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393节

  李家城自嘲一笑,目光投向自己的正对面:“所以,沈大班,你专门来看我,就是为了给我看这个,和我说这么一句话吗?”

  坐在他对面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汇丰银行的大班沈弼。

  李家城没有将他给攀咬出来,让他仍然可以坐在原本的位置上。

  甚至于,在过去的那场危机中,就数他可以说是毫发无损。

  当然,汇丰少了邵维鼎这么一个大客户。

  “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沈弼耸了耸肩:“好歹让你知道外面的一些变化,省的你在里面一无所知。”

  “我已经和监狱长说好了,每天他都会派人给你送来一份当日的《明报》和《南华早报》”

  “如果可以的话,”李家城扬了扬手上的《朝阳日报》“我还要一份这个。”

  “行。”沈弼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对了,马成坤和钟石原已经死了,就在赤柱。”

  “前天执行的枪决,一人挨了两发子弹,尸体已经被家属领走了。”

  听见这个消息,李家城拿报纸的手,轻微的抖了抖,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沈弼注意到了李家城的这个动作,心中摇头,站起身道:“好好在里面待着吧,能活着也是一种幸运。”

  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心中有些失望。

  他之所以会来赤柱,除了他说的这些原因。

  还有一条最大的理由。

  他收到了一份开设银行的申请报告。

  来自于港督府。

  申请人是邵维鼎。

  在这个时候,开一家银行。

  针对谁?

  毫无疑问,就是汇丰。

  原本他以为会看到一个歇斯底里,对邵维鼎恨之入骨的李家城。

  没想到啊,竟然会这么平静。

  平静的让他都看不透。

  只不过,李家城的刑期无人可改!

  看着离开的沈弼。

  李家城松开了手,收回了目光,然后投注在手上的报纸上。

  看着上面的褶皱,开始慢慢的抚平。

  这些文字,可是他支撑2555天的精神食粮。

  “幸运,呵!”

  李家城低着头冷笑了一声。

  .......

  与赤柱监狱的冷落相比。

  此刻的港岛,一片沸腾。

  邵维鼎的言论以及对于记者的问题的回答,通过各大报纸传递给了港岛几乎所有人。

  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

  在港岛悄然生根发芽。

  这一次,不再局限于屈臣氏、局限于邵维鼎旗下的产业。

  而是整个港岛。

  邵维鼎描绘的那个未来,对于港岛人而言,太过美好了。

  港督府!

  麦理浩纵然对于邵维鼎有着很深的成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此人在商业上的才华可以说是独步古今。

  小小的一个港岛,在邵维鼎的设计中,竟然能拥有如此核心的位置。

  而且十分具有可行性。

  并且,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屈臣氏、斯沃琪、以及越来越多的工厂品牌走出港岛。

  去内地建厂,去南洋扩大市场。

  拉来日本、韩国的游客,搞活港岛的旅游经济。

  正在这时,敲门声响起。

  随着门被推开,一个高大的白人走了进来。

  “总督,你找我?”

  麦理浩点点头,从抽屉里抽出一份文件:“你看看这个。”

  “嗯?”看着手中的文件,来人有些诧异:“总督,这是什么?”

  “入境事务处备案的一份文件。”

  麦理浩缓缓说道:“文件里说,邵维鼎租下了一艘国际豪华游轮。”

  “并且在南洋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开始大撒广告。”

  “制定了一个七天的旅游计划,打造了一条环南海旅游线。”

  “元旦,到时候会有一大批人入境港岛,要我们做好准备。”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港岛警务处的处长。

  他皱了皱眉,冷声道:“这个邵维鼎,一个港岛购物节还不够,还要弄什么游轮,这不是给我们找麻烦吗?”

  “麻烦?”麦理浩摇了摇头:“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份申请在入境事务处等待着盖章审批吗?”

  “这些人来港岛,是花钱是消费的。”

  “因为他们,因为港岛旅游业的发展,今年港岛的旅游收入增长了足足十倍。”

  “我叫你来的目的,不是来听你的牢骚。”

  麦理浩警告了他一声:“麦尔德,不要再去找邵维鼎的麻烦。”

  “我有一种预感,他绝对不会只满足于一艘游轮。”

  “一旦他的尝试成功,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游轮加入到这个旅游航线中来。”

  “不管邵维鼎的站位如何,他都在帮我们达成发展港岛的战略目的。”

  麦尔德冷哼一声:“总督阁下,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玩火自焚。”

  “邵维鼎有什么能耐,上次他就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我听说他都准备建立自己的银行了,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总督,遏制,一定要遏制他的发展。”

  麦理浩冷声道:“麦尔德,记住你的身份,我才是女王陛下钦派的港岛总督。”

  玩火自焚?

  早就他妈烧到手掌心了。

  中国都派出代表团前往英国。

  这个麦尔德,还以为港岛是英国人说了算吗?

  邵维鼎的影响力,他是一点都看不见啊!

  华人资本的强势崛起,他们港鹰政府,有时候也得低头!

第448章 振聋发聩,重新认识了邵维鼎

  港岛英治时期,一共有过28任总督。

  其中官声不错,在港岛内拥有不错声望的,却只有两位。

  一位是1947年至1957年出任的第22任港岛总督葛量洪。

  看任期也知道,这位总督见证了内战,朝战,以及一系列风起云涌的大事件。

  他重建了战后的港岛,安置了近百万的移民。

  并且建构出港岛在战后的基本格局,将转口港转型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出口港。

  有这样的好声望,并不为过。

  而第二位总督,就是麦理浩了。

  过去十年的成就,不需要再重复提起。

  他对港的执政政策,其实就两条。

  第一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

  第二,施行“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

  这是港府的理财哲学、以及麦理浩在施政上的依归。

  过了明年二月就是他的任期结束。

  他不会,更不想在这个时候改变他的执政原则。

  邵维鼎想要搞旅游经济,让港岛成为东亚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那就让他去搞。

  反正,搞活了港岛的经济,港府收到了税收,他得到了女王的嘉奖。

  谁都没有损失。

  至于邵维鼎做大之后,今后会如何影响到港府的执政权力。

  那就不是他所能管得了的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他麦理浩就是这个流水的“兵”。

  眼看着中英谈判之际,他是吃饱了撑,才会再招惹邵维鼎。

  所以,只要是和经济相关,确实能够提振经济,助推港岛发展,他一律放行。

  只不过,有的事情可以点头,有的事情,却必须拖延。

首节上一节393/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