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摩挲着自己的下巴,悄悄抬眸扫了一眼王座台阶上面,那道衣着黑色袍的冷傲身影嬴政。
还有前方正力排众议,捍卫“焚书”做法的丞相老爹,李斯。
李由心神一动。
既然始皇帝早已有焚书的想法,想要彻底斩断六国遗民跟原本故国的联系,让他们真正的能够融入到大秦帝国中。
面对现在双方僵持不下的场面,就需要有人来“助攻”。
说不定......这正是个露脸的好机会啊!
倘若是自己能够帮始皇帝,达成这个目的,肯定能在政哥这里留下个好印象,大大的表现一番。
于是,当即。
李由目光流转,心中当即已然有了计谋。
接下来,在双方争吵不止的过程中,李由上前,加入到争执的过程中。
“启禀陛下,卑职,也不赞同丞相大人的话。”
李由抱拳说道自己称呼李斯为丞相大人而不是父亲,是因为这是在朝堂上面,自然是要以官职相称,所以自己称呼这位老爹的职位丞相。
此言一出。
顿时周围的众人大为惊讶。
因为虽然李由称呼李斯为丞相大人,但是他们谁不知道,李斯和李由是亲父子关系?
只是没想到现在李斯的亲儿子,竟然会反对李斯的做法?
同样惊讶的还有群臣最前面的李斯。
现在听到李由的发言以后,神色一愣,旋即眼眸底部掠过一抹怒色。
妈的,这浑小子!
怎么反倒是还帮起对方说起话来了?!
回去以后看自己不把他往死里教训!
李斯的内心气得直哆嗦。
“哦?你有何看法?”
现在,大殿之上的始皇帝,嬴政,看到李由站出来,竟然提出反对李斯的做法,显然也是有些惊讶。
因为刚刚这位李由,打造出来的高桥马鞍和脚蹬,让自己很惊喜,已经对这个小伙子,这么年轻的三川郡守有所印象。
同时也知道李斯、李由是父子关系。
但是为何现在儿子却竟然跳出来反对老子?
莫非是......父子双方不睦?
而这个时候,李由已经抱拳,禀报说道。
“启禀陛下,卑职也不认同丞相大人的提议,是因为卑职窃以为丞相大人的做法,太过仁慈,对于六国原来的百姓而言不疼不痒的,太过柔弱!”
“卑职认为,乱世当用重典,既然是焚烧六国原本的书籍,不妨手段更加强硬一些,焚书,连带着焚人,倘若是再发现有私藏书籍的人,应当一并烧死。”
“在下认为还应该连那些聒噪的儒生,都给一并坑杀,省得他们再在那里胡乱叫嚣,擅议我大秦的国政!”
“非常之时,就应当行非常之事。只有我们在朝堂上面杀得人头滚滚,把反对这个事情的人都统统灭杀,才能保证我们意志坚定,把这件事情贯彻下来。”
李由此言一出,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在场的各位大臣,全部都瞠目结舌的望着中间位置的李由。
什么?
焚书不够,竟然还要焚人?
连带着撰写这些书籍的,现在还存活着的那些家伙,一并焚之,彻底断绝六国原本书籍再流传出来的任何可能?
没想到这位三川郡守反对的原因,不是因为要反对焚书的决策,而是感觉焚书的决策还不够狠,不够彻底!
并且,不仅如此。
李由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诸子百家的言论、书籍,也应该将其中的一些糟粕,不利于大秦统治的言论文字,一并带走焚之,将那些诸子百家的门人,全部拘捕、控制起来。”
“这些诸子百家,自诩为盛世公知,天下皆醉我独醒,对我大秦颁布的法度律令,议论纷纷,多有微词。”
“须知天下事在陛下,在诸位大臣,凡事自有皇帝陛下的圣裁,还有各位大臣的决断,岂由得他们在那里指指点点,乱放吠言?”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当下帝国刚刚一统,六国余孽还在暗处蠢蠢欲动,时刻图谋反叛大秦,对抗帝国。”
“他们中不知道多少人就跟这些诸子百家的逆流勾搭在一起,甚至是借着他们的名头,帮助他们蒙蔽,躲避在暗处。”
“对于这些不听话的家伙们,就应该一并用雷霆手段,将其彻底惩治,彻底断绝那些六国余孽再掀起暴乱的任何可能!”
李由沉声道。
“陛下,卑职以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就应该趁此机会,将那些不听话的诸子百家,平日里面多有不臣之心的家伙们,一并焚之,绝其根株,彻底断绝我大秦不稳定的因素,用他们的鲜血来换就我大秦的盛世长安!”
李由的声音,烨烨震电。
声音不断在大殿里面回荡。
而周围围观的各位大臣、同僚,现在则都是目瞪口呆的表情,看着人群里面的李由。
这尼玛......这位三川郡守,也太狠了吧?
竟然现在提议连那些诸子百家的一些书籍,都一并焚毁、烧灭?!
此刻。
位于人群最前方的大秦丞相,李斯,现在同样是瞠目结舌,望着后方自己的这位嫡长子。
脑门上面宛若有一万匹马奔腾而过。
尼玛,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够残酷暴虐了,因为当初跟始皇帝提议,焚书坑儒,始皇帝刚刚提出的“焚书”,主谋就是来源于自己。
但是没想到,到了自己儿子这里,搞得比自己还要更加恐怖、狠辣。儿子,你怎么比你老爹我都更是个活阎王啊!
第30章 咸阳宫内人头滚滚,咸阳城外风调雨顺!(求追读)
现在,偌大的殿内全场鸦雀无声。
众人仿佛都还在李由进谏言论的震颤中没有反应过来,而位于王座台阶上面,负手而立的嬴政,则轻声重复刚刚李由的那句话。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呵呵,这家伙的这句话,倒还真是......跟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回想昔日,在大秦铁骑统一六国的歼灭战争中,不知道曾有多少六国的王宫贵族。
给自己送礼、贿赂,用各种香车美人、各种重礼,甚至还找来自己秦国宗族里面各路宗族遗老,来找自己求情。
春秋时期的七国之间,因为互相之间通婚、联姻,所以七国之间的王室、宗祠,很多都是亲戚关系。
彼此有着血源的渊源。
所以,在遇到灭国战争的时候,很多国家的王室,都通过托关系,或者是收买那些宗族的遗老,来给自己求情,不要灭了他们的国家。
但是,当时的自己都坚守住了本心。
没有选择让步。
将帝国一统的意志,冰冷、残酷的贯彻下去,现在想来,不正是跟刚刚这位李由郡守说的一样。
施行的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方略吗?
倘若是当时的自己选择退让,兼并六国的战争因为求情、贿赂、仁慈,兼并到一半,不打了,退缩了。
那当初自己何必开始这场统一七国的战争,把天下七国纳为同一块版图,共享同一片山川风月?
如果自己要选择退让的话,那从一开始,自己就不应该开启这场灭国战争啊!
自己好好的在七国诸侯里面,当诸侯盟主,接受其他诸侯国的顶礼膜拜,称臣纳贡。
就像是数百年前的春秋时期,那些昔日的春秋五霸那样。
何必现在,宁肯遭受天下的指责,背负暴君的骂名,费力不讨好的将六国翦灭,归于一统?
所以。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正是应该这样的。
为了帝国的一统,为了六国原来的遗民能够真正融入到大秦帝国中,同化为秦民。
在这个时候,自己就应该以铁血、冷酷的手段,一并贯之!
原本自己在朝堂上面,提出这样的“焚书”政策,供给群臣们讨论、议论,是因为自己一开始也有些拿不准,觉得这样的做法是否太过残酷、暴虐。
是在毁灭昔日先民的智慧结晶,此举将导致自己留千秋的骂名于青史,供后世唾骂。
但是现在经过李由的这一番进言,祖龙那原本有些迟疑、犹豫的内心,现在重新坚定下来。
若能为帝国的长治久安,为七国的子民,能够真正归于一统,成为一个共同的国家。
纵然千秋骂名又如何?
为了帝国将来的万世太平,这份骂名和罪孽,就在朕一人身上终结吧,他们所有的人要怨、要恨,就恨寡人便是。
......
在前世的时候,有着一句老话,叫做天窗效应,如果你要在屋顶上面开一个天窗,屋子里面的其他人不答应。
那么你最开始直接说要将天花板给拆了,那么退而求次,屋子里面的人可能就同意让你在天花板上面开一个天窗了。
这就叫做天窗效应。
现在。
李由望着周围鸦雀无声的群臣,特别是刚刚那些出言反对“焚书”政策,以淳于越为首的儒臣。
现在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的表情。
显然刚刚自己提出的“焚书坑儒”的进谏,太过暴力、极端,以至于他们感觉荒唐到简直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现在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着手驳斥自己的言论。
“三川郡守大人这番话......是在开玩笑吗?”
片刻,还是淳于越第一个出声说道。
声音颤抖。
“焚书还不够,还要坑杀儒生?不知道那些诸子百家的门生故吏,是如何惹了李大人,现在竟要进谏将他们赶尽杀绝?”
“很难理解吗?”
李由坚持立场,没有任何退缩。
声音冰冷道。
“因为他们不听话,始终不愿意真正归顺、臣服于帝国!”