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488节

  一路上,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第二天,湾岛的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

  《联合报》直接以《港岛首富,驾临湾岛》作为头版头条。

  而《经济日报》更是夸张,取了个《百亿富豪,赴台投资,或将提供十万个就业岗位》的标题。

  “鼎峰控股作为新晋崛起的华人财团,目前活动范围覆盖了整个亚太地区以及西欧地区。”

  “旗下产业包括斯沃琪、屈臣氏、和记黄埔,最近两年鼎峰极其活跃,先后收购了瑞仕SMH集团,以及迪奥、卡地亚等多家世界级奢侈品牌,产业遍布制造业、金融等多个产业,旗下员工总人数多达百万之多。”

  “去年至今,黑松沙示被屈臣氏饮料收购,目前该工厂仍在持续运营,其产品线更是拓展到了海外,每年大概可以给予湾岛十亿新台币的税收。”

  “今年张中元总裁在高雄拍下了一块三百公顷的土地,拟建立一家全亚洲最大的日化工业园,为屈臣氏三千家门店提供日化产品。”

  “这次,邵维鼎来岛目的明确,看好湾岛,投资湾岛。”

第561章 邵维鼎第一次在湾岛,大规模报道

  邵维鼎这个名字在湾岛并不陌生,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报道还是头一次。

  很多对邵维鼎并不了解的人,此刻看到《经济日报》如此详细的介绍的时候,一个个都无比震惊。

  港岛竟然出了这样一个牛人。

  在亚洲做大做强就算了,有很多华人都达到过这种成就。

  但是在欧洲大肆收购,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人物,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这个邵维鼎,还真是受上面的青睐啊!”

  台塑集团大厦顶层,王永清将手上的报纸放下,目露惊异。

  湾岛四大报,全部加入了报道邵维鼎的范畴。

  除了《经济日报》和《联合报》之外。

  《中央日报》《中国时报》同样也参与了报道,只是将报道方面侧重在最近中华总会的一系列的动作。

  这两大报纸的后面,站的是谁,谁都知道。

  很显然,这是上面故意在为邵维鼎造势。

  “目前国际形势紧张,虽然岛内经济恢复了很多,但是还远远不够。”

  王永清的弟弟王永在指了指上面,凝重道:“不管是那个可能提供十万个工作岗位的日化产业园,还是现如今这个旅游联盟,都将极大的改善我们岛内的就业压力。”

  “而且,上面早就有计划,准备投资4000亿新台币,向能源、光电、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等领域进军。”

  “但你我都知道,这笔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得出来的。”

  “而且,生物工程、食品科技......”王永在低声道:“你看看,这全都是屈臣氏的擅长领域,前阵子就连欧洲那些医药集团都来港岛,为的就是邵维鼎手上的维生素和西地那非。”

  “维生素现在是屈臣氏和对岸在合作,咱们那位肯定也眼馋这块的收益。”

  王永清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邵维鼎现在就是一块唐僧肉,和他合作对于岛内来说绝对有益无害。”

  台塑集团是湾岛第一大化工集团。

  起步于战后,由王永清和王永在两兄弟缔造。

  虽然他们家族没有人从政,但王永清长期以来是工商界的龙头,在湾岛工商界与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与威望。

  使得王家对政界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大哥,你说我们要不要和邵维鼎接触一下?”

  王永在突然问道。

  王永清一愣,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他们两兄弟一个沉稳守成,一个开拓进取。

  “我是这样想的。”王永成道:“往后至少五年,岛内的政策倾向肯定是这些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

  “咱们能选择的方向,也就是半导体、电子电讯这几个方向。”

  “目前在这个领域占有绝对优势的,也就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几个国家。”

  “他们要进行产业转移,肯定是在亚洲地区。”

  “港岛地理位置受限,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肯定要和周边地区合作。”

  “只有我们两家合作,才可能在与韩国的竞争中,打败他们。”

  在高科技领域,一向都是赢家通吃。

  要想吃下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将韩国按死。

  这目前是港岛和湾岛的共同利益。

  王永清沉吟半晌,豁然抬头道:“永在,邵维鼎目前在圆山大饭店入住,你去和他接触一下。”

  “得等等。”王永在摇摇头道:“大哥,我来之前就接到消息,那位常公子已经在圆山大饭店了。”

  “孝武公子?”

  “对,就是他!”

  王永清顿时沉默了下来,许久他深吸了一口气道:“没想到啊,上面对于邵维鼎竟然这么重视。”

  ......

  与此同时,在港岛。

  邵维鼎大阵仗出现在了湾岛的消息,同样在港岛进行了大范围的报道。

  汇丰立刻将怡和的大班钮壁坚叫了过来。

  “现在就要动手了。”

  沈弼看向钮壁坚,凝声道:“邵维鼎现在不在港岛,正是你们怡和拿下港岛电讯和中华煤气的最好时机。”

  他们此前就达成了合作意向。

  怡和向汇丰借贷五十亿港币,助力怡和吃下港岛电讯和中华煤气两大产业。

  避免这些产业,再落入邵维鼎的手中。

  这段时间,怡和也是深刻吸取了此前港灯的教训。

  如今一直在悄悄的收购着这两家公用企业的流通股。

  就像邵维鼎那样,要么不动,要么就要做到一锤定音。

  中间要是出了波折,或者是引入了其他麻烦,会让他们的收购成本急剧攀升。

  这对于目前本就资金紧张的怡和极其不利。

  所以,他们这一次的收购行动,很沉稳,甚至拖得很长。

  可如今,邵维鼎离港,虽然仅仅是去了湾岛。

  但是一两天的时间差,足够他们怡和联合汇丰拿下港岛电讯和中华煤气。

  当天,这两家的股票就急剧飙升。

  此前已经有过港灯的先例在前,交易所内的股民顿时想到了什么。

  有人在对港岛电讯和中华煤气下手!

  无数散户和证券行,投入到了与庄家抢购股票的行列。

  但这一次,怡和准备的太充足了。

  再加上汇丰给他们提供的“粮草”,哪怕是股价一路上升,只要有人抛,他们就全都接了下来。

  临到闭市后,怡富公司宣布,当日已代其客户购入电讯股票

万股,这个客户就是英资置地有限公司。

  置地公司以40%到35%的溢价购入电讯股份近23%,逼近第一大股东大东电报局。

  大东电报局十分干脆的将手上的大部分股份,全都转让了出来,赚了个盆满钵满。

  第一战如此迅速落幕,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所有人都知道,怡和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华煤气。

  “目前怡和手上持有多少中华煤气的股份?”

  何廷锡来到公司忙问道。

  底下高管满脸慌张:“根据怡富公司给出的公告,目前他们持有中华煤气23%的股份。”

  “23%,也就是说,再给他们12%的股份,他们就成了中华煤气的第一大股东了?”

  何廷锡震怒道:“为什么没有一点预警机制。”

  这就是公用企业的弊端,持有的股东的数量太多了。

  只需要35%就能成为第一大股东。

  不过所幸,他和利明泽两人的股份加起来超过了35%。

  还能在董事会上压制住怡和。

  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利明泽人都躺进了医院,能活几年都不好说,全靠药物撑着。

  “李钊基到了吗?”何廷锡又问道。

  这个人是他和利明泽共同挑选出来的,中华煤气的下一任接班人。

  “到了,十几分钟前我就接到了李先生的电话,说他马上过来。”刚刚说话的那名高管,忙不迭说道:“按照时间,现在应该到了。”

  话音刚落,李钊基推门而入:“何老,我觉得我们得找外援了。”

  他的声音很冷静。

  “中华煤气绝对不能落到英国人的手上。”

  (明天加更求发电)

第562章 一百亿新台币,砸的常氏父子目瞪口呆

  “投资五亿美元,没有问题。”

  “不过我要加一个条件。”

  圆山大饭店内,邵维鼎平静如常的说着。

  坐在他对面的是那位常公子,对方的条件很苛刻。

  五亿美元的总投资,两年内到账。

  而且要在湾岛建立一座医药研究院,并且将部分西地那非的产能落地在湾岛。

首节上一节488/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