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文还是一脸肉疼的模样,何雨柱轻笑道:“放心,不亏您。
要是李厂找我谈话,我肯定帮您说好话。”
说到这个,老文神色也有点黯然。
在当初老文没脑子的拉着何雨柱问出辅助轮跟手扶滑板车后,当初那个事是没经过老李那边。
老文跟老李的关系,实际上也就出现了裂痕。
老文前段时间的表现,说实话,也有不好意思找老李同志求援的原因。
而老李同志今天发火,要看怎么理解了。
如果按照常规来理解,就是老李对老文的工作能力很不满。
但以何雨柱了解的老李,他要是不把老文看成自己人,今天根本不会发火。
最多冷嘲热讽几句,但绝对不会给出解决办法。
既然老文认清了自己,老李也有意重新接纳老文,
何雨柱也无所谓当一次中间人。
这玩意,谁让他正好碰上了呢?想躲都躲不了。
何雨柱点了老文几句,不外乎就是让他以后遇到事,多跟老李去汇报汇报。
然后回到厂里,又把两桶香烟拎着给老李炫耀了一下。
说了几句老文根本就没自立门户的想法,就是性格单纯,领导安排他去管理厂子,他就真知道管理了。
当然,这些话都是当成吐槽说给了老李同志听。
何雨柱也不愿意当这个社交花,
但事碰事就碰上了。
他又看出了二者的想法,不掺和一手,那就真没眼色了。
等到何雨柱把话说清楚,拎起香烟要溜的时候,却是被老李同志叫住了。
“回来,把香烟给我留一筒。
这玩意,我也只听说过,没见识过呢。”老李看向何雨柱眼神,似笑非笑。
“呃,领导,您什么好玩意没见过,还缺这点烟?
我两筒正好孝敬我老丈人去呢!”何雨柱苦着脸说道。
老李起身,却是从橱柜里摸出一条烟丢给了何雨柱,没好气的说道:“这烟你老丈人也没见过,拿去也合适。
何雨柱同志,少拿老丈人来忽悠我。
当女婿的,哪个不是从老丈人家里顺东西。
碰到好东西,谁舍得孝敬他们?
过年过节去的都是大路货,从他们家拿的才是稀罕货。”
何雨柱明知道老李同志在炫耀,却是毫无办法。
老李同志说这个话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大领导的老丈人。
然后才能空着手去,大包小包的往回拎。
平常普通人家,谁家女婿敢对老丈人那副模样?
但在老李同志而言,他说的又没错,毕竟他老丈人的确是如此对待他的。
老李同志开过玩笑,沉声道:“听说你最近跟雷副厂长那边搞出了一个标准化什么线。
你是为那边准备的?”
何雨柱沉吟片刻说道:“的确在研究那个,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那个东西搞出来是坏事还是好事。
……
领导,您也知道,现在外面盯着咱们机械厂都眼红了,不然也不会有前面那些事。
但今年扩建,招收新工人,还要培训,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的。
万一生产质量不合格,或者产量跟不上。
那咱们放的这个卫星,就不一定能出彩。
所以我跟小雷同志想着,能不能把各个工件生产流程,拆分开,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
第675章 补上短板
标准化生产以及流水生产线,其实并不是一个说法。
标准化生产从古至今都有,
别的不说,古代筑钱用的钱范与模具,就属于标准化。
就是现在的轧钢厂生产,或者别的厂子,也是讲标准的。
而流水生产线这玩意,其实也不是太新奇的事情。
就像何雨柱的厨子一样,从洗菜,切墩,炒菜,还有添柴,上盘的,其实也可以视作一个流水生产线。
车间里也不能说造一辆汽车,就由哪个老师傅从头到位手搓起来。
必然有各个部门的配合。
所以老李同志能理解何雨柱说的这些,并不稀奇。
但他并不清楚何雨柱担忧是什么。
何雨柱苦笑着把他想象中的流水生产线跟李副厂长说了一次,其中包括各个配件的细化,以及各个流程的质检,何雨柱说道:“……这方面的优点,只要增加一定的考核以及奖励,配合流水生产线,那就能极大的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让产量大增。
这对于新扩建的玩具器械厂,熟练工人不足的问题,是个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问题也就在这里,
缺点一,不利于工人的技术成长,一个工人长期做一个流程,接触不到其他流程。
虽然能很快的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就等于把这个工人限制在这个岗位上了。
这样的话,以后工人的考级什么的,就会受影响。
而且如果工人如果有调动,他们是无法适应新的岗位的。
还有,就是怎么调用积极性的问题……”
事实上说,何雨柱虽然提出了这个意见,并且小雷同志也把手扶滑板以及辅助轮自行车的零件生产以及组装上面的细化给整了出来。
但对于推行这一套东西,仍旧没有信心。
说的大一点,那就不是人性化的东西。
后世鼓吹这些,但不可否认的一个前提是多劳多得以及罚款。
而这两个,在现在的集体里面,都是没办法执行的。
同样上班,干同样的工作,一个多做的拿了一百,另一少做的,只拿二十。
能让人家不闹情绪?
但如果没那两样东西做限制,只要有一个磨洋工,那么大家就会跟着学。
何雨柱愁眉苦脸的看向了老李同志,这就是他跨越不了的大山。
老李同志看到何雨柱这番模样,不由不道德的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都说轧钢厂食堂何副主任多聪明,原来不过如此啊?”老李讥讽的话语并没有让何雨柱脸红,反而让何雨柱眼前一亮。
何雨柱狗腿道:“领导,您有办法?”
老李伸手捋捋头发,也不知道这玩意怎么梳的,油光水滑,分毫不乱,就跟水洗过似的。
眼见何雨柱一脸期盼,老李同志这才矜持的说道:“要相信集体的力量,也要相信集体的荣誉感。
既然你说可以增加生产效率。
百闻不如一见,整一帮新工人,把他们培训出来,让他们跟老工人比一比生产效率。
事情做出来,让大家一起分辨。
我们的工人同志思想没你们想的那么不堪。
就算有个别老鼠屎,不用咱们说,车间工人们也会把他们排挤出去的。
不信你去下面车间看看,看那些平时不认真干活的。有什么正经人愿意跟他们成群结队?
实在不行,就搞两个车间,一个流水线生产,另一个就正常生产。
荣誉可以给集体,实惠也可以给集体嘛!”
何雨柱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领导不愧是领导,真就是高。
两个相邻的工位,一个拿一百,一个拿二十,肯定不合适。
但如果两个相邻的车间,一个拿四十,一个只拿三十,并且拿四十的车间还是模范车间。
那大家就不会嫉妒,而会想着怎样让自己变的优秀,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了。
也就是~铁打的生产线,流水的工人。
所以这就是老李同志说的集体的力量。
这就像轧钢厂执行的流动红旗一样,荣誉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但每个车间都是想要。
至于何雨柱担心的不利于工人技术成长的问题,老李同志也给出了他的解决办法,轮流以及夜校。
这些东西,都不是新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只是被老李同志拿来用了而已。
就像一个个模块一般,面对困难,老李这种正规管理者,总比何雨柱这种半吊子要专业许多。
何雨柱聊的兴起,直接拿着老李办公室的电话,把小雷同志给呼唤了过来。
也就等于开了个小的碰头会。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老李跟小雷同志的差距了。
论专业方面,小雷同志甩老李八条街,
说句不好听的,小雷同志闭着眼睛画个图形,也不是老李同志能画出来的。
但碰到问题,如何在规则的范围解决问题,这方面小雷同志就比不上老李同志了。
说白了,小雷同志只是个技术性管理人才。
而像是老李同志这样的,是那种比较全面的管理人才。
这还是老李,何雨柱都不敢想象,在轧钢厂一直压着老李的老杨同志又该多优秀。
老李同志谈性很浓,当交流完具体情况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