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第520节

  在制造业逐步向内地转移,港岛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

  旅游业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重。

  电力,煤气,电讯这三大基础民生公用企业,如今各自有主。

  背后站着的是邵维鼎,嘉道理以及怡和置地。

  港岛华人财团拿哪一家都没有办法。

  可交通领域,却存在着他们可以插足的空间。

  港岛巴士有着两大传统豪强,港府以香港岛以及九龙/新界为界,批出两个巴士服务专利权,前者由颜成坤颜氏家族掌控的中华巴士持有。

  后者由邓肇坚、雷瑞德等人(雷觉坤之父)成立等人成立的九龙巴士掌控。

  而水路,除了天星小轮之外,还有油麻地小轮。

  而在郭德生与李钊基在向九龙巴士中华巴士下手的同时,郑宇通成立了新世界第一渡轮。

  就在郭德生与李钊基宣布,九龙巴士和中华巴士易主的同时。

  新世界第一轮渡完成了对油麻地小轮的收购。

  拿到了原本由油麻地小轮所经营的全部渡轮航线。

  并且已经向港府申请,推出一条由尖沙咀往返澳门的航线。

  由此港岛四大交通线路有三大都完成了易主。

  唯一幸存的天星小轮,它的背后站着的人是鲍玉刚以及他的环球航运。

  汽车、轮船各类交通工具都在进行革新。

  港媒以“翻天覆地”四个字,形容了此时港岛的变化。

  也确实是翻天覆地,势力的洗牌,老旧格局的交替。

  让每一个港岛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处在时代洪流中的感觉。

  而要说这些交通工具中,变化最大的,其实还不是巴士和轮船。

  而是计程车,是的士。

  在港岛,一张的士牌照最高的时候价值百万。

  而且这还是个不断升值的产物。

  后世港英政府大概发出去了一万九千张的士牌照,归属于五大的士集团。

  但如今,港英政府放出来的的士牌照也不过就一万张出头。

  根据港岛每个大区,的士的颜色都不尽相同。

  在港片中出镜率最多,也是最经典的红色的士,它的划分区是在市区。

  最惹眼的就是红色车身及银色车顶。

  而新界的士为绿色车身及白色车顶。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白牌车冒充的士载客的机会。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士司机和内地其实也差不多。

  地位高赚钱多。

  在其他职业的工资还在一两千,两三千打转的时候。

  的士红车司机的工资已经奔万了。

  甚至可以说,每一名的士司机都是“万元户”,尤其是夜班司机,赚的更多。

  可以说的士司机,是港岛货真价实的中产阶层。

  供楼供车租,还能供的起子女出国读书。

  九十年代的士大佬包二奶的新闻之所以屡见不鲜,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士司机的工资已经在往三四万的,四五万的水平跑了。

  而那时,内地的平均工资也不过才几百。

  而这还是广东沿海。

  后世港岛的士司机的态度普遍傲慢。

  说是臭名昭著,恶名在外都不是夸张。

  拒载、兜路、收车费等各种恶习,极大地损害了港岛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形象。

  而这个开始就是在八十年代沿承下去的。

  有趣的是,佳宁集团这个已经被邵维鼎覆灭的公司,旗下的佳宁的士,却是为港岛孕育了首代「优质的士」。

  当时佳宁集团通过佳宁的士拥有五百多个的士牌照,以及聘用超过七百名司机。

  除了待客有礼合规合矩之外,公司还要求司机工作时需穿着制服、结领带及佩戴白手套等。

  这俨然在当时成为了一道城市风景线。

  给予港岛本地市民,以及海外游客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时佳宁集团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高调作秀,大大提升了“佳宁”这两个字的含金量。

  股价也因此而上升。

  不过,在去年邵维鼎吃下佳宁集团的时候,这家的士公司也被迫结业。

  五百多张牌照,全部被港府拿出来公开拍卖,作为还债。

  而且还是公开竞投,让普罗市民也可尝一尝当的士车主的滋味。

  运气好一点,出门打车,甚至还可以遇上平治的士。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港岛,纸醉金迷,充满奇迹的港岛。

  此刻,赤柱监狱!

  李家城埋首在报纸中,突然大喊:“我要打电话,我要打电话!”

  ………

  “认真听好我说的每一句话。”

  李家城面色严肃的看向面前的庄月明。

  在赤柱监狱,他享受着一些特殊的权力。

  其中之一就包括,庄月明随时都可以来对他进行探望。

  “目前港岛毫无疑问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经济繁荣中隐藏着工人危机。”

  “邵维鼎推行的产业升级,制造业转移,必然导致大企业不断合并扩张,小规模生产者逐步被淘汰。”

  李家城无比果断道:“产业升级,不会需要那么多工人,这也就导致一个结果,制造业蓝领工人不断流向服务业。”

  “而港岛资本则转向金融产业当中。”

  “邵维鼎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南洋合作,建立港澳台一体化,承托着港岛多达百万的就业人口。”

  “让港岛资本,有一个新的选择项。”

  李家城太清醒了,一着不慎就很可能导致港岛产业空心化。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邵维鼎目前推出的品牌战略,加大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以及在新兴产业上的投入。

  而这个新兴产业是什么呢?

  电子通讯,医药电器,新兴能源,奢侈品制造。

  也就是浪潮科技,屈臣氏,电灯煤气,以及斯沃琪。

  但随着最近一系列动作,李家城看出来了。

  邵维鼎的选择与港府的导向,其实隐隐间形成了一种对抗。

  最不想港岛完成产业升级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

  以制造业,实业为主的港岛,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他们没办法将这些利益转嫁到英国身上。

  但是金融却不同了。

  英国能够依靠着金融,对于港岛来一场虹吸。

  可是,所有人都小看了邵维鼎。

  小看了他的野心。

  他在监狱里面,没有人能打扰,脑子比在外面的时候还要清醒,每天的报纸成为了他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唯一通道。

  也正因此,他对于关键信息极为敏感。

  港岛新旧势力的交替,各大产业的洗牌。

  本质上,就是从流入金融上的钱,重新流到产业升级之上。

  邵维鼎抛出的诱饵太诱人了。

  港府以旅游业为饵,让资本进入地产,进入金融。

  可邵维鼎推波助澜。

  让港岛资本看到了比之金融、地产,还要触手可及的收益。

  “你去找汇丰大班,将我说的这些全都一字不差的告诉他。”

  李家城激动的说着。

  庄月明完全被他搞懵了。

  “阿城,你到底想干什么?找了沈弼,然后呢?”

  “没有然后。”李家城兴奋道:“你把这些话说给沈弼听就行了。”

  “运气好的话,我兴许也不用等到97年才能出狱。”

  坐十几年的牢,谁他妈坐的住。

  外面的局势每一天都在变化,眼看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高峰就快要到来。

  港岛日新月异。

  他没办法参与其中,还得每一天看着别人的财富在不断增长。

  这种痛苦!

  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要出去,一定要出去。

  哪怕搏命都在所不惜。

  ……

首节上一节520/5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