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玉港在港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纵然现在邵维鼎的财富并不弱于任何人,甚至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港岛首富。
但是论在港英政府心中,鲍玉港以及李家城、邵毅府这些老一辈的商人,话语权无疑更高。
“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邵维鼎沉吟了一会儿道:“鲍老现在就在柏林,我找他商量一下。”
“你留在这里帮我面试几名助理,让他们把这份计划书翻译成法文,交到卡地亚管理层的手中,这中间由你进行监督策划案的执行。”
“是,我马上去办。”
潘迪声应了一声,他是万万没有想到,陪邵维鼎出来这一趟,自己能有这么大的收获。
从一个控股子公司的总经理,如今已然要走进邵维鼎事业核心的意思。
他曾经做过的梦,也不过就是做个名牌王。
可现如今看来,与如今这位要做的事业相比,简直就是萤火之光,不足与皓月争辉。
相差太远了。
幸运的是,他做对了选择。
...........
卡地亚按照邵维鼎给的策划案,进行的十分顺利。
尤其是在各大报纸上,刊登的故事征集,在全球各地都掀起了不小的反响。
原因很简单,邵维鼎主推的四大系列珠宝,唤醒了不少人对于卡地亚的记忆。
先说这个钉子系列,创始于七十年代,正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前后。
正如其名,创始人正是从他的公寓墙壁上的钉子,获得的灵感,设计了这一款非对称、尖锐、钉子弯曲的手镯。
这种将五金材料和高奢珠宝,融合在一起的设计。
摒弃了过往堆砌奢华的设计风格,强调简单。
契合了七十年代叛逆、前卫、自我的文化风潮,一经推出,席卷全球。
是不折不扣的爆款产品。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七十年代,由于产油国对欧美国家禁运,导致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大幅度下滑。
人民生活水平自然受到影响。
而钉子手镯,采用的是镀金工艺,大量采用铜合金。
成本低廉,价格也比之过往的卡地亚珠宝要低很多。
是邵维鼎预定的“低奢”利器。
现如今还没有低奢这个概念。
但是他非常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富人绝对是少数,中产以及穷人才是绝大多数。
所以,富人的韭菜他要割,那些肯为奢侈品买单的穷人,他也要割。
至于【三色系列】
则是卡地亚的始祖级设计,将黄金、玫瑰金、铂金出现在同一枚戒指当中,尽显高贵奢华。
这三色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这样的设计最开始于1924年,可见其领先于时代的大胆想象。
在当时甚至可以说革新了珠宝界的设计观念。
这样的设计,就算是放到现在都不会过时。
这也是邵维鼎要重点打造的高奢系列。
而且,不再拘泥于戒指、或者是手镯。
项链、耳环、甚至于打火机、手表,邵维鼎要将三色系列推到极致。
让消费者看到这个概念,脑子只想到一个词。
【高奢】
至于【LOVE系列】根本都不用多说,应当属品牌辨识度最高的一个系列,在众多的时髦搭配中,总能被人一眼认出,也是广大大爱时髦的妹子搭配单品首选。
这款设计,诞生于1969年。
由于该系列强调的是“One To One”的爱情理念,被不受传统约束的时尚情侣,视作是最别致的定情之物。
甚至于后世还有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每多出一对情侣,卡地亚就要多卖出一对经典LOVE戒指】
在这个卡地亚陨落的时代,【LOVE系列】撑起了最后的尊严。
这款作品,也是全球最为畅销的珠宝设计之一。
收购卡地亚,根本就不存在亏本的可能。
随便挖一铲子土,都可能在卡地亚的地界上挖到一两黄金。
而要说,谁对卡地亚的复兴最为紧张。
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宝格丽。
没人比他们更为清楚,卡地亚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存在。
而远在北美的蒂芙尼,此刻也正在看着这个消息。
这一刻,全球聚焦。
第311章 从不存在平白无故的好心
鲍玉港收到了邵维鼎的邀请,立刻便从柏林赶来了海德堡。
五个多小时的车程,鲍玉港仍然精神奕奕。
这一趟德国之行,打开了他的全新视角,让他受益良多。
“阿鼎,你的建议是对的,不放眼世界看一看,不知道外面的环境变化。”
鲍玉港一看到邵维鼎,立刻握住了他的手激动道。
邵维鼎看着他这么激动,也有些意外,问道:“鲍老,是有什么意外收获吗?”
鲍玉港点了点头,笑道:“法国在搞国有化,德国却是在搞企业私有化,迈尔海王星集团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意外,但是表示欢迎。”
“而且与大西洋造船厂不同,迈尔海王星瞄准了亚洲市场,愿意出让一些基础的技术,甚至于愿意派工程师到中国,协助我们进行技术培训,并且愿意帮我们建立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造船厂。”
法国搞国有化,是自有国情。
而德国的私有化,却是因为英国铁娘子当权,在整个欧洲掀起的私有化浪潮。
这些他都不意外。
意外的是,这个迈尔海王星集团通过的太快了。
“阿鼎,你说这些德国人为什么这么愿意帮我们?”鲍玉港只有这一点,一直没想通。
“鲍老,您知道宝钢集团吗?”邵维鼎没有回答,而是问了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
“知道啊,怎么了?据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了三百多亿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都有二十亿。”
邵维鼎点头道:“宝钢1977年立项,1978年与日本新日铁集团,签署了《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协议书》。”
“这中间,日本人忙前忙后,又是贷款又是免息,甚至还愿意分期付款。”
“您说日本人为什么这么好心,出这么大的力气,帮我们建立这个钢铁厂呢?”
鲍玉港老实道:“因为赚钱吧!”
“赚钱只是其中之一。”邵维鼎凝重道:“最为主要的,还是潜在收益。”
“宝钢厂一旦建成,用的技术是他们日本的,用的设备是他们日本的,以后维修需要找他们日本人,宝钢作为未来全国最大的制钢厂,就等于被他们卡住了脖子。”
鲍玉港听到这,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而邵维鼎还在继续:“除了这些,炼钢还需要炼钢法,国际上有不同的制钢标准。宝钢建成之后,制钢标准,全都要依据日本的标准来推进。”
“这样一来,宝钢的产量越高,他们的标准也就推行的越广,这些都是隐形利益。”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与日本来往最为密切,为了赶上国际。
国内频繁派人前往日本进行考察。
钢材是国之基石,自然是考察的重点。
那个时候,中国不仅钢铁产量严重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第三世界平均水平,技术也是非常落后。
还停留在大炉炼钢时代的中国工人,来到日本看到了由电脑控制全自动化工厂,简直惊为天人。
日本为了拿下订单,特地拍摄了一组影片,让中国工程师拿到国内进行播放。
当时领导们看后,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被触动了。
这种震撼,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文化和认知上的冲击。
当时甚至有领导发问:“这是真的吗?”
真的自然是真的,但是也不太真。
电脑全自动化,在七十年代怎么可能那么先进。
只不过,对比起三十年停滞的中国工业来说,无疑是一种维度震撼。
而日本在拿到了订单之后,也是不干人事。
其一就是设备质量问题,为了这事,日本六家承建公司,纷纷鞠躬道歉。
但也就是鞠躬道歉。
其二是日本在援助中国的技术和设备的选择上有很大的保留。
环保设备直接刨除,重污染是一个没提。
鲍玉港听完邵维鼎所讲的,此刻也明白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德国人的‘好心’,其实和日本人的‘好心’类似?”
邵维鼎点头道:“没错,他们帮助我们建立造船厂,用的是他们德国的技术,设备也得从他们德国买,往后自然也得受制于人家。”
“不过就算是他们淘汰的技术,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来说,仍然先进太多。”
邵维鼎继续道:“所以,我觉得这个合作其实不亏,咱们不可能因噎废食。”
鲍玉港自然懂这个道理,点点头道:“做生意,不怕对方没有企图,就怕不知道对方的企图,你说明白了反倒是让我放心了。”
“至于德国人打的主意,也没什么,我多转几家,咱们不能让一家公司卡住我们的命门。”
反正市场上又不是只有迈尔海王星一家公司。
说到这里,鲍玉港又开始笑了起来:“不过这还不算是意外之喜,在德国的这么多天,我发现德国很多工厂都关门了。”
“一问之下,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不是迁移到星加坡就是迁移到韩国。”
“通过迈尔海王星的关系,我拿到了几条冰箱生产线,到时候我去内地开一家冰箱厂试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