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10节

  报纸上,虽然大书特书鲍玉港的合资造船厂,将重点关注在了内地报纸的那句话上。

  但是经过和燕京的联系,他却知道,上面之所以如此站台。

  不光是因为【非常可乐】本身,更多的原因在于邵毅府在燕京做出的承诺。

  “一座注射器工厂,一百万支四苗。”

  四苗是什么?

  是对抗结核的卡介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的百白破三联制剂、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糖丸,预防麻疹的麻疹疫苗。

  这是造福千秋,保护子孙后代的伟业。

  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整顿教育,然后是着手经济改革。

  随后从1978年开始,就开始全面实施计划免疫。

  只不过受限于产能和研发,相较于国际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接种率一直不高。

  历史上国内直到1988、1990和 1995年才先后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 85%的目标。

  邵毅府支援四苗,对于全国的计划免疫工作虽然是杯水车薪。

  但是这一百万支疫苗,总价值绝对超过了一亿。

  这不但是对国家工作的支持。

  更彰显了邵家拳拳爱国之心。

  何汉昌心里非常清楚,邵家很不一样。

  其他人捐钱要么是捐给大学,大张旗鼓。

  要么是立功德碑,拿到冠名权。

  立足点都太高,太大了。

  有几个人关注到了中国千万儿童,关注到了中国老百姓切身实际的利益上?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何汉昌都有些震撼。

  因为连他自己都从未想过,全国的计划免疫竟然如此的举步维艰。

  去年可是足足有一千七百万的新生儿降生啊!

  而这么多新生儿,遍布国内各省各地,如此大的范围,推动全民接种。

  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太难了。

  想到这里,何汉昌看向邵维鼎的眼神,多了一丝复杂。

  这才是真正为国为民,在做实事的人啊!

  “邵老弟,说老实话,令尊的为人我很敬佩,你们两父子的产业要是有可能我们华润都想参一股,但是你也知道,国家外汇紧缺,能够拿出来的一些钱,也只能用到关键的地方。”

  何汉昌恳切道:“屈臣氏目前机会正好,而且产业多集中在民生相关的领域,所以这是我们投资的第一首选。”

  令尊的为人?

  看着何汉昌看向自己的眼神,邵维鼎完全是一脸懵的状态。

  这眼神太奇怪了,老豆到底在燕京干了什么大事啊!

  又是上面站台,又是华润总经理如此尊崇。

  不过这些现在还没办法证实,得等邵毅府从燕京回来之后才能知道。

  至于华润入股,他倒是无所谓。

  越多的机构参与进来,屈臣氏的股价才能炒的越高。

  “屈臣氏的确会举行一场招股会,到时候华润只要拿出相应的资产证明,就可以进入会场进行竞标。”

  邵维鼎如实道:“不过这一次招股会,恐怕会有不少机构前来参加,华润如果真心想要进来,这个资金怕是少不了。”

  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要入股,恐怕就得等屈臣氏上市之后,通过股市收购股份了。

  只是到了那时候,股价可就又不一样了。

  何汉昌却是比邵维鼎想的有信心多了。

  “这你放心,国家虽然外汇紧张,但是也不少这一笔钱。”

  “哈哈,那没问题。这一次屈臣氏拿出了20%的股份进行融资上市,股份管够。”

  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还没到83年,华润就如此的激进。

  但是对于何汉昌,他还是挺有好感的。

  屈臣氏的股东名单中要是也能多一个华润的名字,也是一个好事。

  “看你这样子,这次参加的机构不少啊!”

  何汉昌此刻反倒是有些忐忑了起来,好奇问道:“邵老弟能透露一下,到时候参加的机构都有哪些吗?我好心里有个底。”

  “也没有几家,就是南洋的一些国投行,华尔街的几家证券行,还有港岛本土的英资,日韩两国的一些资本。”

  “总计有多少家?”何汉昌眼皮跳了跳问道。

  原本还以为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现在好像多了不少变数啊!

  “还没最终确定下来,不过应该有个二十家左右。”

  其实不止二十家,光是港岛本土的证券行就有十三家,再加上淡马锡以及南洋的几家国投行,日韩大财团旗下的投资机构,听到风声赶来的华尔街证券。

  这已经有二十家了。

  就这还没算上安东尼介绍过来的大投行。

  各个都是资本雄厚,各个都想着志在必得。

  屈臣氏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事业版图也越见清晰,就连日本和韩国的资本都被惊动,可见其影响力。

  不过这就是邵维鼎想要看到的一幕。

  不怕你来势汹汹,就怕你炒不起来。

  “不是,多少家?”

  何汉昌扶着桌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二十家证券行,日韩,欧美全都到场?”

  这他妈,中信集团今年对外招商引资拉来的阵仗都没这么大!

第236章 合资经营,尘封了三年的方案

  何汉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屈臣氏就这么被海外资本所看好?

  他将宋裕民和刘瀚两人专门叫了过来,询问着他们的意见。

  “资本看好是肯定的。”宋裕民毫不犹豫道:“屈臣氏是港岛内最大的零售商,也是亚洲覆盖范围最广的零售渠道。旗下拥有的非常可乐,现在可是直接把可口可乐按在地下摩擦,光是这一点,资本青睐屈臣氏不是没有理由的。”

  “你说的我也懂,可现在有这么多人盯着屈臣氏,我们还要下场参与进去吗?”

  何汉昌脸上有些担心,这一次上面只给他五千万港币的额度,就是为了能够在屈臣氏中占据一个大股东的名额。

  可现在的情况,这五千万有点悬啊!

  “肯定还是要参与。”宋裕民不容置疑道:“据我了解到的消息,现在屈臣氏在化妆品和日化用品以及饮料这三大版块间全面发力,日本、韩国等公司接到了屈臣氏的收购申请,已经陆陆续续的加入到了屈臣氏的阵营当中。”

  “这些商品,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也是未来我们国内所需要的产品。”

  “这么大的市场,屈臣氏的市值肯定只会越走越高,而且如果我们华润成为了其中的股东,往后不管是引入屈臣氏,还是引入相关产品,都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何汉昌点头道:“那你们觉得屈臣氏的市值会到多少?我们这五千万能拿到多少股份?”

  现在公布出来的消息是屈臣氏要拿出20%的股份上市募资。

  可到底这20%股份价值多少,屈臣氏的市值估值又是多少,还没有人能够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邵维鼎才搞出来一个招股会,进行投标询价。

  “据之前明报报道和斯沃琪公布的财报透露,邵维鼎私有化屈臣氏总计花了差不多十亿港币。”

  “纵然现在多出了一个非常可乐,还有一系列的自建品牌收购品牌,以及扩大的厂房规模,总价值我觉得应该在十八亿到二十三亿之间。”

  宋裕民给出了一个自己心里的估值。

  可刘瀚却是立刻反驳。

  他摇摇头道:“不可能这么低,邵维鼎与邵氏合作举办的《亚洲好声音》据说初步投资就有一千万,后续广告收入已经追加的投资,已经到了两千多万的规模。”

  “这么多钱砸下去,非常可乐的商誉和知名度在飞涨,屈臣氏这个品牌也同样如此。”

  “话是这样说,但是翻一倍已经很可怕了。”宋裕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刘瀚摇摇头道:“那是你没有考虑到资本的逐利性。”

  “佳宁集团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们只不过是弄出了一堆泡沫,市值也达到了七八十亿。”

  “现在屈臣氏有这么多产业支撑,而且它的根基可比佳宁集团牢固无数倍。不但与斯沃琪有着稳定的合作,邵氏兄弟这个传媒集团又能持续抬升屈臣氏的品牌价值。”

  何汉昌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询问道:“那你觉得屈臣氏的估值大概哪个区间?”

  “我觉得屈臣氏市值起码在三十亿左右。”

  三十亿?

  刘瀚这个判断,直接将宋裕民和何汉昌给震住了。

  上市前十亿资产,被邵维鼎这么一折腾,能膨胀到三十亿?

  如果真的三十亿市值,那他们这五千万,可就只能拿到1.7%左右的股份。

  刘瀚也觉得1.7%股份太少了,随即问道:“何老,能向上面再增加点资金吗?”

  在私底下,他们的称呼更加随意亲近。

  何汉昌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原本上面只决定给三千万,要不是燕京那边上位突然为非常可乐站台,我们都拿不到这五千万。”

  “那就没办法了。”刘瀚摊手道:“不过咱们还是要参加,到时候不管是公开上市,屈臣氏的股份肯定还要再暴涨一波,就算是不持有屈臣氏股份,对于我们华润而言,这都是一次赚钱的机会。”

  刘瀚相比于宋裕民更注重实业,对于金融他更加精通。

  所以,对于屈臣氏的上市他看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何汉昌点点头,心中已然有了主意。

  “对了,还有一件事忘了和你们说。”

  “刚刚邵维鼎来我们华润除了上市的事情之外,其实是专程来和我们华润谈合作的。”

  “合作?”

  宋裕民和刘瀚对视一眼,立刻想到了什么,兴奋道:“是代理权的事情吗?何老,你这效率也太高了,昨天开的会,今天就谈成了。”

  “哈哈。”何汉昌笑道:“这你们可猜错了,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而且也不是代理,而是合资经营。”

首节上一节210/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