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车打了一个圈,直接就往九龙城尖沙咀开去。
“文桑,幸亏有你,不然我还真忙不过来。”
“今天有多少人?”方协文递给对方一根烟,顺便问道。
“三十六人,是个大单,东京过来的旅游团,全都有钱的很。”矮胖子笑着道:“还是老规矩,先住酒店,明天走完了几个景点之后,送到中环,就到你们店里消费消费。”
“谢谢了,北岛君!”
“说什么谢谢,不过是互利互惠。”
名叫北岛君的男人深吸一口香烟,吐出浓烟:“怎么样,文桑,要不要来我的旅行社工作,我给你副社长的职务,凭借你的能力,再加上我在日本的人脉,咱们的旅行社一定能赚大钱的。”
方协文再次接到了这个邀请,但是他没有说话。
细细想着过往几天的经历。
北岛全名北岛太郎,神户人,三十七岁,在日本原本只是个小职员。
据他说,一年前跟随公司来港岛旅游。
偶然间发现来港岛旅游的日本人非常多,但是在港岛会英语的人不少,但是会日语的人却是极为稀有。
而他正好在大学里学过一段时间粤语,所以萌生出了,在港岛专门为日本游客服务的主意。
甚至为此,辞掉了工作。
一年下来,据他自己说不但在东京买了一间房子,甚至还开了这间旅行社。
虽然规模很小,但是北岛对于他的事业充满信心。
但是方协文清楚,八天前要是没有他找上门来,这家旅行社可能都要倒闭了。
甚至于北岛太郎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日本人都要打一个问号。
方协文的日语不是在大学学的,而是小时候在木屋村,和邻居学的。
那位邻居曾经在民国时期留学东洋,说的一口纯正的日本话。
49年后,战败退回到了台湾。
而后辗转又来到了港岛。
只是无儿无女,孤苦无依。
那时正逢六十年代,日本游客风潮起,这名老兵见方协文聪明伶俐合他眼缘,所以教了他日语。
所以,方协文的日语虽然正宗,但是难免有些口音。
而北岛太郎这个号称在东京买房了的神湖人,竟然和他有类似的这种口音。
这就有些奇怪了。
三十七岁,又会日语,又有港岛口音。
种种线索,方协文只能想到一个答案。
战争遗孤!
1945年之前,港岛可是沦陷在日本人手里。
那个时候,北岛太郎或许也才一两岁。
完完全全是有可能,没有跟随日本人退走的。
当然,这只是他的一个猜测。
方协文瞥了瞥身旁这个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日本人”。
没有掺和一脚的想法。
很快,旅游巴士就停在了佐敦道的乐福酒店门口。
“大家跟我进去登记。”
北岛太郎一挥手,领着游客进了酒店,在大堂注册。
方协文更是熟练,从大堂经理手中接过钥匙之后,便向这些日本游客分发下去,然后指点门童将行李分进房间。
一切都有条不紊。
北岛从酒店经理身边脱身之后,松了口气走到方协文身边道:“文桑,你办事还是一如既往地靠谱,怎么样今天晚上和我们一起去夜总会潇洒潇洒?”
方协文很清楚他口中所谓的“潇洒”是怎么回事。
日本游客来港岛,仅仅只是为了购物,看风景吗?
不,他们是为了体验异域风情。
来夜总会消费来的。
钱赚多了,自然饱暖思银欲,想追求高一点层次的生理享受。
在八十年代,手握大把钞票的日本人,就是全球各地最大的涩情场所消费群体。
方协文,当然知道这些。
而且,他也不只有北岛的这一波客人。
一天之间,他要往返机场和酒店之间,至少十趟。
这就是他所付出的劳动,为这些日本人做好来港的服务,为他们介绍哪里的夜总会漂亮小姐多。
获得的回报,自然而然就是在第二天的时候,这些游客去时之廊的消费。
这就是拉客仔。
这就是,他现如今苟且的生存方式!
这就是他,曾经不可一世的方协文啊!
仰望着沧溟浩瀚,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深夜!
已经一身疲惫的方协文。
拎着一只烧鹅,一只白切鸡,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层一层,上着十一楼的台阶。
灯光昏暗,有几层甚至连灯泡都没有。
终于,走到家门口。
屋并不隔音,里面的谈话自然传了出来。
“妈妈,阿婆,什么时候吃饭啊,我饿了。”
方协文听的出来,这是他小女儿的声音。
“再等等,爸爸马上就回来了,等爸爸回来,就有大鹅吃了,诺诺想不想吃大鹅啊!”
“想,我想吃肉肉,我想吃大鹅!”
“就知道吃肉......你知道家里有多难吗?”
方协文听得出来,这是儿子的声音,带着哭腔。
“妈妈,阿婆,林嫂和方大妈,刘阿婆他们几家,今天早上又在背后说爸爸的闲话了,他们说爸爸在外面欠三十多万的贵利,这是真的吗?”
妻子的声音传出:“明仔,这不是你担心的事情,好好读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母亲勉励着:“阿婆和爸爸妈妈会努力挣钱的,小孩子不要想这些事情。”
“可是爸爸都是大学生,现在还是欠了这么多钱,读书真的有用吗?”
哭声中尽是对于社会的疑惑。
妻子的声音陡然高了起来:“明仔,谁都可以说你爸爸,但是你不行,你知道吗?”
“妈妈,妈妈,我不吃肉肉了,你们别吵!”
“呜呜......”
站在门外的方协文,此时已经泪流满面。
“方协文啊方协文,你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呢?”
第72章 钟表大战
“你就是方协文?”
在宋毅的办公室内,邵维鼎打量着眼前这个“拉客仔”。
瘦高个,穿着一身旧西装,戴着眼镜。
下巴上有着厚厚的胡茬子,三四十岁的样子,满脸的疲惫。
头发甚至有着一点麻灰色,整个人都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几岁。
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看上去就是精英的人才。
反而,像是一个被生活打磨的没有一点脾气的中年男人。
普普通通,质朴无华。
扔进人群里,你都不会看他一眼的那种普通。
剥开这层表皮,下面会是翡翠吗?
邵维鼎心中升起这样一个疑问。
他看过方协文的资料。
毕业于港岛岭南书院,这所学院虽然比不上港大港中文,但是奉行博雅教育理念,专注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每年招生的人数很少,但是每一个都是真材实料。
也因为推行由政府资助的专上学制,所以方协文这个曾经的木屋村少年,也能一跃龙门,成为贫民窟中的大学生。
专业学的是会计,按道理这类专业并不缺少工作机会。
在现如今这个时代,做会计还很吃香。
也确实如此。
调查的资料显示,方协文先后进过四家公司。
第一家公司是一家玩具代工厂,方协文在这家工厂当会计一干就是五年。
离职的原因也简单。
工厂搬到深圳去了。
第二家是一家旅行社,也怪不得这位对于旅行社这个行当这么了解。
这一次时间很短,只有一年的时间。
第三家竟然是邵维鼎熟悉的嘉里集团。
郭和年的公司,方协文在这里又干了四年。
最后就是一家注册会计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