至还有记者在进行拍摄。
看样子,还是TVB的采访车。
如果说,这些人真的是买了佳宁集团股票的股民,也就算了。
他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可是窗外的这些人,一个个吊儿郎当,五大三粗,有几个人身上的纹身都没有遮挡住。
这他妈是股民,他都能一头撞死。
太恶心人了,邵维鼎太他妈恶心人了。
不但让帮会的古惑仔扔他臭鸡蛋,烂菜叶子,还准备了记者全程拍摄了下来。
不用想,他都能知道今天晚上TVB的新闻会报道些什么。
这个人,怎么能想出这么无耻的手段了?
他不是豪门少爷吗?
怎么市井上的无赖手段,比自己都用的还熟练。
深吸一口气,陈颂倾招呼着汽车开进地下车库,同时吩咐道:“阿忠、阿强,你们两个立刻联系与我们佳宁集团交好的媒体,将刚刚我澄清的内容,让他们全都报道出去。还有外面的这些人,直接让报纸都写出来,说他们就是邵维鼎指使,他和帮派勾结密切。”
不是要泼脏水,搞舆论战吗?
那就搞。
他很清楚,在舆论场上,佳宁集团一定不能输。
现在邵维鼎弄出的这些手段,在他看来,还不足以威胁到佳宁集团的根本。
只要他去欧洲,将卡地亚的事情落实,一切都还有挽救的机会。
.......
与此同时。
钟正文看着私家侦探从星加坡、大马暗中调查的资料后,脸色难看的发青。
“骗子,大骗子。”
“亏我这么信任他,全他妈都是骗人的。”
钟正文一推,将桌上的文件散落一地。
此时钟正雄走了进来,本来是要报告斯沃琪集团对佳宁集团下手的事情。
可是见此,只能忍住话头,捡起地上的文件,忙问道:“大哥怎么了?”
“你自己看!”
钟正文将手边的资料递给了他。
钟正文清楚陈颂倾的一部分底,但是经过上次的事件之后,他隐约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所以暗中派人去了南洋调查陈颂倾的背景。
可这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这个人的底细全都查出来了。
钟正雄接过,快速阅读着,只看了两页,就惊慌失色。
“怎么会这样,陈颂倾竟然只是个破产的小建筑商?那他背后的财富遍及全球的家族呢?”
“他的海外资金到底是从哪来的?”
“从哪来的?”钟正文冷笑:“你看第三页,他在南洋还有个老婆,就叫做张佳宁,佳宁集团赚到的钱,他都汇给了他这个老婆,有想过将公司经营好吗?”
“那我们该怎么办?邵维鼎已经在准备做空佳宁集团了。”
听见这话,钟正文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他们钟氏家族原本专注于实业,是个传统的经营者,不过对于97持悲观态度,所以大房二房都已经将资产转移到了加拿大。
只有他们三房,现在还在港岛。
其中一大半原因,还都是因为这个陈颂倾。
他们的公司,亿达集团与佳宁集团合作的地产项目中,以亿达集团的名义承担了13亿贷款。
一块钱,都借出了九十九块。
反复抵押,一旦崩盘,建立在肥皂泡上的空中楼阁必然倒塌。
而他们两兄弟也必须得进去一个吃牢饭。
想到这里,钟正文看向自己的弟弟,问道:“你觉得他们两个谁胜谁负?”
钟正雄犹豫了一会儿,郑重道:“陈颂倾这个人,漏洞太多了,他的这些背景资料,我们都能查出来,邵维鼎没道理查不出来。”
“大哥,我觉得陈颂倾必然斗不过邵维鼎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投靠过去,或许还有一丝生机。”
他们两个谁都不想坐牢。
第179章 华尔街震动,目标价1美元
另一边,安东尼行动很是迅速。
他以浑水调研公司的名义,在华尔街发布了一份足足有58页的调查文件。
其中详细写明了佳宁集团的欺诈与数据造假的各种实锤铁证。
营收数据夸张了二十倍,这在华尔街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而且,如此详实,又如此耳目一新的调研报告,让华尔街很多证券机构、经理人都感到惊奇。
虽然不清楚,这家“佳宁集团”是什么样的公司。
但是很多人在看了这份报告之后,都确信,这家企业死定了。
创始人卡尔伊坎与罗杰斯两人认真研读着这份报告,他们两个一人是交易员,一人是研究员。
八年前他们离开证公司,进行创业,建立了伊卡基金。
1979年改名为领航对冲基金。
不过两人身家并不丰厚,各自只有2500万美金左右。
八十年代是他们资本积累的时期,到了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才是领航基金,是卡尔伊坎大放光彩的时刻。
佳宁集团这家企业的名字他们听说过,目前是港岛市值前三的地产金融集团。
不过相较于佳宁集团,他们更加好奇这份调研报告的背后之人。
“浑水调研公司,罗杰斯你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没有,不过......”罗杰斯想起了什么,说道:“之前蒂凡尼申请上市许可,在股东名单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家证券行的名字,就叫做浑水证券,不知道这两家公司有没有关系。”
卡尔伊坎摇头,盯着这份报告道:“不管没有有关系,这家调研公司都不容小觑,58页的内容,竟然没有几处废话,我数了一下,总共用了八种调查方法,在方法论上虽然没有什么重大创新,也没有用复杂的估值模型去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
“然而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调研的收获远远大于办公室里的数据处理。而且呈现出来的内容,就算不是业内人士,也能一眼看穿这家公司的虚实。”
“这家调研公司,目的性很强啊!”
罗杰斯沉吟道:“你是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揭穿这家公司,而是要进行做空?”
因为只有做空,才会想尽办法让普通人看懂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有普通股民的参与,才有可能掀起广泛讨论。
如果只是金融机构间的唇枪舌战,那么太费劲了。
可以说,浑水调研出具的这则调研报告,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原因。”卡尔伊坎将目光重新投注在这份报告上,露出笑容:“我听说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投资遍布全球,而且还喜欢押注在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上,不知道他有没有投这家‘佳宁集团’。”
彼得林奇是投资界的天才,在大二期间,彼得林奇就曾经以每股7美元购买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后此股票就上涨到每股32.75美元,狂赚千万美元。
1968年彼得林奇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毕业。
十年之后,他建立了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7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40万人,是领航基金的最大对手之一。
所以,卡尔伊坎很乐得看笑话。
此时,在华尔街,这份调研报告已经传遍了各大金融机构。
浑水之名,响彻整个华尔街。
“法克,佳宁集团?这不是我们基金去年投资的港岛公司的名字吗?”
“怎么可能,为什么这样大的漏洞,没有一个人发现?”
“快抛掉,趁着市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佳宁集团的股票全都抛空。”
“什么,股票全都被抵押借走了,一个月之后才还?”
华尔街华尔街虽然是以五大投行为主,但是除了这些巨头外,还有七百多家证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