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 第324节

  郡城果然比县城气派了一点。

  城墙高大约5米多,长度一眼望去就很长,大约千米左右。

  但依然是夯土城墙,不像砖石城墙那么牢靠。

  经过重重检验手续,进入戒严的郡城后。

  陈宏来到郡城衙门,见到了郡守。

  “哎呀,陈公子,你总算来了。”

第229章 始皇帝接到举荐奏疏

  “哎呀,陈公子,你总算来了。”

  郡守连忙上来拉着陈宏的手,“可急死老夫了。”

  “郡守大人,情况如何了?”

  “哎呀,城中感染瘟疫者已经急剧扩散,达到三分之二了。”

  “这么快?”

  陈宏立马和郡守了解情况,救人如救火,马不停蹄开始布置。

  郡守也很大方,为了稳住局面,破格把陈宏升为医长,总领一切治疫事务,可自由调遣除了兵力之外的一切力量,治理瘟疫。

  毕竟陈宏已经在单父县证明过自己的才干了。

  陈宏除了把在单父县的治理经验全部照搬过来之外。

  还根据郡城的实际情况,又做了一些措施。

  郡城还有周边县城的疫情太严重了,范围很大。

  陈宏建立了三级隔离区:核心疫区(半径5里)、缓冲带(10里)、安全区(20里),以木栅、壕沟物理隔离。

  又设立了通行证制度,采用浸醋竹牌作为通行凭证(醋可破坏部分病原体)。

  又推广了石灰深埋法,在城外挖掘2丈深坑,把病人尸体与石灰分层填埋,覆土后种植蓖麻(根系抑制病原扩散)。

  还在山谷建立焚化场,利用松脂助燃提高燃烧温度至600℃以上,把重症病人尸体火烧焚化。

  又在隔离区建造陶管暗渠,利用斜坡重力排污,终端设化粪池(加入石灰发酵)。

  为了振奋百姓因为大规模感染产生低迷情绪,陈宏还组织了童谣队:编写防疫口诀(如“沸水饮,石灰撒,五日不烧香火化”)通过儿童传唱。

  童谣这一招在古代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陈宏还鼓励百姓吃大蒜、喷醋雾、佩戴艾草香囊、在房梁悬挂硫磺囊。

  这些都有利于杀菌消毒,防止被感染。

  为了鼓励百姓参与消毒行动,陈宏和郡守商量后推行了“防疫税抵”。

  参与消杀劳役可抵扣两成田赋,收集百斤石灰可免五日徭役,收集百斤药草可免七日徭役。

  为了鼓励地方官员和医官的治疫积极性,陈宏和郡守商量后,颁布了医官考成法。

  将辖区死亡率纳入地方官考核,死亡率低于5%者升迁优先。

  再加上青蒿汤药方的传播,发动百姓和医馆、药铺制作青蒿汤。

  陈宏也夜以继日炼制青蒿丹,给重症病人吃。

  很快,这一连串的措施推行下去。

  不仅是郡城,周围那些县城也都基本控制住了情况。

  患病的人越来越少。

  在后院忙着制作青蒿汤、针对发热用石膏+板蓝根、针对腹泻用黄连+马齿苋、针对咳血用仙鹤草+白芨等等药物的吕雉和吕素两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段时间,真是忙死了。

  控制灾情,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总有事忙碌。

  好在挨过这段时间,总算能轻松些了。

  吕素挽着袖口,露出白皙的玉臂,正在煎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姐姐,陈公子真是厉害,竟然发明出这么神奇的汤药,还做了那么多事,救了那么人。”

  吕素微微一笑,嘴角弯弯如月牙,透露着一种温婉的气质。

  “要是素素也能像陈公子那么厉害就好了,就能帮到更多人了。”

  “傻妹妹,你现在也很厉害了啊。”吕雉宠溺地看了妹妹一眼。

  “我们现在煎药,也是在救人啊,也是在帮陈公子,为他分担啊。”

  “男人有男人的本事和天地,女人也有女人的本事和天地。”

  “是这样吗?”吕素若有所思。

  “我说傻妹妹,你该不是看上陈公子了吧?”吕雉试探着问道。

  “姐~姐!”吕素转过头去,“你胡说些什么啊。”

  “让人听去了不好。”

  吕雉对自己妹妹实在是太熟悉,看这反应,就算不是喜欢,多少也有些好感了。

  这让吕雉有些头疼起来。

  一边是最可爱的妹妹,一边是自己最想要的如意郎君。

  这怎么选啊。

  吕雉的占有欲还是挺强的,她甚至幻想一个人独占陈宏。

  可是她也知道,有些不太现实。

  就连他父亲,都不是只有一个女人。

  这个时代,贵族子弟一妻多妾都是标配。

  更何况大有前途的青年才俊,必然会吸引许多美人如飞蛾扑火一般前仆后继。

  很快,陈宏就将瘟疫平息下去。

  陈宏治理瘟疫留下的这套体系和办法,如果能够得以推广。

  秦朝的百姓再面对瘟疫,至少可以保证损失大大降低,让瘟疫的致死率没那么高。

  陈宏功成身退,悄悄带着吕素和吕雉,回了单父县。

  有大功而不恋位,急流勇退,这让砀郡官场的所有官吏对陈宏的感官都非常好,对陈宏的豁达潇洒的品格佩服不已。

  砀郡郡守联名整个砀郡大小官员,向始皇帝上了一份奏疏。

  详细介绍了瘟疫事件的经过,对陈宏大加赞赏,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向始皇帝举荐陈宏这个隐世民间的大才。

  甚至夸张地用“大国名士”“得之可安天下”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这无疑勾起了秦始皇的兴趣。

  咸阳宫。

  嬴政正在书案上批阅奏折。

  看着竹简上的文字,嬴政越看越好奇,仿佛在看民间话本。

  “这陈宏……到底何许人也?”

  “竟引得砀郡全体官场对他如此推崇备至?”

  “奇哉,怪哉。”

  嬴政穿着一身玄袍,头戴冠冕,满脸大黑胡子,啧啧称奇。

  “扶苏公子到!”

  一位一身儒袍,气质温雅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拱手一礼。

  “见过父皇。”

  嬴政抬眼一看,见到扶苏身上的儒袍,就有些不喜。

  “扶苏,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要和那群儒生走得太近。

  腐儒误国,我大秦是以法治国,耕战起家,横扫六国的。”

  扶苏不想和始皇帝争论这个问题,两父子在这一块,总是有些理念上的矛盾。

  “父皇,今天不说这个,您是在批奏折吗?

  父皇每日操劳国事,应当保重身体才是。”

  嬴政目光温和了些,“不说这个了。”

  “扶苏,你来看,这篇砀郡郡守上的奏疏。”

  嬴政把竹简递给扶苏看。

  扶苏通篇看完,大为惊讶。

  “世间竟有如此奇才?”

  “昔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商鞅于我大秦主持变法,设立耕战军功制度,使我大秦国力大增,一跃为七国之首。

  又有纵横家苏秦,合纵连横,佩六国相印,一时风头无两。

  恭喜父皇,看来父皇很可能得到这么一位奇才辅佐大业了。”

  嬴政却是摇摇头,“大国名士可是那般易得。”

  “扶苏,永远不要人云亦云,下面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否则,迟早你是要吃大亏的。”

  嬴政用一种带着深意的眼神注视着扶苏,用长辈教育的口吻教导他。

  扶苏对着秦始皇郑重地行了一礼,“是,孩儿受教了。”

  嬴政却摆摆手,“不要总是在意这些虚礼。

  帝王者,掌礼也,非为礼所掌,你可明白?”

  扶苏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赞同,但碍于始皇威严,也不好反驳,只是点点头。

  “罢了,你以后会明白的。”

  “你看这个陈宏,被砀郡官场一致推崇,想来有些本事。

  那就下诏征辟,让他来咸阳。

  是否胸有沟壑,一试便知。”

首节上一节324/4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