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212节

  相比较于数字增长带来的成就感。

  他更喜欢,事业版图扩大,自己的野心得到满足。

  周边人因为自己,他们的人生境遇发生了改变。

  这种摆弄命运的感觉,让人沉醉。

  邵维鼎挥了挥手,让助理先下去。

  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窗外,更远的方向。

  这段时间,他虽然将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屈臣氏身上。

  但是却也从未将其他事业抛之脑后。

  “屈臣氏已然吸引了绝大部分资本的注意,趁着这个空隙,菲尼应该已经把卡地亚给拿下来了。”

  邵维鼎思索着。

  查克菲尼之前回港岛不过两天时间,便又飞回了欧洲。

  只不过目的不再是瑞士而是巴黎。

  他手中可是握有40%的卡地亚股份,鲁伯特家族虽然也持有不到40%的股份。

  但是这个家族是依靠烟草和酒精起家的。

  根基又在南非,收购卡地亚,不过是这个家族的一次越界尝试。

  这种尝试,就意味着不会坚定持有!

  “亚太市场,现如今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攻略,渠道铺开,品牌知名度打响。”

  “接下来就该配合邵氏兄弟的强势扩张,开启第二阶段。”

  “欧洲,美洲……”

  邵维鼎呢喃着,眼中的贪婪如同望不见底的深渊。

  正在此时。

  办公室里的电话响起。

  “喂,我是邵维鼎。”

  邵维鼎接起,直接道。

  “邵先生,我已经从港交所辞职了。”

  电话的另一头,袁天帆毫不掩饰自己的破釜沉舟。

  “考虑好了?”

  邵维鼎微微一笑,袁天帆选择的时机好啊!

  “考虑好了,下个月屈臣氏上市,邵先生,交给我来把控吧!”

  袁天帆的声音中充满着自信:“上市第一天,我会将它的市值推上最高点。”

  “哈哈,好。”

  邵维鼎毫不掩饰自己的对于他的欣赏:“只要你来,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挂断电话之后,邵维鼎立刻又拨打了一个号码,沉声道:

  “操盘手已经到位,你那边可以行动了。”

第238章 人在北美,刚成华尔街超新星

  安东尼人在北美,刚成华尔街超新星。

  浑水证券正面击溃领航基金,在港股成功做空佳宁集团。

  就已经震惊了整个华尔街了。

  这可是直接从狼王手上抢肉。

  可回到美股之后,浑水证券片刻不停,联合蒂芙尼董事长威廉钱尼、执行总裁尤里卡蒂凡尼在内的多位高管以 1.36亿美元的价格,从雅芳集团手中收购了蒂芙尼。(补充下细节,查到资料,1978年雅芳集团以 1.0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蒂芙尼进行控股)

  公开上市后,发行了 450万股普通股,筹集资金 1.35亿美元。

  浑水证券这一手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

  不但成为了蒂芙尼的大股东,手握37%的股份,更是通过上市募资赚回了绝大部分的收购资金。

  也因为这两桩战绩,安东尼和浑水证券已然成为了华尔街新星。

  无数资金向他蜂拥而来。

  这就是华尔街,最为势力,只讲究利益的地方。

  它只遵循一条准则:服务于资本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其他任何业务,离开了这一准则,都无从谈起。

  此时,正在华尔街浑水证券办公处。

  安东尼放下手中的电话,看着办公桌上已经写好的稿子。

  最上方写着一行大字《屈臣氏调查报告》

  他将手中的这份报告,递给了坐在自己对面浑水咨询的主管:

  “将这份报告送到华尔街日报。我要让这份报告,明天就要见报。”

  主管接过,看了一眼名字,心中一惊,询问道:“总裁,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是发传真,也来不及啊,明天的报纸内容肯定已经排版好了。后天怎么样?这样也能插个队。”

  美国的报纸从不缺少内容,尤其是华尔街的这些经济日报。

  求的就是一个时效性和准确性。

  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挤掉了哪一篇都可能是个损失。

  “就是明天,华尔街日报不发,你就找纽约时报。纽约这么多报纸,总会有人愿意为我们而改变。”

  他就不信了,在华尔街还能有人不屈从于金钱之下。

  “告诉他们,所有的重版损失,我们一力承担,就是用钱砸也要给我把它们的大门给我砸开。”

  安东尼根本不留任何余地,直接道。

  他和邵维鼎打配合已经很熟练了。

  屈臣氏上市在即,不搞出点动静出来,怎么抬升股价。

  主管听到这话,也知道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一家一家去砸钱。

  .......

  很快,《华尔街日报》的首席主编的案头之上多出了一份稿子。

  汤姆森皱着眉头,疑惑的看向递给自己稿子的编辑。

  “这是什么?”

  “主编,这是浑水公司最新一期的调研报告。”编辑立刻答道。

  “浑水公司?”汤姆森听后一惊。

  他当然知道浑水公司了,这可是最近几个月华尔街的超级新星。

  之前《华尔街日报》还因为浑水咨询出具的一份报告,销量暴增。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财神爷啊!

  难不成,浑水又找到了新的做空对象?

  想到这里,他立刻拿起稿子看了起来。

  结果一看之下,先是有些失望。

  但随即,他便提起了兴趣。

  竟然不是做空报告,而是类似做多的报告。

  看完最后一句话【上市港股,建议买入】

  汤姆森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篇稿子不错,可以收了,告诉浑水公司,三天后可以见报。”

  “主编,对方说明天就要见报。”

  “明天?不行。”汤姆森毫不犹豫道:“明天的报道已经排满了,而且报纸都已经打印出来了,告诉他们,我们最多只能安排到后天。”

  小编辑满脸苦涩:“可对方说,这份报告已经发给纽约时报了,如果我们不发,对方可就成了首发报道,那我们三天后再发就没意义了啊!”

  《纽约时报》

  听到这个名词,汤姆森顿时不淡定了。

  因为这家报纸正是《华尔街日报》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双方一个代表着象党阵营 ,一个代表着驴党阵营。

  从来都是互相看不对眼的。

  要是一篇新闻,被《纽约时报》抢先报道,那他们《华尔街日报》作为美国最大的财经报纸的信誉何在,脸面何在?

  “这个浑水公司到底将这份报告还发给谁了?”

  编辑苦笑道:“几乎在纽约的每一家报社都收到了。”

  “而且对方为了表达诚意,愿意承担所有的重版费用。”

  “既然是这样的话。”汤姆森沉吟了一会儿道:“那就发,将微软的那篇文章给撤下来换成浑水的这篇报告。 ”

  “微软的文章?”编辑愣了愣,“是那篇软文吗?”

  “对,说是什么推出了新型操作系统,其实就是造势想从IBM手里拿到订单,你将这篇新闻移到后天去,这样的新闻什么时候都可以报道。”

  “对了。”汤姆森叫住了准备离开的编辑:“这篇稿子改一个名字。”

  “什么名字?”

  “《屈臣氏,可口可乐最大的对手》”

  相同的场景,发生在纽约多家报社当中。

  一篇篇稿子给轮换下来,打印工厂的机器重新开工,一篇篇崭新的报纸新鲜出炉。

  浑水公司的第二份报告,有的报纸把它安排在了副刊的位置,有的只是给了一个小版面。

  但是有不少小报社却是直接将它,放在了头版头条的位置上。

  而其中,最出人意料的是《纽约时报》竟然也这么做了。

  这可是以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风格著称的报纸,在纽约精英阶层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而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则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而也就在这一天,纽约,甚至是全美无数读者看到了一篇名为《屈臣氏,可口可乐最大的对手》的文章。

首节上一节212/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