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厂子都开始采购计划外的粮食?城里定量减少,劝农村户口返乡?安排知青下乡?”
“这是要逼死咱们啊!本来就秋收不好,安排知青下乡?干活岂不是还得给他们工分?到每个人手里的粮食,只会越来越少!”
得知情况,陈达脸色巨变,前面几个消息,对村子里的影响不大,只有知青下乡,对村里的影响很大。
安排知青下乡,岂不是要在村里分工分?工分可代表着粮食。
别说老爷子,就连旁边的村民,都很不乐意。
本来村里的秋收的粮食就没多少,还得让人来分一手,大家到手的粮食就会更少,是会饿死人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真有知青下来,咱们村留下粮食肯定会被分走,早做打算....”
老爷子和村民的反应,陈景早有预料,换做是他,也不乐意有外人来分村子的粮食。
一旦真的安排下来,村里要是不让他们上工挣工分,饿死的就是他们。
城里的知青或许有钱,可有钱在村里也买不到粮食,大家都知道未来日子难过,哪里会把粮食卖出去。
更别说买卖是违法的,投机倒把的事情,明面上,谁敢干......
“散了吧散了吧,俺去找其他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去,把村长和书记,都喊来祠堂!”
沉思片刻,陈达起身走出院子,知青的事情,还得和村里的族老们商量一下。
原本就不好过,现在再来一些人分粮食,他肯定是不同意的,饿死知青也比饿死村里人好。
村里人,才是自己人,知青终究是外人,是死是活,他才懒得管。
陈景并没有跟上去,转头往自己家走去,准备回家吃饭。
他心里其实对知青的印象不是很好,记忆中,恢复高考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已经在农村结婚的知青,抛妻弃子,都要回去高考。
关于粮食的事情,明天蘑菇培育出来,推广扩大,村里的粮食压力能减轻不少。
不再多想,回家吃饭,看明天的情况......
......
祠堂
陈达、陈铁柱、陈啸、陈荒、陈爱国、老书记、老族老等人,全部都来到祠堂,准备开会。
主要的问题,就是关于知青下乡的事情,其他人还不知道,坐在旁边你看我我看你。
“刚才六子在俺家,和俺说,他听到风声,在秋收之前,知青可能会下乡!”
陈达沉声的对着众人说道,知青下乡,影响的就是他们秋收后,能按照工分分到的粮食。
“什么?城里的知青要下乡?咱们这边?那群细皮嫩肉的小子和丫头下来干啥?”
陈荒并没有第一时间想到工分的事情,而是嫌弃的摆摆手,没干活农活的城里人下来,不就是添乱吗。
“不是能干什么,是他们下乡之后,要参与村里的建设,也就是帮助咱们秋收,是要给他们算工分的!”
作为村长的陈爱国,一眼就找到问题的核心,工分,粮食,才是重点。
“不行!俺不同意,他们要是给他们算工分,咱们分的粮食岂不是会更少?”
明白过来,陈铁柱拍着桌子拒绝,村里那点粮食,还不够全村人分的,加些知青下来分粮食,岂不是要饿死人?
“唉,俺也不同意,可一旦真的下来,咱们到底该怎么办?”这种情况,陈达也很无奈,知青下乡,肯定是由公社的人带下来。
就算拒绝,也拒绝不了啊。
“那就别让他们参与秋收,要么就是增加咱们村子参与秋收的人!咱们六七百人,每一个都算满工分,给他们算七八工分,或者是五六工分!”
“分粮食的时候,他们分到的粮食也是最少,能把咱们村子的粮食,最大程度减少分给外人!”
众人沉默,还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总不能告诉公社,他们不要知青。
公社可不管那么多,人带到,就离开,把知青留在村里,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陈爱国想到一个办法,秋收的时候,村里不是全部人都参与其中,老人和年纪不大的小孩,一般都不会算。
按照参与秋收的人,和分粮食的比例,只要再加入大量的人力。
就可以减少分配粮食比例的粮食,就算知青干活,也达不到农村人的标准,他们完全可以不给他们算满工分。
秋收结束,知青获得的工分,分配的粮食也不多。
最大程度减少村里粮食分配出去,大部分粮食依旧在村子里。
“就没有其他办法吗?俺还是不想分粮食出去,那可都是咱们的救命粮食!”
听完陈爱国的话,众人再一次沉默,陈荒有点坐不住,把村里的粮食分出去给外人,他接受不了。
村里有的是人,哪里需要知青来帮忙秋收,简直就是说的好听。
。。。。。。。。。。。。。。。。。。。。。。。。。。。。。。
加入书架~稳定更新~小广告支持一下~感谢~
第136章 培育蘑菇的事情!盖两间房子!
“难,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公社那群人,真有知青安排下来,往村里一丢,其他的肯定不管。”
老书记摇摇头,公社那群人的德行,大家都清楚的很,或许不只是村里,就连公社都可能会安排知青。
“本来不打算晚点和你们说的,现在这个情况,俺就告诉你们吧。”
陈铁柱犹豫片刻,还是打算把乖孙培育蘑菇的事情说出来,至少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小六前几天,在俺家的地窖里面,放了两个东西,用来培育蘑菇的,这几天,都是俺在浇水。”
“培育成功的话,咱们就可以扩大培育,养出更多蘑菇,村里也能多一条获得粮食的路子,按照时间也差不多,四五天。”
“明天还是后天,小六就会把培育的蘑菇拿出来,咱们可以一起看看情况。”
“培育蘑菇,小六弄的?那咱们现在能不能去看看?”听陈铁柱一说,都感觉不可思议,头一次听说还能培育蘑菇这种事情。
陈荒更是忍不住想要先去看看,只有眼见为实,心里才能踏实。
“不行!小六说蘑菇见不得阳光,得放在地窖里,就算是浇水,都不能拿出来,等明天去问问小六,听他的。”
提议刚说出来,就被陈铁柱严词拒绝,贸然拿出来,把蘑菇弄死,就真的是罪大了。
“对对对!明天问问小六,咱们不懂别乱弄,听小六的,这孩子读过书,有本事,都会培育蘑菇了!”
老族老连忙出声,不懂的人去弄不懂的事,容易帮倒忙。
也就等一段时间,又不长,大家都等的起。同时也异常感慨,陈景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现在就连培育蘑菇都会。
“族老,那培育蘑菇,能有多少斤?”
能培育蘑菇固然不错,产量才是重中之重。
陈爱国看向陈铁柱询问,这里也只有他知道一些培育蘑菇的事情,其他人都一窍不通。
“培育一次蘑菇,可以割四五茬,能有的三四十斤。弄多一点,培育出来的蘑菇也会多!”陈铁柱坐在凳子上开始回忆,他记得乖孙是和他说过蘑菇能养出来多少。
“三四十斤?好啊!等小六的蘑菇培育出来,咱们在弄一个大一点的地方,养多一点,几茬割下来,也能有几百上千斤呢!”众人都非常惊喜,三四十斤,就算是一两斤,大家也会养。
现在是能增加一点粮食,就增加一点粮食,可以割四五茬,有三四十斤,就已经很不少。
蘑菇也可以当作粮食吃,三四十斤,够一家人吃好些天。
现在村里不怎么需要上工,很多人都闲在家里,能培育蘑菇,给家里增加几十斤粮食,谁都会乐意!
集中起来,一起培育,到时候的蘑菇只会更多,这完全就是一件大好事!
“这下咱们总算能松口气,还是小六有本事啊....明天咱们一起去找小六,问问情况。”
陈啸呼出一口气,粮食的问题,一直都压在他们这些族老身上,谁都不愿意因为粮食饿死村里人。
现在陈景弄出可以培育养殖的蘑菇,才让他们轻松一点。
“好!小六培育出来的蘑菇,在村里弄的时候,一切听从小六的安排,不懂的事情,就应该让懂的人上!”几人点头表示同意,陈达坚定的开口,事关粮食,必须得重视。
“等等....咱们这样决定,是不是太早了,技术是小六的,咱们让家人拿出来.....”
“铁柱哥,俺没别的意思,就是村里是不是得补偿点小六什么?一直占人家的便宜,心里肯定不舒服,别最后闹出乱子。”陈荒有些迟疑的开口,陈景是村里人不错,和大家有关系不错。
但也不能什么都叫人家白出力,特别还是技术这种东西。
不管是哪个年代,技术都是珍贵,和粮食挂钩,就更不用说,简直就是宝贝。
反正他觉得不能一直占便宜,不管小六收不收,村里都不能不给。
“对,老荒说的有道理,上次的狼肉和给村里换的粮食,村里也没啥表示,可不能一直占便宜,有功就有赏,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
老族老也认同陈荒的话,天天指望人家白干活,以后谁敢给村里做事。
“那咱们咋整?也不知道给啥啊....小六家吃的比咱们都好,穿的更别说。”对于这件事情,就连陈爱国都没有意见。
陈景帮村里的都是大恩情,现在还掌握培育蘑菇的技术,跟粮食有关系。
只是不知道给什么好,陈景打一次猎物,去城里卖钱,都能比村子挣的多,也不愁肉吃,穿的更别说。
收音机、自行车、手表、都有,还给自己爷爷奶奶买了收音机。
这小日子过的,大家一时间,还真想不到该给点啥。
“俺倒是有个好主意,秀珍和俩丫头不是回来了吗?小六家三间房子,一间放柴和做饭的厨房,肯定不够住!”
“咱们可以给小六家盖两间房子,也就瓦和泥砖要点钱,其他的,咱们村里也不缺人,可以自己盖好!送钱、送肉、送粮、都不及送到心坎里。”
想起陈秀珍和她的两个女儿被陈景接回来,陈达立马就有一个好点子。
陈景家不愁吃、喝、穿,住却有点小,那么多人,肯定得挤着睡,盖两间房子正好。
“俺看行,盖两间房子好!小六可是会养蘑菇的,以前咱们听都没听过,盖!村里出钱!”老族老当即拍板决定,粮食什么的,他们或许无能为力,盖房子,却可以。
两间房子,要几十块钱,村子里完全出的起。
人力更不缺,不用等培育蘑菇的事情传出去,村里人都会抢着给陈景帮忙。
“好,就决定给小六家盖两间房子,明天一起去问问蘑菇的事情!”老族老拍板决定,众人点头同意,事情就这么定下。
大家心里惦记的,还是关于培育蘑菇的事情,要不是不能去看,他们都已经冲去陈铁柱家。
。。。。。。。。。。。。。。。。。。。。。。。。。。。。。
第137章 五种油!查看培育蘑菇!
此刻的陈景,并不知道爷爷已经把培育蘑菇的事情告诉其他族老。
就算知道,估计也不会在意,在他的打算中,明天去把蘑菇拿出来,看看情况,应该是没问题。
吃完晚饭,依旧是洗脚睡觉,还是大姐给他打的水,不等他去厨房打水,水就已经打过来。
持续好几天都是这样,无论他怎么拒绝,大姐就是不肯。
他知道大姐感觉亏欠自己,想要为他做点事弥补,尽管他觉得没必要,可大姐却异常坚定。
最后也只好由着她,大姐打水,幺妹倒水,他彻底成为一个闲人,啥都不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